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生物多样性优先区植物保护重要区识别与空缺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马琪 张园 袁家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5,共6页
植物保护重要区识别和空缺分析是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以秦岭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为研究对象,选取71种珍稀濒危植物作为目标保护物种,基于文献资料和数字植物标本信息,建立重要植物生境数据库。利用物种生境适宜性评... 植物保护重要区识别和空缺分析是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以秦岭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为研究对象,选取71种珍稀濒危植物作为目标保护物种,基于文献资料和数字植物标本信息,建立重要植物生境数据库。利用物种生境适宜性评估方法识别植物保护重要区和空缺区。结果表明:1)秦岭优先区植物保护极重要区和重要区主要分布于西秦岭的中高山区,总体呈中西部连片集中、东部零散分布的特点。2)786.01 km^(2)的植物保护极重要区处于自然保护区的管控范围,仍有4869.79 km^(2)的极重要区尚未得到自然保护区覆盖,保护空缺较大。3)2000-2015年,秦岭优先区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小,一般重要区、重要区和极重要区的人类活动强度依次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优先区 物种生境适宜性模型 植物保护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抽样调查策略研究——以武陵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吉晟男 崔绍朋 +2 位作者 邓怀庆 李春旺 肖能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604-9612,共9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划定的重要区域,目前部分优先区已陆续开展生物本底资料的调查评估工作,但受限于经费、时间等条件,对区内所有县域或网格全覆盖式科考,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而区域尺度的抽样设计...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划定的重要区域,目前部分优先区已陆续开展生物本底资料的调查评估工作,但受限于经费、时间等条件,对区内所有县域或网格全覆盖式科考,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而区域尺度的抽样设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例,结合层次聚类和系统抽样方法,同时考虑历史调查资料的系统完整程度和空间保护属性,提出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抽样方案。首先将研究区域内的所有县域聚为5类,每类挑选出2个重点县域,共获得6个历史上进行过系统科学考察的县域和4个本底资料相对缺乏的县域,进而挑选出76个重点调查网格(10 km×10 km),其中生物多样性富集网格36个,保护区外的人类干扰网格40个,抽样比例为11.09%,每个网格平均调查经费为2.52万元。该抽样策略区分了调查层次并突出重点区域,使调查和评估更有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了保护优先区基础调查系统,也强化了项目管理能力,对其他保护优先区项目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 基础调查 抽样策略 武陵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唐佳 邓洪平 +4 位作者 张家辉 胡玲 夏常英 左有为 王圆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3,共9页
武陵山为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重庆区域包括黔江、酉阳、秀山等8个区县.该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重庆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传入途径、分布状况、危害... 武陵山为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重庆区域包括黔江、酉阳、秀山等8个区县.该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重庆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传入途径、分布状况、危害程度,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优先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01种,隶属30科75属;种类最多的是菊科、苋科和豆科,共47种,占优先区总种数的46.53%;草本植物最多,有90余种,其中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危害较大;源自美洲的种类最多,共62种,占优先区总种数的61.39%;低、中、高风险入侵植物各有49种、31种和21种,分别占优先区总种数的48.51%,30.69%,20.79%;主要生境涉及农田(田边)、路边、房前屋后、花坛、林下、林缘、荒地7种类型;在重庆各区县中,武隆区、酉阳县的种类最多,分别有59和57种,占优先区总种数的58.42%和56.44%.针对外来入侵植物在各区县的分布现状及威胁程度,该文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入侵植物的认知水平,开展外来入侵植物普查,摸清本底,推进源头预防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综合治理与应急控制能力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 入侵植物 危害程度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用地类型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德彬 夏春林 +1 位作者 黄耀欢 江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88-192,共5页
遥感技术已成为用地类型信息分类提取的主要手段。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海南省琼中县中平镇为研究区,研究面向对象方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用地类型分类提取。针对城镇、道路、湿地、人工林、自然林、农田、裸地等分类对象光谱、... 遥感技术已成为用地类型信息分类提取的主要手段。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海南省琼中县中平镇为研究区,研究面向对象方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用地类型分类提取。针对城镇、道路、湿地、人工林、自然林、农田、裸地等分类对象光谱、形状、纹理特征的差异,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算法,尝试不同的分割尺度,采用包括NDVI、亮度值、波段均值、边界指数、以及灰度共生矩阵均值、灰度共生矩阵熵等多种有效的特征参数,建立分类规则集,最终应用该分类规则集对实验区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用地类型分类。经验证,该算法总体精度达到92.26%,Kappa系数达到0.84,实现了用地类型信息的高精度、快速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 用地类型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 规则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功能区划的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保护空缺研究——以武夷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博 吴醇 +2 位作者 邓劲松 汪丽妹 张单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9期80-83,共4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迫在眉睫。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虽然覆盖了优先区域内部分关键的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但仍有许多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存在保护空缺。在2017年发布的《浙江省环境功...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迫在眉睫。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虽然覆盖了优先区域内部分关键的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但仍有许多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存在保护空缺。在2017年发布的《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成果基础上,结合浙江现状,对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浙江片区进行功能分区,并进行重要性评估,共识别出优先区域的保护空缺区域为2 414 km^2,为下一步优先区域网络优化布局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 保护空缺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格局评价及保护体系优化: 以武夷山市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牟雪洁 饶胜 +2 位作者 张箫 王夏晖 朱振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9-777,共9页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武夷山市为案例区,选取54个珍稀濒危物种为指示物种,在物种栖息地评价基础上采用系统保护规划工具MARXAN模型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结果表明,武夷山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总面积为734.7 km^(2),...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武夷山市为案例区,选取54个珍稀濒危物种为指示物种,在物种栖息地评价基础上采用系统保护规划工具MARXAN模型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结果表明,武夷山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总面积为734.7 km^(2),占武夷山市国土面积的26.1%,并集中分布于东北部、西北部及东南部地区;在保护优先区内,8个一级保护物种栖息地的保护比例均超过各自栖息地总面积的50%。空缺分析发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与现有自然保护地存在空间不匹配的现象,建议优先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级优先区范围内补充扩建和新建自然保护地,包括向东补充扩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向南补充扩建武夷山黄龙岩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吴屯乡吴屯溪、东溪水库及其周边新建森林、湿地及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在上梅乡和五夫镇建设森林保护类自然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 自然保护地体系 MARX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效率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晓冏 王建 苏军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12-5521,共10页
本文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甘肃省为研究区域,在系统收集甘肃省主要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及其栖息地资源信息的基础上,预测各物种的栖息地适宜生境分布格局,采用替代成本法计算了甘肃省主要珍稀濒危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并从多视角评... 本文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甘肃省为研究区域,在系统收集甘肃省主要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及其栖息地资源信息的基础上,预测各物种的栖息地适宜生境分布格局,采用替代成本法计算了甘肃省主要珍稀濒危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并从多视角评价了全省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成效.结果表明,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适宜生境分布范围面积达到72988.12km^(2)(去除重叠面积),全省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生境适宜度高的区域分布较少,且南北分布差异较大.甘肃省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价值为2674.74亿元.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甘肃南部的陇南、甘南,其分布总体趋势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减少,最高位于甘肃省南部森林区域,其次为北部祁连山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甘肃省自然保护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代表全省适宜生境,但其在空间分布上与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适宜分布范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高值区存在空间上的错配.本研究结果对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和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 生物多样性 珍稀濒危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