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土地利用类型和水热条件影响喀斯特地区土壤无机磷和生物有效磷组分的特征 |
杨倩
张伟
梁月明
王克林
胡培雷
潘复静
|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污泥基生物炭对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氮、磷吸附性能研究 |
于涵
周亚平
姜艳艳
马岚
刘俊良
|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生物絮团模式下大口黑鲈养殖水环境及氮磷收支研究 |
金渝钦
孟顺龙
徐慧敏
宋超
范立民
裘丽萍
李丹丹
|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高寒区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生产力及氮磷利用率 |
苏乐乐
王曌敏
刘勇
朱军
仝宗永
秦燕
|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分布及相互关系 |
王琦
姜霞
金相灿
徐玉慧
|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0
|
|
6
|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
彭佩钦
吴金水
黄道友
汪汉林
唐国勇
黄伟生
朱奇宏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5
|
|
7
|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
张路
范成新
朱广伟
王建军
|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1
|
|
8
|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生物可利用磷的输出 |
高扬
朱波
汪涛
缪驰远
唐家良
周培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9
|
|
9
|
模拟降雨条件下生物可利用磷在地表径流中的流失和预测 |
晏维金
章申
吴淑安
蔡强国
唐以剑
|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21
|
|
10
|
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
郑爱榕
沈海维
李文权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9
|
|
11
|
贵州红枫湖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及其与粒径的关系 |
朱元荣
张润宇
吴丰昌
傅平青
|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12
|
黄河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及磷的生物可利用性 |
马钦
李北罡
焦小宝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13
|
太湖入湖河道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和营养水平分析 |
袁旭音
李兵
许薇薇
陈颖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14
|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
蒋跃利
赵彤
闫浩
黄懿梅
安韶山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1
|
|
15
|
黄东海陆架区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生物可利用性 |
张小勇
杨茜
孙耀
黄建生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4
|
|
16
|
不同方法测定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性磷对铜绿微囊藻生长量的影响 |
徐望龙
王晓蓉
鲜啟鸣
罗军
刘智敏
耿金菊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3
|
|
17
|
九龙江口生物可利用磷的行为与入海通量 |
杨逸萍
胡明辉
陈海龙
宋瑞星
|
《台湾海峡》
CAS
CSCD
|
1998 |
24
|
|
18
|
北京官厅水库流域农田地表径流生物可利用磷流失规律 |
黄满湘
周成虎
章申
张秀梅
|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
2003 |
6
|
|
19
|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提高猪对磷的利用率 |
张永刚
李铁军
范明哲
印遇龙
黄瑞林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20
|
巢湖流域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研究 |
宗宁
龚莹
李玉成
郑刘根
罗军
谢毫
王宁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