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5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Fnip1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黄正洋 孔令琳 +4 位作者 王钱保 李春苗 吴兆林 黄华云 赵振华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为了明确鸡卵泡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Fnip1)特征及其表达规律,本研究选择苏禽3号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了鸡Fnip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对其序列特性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利用RT-qPCR方法检测了Fnip1... 为了明确鸡卵泡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Fnip1)特征及其表达规律,本研究选择苏禽3号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了鸡Fnip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对其序列特性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利用RT-qPCR方法检测了Fnip1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获得鸡Fnip1基因CDS区,序列开放阅读框为3474 bp,位于第13号染色体16191415 bp至16251731 bp之间,编码115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Fnip1基因有20个外显子,FNIP1蛋白含有FNIP_N、FNIP_M和FNIP_C等3个结构域;进化树显示,鸡先与鸟类聚为一类,再与哺乳动物聚为一支,在禽类上序列保守。FNIP1蛋白为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量为128310,理论等电点为5.25。蛋白质二级结构由α-螺旋(34.40%)、β-折叠(4.06%)、延伸链(13.74%)、无规则卷曲(47.80%)组成。表达分析结果显示,Fnip1基因在鸡的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了鸡Fnip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发现其在鸡肌肉组织中有较高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Fnip1基因在鸡肌肉生长发育中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nip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龙粳31和稻花香2号简化基因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李洪亮 程杜娟 +5 位作者 孙玉友 魏才强 曲金玲 解忠 宋泽 时新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8,共8页
为分析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和第一积温带寒地粳稻重要种质资源龙粳31和稻花香2号的基因型,促进寒地粳稻育种研究,以龙粳31和稻花香2号为试验材料,对其简化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17410个变异位点,其中15123个... 为分析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和第一积温带寒地粳稻重要种质资源龙粳31和稻花香2号的基因型,促进寒地粳稻育种研究,以龙粳31和稻花香2号为试验材料,对其简化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17410个变异位点,其中15123个SNP变异,2287个InDel变异。在SNP变异中,有10944个是转换类型(A/G和C/T),有4179个是颠换类型(A/C、A/T、C/G和G/T),转换颠换比(Ts/Tv)为2.62。在两个水稻品种中,SNP和InDel变异数量分布最多的为水稻8号和10号染色体,其次为水稻3号、4号、6号、11号和12号染色体,且在SNP变异数量分布较多的染色体上其InDel数量也相对较多。同时对基因、内含子、外显子、各类突变和非编码片段等注释结果进行了分类,在两个品种间获得了较为详细的参考序列对应等位基因和非参考序列等位基因信息,以及SNP和InDel的变异注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简化基因组 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桑蚕全长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孟刚 王瑞娴 +5 位作者 楚渠 彭云武 杨金宏 陈安利 张笙源 凌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97-206,共10页
采用二代测序(Illumina RNA-Seq)校正三代测序(PacBio ISO-Seq)的方法对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探究野桑蚕蛹不同滞育期的基因表达特征,深入探索基因组功能信息。通过测序和组装共获得93616个全长转录本,其序列长... 采用二代测序(Illumina RNA-Seq)校正三代测序(PacBio ISO-Seq)的方法对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探究野桑蚕蛹不同滞育期的基因表达特征,深入探索基因组功能信息。通过测序和组装共获得93616个全长转录本,其序列长度为327~33273 bp,平均长度为2631 bp,N50为3204 bp。通过整合COG、GO、KEGG、KOG、Pfam、Swiss Prot、eggNOG和NR功能数据库的注释结果,共获得82796个功能注释基因。利用全长转录本数据,共鉴定出17189个lncRNA、87921个SSR分子标记及49432个开放阅读框(ORF);ORF编码蛋白的长度为0~1522 aa,平均长度为305 aa。通过对野桑蚕蛹不同滞育期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5780个,其中2269个差异表达基因获得GO注释,1590个差异表达基因获得KEGG注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 全长转录组 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SiNF-YA亚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抗旱基因挖掘
4
