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型表面活性剂在煤表面润湿吸附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姜丽 袁树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3-37,共5页
为了探讨生物型表面活性剂溶液在煤表面的润湿吸附规律,选定茶皂素、蔗糖酯、无患子和脂肽这4种结构性能不同的生物型表面活性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种溶液在煤表面接触角和表面张力进行测定,研究这4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在煤表面的铺展... 为了探讨生物型表面活性剂溶液在煤表面的润湿吸附规律,选定茶皂素、蔗糖酯、无患子和脂肽这4种结构性能不同的生物型表面活性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种溶液在煤表面接触角和表面张力进行测定,研究这4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在煤表面的铺展系数、黏附功、黏附张力等润湿吸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脂肽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和黏附功均低于其他3种溶液,而其铺展系数高于其他3种溶液,说明脂肽在煤表面的润湿吸附性要强于茶皂素、蔗糖酯和无患子,但是黏附性则低于茶皂素、蔗糖酯和无患子。脂肽对煤体的润湿吸附性能优于另外3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型表面活性剂 润湿规律 吸附规律 表面张力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乳化稳定动力学 被引量:7
2
作者 黄金 于洪洋 +4 位作者 李锋 张宇 张坤 王俊 李翠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7-1356,共10页
为探索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BS)在矿化度高于5 g/L体系中的驱油性能,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该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29 g/L、矿化度为32 g/L、NaOH质量分数为2.5%时,形成... 为探索生物基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NBS)在矿化度高于5 g/L体系中的驱油性能,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驱油体系中的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当该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29 g/L、矿化度为32 g/L、NaOH质量分数为2.5%时,形成稳定W/O型乳状液,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9.60×10^(-4) mN/m。当体系中总含水体积分数在40%~80%范围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有利于形成W/O型乳状液,且表面活性剂浓度是影响模拟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的关键因素;随其浓度增大,模拟乳状液的破裂速率常数降低、半衰期和油相含水率增大,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当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50 g/L,模拟乳状液稳定性最好。该表面活性剂与NaOH和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三元体系形成稳定W/O型乳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油/水中加入该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水界面膜厚度增大、界面能降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系中加入NaCl和NaOH,油/水界面膜厚度和界面能均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 界面活性 乳化稳定动力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剂葡萄糖分子对煤尘润湿性影响研究
3
作者 李男男 梁紫栋 +1 位作者 孔少奇 李琨杰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4-726,共13页
本文选取了2种具有不同葡萄糖分子数量的表面活性剂正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和正十二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APG1214),以神东补连塔煤矿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从多角度分析葡萄糖分子数量对煤尘润湿性的影... 本文选取了2种具有不同葡萄糖分子数量的表面活性剂正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和正十二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APG1214),以神东补连塔煤矿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从多角度分析葡萄糖分子数量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接触角分析,具有较多葡萄糖分子数的DDM对褐煤具有更好的润湿性能,接触角为20.1°、润湿动力学模型扩散和渗透常数K值为0.76858时,其润湿效果最佳;从FTIR、XPS、BET和SEM测试方面分析,DDM进一步提升了煤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对煤尘颗粒表现出更强的聚集效应;此外,羟基官能团和氧(O)元素比例的增加,也使得DDM在补连塔煤表面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分子动力学模拟则揭示了DDM表面活性剂葡萄糖分子数量较多有利于其在煤表面形成更强的疏水作用,从而吸引更多水分子吸附在改性煤的表面,该过程产生的大量氢键有利于提升煤尘的润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生物型表面活性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煤尘抑制 葡萄糖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应用包衣型生物表面活化剂对其生育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宝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3年第1期8-9,共2页
研究表明:包衣型生物表面活化剂可使小麦增产12.40%以上,根腐病和黑穗病防治效果达63%~72%。同时,通过品质分析证明:该药剂对小麦品质影响小,评价值超过对照。
关键词 小麦 包衣生物表面活性 生育性状 产量 品质 种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