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基聚酯的技术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
1
作者 芦长椿 《纺织导报》 CAS 2020年第9期57-60,共4页
近年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消费市场和产能呈强劲增长态势,进一步刺激了诸多生物科技企业对生物基PET技术的研发兴趣和投入。目前,可行的生物基PET技术路线的研发重心主要集中在生物基乙二醇和生物基对苯二甲酸(TPA)等生物基单... 近年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消费市场和产能呈强劲增长态势,进一步刺激了诸多生物科技企业对生物基PET技术的研发兴趣和投入。目前,可行的生物基PET技术路线的研发重心主要集中在生物基乙二醇和生物基对苯二甲酸(TPA)等生物基单体技术方面。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基PET和新型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PEF)的技术发展现状及相关产品,并对我国生物基聚酯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酯 部分生物基聚酯 聚2 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 替代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聚酯及其纤维的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0
2
作者 芦长椿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0,共6页
近年来,使用低成本非粮食生物质原料制备生物基聚酯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PLA、PHA、PTT和生物基PET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市场发展状况,并对我国生物基聚酯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酯 PLA纤维 PTT纤维 生物PET纤维 P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增强生物基聚酯弹性体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浩宇 李文倩 +4 位作者 张奇男 李佳欢 王朝 康海澜 方庆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69,共8页
针对生物基聚酯弹性体(BEE)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聚己内酯(PCL)作为BEE的增强相,通过溶液共混及橡胶传统硫化工艺,制备了具有较高力学性能的生物基BEE/PCL硫化胶。通过动态力学性能、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 针对生物基聚酯弹性体(BEE)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聚己内酯(PCL)作为BEE的增强相,通过溶液共混及橡胶传统硫化工艺,制备了具有较高力学性能的生物基BEE/PCL硫化胶。通过动态力学性能、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测试等,对BEE/PCL硫化胶的相容性、微观相态、热性能及结晶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BEE/PCL硫化胶只有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热力学相容体系,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BEE/PCL硫化胶为微观相分离体系。随着PCL含量的增加,BEE/PCL硫化胶的结晶度逐渐增加,拉伸强度逐渐增加,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降低。研究发现,当BEE与PCL的质量比为8∶2,BEE/PCL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较优,拉伸强度为5.1 MPa、断裂伸长率为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生物基聚酯弹性体 相容性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antium:新型生物基聚酯纤维 被引量:5
4
作者 钱思昊 《国际纺织导报》 2014年第10期4-7,6,共4页
荷兰Avantium公司已证实PEF(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酯)也可以用来制成纤维,甚至可以将PEF瓶回收制成PEF纤维。这些纤维可以加工成100%生物基T恤。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纺织技术研究所(ITA)通过传统聚酯加工技术和设备,对PEF纤维的纺丝、织造和染... 荷兰Avantium公司已证实PEF(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酯)也可以用来制成纤维,甚至可以将PEF瓶回收制成PEF纤维。这些纤维可以加工成100%生物基T恤。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纺织技术研究所(ITA)通过传统聚酯加工技术和设备,对PEF纤维的纺丝、织造和染色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酯纤维 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酯 YXY技术 植物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甘油基聚酯对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贮藏期间机械性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章智华 徐丽娜 +5 位作者 严文冰 张华江 迟玉杰 刘媛媛 吴永庆 阴彤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07-213,共7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主要原料,将甘油进行改性后制备的生物甘油基聚酯加入到成膜液中制备SPI复合膜,通过对贮藏期间SPI复合膜机械性能、水分含量和甘油迁出率进行跟踪测定,比较分析甘油经改性后制备的增塑剂...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主要原料,将甘油进行改性后制备的生物甘油基聚酯加入到成膜液中制备SPI复合膜,通过对贮藏期间SPI复合膜机械性能、水分含量和甘油迁出率进行跟踪测定,比较分析甘油经改性后制备的增塑剂对SPI复合膜的机械性能稳定性、保水性、甘油迁出率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甘油增塑的SPI复合膜相比,改性后制备的机械性能稳定性最高的SPI复合膜为生物甘油基聚酯(生物聚甘油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1)增塑的复合膜,其拉伸强度稳定性提高了18.08%,断裂延伸率稳定性提高了34.52%,水蒸气透过系数稳定性提高了14.68%,水分含量稳定性提高了17.02%,甘油迁出率稳定性提高了74.28%,膜体系的紧密性和连续性增强,且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空间网状结构。生物甘油基聚酯的添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PI复合包装薄膜的机械性能稳定性,为其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甘油改性 生物甘油聚酯 机械性能稳定性 甘油迁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异山梨醇聚酯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姝 邹涛 +2 位作者 康海澜 邓平晔 刘清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64-68,共5页
