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修复剂TF3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郜雅静 李建华 +2 位作者 卢晋晶 靳东升 郜春花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为研究生物修复剂TF3(0.5 g·kg^-1肠杆菌干菌体+20 g·kg^-1生物炭+20 g·kg^-1有机肥)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选取5种铅浓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施用修复剂TF3后,铅在油菜体内的富集、转运,以及土壤有... 为研究生物修复剂TF3(0.5 g·kg^-1肠杆菌干菌体+20 g·kg^-1生物炭+20 g·kg^-1有机肥)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选取5种铅浓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施用修复剂TF3后,铅在油菜体内的富集、转运,以及土壤有效态铅、酶活性、微生物的响应。结果表明:TF3能够促进油菜生长、显著降低油菜地上部、地下部铅含量。与CK组相比,TF3组油菜地上部、地下部及总富集系数分别降低20.12%-71.91%、37.75%-60.13%、22.45%-68.77%。TF3组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铅含量,降低23.10%-39.84%。添加TF3,土壤四种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真菌、放线菌、细菌分别较CK组增加11.76%-40.00%、6.45%-25.61%、120.20%-290.24%。研究表明,TF3降低了污染土壤铅对油菜的胁迫作用,可以作为修复铅污染的一种有效生物修复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剂 铅含量 污染土壤 油菜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修复剂和沉水植物的复合水体修复技术研究
2
作者 李相力 李怡萱 《绿色科技》 2023年第4期99-103,共5页
为解决湖泊磷、氮富集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问题,以某镇河道污染治理项目为例,研究了沉水植物和生物修复剂技术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通过监测水体治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和沉水植物治理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应用生... 为解决湖泊磷、氮富集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问题,以某镇河道污染治理项目为例,研究了沉水植物和生物修复剂技术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通过监测水体治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和沉水植物治理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应用生物修复剂和沉水植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水体透明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氧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水体治理后期,水体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呈下降趋势,以上3种指标去除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水体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剂 沉水植物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微生物自修复剂的制备及其在混凝土裂缝修复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小铁 周亮 +1 位作者 周继辉 吴中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2-621,共10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具有智能化、环保的优点,在混凝土裂缝修复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混凝土内部的高碱性环境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矿化效率。本实验通过喷雾干燥技术获得微生物芽孢菌粉,采用糖衣...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具有智能化、环保的优点,在混凝土裂缝修复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混凝土内部的高碱性环境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矿化效率。本实验通过喷雾干燥技术获得微生物芽孢菌粉,采用糖衣包裹法制备出核-壳结构微生物自修复剂,研究其颗粒粒径与强度分布,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及其裂缝的自修复效果,并对裂缝的自修复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微生物自修复剂的均质性较好,颗粒粒径为3.5~4.0 mm,单颗粒强度维持在75~85 N。此外,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抗压强度均符合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标准,不影响其正常使用。28 d后,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裂缝基本完全修复,修复产物主要是CaC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 生物修复 混凝土性能 裂缝 修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型微生物自修复剂制备及其在水泥基材料后期裂缝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春煦 冯红春 周文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0-679,共10页
采用锐孔法合成微胶囊负载微生物芽孢和甲酸钙,制得粒径均匀的胶囊型微生物自修复剂,研究了微胶囊水凝胶对芽孢的保护效果。将胶囊型微生物自修复剂加入到砂浆试件中制备出微生物自修复砂浆,研究了开裂龄期为28 d时微生物自修复砂浆裂... 采用锐孔法合成微胶囊负载微生物芽孢和甲酸钙,制得粒径均匀的胶囊型微生物自修复剂,研究了微胶囊水凝胶对芽孢的保护效果。将胶囊型微生物自修复剂加入到砂浆试件中制备出微生物自修复砂浆,研究了开裂龄期为28 d时微生物自修复砂浆裂缝的自修复效果,并对水泥基材料裂缝的自修复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胶囊型微生物自修复剂会使砂浆试件早期的力学性能略有降低,但不会影响其后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对于裂缝宽度为0.35~0.45 mm的试件,加入胶囊型微生物自修复剂后砂浆试件经28 d养护,裂缝的面积修复率高达98%,渗水系数下降两个数量级,并且砂浆试件裂缝区的修复产物主要是方解石CaCO_(3)。微胶囊载体能够很好地保护微生物芽孢,提高水泥基材料后期裂缝的自修复效果,这为水泥基材料后期裂缝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生物芽孢 生物修复 后期裂缝 修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生态修复剂修复富营养化人工湖水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文林 吕爱芃 +1 位作者 刘建伟 贾丽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13-216,共4页
