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物多样性对城镇化进程的响应及优先保护区划定研究
1
作者 凌云 方斌 +1 位作者 夏春华 张凯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806-8820,共15页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类活动无时不影响着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过程,甚至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不可逆转,探究城镇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基于城镇化水平与生物多样性数据,以系统保护规划...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类活动无时不影响着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过程,甚至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不可逆转,探究城镇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基于城镇化水平与生物多样性数据,以系统保护规划理论为指导,运用Pearson相关性、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城镇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划定我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调整提供决策支持。研究表明:(1)城镇化水平高值区主要位于“胡焕庸线”东侧,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30年间,综合城镇化水平同比增长100.00%,生物多样性高值区主要位于我国南部区域,东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较低,30年间,除长江流域片和内陆河片,其他地区综合生物多样性均降低明显;(2)城镇化与生物多样性呈现显著的权衡关系,且权衡关系仍在增强,其中,空间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尤为显著。(3)“胡焕庸线”西侧流域片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人口城镇化更为敏感,而“胡焕庸线”东侧流域片区的生物多样性对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更为敏感;(4)划定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主要位于“胡焕庸线”西侧,占国土面积比例的28%。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特征,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划定的必要与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物多样性 系统保护规划 优先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价值评价
2
作者 张加宝 戴俊宏 +4 位作者 李金亮 张忠华 蒋如鹏 胡昌平 杨华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从植物多样性、植被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多样性4个方面探讨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15科294属437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6种。保护区的... 从植物多样性、植被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多样性4个方面探讨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15科294属437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6种。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和9个群丛;保护区内共记录哺乳动物40种、鸟类9目40科96属133种、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森林景观、动物景观、水文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评价方面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自然性、脆弱性、面积适应性和生态区位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保护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植被分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作用与意义
3
作者 段春香 余正才 +1 位作者 毛凯东 肖龙山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58-60,共3页
滇东南是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行动战略中属于西双版纳区,位于中国南部喀斯特岩溶地区的西缘,区域内气候差异大,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植被类型众多。该区域在植被区划中属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交错地带,科学意义与保... 滇东南是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行动战略中属于西双版纳区,位于中国南部喀斯特岩溶地区的西缘,区域内气候差异大,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植被类型众多。该区域在植被区划中属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交错地带,科学意义与保护价值巨大,目前还未进行系统完整的植被分类调查,应对该区域植被类型进行边牧,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生多样性本地调查与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植被分类 优先区域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数据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估
4
作者 曹攀 霍姝涵 +1 位作者 包峻帆 杨泽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9011-9024,共14页
对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估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河南省信阳市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借助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在物种、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维度共选取8个指标构建生物多样性遥感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 对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估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河南省信阳市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借助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在物种、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维度共选取8个指标构建生物多样性遥感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重心迁移模型、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对保护区2011—2023年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演变、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较高,呈“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高生物多样性区主要分布于山地林区,低值区集中于建设用地等人类活动强扰动区;2011—2023年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指数呈高值缓升、低值趋稳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近98%的区域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生物多样性指数退化面积(23.71%)略大于改善面积(20.75%),分布重心由彭新镇迁移至灵山镇并趋于稳定。综合研究表明,遥感技术能够高效评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水平及时空演变,为类似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指数 遥感评估 landsat数据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时空演变 未来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改扩建工程对云南红河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5
作者 马山俊 杨跃仙 +2 位作者 章文杰 韩枫 魏雪峰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67-71,168,共6页
