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9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KAP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金敏丽 钟伟良 傅丹诺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3,共8页
为探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KAP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于2024年7月至8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自然保护区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放问卷275份,获得有效问卷259份,有效率94.19%;(2)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 为探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KAP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于2024年7月至8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自然保护区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放问卷275份,获得有效问卷259份,有效率94.19%;(2)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70±0.76)、(3.67±0.65)、(3.11±0.86)分。认知和行为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而态度得分处于高水平;(3)认知与态度、态度与行为、认知与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认知、态度和行为与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而同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主要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职业类别,影响态度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影响行为是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影响KAP是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和家庭年收入;(5)针对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KAP现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强化社区科普宣教活动工作,构建有效的社区共管参与机制,生态旅游提档升级和完善保护区相关补偿制度等对策。研究结果证实了KAP模型在解释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拓展了KAP模型理论的应用范围,可为自然保护区制定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共赢的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KAP现况 影响因素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空气中微生物和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鑫 范珊红 +6 位作者 靳亚飞 许文 戈伟 何改花 霍欣欣 边梅 张丽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5-782,共8页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和颗粒物粒径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ICU的多床位开放式空间作为检测地点,使用TSI9360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对ICU内空气动力学等...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和颗粒物粒径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ICU的多床位开放式空间作为检测地点,使用TSI9360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对ICU内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AED)大于0.3、0.5、1.0、2.5、5.0、10.0μm的6种颗粒物进行采样。结果:实际状态下,ICU室内微生物浓度与颗粒物数量呈现波动的变化趋势,且微生物浓度与ICU室内的温度、湿度呈负相关,与工作人员总人数、固定人数、活动人数、医疗气溶液生成程序(AGP)操作数量、病人入住率呈正相关。颗粒物数量与ICU室内温度、湿度呈负相关,与工作人员总人数、固定人数、活动人数、AGP操作数量呈正相关。结论:ICU内微生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湿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大厅内的固定人数、活动人数、工作人员总人数、病人入住率、AGP操作数的增加而增加。颗粒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室内湿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大厅内的固定人数、活动人数、工作人员总人数、AGP操作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室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雾化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ICU) 生物气溶胶 颗粒物 分布特征 相关因素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果实辣椒素类物质生物合成调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
作者 梁文荟 单庆云 +5 位作者 王瑾 王兵 张美玲 万彧 邹学校 熊程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5,共11页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经济作物。辣椒素类物质是辣椒属果实特有的一类天然次生代谢物,赋予了辣椒辛辣味。辣椒的辛辣程度由基因型控制,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就辣椒素类物质的种类、分布及积累特点、生物合成、辣味遗传调控及其影...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经济作物。辣椒素类物质是辣椒属果实特有的一类天然次生代谢物,赋予了辣椒辛辣味。辣椒的辛辣程度由基因型控制,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就辣椒素类物质的种类、分布及积累特点、生物合成、辣味遗传调控及其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辣椒素类物质生物合成的研究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辣椒素类物质的生物合成调控和辣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素类物质 生物合成 辣味遗传调控 影响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生物合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4
作者 牟海林 汪淘 +10 位作者 吴媛 郎云龙 龙茶 常媚瑕 韦金江 王仁贤 胡薛 耿广东 张万萍 张绍刚 李伟 《辣椒杂志》 2025年第2期1-9,29,共10页
