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聚乳酸生物可吸收支架在静态和动态系统中降解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罗七一
黄楚波
+4 位作者
王帅
孟娟
常兆华
朱钰方
华泽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7-454,共8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体外静态和动态降解系统,探讨聚乳酸(PLLA)生物可吸收支架在体外动态和静态降解系统中的降解行为及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调制式示差扫描量热仪(MDSC)等手段表征支架材料相对分子质量及热力学性能,采...
本研究通过建立体外静态和动态降解系统,探讨聚乳酸(PLLA)生物可吸收支架在体外动态和静态降解系统中的降解行为及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调制式示差扫描量热仪(MDSC)等手段表征支架材料相对分子质量及热力学性能,采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天平、非接触式显微镜测量系统及径向力测试仪分别测量支架的表面形貌、质量、支架外径及支撑力。结果显示,在静态和动态降解系统中,PLLA支架表观随降解时间增加没有明显区别;材料相对分子质量在降解6个月后分别下降至61.7%和68.5%,但下降趋势相似;在动态降解系统中支架材料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指数(PDI)要大于静态降解系统中的;支架材料在降解过程中各阶段的热力学性能无明显差异;支架的外径变化趋势相似;径向支撑力在两个降解系统中的变化量均不大。支架材料在静、动态降解系统中的降解行为较为相似,在血管重建期内的6个月内可用静态降解系统代替昂贵、复杂的动态降解系统来研究PLLA生物可吸收支架产品的降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支架
静态降解行为
动态降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冠状动脉介入革命--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
6
2
作者
冯高科
蒋学俊
Thanh Dinh Nguyen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589-594,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被确立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最有效策略之一。近年来,生物可吸收性血管支架已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前景。然而,其与金属支架的性能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旨在对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被确立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最有效策略之一。近年来,生物可吸收性血管支架已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前景。然而,其与金属支架的性能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旨在对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研究进展及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生物可
吸收
冠状动脉
支架
药物洗脱金属
支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可吸收支架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青
崔淑君
+3 位作者
赵庆洪
陈明
郑博
霍勇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7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代表一种新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BRS通过提供暂时性的支撑,保障了治疗早期的血管通畅和急性获益,完成"使命"后,逐渐被吸收消失,将病变血管解放出来,使血管正性重构和晚期管腔...
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代表一种新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BRS通过提供暂时性的支撑,保障了治疗早期的血管通畅和急性获益,完成"使命"后,逐渐被吸收消失,将病变血管解放出来,使血管正性重构和晚期管腔扩大成为可能,特别是在分叉病变中,分支血管最终能够实现无支架干扰。这种独特的性能是传统的永久性金属支架实现不了的,因而BRS自出现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文介绍了BRS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并对BRS面临的挑战及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支架
血管内皮细胞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血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韩宗茂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67-373,共7页
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tent,BRS)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最新技术成果,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本文就主要的几种生物可吸收支架作一汇总并就其研究、应用进展及推广所面临...
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tent,BRS)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最新技术成果,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本文就主要的几种生物可吸收支架作一汇总并就其研究、应用进展及推广所面临的难点等作一综述,以期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上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生物可吸收支架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血栓
晚期管腔丢失
靶病变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发展现状及临床前评价
被引量:
4
5
作者
柯林楠
黄元礼
+3 位作者
刘丽
段晓杰
冯晓明
王春仁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是近年来出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手段,它作为血管重塑过程的短暂支撑,在血管生理功能恢复后,逐渐消失,使治愈的血管不受束缚,解决了金属裸支架及药物洗脱支架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
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是近年来出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手段,它作为血管重塑过程的短暂支撑,在血管生理功能恢复后,逐渐消失,使治愈的血管不受束缚,解决了金属裸支架及药物洗脱支架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的发展情况,临床前安全和有效性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生物可吸收支架
临床前研究
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雪荣
武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678-683,共6页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是一个不断增长的人群。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并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较差。因此,介入器械的改进和抉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和相关研究开展,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生...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是一个不断增长的人群。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并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较差。因此,介入器械的改进和抉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和相关研究开展,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可能会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潜在优势。现对近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
支架
生物可吸收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乳酸生物可吸收支架在静态和动态系统中降解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罗七一
黄楚波
王帅
孟娟
常兆华
朱钰方
华泽钊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7-454,共8页
基金
2013年上海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441902700)
2011年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研发基地与研发平台建设领域(11DZ2280100)