系统调查红河县大架公路改扩建工程在云南红河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从建设项目对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栖息地)、物种/种群、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社会因素等6个层次进行公路改扩建工程对保护区评价区... 系统调查红河县大架公路改扩建工程在云南红河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从建设项目对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栖息地)、物种/种群、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社会因素等6个层次进行公路改扩建工程对保护区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对云南红河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值为52.52,依据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分级标准,确定为“中低度”影响,结合公路施工期及运营期的人为活动对动植物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缩短边坡长度、加强林地管理和植被恢复、加强污染控制与清理、加强对重点保护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等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公路改扩建工程 云南红河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
6
作者 何雪 李翎嘉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3期79-80,共2页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宝库,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挑战。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宝库,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挑战。通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并为其他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共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防火策略
7
作者 和勇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9期129-131,共3页
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森林防火工作是保障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关键环节。该文深入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防火的关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协同管理策略,旨在实现自然保... 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森林防火工作是保障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关键环节。该文深入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防火的关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协同管理策略,旨在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森林防火 协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
8
作者 李秀斌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205-207,共3页
该研究以洋溪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措施进行系统评估。研究采用样线法、样方法等方法对保护区内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运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分... 该研究以洋溪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措施进行系统评估。研究采用样线法、样方法等方法对保护区内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运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分析生物多样性现状。基于评估结果,提出构建分区管理体系、优化就地保护策略、建立社区共管机制等保护对策。研究建议加强生态廊道建设,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多方参与的保护管理机制,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保护策略 社区共管 生态监测 栖息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以湖北恩施州自然保护区为例
9
作者 车昌武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4期69-71,共3页
为了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平,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了当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采集不足、不均衡、标准化困难及分析准确性差等问题。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生物多样性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分析进行研究,构建数据挖掘方法、物种分布预... 为了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平,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了当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采集不足、不均衡、标准化困难及分析准确性差等问题。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生物多样性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分析进行研究,构建数据挖掘方法、物种分布预测模型,探讨其在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通过监测平台建设与实时数据可视化的实践,验证了数据驱动的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全面性与精准性,为保护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监测 数据采集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监测
10
作者 潘登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
为了解海南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生物资源现状及生物多样性,利用野外调查、访问调查、查找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该保护区内陆栖脊椎动物的物种组成、珍稀及特有物种、区系及分布型组成展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保梅岭地区记... 为了解海南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生物资源现状及生物多样性,利用野外调查、访问调查、查找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该保护区内陆栖脊椎动物的物种组成、珍稀及特有物种、区系及分布型组成展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保梅岭地区记录的陆栖脊椎动物有4纲26目73科177属238种,其中两栖纲1目4科11属16种,爬行纲3目10科27属36种,鸟纲14目39科100属139种,哺乳纲8目20科39属47种。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3种,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9种,易危物种23种,海南岛特有种8种。2)动物地理区划方面,以东洋界物种占优势(79.41%),其次为古北界物种(12.61%)和广布种(7.98%)。3)分布型方面,主要分为9个分布型,以东洋型(W)、南中国型(S)、不易归类型(O)和古北型(U)物种占优势。4)G指数(genus index)、F指数(family index)和G-F指数(genus-family index)都呈现出鸟纲>哺乳纲>爬行纲>两栖纲的状态。总体而言,保梅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较多,属于陆栖脊椎动物区系中东洋界华南区海南岛亚区的典型代表;该区鸟类科、属水平多样性均高于其他3个类群,生物多样性的总体保护研究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栖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 区系分析 保梅岭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公路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调查与评价——以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1
作者 樊登科 《山西林业》 2025年第1期28-29,共2页