城市景观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加剧。通过在富营养化人工景观湖使用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并连续监测试验水体叶绿素a(Chla)、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对于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能力。通过研究... 城市景观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加剧。通过在富营养化人工景观湖使用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并连续监测试验水体叶绿素a(Chla)、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对于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能力。通过研究得出,试验期末,水体Chla、COD和TP浓度比使用修复剂之前的分别下降了73.03%、50.62%和65.48%,表明生态修复剂对控制水体Chla、COD和TP具有显著成效。可为城市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人工湖 生物修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复合修复剂-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0期72-75,共4页
通过对微生物复合修复剂-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逐渐恢复湖泊的自净能力。结果表明:当对湖泊实施生态修复技术后,湖水的透明度、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O... 通过对微生物复合修复剂-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逐渐恢复湖泊的自净能力。结果表明:当对湖泊实施生态修复技术后,湖水的透明度、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ORP)都呈上升趋势,水体pH维持在6.0~9.0,透明度、DO和ORP最高值分别可以达到130 cm、8.21 mg/L和278 mv。修复后期,COD、NH_(3)-N和TP浓度比修复之前分别下降了94.3%、92.0%和98.3%,表明生态修复技术对控制湖水COD、NH_(3)-N和TP具有显著效果,可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复合修复 沉水植物 生态修复 湖泊治理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型土壤修复剂治理盐碱地试验研究
7
作者 刘梅 王永江 +1 位作者 张晋 郭丽羡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8期118-119,共2页
为检验生物型土壤修复剂盐碱地治理效果,为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数据分析。在内蒙古杭锦后旗开展大区对比试验,试验不设重复,以当地农民传统种植方法做为对照。试验显示施用生物型土壤修复剂,向日葵较对照亩成株率提高15.68%,盘径增加14.5... 为检验生物型土壤修复剂盐碱地治理效果,为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数据分析。在内蒙古杭锦后旗开展大区对比试验,试验不设重复,以当地农民传统种植方法做为对照。试验显示施用生物型土壤修复剂,向日葵较对照亩成株率提高15.68%,盘径增加14.54%,盘粒数增加25.66%,百粒重增加9.13%,产量增加71.82%,并对改良盐碱地表现出显著的持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生物型土壤修复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黄瓜应用生物型土壤修复剂肥效试验
8
作者 王永江 王子臣 张晋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3期60-60,共1页
在温室黄瓜上开展生物型土壤修复剂+复合肥效果试验,对照为鸡粪+复合肥。施用生物型土壤修复剂的黄瓜比对照增产20%,地温提高2℃,土壤容重提高,行间根系量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土壤改良和修复效果。
关键词 生物型土壤修复 温室黄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氏木霉FS10-C固体发酵基质筛选及发酵条件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罗洋 滕应 +2 位作者 刘方 马文亭 李振高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筛选适宜里氏木霉FS10-C菌株固体发酵的基质,并优化其发酵基本条件,以期为将该菌株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奠定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固体发酵基质进行筛选,在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再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确定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在50 ... 筛选适宜里氏木霉FS10-C菌株固体发酵的基质,并优化其发酵基本条件,以期为将该菌株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奠定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固体发酵基质进行筛选,在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再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确定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在50 L固体发酵罐中进行放大试验。结果表明,桔皮麦麸混合物为木霉FS10-C的最佳发酵基质,优化后的平皿固体发酵条件为:桔皮、麦麸按1∶1比例配伍,固水比为1∶1.2,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28℃,发酵14 d后产孢量可高达2.43×1010 CFU/g,且应用于固体发酵罐中发酵效果良好,产孢量达到1.44×1010 CFU/g。通过对固体发酵基质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可实现木霉FS10-C的高密度培养,降低制剂成本,具有规模化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氏木霉FS10-C 固体发酵 发酵条件 生物修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