2011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1PJ1432500)
文摘
本研究通过建立体外静态和动态降解系统,探讨聚乳酸(PLLA)生物可吸收支架在体外动态和静态降解系统中的降解行为及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调制式示差扫描量热仪(MDSC)等手段表征支架材料相对分子质量及热力学性能,采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天平、非接触式显微镜测量系统及径向力测试仪分别测量支架的表面形貌、质量、支架外径及支撑力。结果显示,在静态和动态降解系统中,PLLA支架表观随降解时间增加没有明显区别;材料相对分子质量在降解6个月后分别下降至61.7%和68.5%,但下降趋势相似;在动态降解系统中支架材料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指数(PDI)要大于静态降解系统中的;支架材料在降解过程中各阶段的热力学性能无明显差异;支架的外径变化趋势相似;径向支撑力在两个降解系统中的变化量均不大。支架材料在静、动态降解系统中的降解行为较为相似,在血管重建期内的6个月内可用静态降解系统代替昂贵、复杂的动态降解系统来研究PLLA生物可吸收支架产品的降解行为。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支架
静态降解行为
动态降解行为
Keywords
bioresorbable scaffolds
static degradation
dynamic degradation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冠状动脉介入革命--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
6
2
作者
冯高科
蒋学俊
Thanh Dinh Nguyen
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589-594,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42017kfD077)
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201705030401028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引导基金(RMYD2018M24).
文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被确立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最有效策略之一。近年来,生物可吸收性血管支架已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前景。然而,其与金属支架的性能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旨在对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研究进展及展望进行综述。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生物可
吸收
冠状动脉
支架
药物洗脱金属
支架
研究进展
Key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Bioabsorbable coronary stent
Drug-eluting stent
Research progress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可吸收支架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青
崔淑君
赵庆洪
陈明
郑博
霍勇
机构
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出处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7年第5期357-361,共5页
文摘
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代表一种新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BRS通过提供暂时性的支撑,保障了治疗早期的血管通畅和急性获益,完成"使命"后,逐渐被吸收消失,将病变血管解放出来,使血管正性重构和晚期管腔扩大成为可能,特别是在分叉病变中,分支血管最终能够实现无支架干扰。这种独特的性能是传统的永久性金属支架实现不了的,因而BRS自出现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文介绍了BRS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并对BRS面临的挑战及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支架
血管内皮细胞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血管
支架
Keywords
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vascular stent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韩宗茂
高传玉
机构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67-373,共7页
文摘
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tent,BRS)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最新技术成果,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本文就主要的几种生物可吸收支架作一汇总并就其研究、应用进展及推广所面临的难点等作一综述,以期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上提供更多选择.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生物可吸收支架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血栓
晚期管腔丢失
靶病变血运重建
Keyword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Bioresorbable stent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rombosis
Late lumen loss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发展现状及临床前评价
被引量:
4
5
作者
柯林楠
黄元礼
刘丽
段晓杰
冯晓明
王春仁
机构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出处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I44H00)
文摘
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是近年来出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手段,它作为血管重塑过程的短暂支撑,在血管生理功能恢复后,逐渐消失,使治愈的血管不受束缚,解决了金属裸支架及药物洗脱支架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的发展情况,临床前安全和有效性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综述。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生物可吸收支架
临床前研究
安全性和有效性
Keyword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
preclinical studies
safety and efficacy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雪荣
武刚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二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678-683,共6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1D01C221)。
文摘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是一个不断增长的人群。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并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较差。因此,介入器械的改进和抉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和相关研究开展,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可能会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潜在优势。现对近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
支架
生物可吸收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Key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abetes mellitu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Drug-eluting stents
Bioabsorbable scaffold
Drug coated balloon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聚乳酸生物可吸收支架在静态和动态系统中降解行为的研究
罗七一
黄楚波
王帅
孟娟
常兆华
朱钰方
华泽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冠状动脉介入革命--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冯高科
蒋学俊
Thanh Dinh Nguyen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物可吸收支架研究进展
刘青
崔淑君
赵庆洪
陈明
郑博
霍勇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韩宗茂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发展现状及临床前评价
柯林楠
黄元礼
刘丽
段晓杰
冯晓明
王春仁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何雪荣
武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