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会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以太行1号旅游公路穿越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公路建设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 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旅游公路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空间布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关联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香燕 周妍 +3 位作者 张成鹏 王征禹 池秀莲 王庆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13-5123,共11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已系统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在巩固重要生态屏障、保护重要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已系统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在巩固重要生态屏障、保护重要物种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有研究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视角系统评价山水工程布局的合理性。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评价现有工程的空间分布特征,辨识未来工程优先区,以期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提供参考。采用县级珍稀物种分布数量、植被覆盖退化程度、潜在生态胁迫强度3项指标,构建了中国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和优先级指数,并以国家层面划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范围,结合已有工程布局、自然保护区分布开展空缺分析,辨识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未来山水工程优先区。结果表明:1)我国珍稀物种丰富度较高区域的生态状况总体良好,县域珍稀物种数量大于100种的县有168个,其中植被覆盖退化面积占比超过20%的县仅有24个。2)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面积为393万km^(2),已实施山水工程与其重叠面积约为64万km^(2),涉及42个山水工程,对应珍稀物种数量丰富度多为中等水平。3)当前已实施山水工程多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未来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山水工程区可优先考虑大兴安岭、天山西麓和北麓、横断山区、云南高原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空缺分析 优先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白石砬子保护区兰科植物生存群落特征与植物多样性
13
作者 刘洋 刘焕楚 +2 位作者 张粤 黄彦青 陈玮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探明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资源情况以及生存群落特征,可为今后开展科学保护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对白石砬子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多样性、生境特征及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调查...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探明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资源情况以及生存群落特征,可为今后开展科学保护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对白石砬子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多样性、生境特征及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调查共发现兰科植物4属5种,包括长苞头蕊兰、山兰、曲唇羊耳蒜、羊耳蒜和二叶舌唇兰,其中长苞头蕊兰和山兰为近危种。兰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杂木林和针阔混交林下,群落垂直结构完整,乔木层以风桦、红松等为优势种,灌木层以天女木兰为主,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粗茎鳞毛蕨为优势种。兰科植物在群落中的竞争力较弱,生态位宽度普遍较低,主要作为伴生种存在。总之,兰科植物的生存依赖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适宜性,未来需加强保护与管理,促进其种群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白石砬子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区系 生存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海陀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胡桃楸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14
作者 张智婷 刘松涛 +2 位作者 赵海超 唐宏亮 任志河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被,明确珍稀植物胡桃楸群落结构及多样性,2021年对保护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胡桃楸主要分布在沟谷两侧,胡桃楸群落乔木层主要物种有4科5属5种,其中胡桃楸占绝对优势。...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被,明确珍稀植物胡桃楸群落结构及多样性,2021年对保护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胡桃楸主要分布在沟谷两侧,胡桃楸群落乔木层主要物种有4科5属5种,其中胡桃楸占绝对优势。灌木层主要物种有10科12属12种,小花溲疏和毛榛为主要伴生种。草本层主要物种有15科25属29种,其中糙苏、山尖子、荚果蕨和龙芽草为主要伴生种。胡桃楸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5和1.50,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8和0.45,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95和0.74,Marg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28和1.29,不同样方间差异较大。可见,群落内物种分布不均匀,物种丰富度不高,个别区域物种较为单一。总体来看,群落灌木层、草本层结构不稳定,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群落 大海陀自然保护区 群落特征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
15
作者 郭宝华 崔茂欢 +3 位作者 徐丕聪 姜健发 房以好 王有兵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28-135,共8页
2021年1月—2022年12月,对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调查,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3目18科31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7科10种,爬行动物1目11科21种。31种两栖爬行动物中,除东洋界和古北界广布种2种外,其余29种均为东洋种,其中东... 2021年1月—2022年12月,对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调查,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3目18科31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7科10种,爬行动物1目11科21种。31种两栖爬行动物中,除东洋界和古北界广布种2种外,其余29种均为东洋种,其中东洋界广布种13种(占比41.93%)、西南区种9种(占比29.03%)。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3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濒危种5种,易危种5种,近危种2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中濒危种1种,易危种4种,近危种1种;列入CITES附录物种3种;列入“三有动物”名录物种21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F、G指数均较低,在科、属水平上多样性均较低,爬行动物G-F指数高于两栖动物,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高于两栖动物。针对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生物多样性 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全霞 周帆琦 +4 位作者 沙茜 李金成 肖繁荣 赵冬冬 朱文宇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紧邻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之一。2021年5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鸟类17目46科172种。其中...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紧邻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之一。2021年5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鸟类17目46科172种。其中,雀形目的种数最多,占鸟类种数的43.02%;居留型方面,以迁徙鸟类为主,占比69.77%,留鸟仅占比30.23%;区系类型方面,古北种85种,占比49.42%,东洋种57种,占比33.14%,广布种30种,占比17.44%;生态类型方面,鸣禽的种类最多,广泛分布于各类生境中。结果显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类型丰富、种类多样、季节差异显著,且涨渡湖水上森林是鹭鸟活动和栖息的集中分布区,建议将该区域划为重点保护与监测区,开展长期动态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生态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渡湖湿地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季节动态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双柏: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17