辣椒素是辣椒果实内的次生代谢物质,是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结合国内外有关辣椒素生物合成机制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辣椒素性质、分布及其合成积累途径,分析了辣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与代谢通路,并对影响辣椒素合成... 辣椒素是辣椒果实内的次生代谢物质,是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结合国内外有关辣椒素生物合成机制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辣椒素性质、分布及其合成积累途径,分析了辣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与代谢通路,并对影响辣椒素合成的品种差异、转录因子、生长环境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辣椒素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生物合成 关键基因 代谢通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方雪纯 刘蕾 +2 位作者 周国逸 李琳 韩诗慧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我国南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南方两种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运用相关...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我国南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南方两种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南方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不显著,但两种林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常绿阔叶林的真菌含量(36.315 nmol·g^(–1))显著高于常绿针叶林的真菌含量(27.802 nmol·g^(–1))。同时,两种林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均表现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此外,常绿阔叶林的乔木层香农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均显著高于常绿针叶林(P<0.05),而常绿针叶林的灌木层优势度指数则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P<0.05)。两种林型的真菌生物量均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及总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常绿针叶林的真菌生物量还与有效钾、铵态氮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微生物 群落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近岸生物气溶胶中细菌存活率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随机森林回归分析
6
作者 刁忠煜 祁建华 黄健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7,共12页
细菌存活率可以反应大气细菌对大气化学过程及人体健康效应的潜在影响能力。为了解大气生物气溶胶中细菌存活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3年3-12月在青岛近岸地区连续采集了生物气溶胶样品,并运用LIVE/DEAD BacLight TM染色-荧光显... 细菌存活率可以反应大气细菌对大气化学过程及人体健康效应的潜在影响能力。为了解大气生物气溶胶中细菌存活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3年3-12月在青岛近岸地区连续采集了生物气溶胶样品,并运用LIVE/DEAD BacLight TM染色-荧光显微镜计数法测定了气溶胶中活/死细菌浓度,分析了细菌存活率的月季分布特征,采用随机森林回归(RFR)定量了气象参数、空气质量指数和季节对细菌存活率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青岛近岸生物气溶胶中存活细菌浓度为(9.33±5.69)×10^(3) cells·m^(-3),细菌存活率在1.57%~19.83%之间变化,平均为(10.78±3.82)%。细菌存活率在1.1~2.1和4.7~7.0μm粒径段较高,分别为12.46%和12.67%,最低值则出现在3.3~4.7μm处,为9.33%,细粒径段上平均细菌存活率(11.80%)高于粗粒径段(10.39%)。细菌存活率存在季节差异,夏季和春季较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随机森林结果显示,对青岛近岸生物气溶胶中细菌存活率影响最大的前五位环境因子依次为气压、温度、CO、PM 10和相对湿度,其中细菌存活率与温度、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气压、CO和PM_(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粗、细粒子中细菌存活率的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影响粗粒子中细菌存活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气压、温度、季节、CO和O_(3),影响细粒子的环境因素则依次为温度、气压、能见度、风速和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溶胶 细菌存活率 季节分布 随机森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沿海不同立地条件下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唐婧 贺炬成 +2 位作者 许培容 周胜 张晖 《南方农业》 2025年第9期14-18,25,共6页
比较2个区域的无瓣海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无瓣海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在垂直梯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选取2处具有代表性的无瓣海桑人工林,分别为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台山市烽火角,测定0~1... 比较2个区域的无瓣海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无瓣海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在垂直梯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选取2处具有代表性的无瓣海桑人工林,分别为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台山市烽火角,测定0~100 cm垂直土层内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盐度、电导率及pH值等理化指标,并进一步探究两地无瓣海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地无瓣海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电导率、盐度等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相对丰度在不同土层上存在差异。分析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可以为保护和恢复人工红树林及研究功能性微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根际微生物 环境因素 相关性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塑料共热解制取芳烃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焱鹏 王志伟 +3 位作者 李学琴 徐楠 张文凯 雷廷宙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1,共5页
