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中优势菌群生物活性强化
1
作者 郜玉楠 李伟光 +2 位作者 王广智 张多英 刘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05-1608,共4页
为提高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中优势菌的生物活性,使优势菌保持较高有机物降解能力,通过研究温度、pH值、培养时间、溶解氧对优势菌群生物活性的影响,确定优势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从松花江水中筛选可用于生物增强活性炭技术的优势菌5株,鉴定... 为提高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中优势菌的生物活性,使优势菌保持较高有机物降解能力,通过研究温度、pH值、培养时间、溶解氧对优势菌群生物活性的影响,确定优势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从松花江水中筛选可用于生物增强活性炭技术的优势菌5株,鉴定结果分别为Pseudomonas balearica,Pseudomonas putida,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Acinetobacter lwoffii,Brevibacterium mcbrellneri.结果表明,该5株优势菌在pH=6、温度为18℃、培养时间为36h、溶解氧为7mg/L条件下驯化后具有较高的脱氢酶活性,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得到的高活性优势菌群在活性炭上固定的数量要明显高于未在优化条件下生长的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增强活性炭 生物活性强化 优势菌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松花江源水特性及生物增强的活性炭优选 被引量:3
2
作者 公绪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125,共6页
为选择出一种适宜松花江水源水生物强化的活性炭,利用3种活性炭(XYK、YM和GAC15)构建了生物增强活性炭(BEAC)和普通生物活性炭(BAC)工艺体系。以经过常规处理后的松花江水为进水,研究了活性炭类型对BEAC和BAC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效能的... 为选择出一种适宜松花江水源水生物强化的活性炭,利用3种活性炭(XYK、YM和GAC15)构建了生物增强活性炭(BEAC)和普通生物活性炭(BAC)工艺体系。以经过常规处理后的松花江水为进水,研究了活性炭类型对BEAC和BAC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效能的影响、停留时间和臭氧含量对工艺的影响以及活性炭类型对功能菌生物量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富含中孔的新型炭(XYK)净水效能最优,更适宜生物强化,启动期间B-XYK对COD_(Mn)和UV_(254)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6.65%、93.00%。停留时间25 min、臭氧投加量2.5 mg/L时出水COD_(Mn)达最低,但其对去除UV_(254)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生物增强活性炭 有机污染物 停留时间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AC工艺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和种群稳定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解丰波 李伟光 +3 位作者 张多英 王广智 郜玉楠 张淑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74-1878,共5页
为了解生物增强活性炭(BEAC)上微生物群落变化和种群的稳定性,从运行13 d、26 d和39 d的BEAC炭柱的上层、中层、下层进行取样,通过细胞裂解来获取基因组DNA,纯化后,用对细菌16S rDNA基因V3区具有特异性的通用引物F357-GC和R518对其进行... 为了解生物增强活性炭(BEAC)上微生物群落变化和种群的稳定性,从运行13 d、26 d和39 d的BEAC炭柱的上层、中层、下层进行取样,通过细胞裂解来获取基因组DNA,纯化后,用对细菌16S rDNA基因V3区具有特异性的通用引物F357-GC和R518对其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得到长约250 bp的PCR产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对PCR产物进行分离,获得炭柱内微生物群落的16S rDNA基因V3区的指纹图谱.研究表明:随着反应器的运行,活性炭柱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种类以及数量都具有时序动态性;原水带入的其他菌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人工强化固定的5株菌一直存在,它们在空间上呈现不同的分布,这些菌经历了动态的演替后,逐渐成为优势菌群,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固定化菌群的稳定性从根本上保证了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生物增强活性炭 生物群落变化 种群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结构调控强化BEAC工艺生物降解效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公绪金 董玉奇 李伟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0-1927,共8页
为进一步提升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BEAC)中炭表面的功能菌载持量及生物降解活性,通过CO_2接触氧化与深度活化相结合的压块炭制备改进工艺对煤质净水炭的孔结构进行调控.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工艺制备的XHIT型炭的中孔容积(0.7041cm^3/g)及... 为进一步提升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BEAC)中炭表面的功能菌载持量及生物降解活性,通过CO_2接触氧化与深度活化相结合的压块炭制备改进工艺对煤质净水炭的孔结构进行调控.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工艺制备的XHIT型炭的中孔容积(0.7041cm^3/g)及中孔容积率(63.95%)显著提高,其表面复合功能菌初始固定化生物量达到9.13mmol/g(以P计),增殖速率为2.123mmol/(g·d)(以P计).深度活化产生的高含氧量(9.96%)显著降低了XHIT型炭表面吸附作用对水中溶解氧亲和度((0.42±0.07)mgDO/L),功能菌生物降解对水中溶解氧的利用效率达到91.17%.基于XHIT型炭构建的BEAC工艺(通水倍数为39.50m^3/kg)对松花江水源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COD_(M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0.65±15.22)%,有机污染物累积去除量达到94655.50mg COD_(Mn)/kg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增强活性炭 生物降解 吸附 孔结构分布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水源水中有机物的优势菌筛选及其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多英 李伟光 刘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49,共6页
为解决活性炭生物增强技术(BEAC)应用过程中接种高活性菌群稳定性差的问题,必须分离出既具有有机物降解能力,又具有种群竞争能力的菌株.应用变性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BAC滤池优势菌群结构,结果表明,有4种细菌占优势地... 为解决活性炭生物增强技术(BEAC)应用过程中接种高活性菌群稳定性差的问题,必须分离出既具有有机物降解能力,又具有种群竞争能力的菌株.应用变性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BAC滤池优势菌群结构,结果表明,有4种细菌占优势地位,其中2种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分别为Pseudomonas sp.和Bacillus subtilis.而从长期运行的普通生物活性炭(BAC)滤池中共分离出35株细菌.针对BAC滤池中的优势菌设计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快速鉴别优势菌.结果分离菌株中仅5株细菌的种属与优势菌一致,分别为SRO2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SRO11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SRO19穿孔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ertucinogena)、SRO20巴利阿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learica)、SRO30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有机物降解试验表明,该5株菌均具有有机物降解能力.测定脱氢酶活性以确定优势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该5株菌的脱氢酶活性高于其他菌株.可为BEAC长期稳定运行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生物增强技术 优势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荧光原位杂交 脱氢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