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展与对策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海燕 张惠远 +4 位作者 冯骥 李圆圆 张英博 郝海广 张哲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10-2117,共8页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行业发展,并在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有效举措,也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共识。《生物多样性公约》一直将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行业发展,并在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有效举措,也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共识。《生物多样性公约》一直将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作为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通过梳理历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决议关于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要求,并对具有代表性的第六次、第十次和第十五次大会的成果、目的和愿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公约》对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要求不断细化,强调从政府到全社会共同参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实践框架。作为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工作,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多个领域,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不断强化经济社会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发展,推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使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取得积极进展。建议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双赢,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注重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与交流,持续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提供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发展历程 实践框架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康县“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评估
2
作者 刘少林 汪正祥 +1 位作者 李亭亭 胡鹏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促进保康县各部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建设,构建评估体系,对保康县“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认为,保康县“十四五”规划较“十三五”规划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程度显著提升,评估分数由58分上升到84分... 为促进保康县各部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建设,构建评估体系,对保康县“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认为,保康县“十四五”规划较“十三五”规划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程度显著提升,评估分数由58分上升到84分;提升之处包括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区域跨部门协调合作与交流、生物多样性立法或执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支撑、有害生物防治、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十四五”规划中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仍需加强,包括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共管、生态补偿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和生物多样性资金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十三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 评估指标体系 保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体制引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唐小平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是最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政策立法、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没有根本遏制生物多样性总体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我国生物多样性还没有完全主流化,在法律、...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是最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政策立法、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没有根本遏制生物多样性总体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我国生物多样性还没有完全主流化,在法律、经济、机制、技术和市场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就是创新我国的自然生态保护制度,包括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在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方式共享遗传资源商业利益的三大目标在更广泛领域得以实现。从已经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看,10个试点区有效引领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进程。为此,应加快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从法律、制度、机制等给予保障,在坚守生态安全边界,以及生态治理、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等方面形成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体制 自然保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振肖 张丽荣 +2 位作者 刘洋 孟锐 金世超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131-6141,共11页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为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关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创新政策工具和解决方案的具体要求,中国政府2024年更新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将生物多...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为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关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创新政策工具和解决方案的具体要求,中国政府2024年更新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设置为首要优先行动领域,并首次部署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优先行动,旨在引导企业发挥积极作用,共同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围绕国内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法规机制缺失、信息披露水平低、技术标准空白、科研支撑薄弱等问题,采用文献综述、跨国比较研究和典型案例解构方法,系统梳理全球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演变和政策工具发展动态,重点解析欧盟生物多样性立法、英国生物多样性净收益政策、巴西私人保护区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四点对策建议:(1)构建统一的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框架,(2)建立强制性与激励性结合的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机制,(3)完善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4)培育政府-企业-社区多方合作的协同治理机制,以期为国家生物多样性现代化治理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 生物多样性治理 减缓保护层级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构建及测度评价
5
作者 陈慧萍 汤博 +2 位作者 俞昀肖 张敏东 刘瑜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0,I0002,I0003,共8页
为反映地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水平,通过界定生物多样性友好的内涵,搭建涵盖管理、保护、安全、利用、公众5个维度的生物多样性友好概念框架,构建了涵盖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的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BFI),用以评价地区生物... 为反映地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水平,通过界定生物多样性友好的内涵,搭建涵盖管理、保护、安全、利用、公众5个维度的生物多样性友好概念框架,构建了涵盖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的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BFI),用以评价地区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和工作开展情况。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对象开展BFI评价,结果显示,2023年浙江省BFI平均得分为71.9,处于较好水平。其中,丽水市、杭州市和宁波市分列前三。从目标层得分率分析发现,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管理决策和公众参与的力度较大,而可持续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从准则层得分率分析发现,涉及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行政执法、资源认证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较小,需要加大相关工作力度。评价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水平提供了针对性的管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