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南植被分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作用与意义
1
作者 段春香 余正才 +1 位作者 毛凯东 肖龙山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58-60,共3页
滇东南是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行动战略中属于西双版纳区,位于中国南部喀斯特岩溶地区的西缘,区域内气候差异大,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植被类型众多。该区域在植被区划中属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交错地带,科学意义与保... 滇东南是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行动战略中属于西双版纳区,位于中国南部喀斯特岩溶地区的西缘,区域内气候差异大,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植被类型众多。该区域在植被区划中属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交错地带,科学意义与保护价值巨大,目前还未进行系统完整的植被分类调查,应对该区域植被类型进行边牧,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生多样性本地调查与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植被分类 优先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域连通性识别气候变化风险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以京津冀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怡啸 欧小杨 +3 位作者 李昊冉 程哲 李晓溪 郑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2-1163,共12页
在保护优先区规划中,有必要考虑气候变化的潜在风险并关注物种在气候驱动下的扩散格局。基于未来生物气候数据、地形多样性数据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应用Omniscape算法,对21世纪中叶(2040—2061年)气候变化情景下京津冀地区陆生哺乳动物的... 在保护优先区规划中,有必要考虑气候变化的潜在风险并关注物种在气候驱动下的扩散格局。基于未来生物气候数据、地形多样性数据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应用Omniscape算法,对21世纪中叶(2040—2061年)气候变化情景下京津冀地区陆生哺乳动物的扩散进行全域连通性建模并与当前情景对比分析,识别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下,气候变化风险使得高连通性的区域逐渐从平原向山区转移,分布趋于集中;斑块尺度下,林缘连通性较高,而位于林地或草地边缘的耕地连通性低。在此基础上,共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共51786 km^(2),其中涵养区(占56.4%)在当前和未来的连通状况均较为良好;优化区(占38.4%)应提升生境质量以满足未来连通性的更高需求;而修复区(占5.22%)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较高,亟需进行生态修复以免在未来出现连通性夹点。本研究通过评估京津冀地区两种情景下的全域连通格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气候适应性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优先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连通性 京津冀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方法 被引量:41
3
作者 肖能文 赵志平 +5 位作者 李果 高晓奇 吉晟男 徐靖 刘冬梅 李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23-2531,共9页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开展本底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但以往研究对苔藓、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关注不够,而且调查大部分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环境发生了...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开展本底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但以往研究对苔藓、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关注不够,而且调查大部分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有的部分调查成果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难以满足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需求,因此亟待组织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在整理历史和现有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的基础上,推荐采用网格法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按照10 km×10 km分辨率,将全国划分为97109个调查网格;制定了陆生高等植物、植被、陆生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昆虫、大型真菌、内陆鱼类、内陆浮游生物、内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内陆周丛藻类以及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12个类群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建立了全国统一、动态更新、信息共享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调查内容规范、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要求等方面探讨了陆域生态系统与物种调查、重点河流水生生物调查、重点物种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技术方法,并构建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技术方法在横断山南、武陵山、太行山、西双版纳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得到应用,同时北京、江苏、浙江和湖北等省份和祁连山、武夷山等区域也采用该技术体系开展调查,网格法得到逐步推广,并获得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调查 评估 网格法 数据平台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抽样调查策略研究——以武陵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吉晟男 崔绍朋 +2 位作者 邓怀庆 李春旺 肖能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604-9612,共9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划定的重要区域,目前部分优先区已陆续开展生物本底资料的调查评估工作,但受限于经费、时间等条件,对区内所有县域或网格全覆盖式科考,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而区域尺度的抽样设计...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划定的重要区域,目前部分优先区已陆续开展生物本底资料的调查评估工作,但受限于经费、时间等条件,对区内所有县域或网格全覆盖式科考,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而区域尺度的抽样设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例,结合层次聚类和系统抽样方法,同时考虑历史调查资料的系统完整程度和空间保护属性,提出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抽样方案。首先将研究区域内的所有县域聚为5类,每类挑选出2个重点县域,共获得6个历史上进行过系统科学考察的县域和4个本底资料相对缺乏的县域,进而挑选出76个重点调查网格(10 km×10 km),其中生物多样性富集网格36个,保护区外的人类干扰网格40个,抽样比例为11.09%,每个网格平均调查经费为2.52万元。该抽样策略区分了调查层次并突出重点区域,使调查和评估更有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了保护优先区基础调查系统,也强化了项目管理能力,对其他保护优先区项目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基础调查 抽样策略 武陵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唐佳 邓洪平 +4 位作者 张家辉 胡玲 夏常英 左有为 王圆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3,共9页
