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陆地生物圈模式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姚德良 沈卫明 +2 位作者 张强 周兴民 沈振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4,共6页
改进了适合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陆地生物圈模式 ,分析了模式中温度变化与水分运动分层的物理原因 ,说明了气候状况对地表面能量交换的影响 ,给出了净辐射和蒸散量新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有限差分计算中具有二阶精度的Euler隐式格式 ,介... 改进了适合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陆地生物圈模式 ,分析了模式中温度变化与水分运动分层的物理原因 ,说明了气候状况对地表面能量交换的影响 ,给出了净辐射和蒸散量新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有限差分计算中具有二阶精度的Euler隐式格式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站的气候概况和野外观测情况。最后利用本模式对高寒草甸生态站地区的土壤—植被—大气间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高寒草甸 水热交换 陆地生物圈模式 数植模拟 温度 水分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生物圈模式(SiB2)中湍流能量通量对近地层两类阻抗系数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惠 高志球 魏东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3-1062,共10页
陆—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是通过近地层湍流热量和水汽通量来实现的。以往的研究表明近地层阻抗对湍流能量通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关于陆面模式中阻抗系数的取值范围却始终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深入了解简单生物圈模式(SiB2)中近地层... 陆—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是通过近地层湍流热量和水汽通量来实现的。以往的研究表明近地层阻抗对湍流能量通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关于陆面模式中阻抗系数的取值范围却始终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深入了解简单生物圈模式(SiB2)中近地层阻抗系数取值变化对湍流能量通量的影响,我们以那曲站为例,分别采用传统的逐个因子分析法和考虑参数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因子分析法定量地研究了夏季该观测站近地层湍流能量通量分别对冠层阻抗系数C1和地表阻抗系数C2的敏感性响应。结果表明,感热通量对地表阻抗系数C2更为敏感,而潜热通量则对冠层阻抗系数C1较为敏感;感热通量随C1增加而增大,随C2增加而减小,而潜热通量则随C1或C2的增加而减小;不管是感热通量还是潜热通量,它们对阻抗系数的敏感度随阻抗系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对阻抗系数的相对敏感度则随阻抗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后,结合那曲站夏季下垫面稀疏短草的分布特点分析了造成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敏感变化各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阻抗系数 陆面过程 简单生物圈模式(SiB2)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耦合了简化生物圈方案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及其性能测试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丽娟 吕世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在美国NMCAGCM模式的基础上,参照COLA低分辨率AGCM模式,移植和改进了一个包括植被层陆面过程的陆-气耦合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R15L9)。其水平分辨率为菱形截断15波,垂直方向分为9层,陆面过程采用简化的简... 在美国NMCAGCM模式的基础上,参照COLA低分辨率AGCM模式,移植和改进了一个包括植被层陆面过程的陆-气耦合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R15L9)。其水平分辨率为菱形截断15波,垂直方向分为9层,陆面过程采用简化的简单生物圈模式(SSiB)。该模式改善了对陆面特征的刻画。通过进一步完善初值处理、下垫面边值处理、模式后诊断及图形处理,使其成为一套可用于气候模拟研究的工具。对1月、7月平均场的模拟及其与1月、7月气候平均场的比较表明,该模式的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式 生物圈模式 性能测试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水分与能量传输模式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和平 刘树华 桑建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9-461,共13页
首先从简单生物圈模式( Sim ple Biosphere Model) 的物理模型出发,对其控制方程进行了修改。土壤温度使用求解热传导方程得到,土壤湿度使用了水汽扩散方程、 Darcy 的水流方程同时求解得到,目的是使... 首先从简单生物圈模式( Sim ple Biosphere Model) 的物理模型出发,对其控制方程进行了修改。土壤温度使用求解热传导方程得到,土壤湿度使用了水汽扩散方程、 Darcy 的水流方程同时求解得到,目的是使简单生物圈模式既能在有植被下垫面使用,又能扩展到考虑水汽运动的沙漠地区使用。为了检验修改后的模式能适用于计算不同下垫面的地气之间水分和能量交换,选择了草原、森林和沙漠三种类型,在4 个不同的实验点得到的资料,进行了单点模式( O F F L I N E) 检验。结果表明,修改后的简单生物圈模式模式可使用于不同下垫面地气之间水分和能量交换,尤其是解决了沙漠地区水热传输的模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生物圈模式 水汽运动 下垫面 能量传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低温事件对亚洲北部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5
作者 严旻初 周波涛 +2 位作者 乐旭 辛宁 孙晓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123-7133,共11页
频发的极端低温事件深刻影响着亚洲北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交换能力,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生态系统对未来极端低温事件的响应是影响全球碳循环的重要问题。利用7个CMIP5气候模式驱动的耶鲁互动生物圈(YIBs)模式,在区分二氧化碳施肥效... 频发的极端低温事件深刻影响着亚洲北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交换能力,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生态系统对未来极端低温事件的响应是影响全球碳循环的重要问题。利用7个CMIP5气候模式驱动的耶鲁互动生物圈(YIBs)模式,在区分二氧化碳施肥效应有无的情况下开展模拟,研究了RCP2.6和RCP8.5情景下亚洲北部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在日尺度和月尺度极端低温事件影响下的变化。分析了地理位置、植被类型、21世纪不同时间段所带来的差异。研究发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未来极端低温事件将给北亚地区GPP带来普遍的损失,且RCP8.5情景下的损失更大。生长季早期(3、4月)的低温会带来比5、9、10月更剧烈的GPP变化。二氧化碳并不会显著改变GPP对低温的响应,但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不尽相同,苔原GPP的变化幅度比针叶林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低温事件 耶鲁互动生物圈(YIBs)模式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 亚洲北部 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