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游戏的视觉生物反馈技术在康复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孟凡 贾晓红 +1 位作者 王人成 金德闻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66,共2页
将生物反馈技术应用于康复运动训练,不仅能使患者更加科学、直观、实时地观察自身运动情况.并做出合理的评价;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反馈方式提高患者的训练兴趣,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因而成为功能训练系统研制中的技术热点,
关键词 康复运动训练 生物反馈技术 视觉 游戏 虚拟 运动情况 反馈方式 训练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电生物反馈技术监控运动性疲劳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迟淑勋 李宏伟 +3 位作者 李哲 卢玉丽 王梁 赖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4,118,共6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指标中皮肤导电水平在运动性疲劳时的变化特征,为运动性疲劳的监控提供新的方法和实验支持。方法: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16名,分为男子组(M组)和女子组(F组)各8名,曲线分析时又依安静时皮肤导电水平(Skin conductan...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指标中皮肤导电水平在运动性疲劳时的变化特征,为运动性疲劳的监控提供新的方法和实验支持。方法: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16名,分为男子组(M组)和女子组(F组)各8名,曲线分析时又依安静时皮肤导电水平(Skin conductance level,SCL)均值是否高于8μs分成高基线水平类(H类)和低基线水平类(L类)。实验采用Bruce方案,以跑台运动的方式,使运动员逐渐达到疲劳。同时联合应用反应时、RPE和即刻最大心率以确定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并通过自身前后对照与男、女比较,测定安静、疲劳、恢复时SCL变化特征。结果:曲线方面,疲劳时L类女子出现较为显著的双波峰现象,L类男子未有双波峰现象,但呈振幅剧增;H类女子曲线大致分成震荡上升期,急速上升期,急速下降期,不应期等四个阶段,而H类男子则为上升、下降期出现急剧地直线型变化。数值方面,疲劳时男子SCL值低于安静时(P<0.01),高于恢复时(P<0.01),似斜线型变化;女子则是均高于安静、恢复时(P<0.01),类倒U型变化。结论:运动性疲劳出现时,作为皮电技术指标的SCL,呈现规律及特征性变化,其特征及规律性的变化可用于运动性疲劳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技术 皮肤导电水平 运动性疲劳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盆底肌生物反馈技术评价压力性尿失禁产妇尿道高活动度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佳丽 李瑛琪 +3 位作者 李峰娟 牛丽娜 赵金月 王艳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9-791,共3页
我国成年女性中,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病率高达18.9%^([1])。临床多通过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SUI,但对判断SUI病因及识别合并症存在一定困难^([2-3])。妊娠及分娩是导致神经、周围结缔组织和盆底肌肉损伤重... 我国成年女性中,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病率高达18.9%^([1])。临床多通过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SUI,但对判断SUI病因及识别合并症存在一定困难^([2-3])。妊娠及分娩是导致神经、周围结缔组织和盆底肌肉损伤重要因素^([4])。盆底超声可从形态及功能两方面综合评估膀胱、尿道及周围病变,实时、动态显示膀胱颈、尿道运动轨迹,早期发现尿道高活动度型SU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超声检查 生物反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黄雄昂 叶祥明 +2 位作者 林坚 刘晓林 李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77,共2页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偏瘫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着严重的影响,在临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技术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是否有积极的作...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偏瘫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着严重的影响,在临床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技术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是否有积极的作用,相关研究较少,对此,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 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物反馈技术 临床对照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干预及生物反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健 杜勤 +2 位作者 吴恒举 叶志荣 杨菊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研究应用行为干预治疗及生物反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影响。方法 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 ,增加行为干预及生物反馈治疗 ,观察综合性行为干预措施对降压疗效的影响。结果 增加行为干预及生物反馈治疗后 ,降压和情绪... 目的 研究应用行为干预治疗及生物反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影响。方法 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 ,增加行为干预及生物反馈治疗 ,观察综合性行为干预措施对降压疗效的影响。结果 增加行为干预及生物反馈治疗后 ,降压和情绪障碍矫正的效果比单用药物明显改善。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综合性行为干预措施可增加降压药物的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生物反馈技术 行为干预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和运动科学
