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逸出气体的危害与控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固源 孙永利 +2 位作者 吉方英 许晓毅 罗宁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1-133,145,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 ,污水处理系统逸出气体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从人的意识与环境要求两个方面论述了污水处理设施中逸出气体净化的必要性 ,并介绍了逸出气体中刺激性成分对人体和构筑物的危害 ,提出了污水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 ,污水处理系统逸出气体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从人的意识与环境要求两个方面论述了污水处理设施中逸出气体净化的必要性 ,并介绍了逸出气体中刺激性成分对人体和构筑物的危害 ,提出了污水处理中逸出气体控制的主要对象。文中从抑制逸出气体的产生和逸出、气体逸出后所需要的构筑物的密封处理以及密封后气体的净化 3个方面对污水处理设施中气体的控制进行了评述 ,分别简单评价了各种抑制、处理以及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为控制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出气体 恶臭物质 密封处理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环境污染 气体净化 气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纳米颗粒污染物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良辉 刘美婷 余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8-604,共7页
重点探讨了水处理系统中纳米颗粒(NPs)污染物的分布和归趋特点,及其对系统中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有机物与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应器可拦截进水中90%以上NPs;NPs短期内对水处理系统有机物去除效率无明显抑制,当50 mg/L的纳... 重点探讨了水处理系统中纳米颗粒(NPs)污染物的分布和归趋特点,及其对系统中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有机物与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应器可拦截进水中90%以上NPs;NPs短期内对水处理系统有机物去除效率无明显抑制,当50 mg/L的纳米TiO2和ZnO作用70 d可使得污水总氮去除率从80.3%,81.5%降至24.4%和70.8%,纳米ZnO甚至可使除磷效率完全丧失.NPs还会造成反应器内硝化细菌浓度和比重的下降,如50 mg/L TiO2作用70d可使反应器内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含量分别由8%,6%降至1%和3%,但对聚磷菌种群的相关显著影响尚未发现.NPs的生物毒性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氧化胁迫、细胞膜破坏与酶活性抑制等,如50 mg/L的纳米TiO2可分别对活性污泥中的氨单加氧酶和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活性产生80%和55%的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污染物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生物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晋旭 刘振鸿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对一种新型生物处理工艺———复合式生物处理系统的研究现状。该系统具有容积负荷高、性能稳定、兼具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优点的特性,按填料及生物膜与悬浮污泥组合的方式对复合生物反应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展望了其应... 介绍了国内外对一种新型生物处理工艺———复合式生物处理系统的研究现状。该系统具有容积负荷高、性能稳定、兼具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优点的特性,按填料及生物膜与悬浮污泥组合的方式对复合生物反应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生物处理系统 悬浮载体 浸没填料 废水处理 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2,38,共3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分析了废水生物处理工艺难于控制的原因及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结果表明 ,国外智能控制发展迅速 ,并且应用领域遍及污水生物处理的各... 对近年来国内外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分析了废水生物处理工艺难于控制的原因及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结果表明 ,国外智能控制发展迅速 ,并且应用领域遍及污水生物处理的各个方面 ,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专家系统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ANNS 信息处理网络结构 智能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厌氧生物处理系统除铬(Ⅵ)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许燕滨 李珣 孙水裕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29,46,共5页
研究磁场对2株已知高效除铬菌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以及厌氧生物处理系统(ASBR)中添加磁粉对合成含铬废水和实际含铬电镀废水的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磁场强度为6.0mT,磁场对微生物作用4h后,表现出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促进作... 研究磁场对2株已知高效除铬菌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以及厌氧生物处理系统(ASBR)中添加磁粉对合成含铬废水和实际含铬电镀废水的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磁场强度为6.0mT,磁场对微生物作用4h后,表现出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尽管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比模拟废水处理效果差,Cr6+、总铬、CODCr达标时间延长了3~5h,但在磁场条件下,厌氧污泥系统处理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至达标排放所需时间分别较不加磁场条件下提前约1h和2~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厌氧生物处理系统(ASBR) 含铬(Ⅵ)废水 电镀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生物处理系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丽 汪义杰 +4 位作者 郑宁 马金龙 唐红亮 王建国 谢宇宁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17-2225,共9页
为研究不同营养状态下浮游植物群落对组合式生物处理系统的响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选择2处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开展原位生态修复试验,于2018年4-9月定期对水质、浮游生物群落特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组合式生物处理系统能显著抑制浮游... 为研究不同营养状态下浮游植物群落对组合式生物处理系统的响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选择2处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开展原位生态修复试验,于2018年4-9月定期对水质、浮游生物群落特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组合式生物处理系统能显著抑制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对高、低营养状态下水体浮游植物总密度平均抑制率分别达到64. 6%和69. 0%;2)浮游植物群落从以绿-蓝藻为主,逐渐演替为绿-蓝-硅藻共生的形式,浮游植物优势种则从适宜高营养或超富营养的浅水、静水生境的功能群,转变为适宜贫到富营养、经常性搅动浅水生境的功能群;3)在高营养水平下,蓝藻、绿藻生物量均表现出与各水环境因子显著的相关关系,在低营养水平下,蓝藻、绿藻的生物量分别与TP、TN呈正相关关系;而无论在高还是低营养水平,硅藻生物量与TN/TP比值均呈正相关关系;4)生物处理系统能高效去除水体N、P,在高营养状态水体主要表现为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抑制,在低营养状态水体中更多体现为对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生物处理系统 浮游植物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污泥颗粒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卢刚 郑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9-253,共5页
