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吊罗山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识别研究
1
作者 张泽 史佑海 +1 位作者 张昌达 杜彦君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606-615,共10页
为了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s),合理分配有限的保护资源,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核心保护区域为例,采用网格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确定研究区域内的优先保... 为了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s),合理分配有限的保护资源,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核心保护区域为例,采用网格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确定研究区域内的优先保护植物物种,根据样地内的优先保护物种数进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识别。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195个样地中,共记录到67种优先保护植物,占所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植物物种的65.05%;(2)当优先保护物种≥4种时,识别为KBAs的样地占比57.44%,当优先保护物种≥5种时,识别为KBAs的样地占比40.00%,当先保护物种≥6种时,识别为KBAs样地占比25.64%;(3)白水管护辖区、新安管护辖区和南喜管护辖区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对整体KBAs识别结果的贡献率超过70%。本研究尝试利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进行KBAs识别,识别结果能够更加具体地指导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旨在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开展KBAs识别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中国国家公园KBAs相关工作提供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 KBAs 优先保护物种名录 植物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识别进展与我国保护策略启示
2
作者 王雨涵 李迪强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5年第3期90-100,共11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以物种和生态系统为对象,提出识别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贡献的区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ey Biodiversity Areas,KBAs)。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资料,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以物种和生态系统为对象,提出识别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贡献的区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ey Biodiversity Areas,KBAs)。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资料,系统阐述了KBA的识别标准、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意义。当前,国际上KBA识别的理论体系主要依据物种的脆弱性与重要性,强调对栖息地质量及生态过程的保护,技术上依托物种分布数据、受威胁等级、生境分析与空间优化模型(如GIS、MaxEnt、Zonation)等进行识别与评估。识别对象多集中于IUCN红色名录中的受威胁物种,覆盖鸟类、植物、海洋生物等多个类群。截至目前,全球已识别出16602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总面积达2200万km^(2),涵盖1.76万个物种,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探讨了KBAs在助力实现“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优化自然保护地格局以及为生态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面的潜力,并进一步指出其未来应用空间的拓展方向。期望通过KBA框架引导下的科学识别与空间布局,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与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 保护优先区 就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他基于区域的有效保护措施(OECMs)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蕾 卢晓强 +3 位作者 刘立 马月 胡飞龙 刘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2-1128,共7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能源、药品和遗传资源。但受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风险挑战和威胁之一。从“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到“2020年后全球生物...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能源、药品和遗传资源。但受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风险挑战和威胁之一。从“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2020年后框架”),保护地面积比例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其他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OECMs)是国际上的一个新兴的重要议题,成为保护区必不可少的补充,对于推动就地保护工作、促进保护手段的多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系统梳理OECMs的提出、概念形成及发展历程,研究国内外OECMs履约现状,深入辨析OECMs与保护区的区别与联系,揭示OECMs在科学基础、多边磋商和资金投入等领域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明确识别OECMs的必要性、深入参与OECMs国际规则制定、平衡OECMs科学性与有效性、加强OECMs部门规划与执行等层面,就OECMs履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科学识别符合我国国情的OECMs、支持“2020年后框架”的成果达成奠定基础,也为我国保护地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 有效管理 主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