武陵山为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重庆区域包括黔江、酉阳、秀山等8个区县.该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重庆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传入途径、分布状况、危害... 武陵山为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重庆区域包括黔江、酉阳、秀山等8个区县.该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重庆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传入途径、分布状况、危害程度,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优先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01种,隶属30科75属;种类最多的是菊科、苋科和豆科,共47种,占优先区总种数的46.53%;草本植物最多,有90余种,其中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危害较大;源自美洲的种类最多,共62种,占优先区总种数的61.39%;低、中、高风险入侵植物各有49种、31种和21种,分别占优先区总种数的48.51%,30.69%,20.79%;主要生境涉及农田(田边)、路边、房前屋后、花坛、林下、林缘、荒地7种类型;在重庆各区县中,武隆区、酉阳县的种类最多,分别有59和57种,占优先区总种数的58.42%和56.44%.针对外来入侵植物在各区县的分布现状及威胁程度,该文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入侵植物的认知水平,开展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摸清本底,推进源头预防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综合治理与应急控制能力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入侵植物 危害程度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用地类型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德彬 夏春林 +1 位作者 黄耀欢 江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88-192,共5页
遥感技术已成为用地类型信息分类提取的主要手段。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海南省琼中县中平镇为研究区,研究面向对象方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用地类型分类提取。针对城镇、道路、湿地、人工林、自然林、农田、裸地等分类对象光谱、... 遥感技术已成为用地类型信息分类提取的主要手段。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海南省琼中县中平镇为研究区,研究面向对象方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用地类型分类提取。针对城镇、道路、湿地、人工林、自然林、农田、裸地等分类对象光谱、形状、纹理特征的差异,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算法,尝试不同的分割尺度,采用包括NDVI、亮度值、波段均值、边界指数、以及灰度共生矩阵均值、灰度共生矩阵熵等多种有效的特征参数,建立分类规则集,最终应用该分类规则集对实验区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用地类型分类。经验证,该算法总体精度达到92.26%,Kappa系数达到0.84,实现了用地类型信息的高精度、快速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用地类型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 规则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北京区域)急需保护物种的空间分布、热点识别及保护成效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龙 刘春兰 +3 位作者 马明睿 乔青 裴厦 刘晓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1-458,共8页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识别急需保护物种集聚分布的热点地区,从而分配更多资源予以保护,是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北京区域为案例区,提取待保护目标物种的分布范围,识别...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识别急需保护物种集聚分布的热点地区,从而分配更多资源予以保护,是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北京区域为案例区,提取待保护目标物种的分布范围,识别目标物种集聚的热点区域和空缺区。研究发现热点区主要分布于北京与河北交界的门头沟区百花山和东灵山区域、延庆区的松山区域、怀柔区的喇叭沟门区域以及密云区的雾灵山区域。除十字兰和刺楸外的其余46种目标物种已受到不同程度保护,但保护效率仍有待提升。此外,研究还识别出急需保护但尚未划入自然保护区的空缺区域约339 km2。建议针对实际情况,通过新建、扩建保护区以及保护小区或生态保护红线等不同方式提升现有保护效果。研究成果有助于优化现有保护网络体系,提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热点 空缺 自然保护 北京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功能区划的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保护空缺研究——以武夷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汤博 吴醇 +2 位作者 邓劲松 汪丽妹 张单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9期80-83,共4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迫在眉睫。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虽然覆盖了优先区域内部分关键的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但仍有许多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存在保护空缺。在2017年发布的《浙江省环境功...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迫在眉睫。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虽然覆盖了优先区域内部分关键的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但仍有许多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存在保护空缺。在2017年发布的《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成果基础上,结合浙江现状,对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浙江片区进行功能分区,并进行重要性评估,共识别出优先区域的保护空缺区域为2 414 km^2,为下一步优先区域网络优化布局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保护空缺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建设策略 被引量:9
9
作者 庄长伟 修晨 +1 位作者 张荣京 张晓露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167-170,177,共5页
在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编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广东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基于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结合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区域内... 在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编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广东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基于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结合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区域内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本底调查 分级分保护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筛选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端 赵莉娜 +4 位作者 鲁丽敏 单章建 陈之端 张强 路安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以广西111个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对广西维管植物的科属组成进行分析,并基于物种丰富度、濒危物种丰富度、特有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生多样性4个多样性指标对广西维管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此外,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上述多样性指... 