利用生物质单体醇和酸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异山梨醇(IS)含量(占总二醇的摩尔含量)的一系列生物基共聚酯(BCPE)。以IS、1,4-丁二醇(BDO)、癸二酸(SeA)和衣康酸(IA)合成四元体系共聚酯BCPE-Ⅰ,在四元体系的合成的过程中... 利用生物质单体醇和酸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异山梨醇(IS)含量(占总二醇的摩尔含量)的一系列生物基共聚酯(BCPE)。以IS、1,4-丁二醇(BDO)、癸二酸(SeA)和衣康酸(IA)合成四元体系共聚酯BCPE-Ⅰ,在四元体系的合成的过程中引入单体1,3-丙二醇(PDO)合成五元体系BCPE-Ⅱ。本工作研究了IS的含量对BCPE-I和BCPE-Ⅱ体系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分子结构、结晶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差式扫描量热(DSC)结果表明在BCPE-Ⅰ分子链中引入IS结构单元可以破坏聚合物分子链的有序性,对BCPE-Ⅰ的结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引入第五种单体PDO形成聚酯BCPE-Ⅱ,调整IS的含量可以在破坏聚合物分子链规整性抑制其结晶性能的同时,使聚合物达到一定的分子量,可以实现聚合物由半结晶的塑料转变为柔软的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山梨醇 生物聚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PDT~聚酯产品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力群 《国际纺织导报》 2014年第3期36-,38-40,共4页
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和大量碳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的加剧,玉米秸秆替代石油资源生产乙二醇以合成生物基聚酯产品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市场前景。对生物基聚酯纤维PDT与石油基聚酯纤维PET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检测了PDT长丝珠地网... 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和大量碳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的加剧,玉米秸秆替代石油资源生产乙二醇以合成生物基聚酯产品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市场前景。对生物基聚酯纤维PDT与石油基聚酯纤维PET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检测了PDT长丝珠地网眼针织物的服用性能。研究表明:PDT断裂强度较PET略低,但PDT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性能;PDT长丝珠地网眼针织物的服用性能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乙二醇 生物基聚酯 低碳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背景下的生物基PDO创新路径——访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恒华
8
作者 秦悦(采访/整理) 《纺织科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50-51,共2页
全球纺织行业正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生物基聚酯纤维(PTT)作为一种可持续原料来源的绿色纤维,在纺织服装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生物发酵技术,成功实现了生产PTT的关键原料——1,3-丙二醇(P... 全球纺织行业正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生物基聚酯纤维(PTT)作为一种可持续原料来源的绿色纤维,在纺织服装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生物发酵技术,成功实现了生产PTT的关键原料——1,3-丙二醇(PDO)的稳定供应,推动了PDO-PTT产业化进程。为深入了解华恒生物的创新历程,本刊访谈了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恒华,分享了公司在生物基原料制造、产业链应用拓展、“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构建方面的实践与成果,以期为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酯纤维 1 3-丙二醇(PDO) 生物制造 产业链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不饱和聚酯树脂胶液及其棉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泽文 张艳艳 +1 位作者 付飞亚 刘向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4-1090,共7页
乙二醇、草酸与马来酸酐通过熔融缩聚制备了一种新型生物基不饱和聚酯(UPOEM).以丙烯酸环氧大豆油(AESO)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共混溶剂作为UPOEM的活性稀释剂,得到一系列黏度小、生物基含量较高、储存稳定、可与增强棉布浸润... 乙二醇、草酸与马来酸酐通过熔融缩聚制备了一种新型生物基不饱和聚酯(UPOEM).以丙烯酸环氧大豆油(AESO)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共混溶剂作为UPOEM的活性稀释剂,得到一系列黏度小、生物基含量较高、储存稳定、可与增强棉布浸润良好的生物基不饱和聚酯树脂胶液.黏度测试表明,GMA可明显降低AESO/UPOEM混合胶液的黏度,当GMA,AESO和UPOEM以质量比100∶100∶300共混时,得到的黄色透明树脂胶液的黏度小于780 m Pa·s,仅为原AESO和UPOEM共混胶液黏度的5.4%,并且可室温储存一个月以上仍保持均匀透明且黏度稳定.该胶液与增强棉布复合所得绿色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接近30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达90℃,热分解温度(Td,5%)在248℃以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不饱和聚酯 丙烯酸环氧大豆油 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活性稀释剂 绿色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生物基弹性聚酯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服用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旭中 梁巧敏 +2 位作者 王汇锋 张娣 崔益怀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4,共6页