综述了生物质与塑料共热解制取芳烃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塑料类型、催化剂、温度及生物质与塑料比例(B∶P)对芳烃制取的影响。不同塑料因化学结构差异在热解中生成不同产物,显著影响芳烃产量和转化效率;催化剂的选择对芳烃产率至关重要,常... 综述了生物质与塑料共热解制取芳烃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塑料类型、催化剂、温度及生物质与塑料比例(B∶P)对芳烃制取的影响。不同塑料因化学结构差异在热解中生成不同产物,显著影响芳烃产量和转化效率;催化剂的选择对芳烃产率至关重要,常用催化剂如ZSM-5和HZSM-5能有效促进芳烃生成;热解温度直接影响反应速率,适宜的温度可提升芳烃产率;B∶P比例调整影响碳氢比,从而影响芳烃产率。优化共热解条件可显著提高芳烃产量,为芳烃类物质的高效获取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塑料 共热解 芳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肠道微生物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文涛 韩东阳 《今日养猪业》 2025年第2期7-9,共3页
【目的】探究影响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为优化猪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提升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综述猪肠道微生物的构成、主要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并概述相关研究进展。【结果】猪肠道微生物是一个处... 【目的】探究影响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为优化猪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提升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综述猪肠道微生物的构成、主要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并概述相关研究进展。【结果】猪肠道微生物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的微生物群体,主要涵盖细菌、真菌、古菌及病毒等,对调节宿主生理机能、代谢及免疫功能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生产性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脂肪沉积;并增强免疫力,抵抗病原体侵袭。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会受到品种、性别、环境、饮食、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结论】猪肠道内存在数千种微生物种群,其数量和种类受宿主体内外环境的影响不断变化,且与猪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及机体健康紧密相关。深入研究影响猪肠道微生物的因素,有助于增强肠道健康、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林农林木生物质能源供给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张亚雄 孙丽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2期184-186,共3页
为了解甘肃省林农林木生物质能源供给意愿与影响因素,通过分层抽样法选取甘肃省5个县(区)202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显著正向影响林农供给意愿(P<0.05),林农受教育水平越高,... 为了解甘肃省林农林木生物质能源供给意愿与影响因素,通过分层抽样法选取甘肃省5个县(区)202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显著正向影响林农供给意愿(P<0.05),林农受教育水平越高,对生物质能源的认知和接受度越强;“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预期”对林农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影响显著(P<0.05);农村劳动力呈现高龄化特征,其传统观念与技术接受度低制约产业发展。因此,提升林农受教育水平、强化产业政策保障、针对性开展技术培训是推动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关键。建议依据立地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区域性生物质能源基地,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生物质能源 供给意愿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与限制因素
11
作者 范志强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4期77-78,80,共3页
近年来,济南市借助深化林长制改革的契机,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通过物种保护、科普宣传、执法检查、监测管理等手段,为全市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保护,此项举措有效推动了济南市林业资源增长和产业发展,保障了林业生物的多样性。... 近年来,济南市借助深化林长制改革的契机,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通过物种保护、科普宣传、执法检查、监测管理等手段,为全市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保护,此项举措有效推动了济南市林业资源增长和产业发展,保障了林业生物的多样性。对此,简要介绍了济南市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成效,对其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定的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成果与限制因素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21年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立群 王艳 +4 位作者 王彪 卢士强 雷坤 何柄震 程全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5,共13页