以广西111个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对广西维管植物的科属组成进行分析,并基于物种丰富度、濒危物种丰富度、特有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生多样性4个多样性指标对广西维管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此外,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上述多样性指标整合为保护指数,根据保护指数筛选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并对筛选出的保护优先区与现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西维管植物种类丰富,共269科1865属8609种,包含濒危植物173科619属1814种、特有植物108科321属984种。广西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系统发生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广西盆地的边缘和内部山脉,如桂北的九万大山、桂东北的南岭山区、桂西的石灰岩山区、桂西南的大青山和桂中偏东北的大瑶山;濒危物种丰富度和特有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大体相同,主要位于桂西的石灰岩山区以及桂西南的大青山和十万大山。根据广西各县级行政区的维管植物保护指数筛选出15个保护优先区,其中龙州县和那坡县的保护指数分别为6.64和6.18,明显高于其他县级行政区。筛选出的保护优先区集中分布于桂东北和桂西南,累计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18.10%,并且,这些保护优先区与现有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空间对应关系,共包含30个现有自然保护区。但是,与筛选出的保护优先区相比,现有自然保护区存在保护等级低和保护面积小的问题,保护效率较低。综上所述,建议将桂东北和桂西南的邻近自然保护区合并,分别建立桂东北南岭国家公园和桂西南石灰岩国家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维管植物 保护优先 物种丰富度 系统发生多样性 保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态系统五年(2010-2015)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腊梅 张旭 +3 位作者 葛继稳 王立辉 王玲玲 李扬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基于2010年和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数据,分析了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态系统构成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区域内共存在7类生态系统,即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镇和裸地,其中森林面积最大,其次是灌丛和农田,区... 基于2010年和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数据,分析了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态系统构成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区域内共存在7类生态系统,即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镇和裸地,其中森林面积最大,其次是灌丛和农田,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整体生态环境较好;(2) 2010-2015年期间,各类生态系统均发生了变化,森林、灌丛和裸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草地、湿地、农田和城镇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城镇;(3)城镇化、水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农业开发以及地质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区域内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其中城镇化是主要影响因素。为了保护优先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结合各类保护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规划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保护优质耕地,限制或禁止重要湿地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 空间格局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方法研究——以青岛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琬莹 田建茹 +2 位作者 邵蕊 李伟娜 左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4-229,共6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划定方法的研究是关键。本研究融合了遥感解译、模型评估和物种调查技术,将生态系统和物种测度方法进行结合,提出综合性生物多样性保...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划定方法的研究是关键。本研究融合了遥感解译、模型评估和物种调查技术,将生态系统和物种测度方法进行结合,提出综合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方法,并以青岛市为例,划定了10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9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面积分别是873.34 km^2和707.23 km^2,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湿地、草地、岛屿、海洋生态系统及特有物种资源、濒危物种资源、渔业资源。该划定方法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提供借鉴,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 划定方法 可持续发展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青藏高原保护优先区和保护空缺识别 被引量:7
13
作者 申宇 程浩 +2 位作者 刘国华 邓红兵 苏旭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07-4516,共10页
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对制定系统性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应用Maxent模型模拟了重点植物的空间分布,结合世界保护联盟(IUCN)重点动物空间分布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利用Zonation模... 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对制定系统性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应用Maxent模型模拟了重点植物的空间分布,结合世界保护联盟(IUCN)重点动物空间分布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利用Zonation模型依次识别了基于单一因素的保护优先区以及集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优先区,评估了青藏高原现有自然保护地对保护优先区、重要物种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状况和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保护优先区保护价值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优先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喜马拉雅山地、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及横断山区等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分布略有差异,存在43.2%的空间重叠;(2)在重要物种保护上,自然保护地对两栖动物的保护率最高,平均保护了38.2%,哺乳动物次之(24%),爬行动物的保护率较低,仅为10.2%。