针对生物基弹性聚酯(PTT)纤维因自身特性难以单独成条纺纱的问题,设计在清花工序运用3种不同形态棉纤维辅助PTT纤维成卷成条,并采用赛络纺方式制成线密度为14.7 tex的棉/PTT纤维(60/40)混纺纱,然后织成纬平针织物比较分析其顶破性、起... 针对生物基弹性聚酯(PTT)纤维因自身特性难以单独成条纺纱的问题,设计在清花工序运用3种不同形态棉纤维辅助PTT纤维成卷成条,并采用赛络纺方式制成线密度为14.7 tex的棉/PTT纤维(60/40)混纺纱,然后织成纬平针织物比较分析其顶破性、起毛起球性、耐磨性、透气性、透湿性及悬垂性能,最后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织物性能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棉纤维的伸直程度高,可加大与PTT纤维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混纺针织物的顶破性、抗起毛起球性、透气性;织物表面PTT纤维含量多,则耐磨性较佳;而透湿性与悬垂性能与棉纤维形态基本无关。基于模糊评价模型判定,选用精梳棉条辅助PTT纤维成卷的混纺针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弹性聚酯纤维 棉纤维 混纺纱 针织物 服用性能 赛络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基脂肪/芳香族不饱和共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静娇 东为富 +2 位作者 施冬健 倪忠斌 陈明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0-334,共5页
以生物基3,4-二羟基肉桂酸(DHCA)和蓖麻油酸(RA)为单体,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二者的共聚物PDH及DHCA的均聚物PD。采用FTIR、DSC、1H NMR、GPC和荧光分析等方法对PDH和PD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DH中DHCA与RA结构单元的比例与聚合反... 以生物基3,4-二羟基肉桂酸(DHCA)和蓖麻油酸(RA)为单体,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二者的共聚物PDH及DHCA的均聚物PD。采用FTIR、DSC、1H NMR、GPC和荧光分析等方法对PDH和PD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DH中DHCA与RA结构单元的比例与聚合反应时单体加入量(n(DHCA)∶n(RA))基本一致;反应体系中RA的加入有利于提高PDH的相对分子质量,且大于PD的相对分子质量,当n(DHCA)∶n(RA)=4∶3时聚合产物PDH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78×104;随PDH中柔性链段RA含量的增加,PDH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降解速率变慢,PDH中DHCA含量的降低使得分子结构的共轭性整体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羟肉桂酸 蓖麻油酸 生物脂肪/芳香族不饱和共聚酯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物对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结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咏 王晶晶 +3 位作者 王朝生 顾栋华 乌婧 王华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共6页
逐步缩聚聚合物中通常含有一定比例的线性及环状低聚物,会影响纤维材料的成形加工、纤维性能、纺织品加工等。为探究低聚物对生物基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结晶性能的影响,通过外部添加法制备得到具有不同低聚物质量分数(主要以环状二... 逐步缩聚聚合物中通常含有一定比例的线性及环状低聚物,会影响纤维材料的成形加工、纤维性能、纺织品加工等。为探究低聚物对生物基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结晶性能的影响,通过外部添加法制备得到具有不同低聚物质量分数(主要以环状二聚体为主)的生物基PTT,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方法对生物基PTT的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聚物的存在主要起成核剂的作用,其质量分数的增加可提高生物基PTT的结晶速率、结晶温度及结晶度;添加低聚物质量分数为10%时,生物基PTT的结晶速率常数由未添加的0.528提升至0.603,同时结晶温度由172.11℃提升至17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物 环状低聚物 生物基聚酯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合成橡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吉海军 乔荷 +3 位作者 王朝 杨慧 王润国 张立群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共9页
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基合成橡胶的发展不可持续,且日益受到节能减排的压力;天然橡胶面临气候、疫病等因素的影响,产量有限,而且我国天然橡胶自给不足,严重依赖进口。面对上述挑战,以太阳能为源头,开发不依赖于化石资源的新一代生物基橡... 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基合成橡胶的发展不可持续,且日益受到节能减排的压力;天然橡胶面临气候、疫病等因素的影响,产量有限,而且我国天然橡胶自给不足,严重依赖进口。面对上述挑战,以太阳能为源头,开发不依赖于化石资源的新一代生物基橡胶,是解决橡胶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全球橡胶资源安全、长久、稳定供应的必由之路。目前,主要有两种思路制备生物基合成橡胶,本文针对两类生物基合成橡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种是生物质发酵得到的生物基单体(如乙醇等)进一步转化为传统单体(如乙烯等),再通过传统的合成工艺制备出生物基乙丙橡胶、生物基异戊橡胶等生物基传统橡胶,其性能与传统非生物基工程弹性体几乎完全相同,可以直接替代现有工程橡胶;另一种是利用现有生物基化学品,如衣康酸、丙二醇、丁二酸等,通过聚合反应制备新型结构的生物基橡胶材料,其原料易得,成本较低,随着发酵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出现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化学品可以进行选择和使用,生物基合成橡胶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品 生物橡胶 聚酯生物橡胶 衣康酸酯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相恒学 王世超 +2 位作者 闻晓霜 周哲 朱美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155,共6页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是一种微生物合成的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静电纺丝技术促进了高比表面积、多尺度、多维度纳米纤维的发展,实现了对PHBV纤维的形貌、孔径及孔隙率、力学性能的调控。结合国...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是一种微生物合成的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静电纺丝技术促进了高比表面积、多尺度、多维度纳米纤维的发展,实现了对PHBV纤维的形貌、孔径及孔隙率、力学性能的调控。结合国内外PHBV静电纺丝的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PHBV静电纺纤维成形设备设计、形貌控制、力学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介绍了其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等生物医疗领域、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PHBV静电纺纤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酯 聚3-羟丁酸酯-co-3-羟戊酸酯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纤用聚酯的发展:技术与市场 被引量:5