6
作者 管林初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89年第2期26-31,共6页
近二、三十年以来,生物反馈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颖的心理治疗技术,并迅速从医疗实践中扩展到体育领域。本文以射击运动为例,可见生物反馈技术在射击运动员的培训中为运动员自我调节各种生理参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经过一定的培训,... 近二、三十年以来,生物反馈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颖的心理治疗技术,并迅速从医疗实践中扩展到体育领域。本文以射击运动为例,可见生物反馈技术在射击运动员的培训中为运动员自我调节各种生理参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经过一定的培训,运动员能很快学会正确地将他们的心率、呼吸和其它生理指标调整到最佳机能状态。并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协调运动员的各种精细动作、调节运动节奏、纠正运动员的不良习惯和不准确的姿势,进一步地提高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箭运动员 射击运动员 生物反馈技术 运动科学 心率变化 自我调节 生理参数 生理指标 呼吸方式 体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的生物反馈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迟淑勋 李宏伟 +2 位作者 赖敏 王梁 卢玉丽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8,172,共6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技术复合指标心率变异性(HRV)、表面肌电(s EMG)、皮电及脑电(EEG)在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发生时的变化规律,阐明中枢疲劳、外周疲劳包括心肌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时序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大学生运动员16名...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技术复合指标心率变异性(HRV)、表面肌电(s EMG)、皮电及脑电(EEG)在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发生时的变化规律,阐明中枢疲劳、外周疲劳包括心肌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时序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大学生运动员16名,分为男子组、女子组。采用Bruce方案,以跑台运动的方式,使运动员逐步达到深度疲劳。同时记录即刻心率、反应时、RPE,以确定中枢、外周与心肌疲劳的产生。自身前后对照与男女比较生物反馈技术复合指标在安静、疲劳、恢复时的不同变化特点,同时建立安静、疲劳、恢复的时序特征图。结果:疲劳时当HRV指数显著下降,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频域指标(LF功率值、HF功率值、LF\HF)及窦性心律不齐上升时,其s EMG振幅指标(IEMG、RMS)上升,频率指标(MPF、MF)下降;其皮电SCL值男子下降,女子上升;其EEG各脑波(α波、β波、SMR波、θ波)功率谱显著上升。生物反馈技术建立的运动性疲劳时序特征图,显示疲劳的时序为:心肌(HRV)→骨骼肌(s EMG)→脑(EEG)。结论: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实现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的联合监控,并可为运动性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描绘出程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技术 运动性疲劳 心率变异性 脑电图 肌电图 皮肤导电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效果 被引量:59
8
作者 王利江 刘秋燕 +1 位作者 于晓明 侯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8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肌电生物反馈组(n=80)。常规治疗组接受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加用生物...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8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肌电生物反馈组(n=80)。常规治疗组接受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加用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表面肌电评价结果和选择性控制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PROM较治疗前显著减小(t〉9.142,P〈0.001),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 EMG)、均方根值(RMS)及踝关节选择性运动控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t〉3.456,Z〉3.178,P〈0.01);且肌电生物反馈组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t〉3.737,Z=-2.748,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更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背曲,改善其尖足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尖足 生物反馈技术 表面肌电图 推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的生物反馈式放松训练 被引量:3
9
作者 石岩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42-42,共1页
为使运动员正确进行放松训练,提高放松训练的效果,迫切需要一种客观的检验标准来帮助识别放松的程度和水平,进而寻求最佳的放松的方法。现在。
关键词 自我放松训练 生物反馈技术 运动员 生物反馈 检验标准 指导人员 反馈信息 实验室 迫切需要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八届神经训导康复治疗新技术培训班招生通知
1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2-692,共1页