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覆盖率分别是44.1%(防风固沙)、27.1%(水源涵养)、22.3%(土壤保持)、17.1%(碳固定)和16.6%(洪水调蓄);(3)自然保护地对研究识别的保护优先区存在保护空缺,仅覆盖了26.8%的集成保护优先区,Ⅰ级、Ⅱ级和Ⅲ级优先区保护空缺面积占青藏高原面积的7.2%、6.9%和7.7%。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服务 青藏高原 保护空缺 保护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空间布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香燕 周妍 +3 位作者 张成鹏 王征禹 池秀莲 王庆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13-5123,共11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已系统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在巩固重要生态屏障、保护重要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已系统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在巩固重要生态屏障、保护重要物种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有研究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视角系统评价山水工程布局的合理性。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评价现有工程的空间分布特征,辨识未来工程优先区,以期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提供参考。采用县级珍稀物种分布数量、植被覆盖退化程度、潜在生态胁迫强度3项指标,构建了中国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和优先级指数,并以国家层面划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范围,结合已有工程布局、自然保护区分布开展空缺分析,辨识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未来山水工程优先区。结果表明:1)我国珍稀物种丰富度较高区域的生态状况总体良好,县域珍稀物种数量大于100种的县有168个,其中植被覆盖退化面积占比超过20%的县仅有24个。2)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面积为393万km^(2),已实施山水工程与其重叠面积约为64万km^(2),涉及42个山水工程,对应珍稀物种数量丰富度多为中等水平。3)当前已实施山水工程多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未来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山水工程区可优先考虑大兴安岭、天山西麓和北麓、横断山区、云南高原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空缺分析 优先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罗山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识别研究
15
作者 张泽 史佑海 +1 位作者 张昌达 杜彦君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606-615,共10页
为了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s),合理分配有限的保护资源,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核心保护区域为例,采用网格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确定研究区域内的优先保... 为了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s),合理分配有限的保护资源,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核心保护区域为例,采用网格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确定研究区域内的优先保护植物物种,根据样地内的优先保护物种数进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识别。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195个样地中,共记录到67种优先保护植物,占所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植物物种的65.05%;(2)当优先保护物种≥4种时,识别为KBAs的样地占比57.44%,当优先保护物种≥5种时,识别为KBAs的样地占比40.00%,当先保护物种≥6种时,识别为KBAs样地占比25.64%;(3)白水管护辖区、新安管护辖区和南喜管护辖区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对整体KBAs识别结果的贡献率超过70%。本研究尝试利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进行KBAs识别,识别结果能够更加具体地指导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旨在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开展KBAs识别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中国国家公园KBAs相关工作提供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关键 KBAs 优先保护物种名录 植物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lan规划软件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优先区规划——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栾晓峰 孙工棋 +4 位作者 曲艺 黄维妮 李迪强 刘世荣 吴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5-722,共8页
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生物多样性属性特征,选择研究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濒危物种作为指示物种,利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SCP)和保护规划软件(C-Plan),对该区域进行了优先保护规划研究。通过计算... 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生物多样性属性特征,选择研究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濒危物种作为指示物种,利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SCP)和保护规划软件(C-Plan),对该区域进行了优先保护规划研究。通过计算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值(Irreplaceability,IR),找出区域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保护空缺地区,然后利用C-Plan规划软件对该地区进行保护优先等级划分,确定必须保护(Mandatory Reserved,MR)、协商保护(Negotiated Reserved,NR)和部分保护(PartiallyReserved,PR)3个等级保护区域的具体位置和面积,并针对保护现状提出保护规划建议。结果显示,必须保护区域的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8.17%,主要分布于长白山核心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协商保护区域占总面积的7.51%,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南部和松嫩平原湿地;部分保护区域占总面积的9%。保护空缺分析结果显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存在3个明显的保护空缺,即长白山林区的龙岗山地区、老爷岭北部和张广才岭南部;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呼玛河—黑龙江流域的平原湿地和伊勒呼里山东南部山区;大兴安岭南部森林草原过渡区的东南部森林地区。结合区域内已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利用C-Plan规划软件对不同时期建立的保护区实现保护目标的贡献率做了分析。截止2000年,已建保护区可实现预期保护目标的17.5%,通过对贡献率大小的比较确定了不同时期保护的有效程度。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对称几何形状的单元划分方法,根据植被类型和自然地形地貌,采用自然多边形进行单元划分,提高了物种分布范围准确度。研究通过C-Plan规划软件的实际应用,丰富了系统保护规划研究的方法,从理论上为区域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指导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的制定和中长期规划的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优先保护 GAP分析 C-Plan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溪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迪强 林英华 陆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315-1322,共8页