作者 王春芳 张霈涵 +3 位作者 史慎奎 杨佳怡 王玉芳 祁东梅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探究谷子(Setaria italica)SiNF-YA亚家族基因的功能,首先,利用多个在线网站对谷子10个SiNF-YA亚家族基因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次,利用Ubuntu系统和RStudio软件对谷子SiNF-YA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最后,通过对转录组数据的分析... 为探究谷子(Setaria italica)SiNF-YA亚家族基因的功能,首先,利用多个在线网站对谷子10个SiNF-YA亚家族基因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次,利用Ubuntu系统和RStudio软件对谷子SiNF-YA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最后,通过对转录组数据的分析,探究谷子SiNF-YA5亚家族基因在干旱敏感品种、耐旱品种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谷子SiNF-YA亚家族基因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胞外分泌中,其启动子区含有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同时该基因亚家族成员与抗旱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谷子SiNF-YA5亚家族基因在PEG处理前后,叶片和根部的表达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谷子抗旱品种的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SiNF-YA亚家族基因 抗旱 生物信息学分析 单倍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栎抗性基因MBF1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逆境响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寒葶 张秋月 +5 位作者 叶艺 吴涵 吴泓毅 陈小红 杨汉波 惠文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4,共12页
【目的】探究夏栎抗性基因QrMBF1家族基因特征和逆境调控机制,为培育优质的夏栎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及数据支持。【方法】结合已公布的夏栎基因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对夏栎MBF1家族成员进行核酸和蛋白序列分析;采用荧光定量... 【目的】探究夏栎抗性基因QrMBF1家族基因特征和逆境调控机制,为培育优质的夏栎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及数据支持。【方法】结合已公布的夏栎基因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对夏栎MBF1家族成员进行核酸和蛋白序列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解析夏栎QrMBF1s在7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逆境的响应情况。【结果】夏栎共有2个MBF1家族成员,分别为429 bp位于8号染色体的QrMBF1b和432 bp位于2号染色体的QrMBF1c,且均为亲水性的稳定蛋白;QrMBF1家族成员的启动子序列均富含响应光照、低氧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QrMBF1b主要在根部高表达,而QrMBF1c在成熟茎、成熟叶和顶芽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夏栎QrMBF1s能够响应外源高温和水淹处理,其中QrMBF1c在逆境处理后3 h即可快速响应并显著上调。【结论】夏栎QrMBF1家族可能参与了植物的逆境调控过程,尤其是对水淹和高温条件的响应过程。本研究所获结果,对于进一步揭示QrMBF1s抗逆性的调控机制,推动夏栎抗性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栎 MBF1 植物抗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ZmIMPα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昭阳 殷宇航 +3 位作者 刘钰 高璇 宋希云 赵美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输入蛋白α(IMPα)是细胞质中蛋白质和RNA等物质进入细胞核的重要运输蛋白,在植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玉米IMPα基因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盐胁迫下ZmIMPα在不同玉米自交系中的相对表达量,... 输入蛋白α(IMPα)是细胞质中蛋白质和RNA等物质进入细胞核的重要运输蛋白,在植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玉米IMPα基因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盐胁迫下ZmIMPα在不同玉米自交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并进一步构建其原核过表达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通过分析菌株在盐胁迫下的生长情况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玉米中鉴定出7个IMPα基因共15个转录本,其编码蛋白序列长度为297~625 aa,分子量32.5~64.0 kDa,等电点3.95~7.27,均定位在细胞质中,有10个蛋白还同时定位在细胞核中。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除Zm00001eb001150_T001外,其余ZmIMPα可分为3个亚家族,与拟南芥的IMPα蛋白相似性较高。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IMPα家族属于SRP1超家族,启动子分析发现该家族基因含有激素响应元件和非生物胁迫相关响应元件,可能在植物生长和响应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作用。盐胁迫下ZmIMPα基因在耐盐玉米材料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而在盐敏感材料中表达量显著下降。原核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空载菌株相比,含有重组质粒pET28a-ZmIMPα的菌株在0.6 mol/L和0.8 mol/L NaCl胁迫下的生长都受到了抑制,且受抑制程度随NaCl浓度上升而增大,推测ZmIMPα基因可能在玉米响应盐胁迫过程中呈负调控模式。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探索输入蛋白家族基因在植物抗逆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IMPα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盐胁迫 原核表达载体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LncRNA FABP3 AU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晓改 樊冰冰 +3 位作者 余磊 孟聖博 李明 许会芬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3期45-53,共9页