1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王鸣义 +1 位作者 王玉萍 赵永霞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7,共11页
文章概述了全球非纤聚酯的发展和分布情况,并对全球高性能聚酯材料的附加值进行了比较。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非纤聚酯材料的产品开发状况.尤其是工程塑料用聚酯的最新技术与市场发展。此外,作者还从高性能聚酯基础材料的改性、新... 文章概述了全球非纤聚酯的发展和分布情况,并对全球高性能聚酯材料的附加值进行了比较。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非纤聚酯材料的产品开发状况.尤其是工程塑料用聚酯的最新技术与市场发展。此外,作者还从高性能聚酯基础材料的改性、新聚酯原料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聚酯材料使用性能和生物基资源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高性能非纤聚酯产品的开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纤聚酯 产品开发 高性能聚酯产品 工程塑料 生物基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的可持续生产
16
作者 T.Karthik P.Ganesan +1 位作者 王宏球(译) 于俊荣(校) 《国际纺织导报》 2018年第2期14-16,共3页
由于资源消耗速率与日俱增,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可持续发展是确保工业生态生存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服装工业的日益增长,人均纺织品消耗量也不断增长。人口数量的增长使服装消耗量进一步提高,成为社会的基本需求之一。
关键词 可再生聚酯 生物基聚酯 石油聚酯 生产成本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异氰酸酯扩链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小玉 李圆圆 +2 位作者 李跃 刘可 肖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扩链剂,对生物基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PEF)进行扩链,探讨了扩链剂用量(NCO/OH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分析了扩链PE... 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扩链剂,对生物基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PEF)进行扩链,探讨了扩链剂用量(NCO/OH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分析了扩链PEF的分子结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当扩链剂用量n(NCO)/n(OH)=1~3,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230℃时扩链效果较好;扩链后PEF的特性黏度最高达1.24dL/g,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最高达28.8×104;扩链后PEF的结晶能力降低,热稳定性能相对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酯 聚2 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 扩链 2 4-甲苯二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ACTIVITY OF BIORESORBABLE OSTEOSYNTHETIC DEVICES MADE OF HYDROXYAPATITE/ POLY-DL-LACTIDE COMPOSITES: AN EXPERIMENTAL STUDY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启新 郭晓东 +1 位作者 杜靖远 刘勇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1-146,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bioactivity of the self- designed biodegradable osteosynthetic devices made of resorbable hydroxyapatite microparticles/ poly- DL- lactide (HA/PDLLA) composites. Method. Forty- three rabbits wi... Aim. To investigate the bioactivity of the self- designed biodegradable osteosynthetic devices made of resorbable hydroxyapatite microparticles/ poly- DL- lactide (HA/PDLLA) composites. Method. Forty- three rabbits with a transverse transcondylar osteotomy of the distal femur were fixed intramedullary by a HA/PDLLA rod, the duration of follow- up were 3, 6, 12, 24 and 36 weeks. Histologic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EM), energy dispersive X- ray (EDX) and biomechanical analyses were done. Results. Active new bone formation and direct bone- bonding were seen at the bone- implant interface. Generous apatite crystals deposited and grew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mposites at 3~ 6 weeks postoperation.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rough the incorporating of resorbable HA microparticles, specific bone- bonding and active osteogenic capacity is introduced. This kind of bioactivity, together with other properties such as sufficient mechanical strength, enhanced biocompatibility and radiopacity, which are intrinsically unobtainable in totally resorbable polymer/polymer systems, make the HA/PDLLA composites become a desirable material for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cancellous b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resorbable material osteosynthetic material bio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