神经训导康复治疗技术,系以循经导络中医导引术“调神和调息”疏通经络,以“调形”(主动运动)开发脑腑潜能,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实时接收并以曲线形式显示导引出的运动程序信号,有的放矢地进行运动程序重建和运动运动模式重塑等一... 神经训导康复治疗技术,系以循经导络中医导引术“调神和调息”疏通经络,以“调形”(主动运动)开发脑腑潜能,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实时接收并以曲线形式显示导引出的运动程序信号,有的放矢地进行运动程序重建和运动运动模式重塑等一系列训练。经20余年不懈研究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针对理论的系列方法 ,并开发出针对方法 的系列配套设备,经12年临床验证,证实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 训导 神经 培训班 招生 生物反馈技术 主动运动 运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七届全国神经训导康复治疗技术培训班通知
11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535,共1页
神经训导康复技术系赵文汝教授和团队经18年研究、11年临床验证,以按经络实施的六步法中医导引术为基本技术,通经活络、开发脑腑潜能,结合生物反馈技术,接收并实时显示导引出的运动程序信号,使之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运动程序重建的... 神经训导康复技术系赵文汝教授和团队经18年研究、11年临床验证,以按经络实施的六步法中医导引术为基本技术,通经活络、开发脑腑潜能,结合生物反馈技术,接收并实时显示导引出的运动程序信号,使之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运动程序重建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限制肢体运动中不需要的关节活动训练,重塑运动模式等一系列技术,实现方法的规范化应用。为保证方法的正确实施、充分体现方法的效果,减少治疗师的劳动强度,开发出系列专用配套设备。适用于急性、慢性、陈旧性和经传统康复方法不能进一步改善功能患者的康复训练,弥补了我国中医缺乏功能训练类康复技术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 训导 神经 培训班 关节活动训练 生物反馈技术 康复技术 运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七届全国神经训导康复治疗技术培训班通知
12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4-654,共1页
神经训导康复技术系赵文汝教授和团队经18年研究、11年临床验证,以按经络实施的六步法中医导引术为基本技术,通经活络、开发脑腑潜能,结合生物反馈技术,接收并实时显示导引出的运动程序信号,使之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运动程序重建的... 神经训导康复技术系赵文汝教授和团队经18年研究、11年临床验证,以按经络实施的六步法中医导引术为基本技术,通经活络、开发脑腑潜能,结合生物反馈技术,接收并实时显示导引出的运动程序信号,使之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运动程序重建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限制肢体运动中不需要的关节活动训练,重塑运动模式等一系列技术,实现方法的规范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 训导 神经 培训班 关节活动训练 生物反馈技术 运动程序 康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病皆为痰作祟”理论探讨祛风导痰汤治疗续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实 刘姿瑶 +1 位作者 张小倩 阎丽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 基于“百病皆为痰作祟”理论探讨祛风导痰汤对续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续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患者9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电子生物反馈技术;联合组采用基于“百... 目的 基于“百病皆为痰作祟”理论探讨祛风导痰汤对续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续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患者9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电子生物反馈技术;联合组采用基于“百病皆为痰作祟”理论的祛风导痰汤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技术,持续3个月。治疗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癫痫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rating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epilepsy, QOLIE-31)、连线测验A-B、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igital symbol conversion test, DSST)、词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 VFT)、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 test, DST)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的有效率78.26%(36/46)低于联合组93.48%(43/46),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综合质量、情绪、总体健康、药物影响、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精力、对发作担忧评分均低于联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高于联合组,DSST评分、VFT评分、DST评分低于联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23.91%(11/46)与联合组28.26%(13/4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百病皆为痰作祟”理论的祛风导痰汤对续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病皆为痰作祟”理论 祛风导痰汤 电子生物反馈技术 续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大脑活动有助于抑制疼痛
14
作者 陈明杰 《现代科技译丛(哈尔滨)》 2004年第4期39-39,共1页
一项新研究结果表明,当展示给人们他们大脑的疼痛控制区域时,他们能学会抑制疼痛.这种新的生物反馈技术可能对治疗其他情况的疾病也非常有用.
关键词 疼痛控制 治疗 观察 抑制 大脑活动 生物反馈技术 研究结果 情况 展示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