作者 国林轩 杨晓君 《国土绿化》 2025年第7期36-37,共2页
云南省双柏县,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让这里成为多种生物区系,地理成分东西交汇、南北过渡的荟萃之地,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滇中绿海明珠”“中国双柏绿孔雀家园”。2018年至2020年,双柏... 云南省双柏县,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让这里成为多种生物区系,地理成分东西交汇、南北过渡的荟萃之地,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滇中绿海明珠”“中国双柏绿孔雀家园”。2018年至2020年,双柏县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双柏县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拥有高等植物267科、1720属、5486种,包括46种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滇南苏铁、陈氏苏铁、南方红豆杉3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桧叶白发藓、苔藓林石杉、水蕨等43种;还广泛分布着100多种中草药,包括茯苓、石斛和重楼,以及30多种野生菌类。县域内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07种,包括1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绿孔雀、印支灰叶猴和西黑冠长臂猿,以及猕猴、短尾猴和熊猴等9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双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18
作者 李鸿屹 邓正群 +3 位作者 解博涵 凌楚琦 曹国斌 李翔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了科学保护湖北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本研究于2023—2024年,在保护区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记录鸟类173种,隶属于16目48科,其中雀形目鸟类最多,其次为鹰形目。受保护鸟类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5种,... 为了科学保护湖北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本研究于2023—2024年,在保护区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记录鸟类173种,隶属于16目48科,其中雀形目鸟类最多,其次为鹰形目。受保护鸟类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5种;IUCN红色名录中受威胁鸟类5种;CITES附录中鸟类20种。在区系成分上,南河保护区鸟类以广布种为主,共96种,其次为东洋种59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保护区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香农-威纳指数(H)=3.76,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0.96,均匀度指数(E)=0.33,在保护区内乔木林和内陆水体是鸟类多样性最高的生境类型。本次调查丰富了保护鸟类名录,为后续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群落组成 生物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青藏高原保护优先区和保护空缺识别 被引量:7
19
作者 申宇 程浩 +2 位作者 刘国华 邓红兵 苏旭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07-4516,共10页
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对制定系统性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应用Maxent模型模拟了重点植物的空间分布,结合世界保护联盟(IUCN)重点动物空间分布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利用Zonation模... 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对制定系统性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应用Maxent模型模拟了重点植物的空间分布,结合世界保护联盟(IUCN)重点动物空间分布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利用Zonation模型依次识别了基于单一因素的保护优先区以及集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优先区,评估了青藏高原现有自然保护地对保护优先区、重要物种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状况和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保护优先区保护价值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优先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喜马拉雅山地、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及横断山区等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分布略有差异,存在43.2%的空间重叠;(2)在重要物种保护上,自然保护地对两栖动物的保护率最高,平均保护了38.2%,哺乳动物次之(24%),爬行动物的保护率较低,仅为10.2%。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覆盖率分别是44.1%(防风固沙)、27.1%(水源涵养)、22.3%(土壤保持)、17.1%(碳固定)和16.6%(洪水调蓄);(3)自然保护地对研究识别的保护优先区存在保护空缺,仅覆盖了26.8%的集成保护优先区,Ⅰ级、Ⅱ级和Ⅲ级优先区保护空缺面积占青藏高原面积的7.2%、6.9%和7.7%。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服务 青藏高原 保护空缺 保护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域连通性识别气候变化风险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以京津冀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怡啸 欧小杨 +3 位作者 李昊冉 程哲 李晓溪 郑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2-1163,共12页
在保护优先区规划中,有必要考虑气候变化的潜在风险并关注物种在气候驱动下的扩散格局。基于未来生物气候数据、地形多样性数据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应用Omniscape算法,对21世纪中叶(2040—2061年)气候变化情景下京津冀地区陆生哺乳动物的... 在保护优先区规划中,有必要考虑气候变化的潜在风险并关注物种在气候驱动下的扩散格局。基于未来生物气候数据、地形多样性数据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应用Omniscape算法,对21世纪中叶(2040—2061年)气候变化情景下京津冀地区陆生哺乳动物的扩散进行全域连通性建模并与当前情景对比分析,识别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下,气候变化风险使得高连通性的区域逐渐从平原向山区转移,分布趋于集中;斑块尺度下,林缘连通性较高,而位于林地或草地边缘的耕地连通性低。在此基础上,共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共51786 km^(2),其中涵养区(占56.4%)在当前和未来的连通状况均较为良好;优化区(占38.4%)应提升生境质量以满足未来连通性的更高需求;而修复区(占5.22%)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较高,亟需进行生态修复以免在未来出现连通性夹点。本研究通过评估京津冀地区两种情景下的全域连通格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气候适应性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优先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连通性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