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以物种和生态系统为对象,提出识别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贡献的区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ey Biodiversity Areas,KBAs)。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资料,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以物种和生态系统为对象,提出识别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贡献的区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ey Biodiversity Areas,KBAs)。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资料,系统阐述了KBA的识别标准、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意义。当前,国际上KBA识别的理论体系主要依据物种的脆弱性与重要性,强调对栖息地质量及生态过程的保护,技术上依托物种分布数据、受威胁等级、生境分析与空间优化模型(如GIS、MaxEnt、Zonation)等进行识别与评估。识别对象多集中于IUCN红色名录中的受威胁物种,覆盖鸟类、植物、海洋生物等多个类群。截至目前,全球已识别出16602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总面积达2200万km^(2),涵盖1.76万个物种,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探讨了KBAs在助力实现“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优化自然保护地格局以及为生态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面的潜力,并进一步指出其未来应用空间的拓展方向。期望通过KBA框架引导下的科学识别与空间布局,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与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展开更多
文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以物种和生态系统为对象,提出识别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贡献的区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ey Biodiversity Areas,KBAs)。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资料,系统阐述了KBA的识别标准、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意义。当前,国际上KBA识别的理论体系主要依据物种的脆弱性与重要性,强调对栖息地质量及生态过程的保护,技术上依托物种分布数据、受威胁等级、生境分析与空间优化模型(如GIS、MaxEnt、Zonation)等进行识别与评估。识别对象多集中于IUCN红色名录中的受威胁物种,覆盖鸟类、植物、海洋生物等多个类群。截至目前,全球已识别出16602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总面积达2200万km^(2),涵盖1.76万个物种,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探讨了KBAs在助力实现“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优化自然保护地格局以及为生态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面的潜力,并进一步指出其未来应用空间的拓展方向。期望通过KBA框架引导下的科学识别与空间布局,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与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