文章综述了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污泥颗粒化及其优点 ,总结了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发展与应用 。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 污泥颗粒化 颗粒污泥反应器 颗粒型生物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节能型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耦合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彦浩 马征 张志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8-58,共1页
一种景观节能型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耦合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以及依次连接的调节池、膜生物处理系统、配水池、跌水人工湿地系统、消毒池和清水池;调节池进水处和出水处均设有水质检测仪.膜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 一种景观节能型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耦合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以及依次连接的调节池、膜生物处理系统、配水池、跌水人工湿地系统、消毒池和清水池;调节池进水处和出水处均设有水质检测仪.膜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好氧池内设置MBR反应器.MBR反应器内设置水质检测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水回用 耦合系统 污水处理 节能型 小区 景观 生物处理系统 PLC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封闭循环系统中白水质量和处理方案的选择
9
作者 孙云杰(编译) 周景辉(编译)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246-251,共6页
对加拿大生产文化纸的纸机进行调查后发现,清水消耗量为11~46m^3/t(风干),综合纸厂纸机废水占总负荷的比例为6%-43%,而非综合性纸厂的比例则接近100%。造纸过程对清水的污染很重,剩余白水的32个参数中有31个已大大高于清水... 对加拿大生产文化纸的纸机进行调查后发现,清水消耗量为11~46m^3/t(风干),综合纸厂纸机废水占总负荷的比例为6%-43%,而非综合性纸厂的比例则接近100%。造纸过程对清水的污染很重,剩余白水的32个参数中有31个已大大高于清水。这表明系统采用封闭循环时需要对白水回收装置补加后处理。而涂布操作后排出的白水污染更严重,使封闭循环面临更大的挑战。生物处理系统能更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其中回转式生物接触器是最佳的反应器。超滤可以去除所有的固体悬浮物,但对BOD的去除效果不如生物法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封闭循环系统 水质量 生物处理系统 白水回收装置 有机污染物 固体悬浮物 造纸过程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盐应用于污水生物化学协同除磷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季斌 陈威 +3 位作者 樊杰 王健 谢世伟 宋宏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2,34,共4页
从铝盐投加对生物处理系统处理效能以及微生物的影响2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铝盐应用于污水生物化学协同除磷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铝盐的投加可以使得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总磷去除得到有效的提高,而活... 从铝盐投加对生物处理系统处理效能以及微生物的影响2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铝盐应用于污水生物化学协同除磷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铝盐的投加可以使得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总磷去除得到有效的提高,而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活性降低;铝盐会使得生物处理系统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减少。未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铝盐长期胁迫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效能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具体变化、耐铝菌株的发掘和含铝剩余污泥的处置和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铝菌株 协同除磷 强化除磷 生物群落 生物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末固定白腐真菌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范伟平 曹惠君 +1 位作者 张俊 魏浩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21,共3页
微电解—白腐菌生物降解—絮凝沉降联合处理系统对活性染料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 ,CODCr去除率达 90 %以上 ,色度由 12 80 0降到 80 ,出水清亮 ,达到排放标准。
关键词 白腐菌 稻草末 染料废水处理 微电解-白腐菌生物降解-絮凝沉降联合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曝气方式对M-CASS处理酒精废水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永鹏 何争光 +1 位作者 宋宏杰 丁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113,共4页
在循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CASS)内放置由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制成帘式膜组件组成M-CASS工艺,并采用实际酒精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非限量曝气、半限量曝气和间歇曝气3种方式对去除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曝气方式对膜出水COD、NH3-N... 在循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CASS)内放置由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制成帘式膜组件组成M-CASS工艺,并采用实际酒精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非限量曝气、半限量曝气和间歇曝气3种方式对去除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曝气方式对膜出水COD、NH3-N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均能满足未来新国标《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标要求;对T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特别是采用间歇曝气方式时效果最好。综合考虑,按照间歇曝气方式运行时,系统出水各项指标去除效果更好,运行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循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氨氮 TN 酒精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处理被污染土壤或水
13
作者 叶晶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4,共1页
美国LawrenceBerkeley国家实验室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污染物生物处理系统,可用于处理被污染的土壤和水。常规的生物电处理方法是依靠化学药物的加入产生电子供体或受体,以刺激降解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该实验室的方法则是在一个单室的生... 美国LawrenceBerkeley国家实验室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污染物生物处理系统,可用于处理被污染的土壤和水。常规的生物电处理方法是依靠化学药物的加入产生电子供体或受体,以刺激降解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该实验室的方法则是在一个单室的生物反应器中,采用电流电解被污染的液体,同时在阴极产生氢气、在阳极产生氧气。这些气体随后可刺激微生物的活性,使多种污染物经生物降解或生物转化作用形成良性的终端产品。由于不需有机电子供体,降低了操作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电化学法处理 生物处理系统 国家实验室 降解微生物 电子供体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1号模型废水特性的测定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芳 周雪飞 +2 位作者 蓝梅 王闯 顾国维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4,共3页