为了探究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09-2021年夏季长江口海域大中型浮游生物及水质监测数据,通过盐度5‰和25‰等值线将长江口海域划分为口门区(盐度<5‰)、河口区(盐度5‰~25‰)和海水区(盐度>25‰)... 为了探究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09-2021年夏季长江口海域大中型浮游生物及水质监测数据,通过盐度5‰和25‰等值线将长江口海域划分为口门区(盐度<5‰)、河口区(盐度5‰~25‰)和海水区(盐度>25‰),通过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排序分析法,分区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时间上,浮游植物物种数量和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群落结构以硅藻为主,甲藻占比近年来有所升高.浮游动物物种数量、密度和生物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群落组成以桡足类动物为主.空间上,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物种数量呈现出由口门区向海水区递增的趋势,与盐度分布较为一致.②浮游动物多样性水平整体优于浮游植物,二者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其中,海水区浮游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高,结构复杂;口门区浮游生物种类少,但均匀度较高;河口区浮游生物种类较多但分布不均匀.③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盐度、光照、营养盐是影响浮游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除环境要素外,生物间的捕食作用对群落特征变化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口门区及部分河口区陆源输入带来了丰富的氮磷营养盐,加之河口区咸淡水混合,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海水区受黑潮影响,盐度高,营养盐含量丰富,黑潮携带大量浮游生物进入海域,提高了浮游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布鲁氏菌病生物安全相关风险因素及群流行率Meta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新 张涛 +12 位作者 刘健 张靖飞 刘贺 冯鹏 高娟 吴萌萌 石龙飞 白东宁 李俊生 吴洪涛 薛佳佳 李扬帆 徐琨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43-49,共7页
为对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传播相关生物安全风险因素及其真实群流行率进行合并定量评价分析,从中英文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横断面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文献,使用二分类变量Meta分析定量评价羊布病传播风险因素,使用单组率Meta分析... 为对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传播相关生物安全风险因素及其真实群流行率进行合并定量评价分析,从中英文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横断面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文献,使用二分类变量Meta分析定量评价羊布病传播风险因素,使用单组率Meta分析评价羊布病真实群体流行率,并进行文献敏感性分析。羊布病风险因素评价纳入5篇文献,从中筛选出8个风险因素,真实群流行率分析纳入8篇文献。分析认为:外购混养是最显著的羊布病传播风险因素(P<0.05),合并OR值为11.88,其次为1年内引进新羊(OR=4.80)、产羔地未消毒(OR=4.40)及共用/交换种公羊(OR=3.02),P值均<0.05;1年内有经纪人进羊圈(OR=4.21)、场区门口不消毒(OR=2.20)、流产母羊不处理或不进行治疗(OR=2.06)、与其他动物混养(OR=1.09)是影响羊布病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P>0.05)。北方地区羊布病真实群流行率为22%(95%CI:5%~39%),南方地区为0~3%(95%CI:0~6%),合并流行率为11%(95%CI:6%~17%)。提示应加强羊场生物安全风险管理,重点控制羊布病传播风险因素,关注潜在风险因素,加强羊只调运监管,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推进畜间布病防控净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风险因素 生物安全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共生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利云 张海林 周志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70,共7页
豆科植物根系分泌物、结瘤因子、根瘤菌与其他具有竞争性的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土壤水分、酸碱性和矿质营养等非生物因子均是影响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其中生物因素的影响更为复杂和深远,在共生体的... 豆科植物根系分泌物、结瘤因子、根瘤菌与其他具有竞争性的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土壤水分、酸碱性和矿质营养等非生物因子均是影响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其中生物因素的影响更为复杂和深远,在共生体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深入地研究这些因素对根瘤菌-豆科植物侵染结瘤能力和固氮效率的影响,对促进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两方面着手,主要介绍了宿主植物、根瘤菌及环境因子对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影响,并浅析了目前国内外在该方面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菌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及驱动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康小虎 刘鑫 +2 位作者 刘姗姗 李玥萍 贾婷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696,共8页
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是理解群落构建过程与驱动机制、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微生物群落响应的理论基础。近二十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土壤微生物群落时空分布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本... 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是理解群落构建过程与驱动机制、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微生物群落响应的理论基础。近二十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土壤微生物群落时空分布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本文重点综述了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不同空间尺度(微小尺度、局域尺度、区域和全球尺度)和时间尺度(短期、季节、多年及数百年以上)下的分布模式及关键驱动因素。目前研究表明,细菌、真菌群落的时空分布模式不同,主要受土壤空间异质性的驱动,空间距离的影响作用大于时间,时间演变是空间分布的补充。未来研究中需重点关注区域和全球尺度下,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更高分类水平上的群落分布格局,探究普适性分布模式及驱动机制,为厘清复杂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时空分布规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 分布格局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分解及其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响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6
作者 罗永清 赵学勇 +3 位作者 王涛 李玉强 左小安 丁杰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7,共11页
