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技术已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发展到了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第一代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技术已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发展到了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第一代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然而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等相关问题却始终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支架作为永久性异物存留在血管壁诱发的后续病理过程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因此,人们一直在祈求一种新的介入技术,一方面像DES一样携带抗增生药物抑制内膜过度增生,另一方面又不需要金属置入物,或置入物可在一定时间内完全降解吸收使血管壁恢复自然解剖结构和功能,这种理念催生了“介入无置入”的概念。展开更多
文摘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技术已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发展到了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第一代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然而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等相关问题却始终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支架作为永久性异物存留在血管壁诱发的后续病理过程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因此,人们一直在祈求一种新的介入技术,一方面像DES一样携带抗增生药物抑制内膜过度增生,另一方面又不需要金属置入物,或置入物可在一定时间内完全降解吸收使血管壁恢复自然解剖结构和功能,这种理念催生了“介入无置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