废水的水质特性是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面。采用呼吸计量法及常规化学分析法对污水处理厂的废水特性进行了测定 ,通过研究发现 ,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沉砂池出水中 SS占总 COD的比例平均为 10 .49% ;XS占总 COD的比例平均为 1... 废水的水质特性是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面。采用呼吸计量法及常规化学分析法对污水处理厂的废水特性进行了测定 ,通过研究发现 ,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沉砂池出水中 SS占总 COD的比例平均为 10 .49% ;XS占总 COD的比例平均为 14 .2 4% ;SI 占总 COD的比例平均为 5 .5 2 %。初沉池出水中 SS占总 COD的平均比例为 9.62 % ;XS占总 COD的比例平均为16.97% ;Si占总 COD的比例平均为 11.3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废水处理技术 水质 呼吸计量法 COD 生物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盐应用于污水协同除磷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季斌 秦慧 +2 位作者 陈威 樊杰 宋宏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4,共4页
强化污水中磷的去除是污水厂提标升级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铁盐是协同除磷常用的药剂之一。从铁盐投加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处理效能、污泥性能和微生物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铁盐应用于污水协同除磷... 强化污水中磷的去除是污水厂提标升级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铁盐是协同除磷常用的药剂之一。从铁盐投加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处理效能、污泥性能和微生物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铁盐应用于污水协同除磷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从经济和效能上考虑建议采用Fe SO4,按照摩尔比Fe:P=1.5~2.2进行投加,可以有效提高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总磷去除率(去除率>84%,出水TP<0.5 mg/L),有机物和氮的去除略有提高或者不受影响,活性污泥的污泥量增多,沉降性能提高,活性降低(铁盐投加>0.15 mmol/L),微生物总量和种群数量减少。未来需要对铁盐的常量投加(0.12~0.3 mmol/L)和微量投加(<0.02 mmol/L)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污泥性质组成、碳氮磷代谢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及协同除磷机理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除磷 强化除磷 硫酸亚铁 生物群落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面图片说明
16
作者 杨洋 邢德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1,共1页
封面图片来自本期论文“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暗物质”,是利用宏组学分析微生物暗物质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示意图.自然界中未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被称为“微生物暗物质”,基于高通量核酸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 封面图片来自本期论文“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暗物质”,是利用宏组学分析微生物暗物质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示意图.自然界中未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被称为“微生物暗物质”,基于高通量核酸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以及基于质谱技术的宏蛋白质组学等宏组学技术能够打开“黑箱”,揭示“微生物暗物质”及潜在功能菌群和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片 封面 宏基因组学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宏蛋白质组学 测序技术 生物 暗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文摘
17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1-571,共1页
一种回收废水中金属的装置;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及方法;处理有机废水的BCB组合工艺;有机废水的三相活性炭流化床电化学处理装置及方法;组合式交替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及利用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关键词 专利文摘 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有机废水 生物处理系统 电化学处理 组合工艺 BCB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salinity on treatment of saline wastewater by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process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杰 闫雪 +2 位作者 马艳飞 田彩星 丁金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989-1994,共6页
High salinity industrial wastewater is difficult to treat using biological treatment system because of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alt.The potential of a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SBBR)process in treating synth... High salinity industrial wastewater is difficult to treat using biological treatment system because of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alt.The potential of a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SBBR)process in treating synthetic high salinity wastewater was evaluated at laboratory scale during a 110-day operation.The reactor was operated in a 12 h cycle,and each cycle consisted of 0.25 h influent addition,8 h aeration,3 h anoxic reaction,0.5 h sedimentation and 0.25 h effluent withdrawal.Gradual increase in salinity gradient was applied during the acclimatization period.The acclimated SBBR system was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process to remove organic compounds and ammonia nitrogen under high salinity conditions with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and ammonia nitrogen(NH3-N)removal efficiencies of 88% and 80%,respectively.Th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indicated that rather than rotifers or vorticella,the zoogloea,filamentous fungus mingled with a small quantity of swimming infusorians were dominant bacteria in SBBR system.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close to 80% in COD and 75% in NH3-N were achieved at an organic loading rate(OLR)of 0.96 kg COD/(m3·d),pH of 7.0,salinity of 14 g/L and NH3-N of 3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saline wastewate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ludge acclimation salinity sh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