选择人类活动频繁的常绿阔叶林林区具有代表性的福建尤溪县进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性分析。在多次实地调查基础上 ,利用野生动物野外实地样带调查数据 ,已有的珍稀濒危鸟、兽和植物物种的分布资料 ,同时结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AR... 选择人类活动频繁的常绿阔叶林林区具有代表性的福建尤溪县进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性分析。在多次实地调查基础上 ,利用野生动物野外实地样带调查数据 ,已有的珍稀濒危鸟、兽和植物物种的分布资料 ,同时结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ARC/ INFO数字化 1 :1 0万林相图和 1 :5万地形图 ,建立了基于 GIS的尤溪县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然后根据物种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目标 ,确立了保护优先性分析原则 ,即珍稀濒危物种尽可能包含在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内 ,同时在优先保护区尽可能包含更多的其它物种。用最新的森林分布图及调查物种分布与生境关系 ,生态系统在保护物种与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作用等 ,提出了生态系统的保护优先地区。将提出保护优先地区与已建保护小区和保护点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表明 ,保护小区和保护点的方法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有效方法 ,但是需要考虑保护小区之间的联系 ,在对大型哺乳动物保护时需要建立面积较大的自然保护区。最后 ,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尤溪县 生物多样性保护 优先 生态系统管理 保护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科学教育融合路径
18
作者 何晓燕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自然环境日益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显得愈发重要。福建茶区作为全球茶叶产区的佼佼者,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为众多动植物及微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乐土,从而赋予了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自然环境日益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显得愈发重要。福建茶区作为全球茶叶产区的佼佼者,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为众多动植物及微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乐土,从而赋予了该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瑰宝。本文深入剖析了福建茶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探索了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公众提升环保意识,并为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融合策略,旨在为茶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茶 生物多样性 自然科学教育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生物多样性优先区植物保护重要区识别与空缺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琪 张园 袁家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植物保护重要区识别和空缺分析是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以秦岭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为研究对象,选取71种珍稀濒危植物作为目标保护物种,基于文献资料和数字植物标本信息,建立重要植物生境数据库。利用物种生境适宜性评... 植物保护重要区识别和空缺分析是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以秦岭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为研究对象,选取71种珍稀濒危植物作为目标保护物种,基于文献资料和数字植物标本信息,建立重要植物生境数据库。利用物种生境适宜性评估方法识别植物保护重要区和空缺区。结果表明:1)秦岭优先区植物保护极重要区和重要区主要分布于西秦岭的中高山区,总体呈中西部连片集中、东部零散分布的特点。2)786.01 km^(2)的植物保护极重要区处于自然保护区的管控范围,仍有4869.79 km^(2)的极重要区尚未得到自然保护区覆盖,保护空缺较大。3)2000-2015年,秦岭优先区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小,一般重要区、重要区和极重要区的人类活动强度依次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优先 物种生境适宜性模型 植物保护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邢韶华 周鑫 +1 位作者 刘云强 袁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44-3152,共9页
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加强跨区环境保护合作,是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摸清京津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可为国家公园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根据“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 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加强跨区环境保护合作,是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摸清京津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可为国家公园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根据“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技术规程(LY/T 2649—2016)”,基于京津冀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评估了京津冀地区典型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并以其为因变量,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地形地貌为自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同时以自然保护区的平均面积为基准,利用ArcGIS的创建“渔网”功能,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1638个网格单元,利用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评估了这些网格单元的保护价值。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平均得分为204分,比参评的全部35个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分高40分;在省级自然保护区中也存在一些得分较高的自然保护区,如,唐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河北南大港自然保护区,且超过了参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得分的平均值。京津冀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总面积为36791.35 km^(2),占京津冀地区总面积的16.94%,其中一级保护优先区面积4611.57 km^(2),二级保护优先区面积16045.79 km^(2),三级保护优先区面积16133.98 km^(2)。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和北京市的北部地区,区域内绝大部分以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为主。建议在未来的国家公园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布局中重点考虑这些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 保护优先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