植物根系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分解是固定于植物体内的物质返回土壤和大气环境的重要过程,受生物和非生物等多重因子影响。其中:生物因素方面,根系化学特征是影响根分解的主要因素,根系寿命、直径、菌根... 植物根系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分解是固定于植物体内的物质返回土壤和大气环境的重要过程,受生物和非生物等多重因子影响。其中:生物因素方面,根系化学特征是影响根分解的主要因素,根系寿命、直径、菌根及物种差异等生物因素主要是通过改变根系化学性质产生作用,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等主要通过改变分解者的数量和活性影响根系分解。非生物因素方面,水热因子是影响根分解的关键。另外,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大气氮沉降、CO_2浓度增加等因素也对植物根系分解产生影响。本文从植物根系分解过程和影响根分解的因素两方面,综述了植物根系分解过程中物质释放规律,总结和归纳了主要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植物根系分解的影响机理,并对根系分解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分解过程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黄铁矿生物氧化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茂鑫 刘玉玲 +1 位作者 杨宝军 王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砷黄铁矿的生物氧化是产生含砷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研究含砷酸性矿山废水控制技术,综述砷黄铁矿生物氧化的关键环境影响因素和源头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砷黄铁矿的理化性质、化学和生物氧化特性,了解其在矿山环境中... 砷黄铁矿的生物氧化是产生含砷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研究含砷酸性矿山废水控制技术,综述砷黄铁矿生物氧化的关键环境影响因素和源头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砷黄铁矿的理化性质、化学和生物氧化特性,了解其在矿山环境中的氧化行为。深入阐述微生物、共存离子、有机物、伴生矿物等环境因素对砷黄铁矿生物氧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揭示砷黄铁矿生物氧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反应。环境中砷黄铁矿的氧化和砷的释放主要是由水、氧气和微生物3种成分驱动,可以通过隔绝其中任何一种成分来抑制其氧化,因此,着重介绍氧屏障法、杀菌剂法、混合碱性矿物处置法以及钝化涂层法等源头控制方法的机理并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还展望了该领域可行的研究方向,为评估和抑制砷黄铁矿导致的含砷酸性矿山废水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黄铁矿 生物氧化 环境因素 砷污染 酸性矿山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非生物因素耗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祥平 王修林 +2 位作者 栾传振 袁长忠 汪卫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8-90,共3页
注入多少氧气是好氧微生物驱油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高压氧化管作为反应器,通过分析反应前后气体组分的变化,探讨了胜利油田某区块原油、注入水和产出水的耗氧情况。结果表明对70℃的油藏,非生物因素耗氧主要是氧气对原油的低温氧... 注入多少氧气是好氧微生物驱油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高压氧化管作为反应器,通过分析反应前后气体组分的变化,探讨了胜利油田某区块原油、注入水和产出水的耗氧情况。结果表明对70℃的油藏,非生物因素耗氧主要是氧气对原油的低温氧化作用。6.3MPa、70℃,高压空气与原油充分反应12d,平均每克原油耗氧20.15mg,其中3.29%转化为CO2;5.8MPa、70℃,高压空气与注入水体积比为1∶23,充分反应12d,每升注入水耗氧11.12mg,其中95.00%转化为CO2;6.3MPa、70℃,高压空气与产出水体积比为1∶23,充分反应12d,每升产出水耗氧3.98mg,几乎完全转化为CO2。该研究工作将为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驱油 油藏 非生物因素 耗氧 低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性因素对乳酸链球菌素抗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丽莉 马美湖 杨协力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49,共4页
为了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抗菌活性,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培养菌种,分别研究了不同的酸溶液(乙酸、硝酸、盐酸、柠檬酸)、不同的金属离子(Zn2+、K+、Fe3+、Cu2+)、不同的离子强度(以Na+的离子强度:0、0.2、0.4、0.6、0.8mol/L... 为了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抗菌活性,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培养菌种,分别研究了不同的酸溶液(乙酸、硝酸、盐酸、柠檬酸)、不同的金属离子(Zn2+、K+、Fe3+、Cu2+)、不同的离子强度(以Na+的离子强度:0、0.2、0.4、0.6、0.8mol/L)和不同的pH值(4.0、4.5、5.0、5.5、6.0)等非生物性因素对Nisin抗菌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酸对Nisin的抗菌活性的提高效果最佳;加入金属离子会提高Nisin的抗菌活性,其中K+的促进作用最强;离子强度的增加对Nisin的抗菌活性有很大的提高;Nisin在pH4.0的酸性环境中抗菌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N 非生物因素 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性因素对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俊 夏文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2-55,共4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两类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实验菌种,研究了不同的酸溶液、金属离子、离子强度和pH等非生物性因素对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壳聚糖的酸溶液中,低碳数的有机酸比高碳数的有机酸和常见的无机酸更有... 以具有代表性的两类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实验菌种,研究了不同的酸溶液、金属离子、离子强度和pH等非生物性因素对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壳聚糖的酸溶液中,低碳数的有机酸比高碳数的有机酸和常见的无机酸更有利于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发挥;在pH6.0的环境中,壳聚糖的抗菌活性最强;由于与壳聚糖的螯合作用,Zn2+的加入对于壳聚糖的抗菌效率影响最大,Mg2+的影响相对最小;离子强度的增大可以更好地提高壳聚糖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因素 壳聚糖 抗菌活性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