该实验旨在克隆夏南牛脂肪酸结合蛋白3反义非编码长链RNA(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3 antisense upstream,lncRNA FABP3 AU)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究lncRNA FABP3 AU在不同月龄的夏南牛心脏、脾脏、肺脏、肾脏、... 该实验旨在克隆夏南牛脂肪酸结合蛋白3反义非编码长链RNA(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3 antisense upstream,lncRNA FABP3 AU)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究lncRNA FABP3 AU在不同月龄的夏南牛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肝脏、回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瘤胃组织的表达规律。以夏南牛皮下脂肪组织中提取lncRNA FABP3 AU经反转录获得cDNA模板,PCR扩增lncRNA FABP3 AU的全长序列,运用在线软件对lncRNA FABP3 AU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lncRNA FABP3 AU在初生、12月龄和24月龄夏南牛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ncRNA FABP3 AU全长序列1151 bp,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ncRNA FABP3 AU不具有编码能力,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二级结构中有多个茎环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lncRNA FABP3 AU在新生牛、12月龄、24月龄夏南牛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不同月龄的夏南牛组织中脾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24月龄夏南牛肝脏组织中lncRNA FABP3 AU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新生牛(P<0.05)。可见,实验成功克隆了lncRNA FABP3 AU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发现其不具备编码能力,24月龄夏南牛肝脏组织中lncRNA FABP3 AU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新生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南牛 LncRNA FABP3 AU 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码能力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脂肪酶SDP1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编辑
8
作者 谷心如 刘新宇 +5 位作者 韩旭达 赵长江 费志宏 魏金鹏 徐晶宇 李佐同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3,共11页
三酰甘油脂肪酶(Suger-dependent1,SDP1)是一种脂解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发掘大豆SDP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大豆GmSDP1基因的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和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基因... 三酰甘油脂肪酶(Suger-dependent1,SDP1)是一种脂解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发掘大豆SDP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大豆GmSDP1基因的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和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大豆gmsdp1-1^(CR)突变体,对其编辑事件、含油量以及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大豆GmSDP 1基因与双子叶植物亲缘关系较近,保守结构域和蛋白二级结构高度相似,启动子区域含有抗逆境胁迫以及激素相关的调控元件。对GmSDP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量分析发现,GmSDP1在子叶、叶片和花等部位表达较高。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大豆Willimas 82品种的gmsdp1-1^(CR)突变体,设计1条靶向目的基因GmSDP1-1的特异靶点,构建pGES201-GmSDP1-1敲除载体。毛根转化试验的阳性大豆毛状根编辑效率达到56.52%。大豆稳定转化的T_(1)代基因编辑阳性植株编辑效率为1.5%,选取gmsdp1-1^(CR)突变体做进一步表型分析表明,油酸含量极显著降低,亚麻酸含量极显著升高。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GmSDP1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SDP1基因 CRISPR/Cas9技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特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BAL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9
作者 赵文卿 薄新文 +6 位作者 普娜 张玉霞 陈旭珂 张艳艳 孙艳 齐萌 王正荣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1-810,共10页
[目的]探究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胆盐活化脂肪酶(EgBAL)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并进行原核表达,检测EgBAL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为囊性棘球蚴病疫苗抗原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NCBI数据库获取细粒棘球绦虫EgBAL基因序列(Ge... [目的]探究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胆盐活化脂肪酶(EgBAL)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并进行原核表达,检测EgBAL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为囊性棘球蚴病疫苗抗原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NCBI数据库获取细粒棘球绦虫EgBAL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HM748917),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并克隆EgBAL基因。使用Mega 7.0软件,通过邻接法(NJ)构建系统进化树,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EgBAL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预测分析。构建含EgBAL基因重组pET-22b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EgBAL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纯化。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细粒棘球绦虫EgBAL基因片段大小为1 020 bp。系统进化树显示,EgBAL蛋白与中华树鼩EgBAL蛋白处于同一分支,进化距离较近,相似性高达99.6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gBAL基因全长1 014 bp,编码337个氨基酸,EgBAL蛋白分子质量为37 089.59 u,理论等电点为4.77,不稳定指数为44.72,为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66.11,亲水性为-0.429,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域及信号肽。EgBAL蛋白具有14个潜在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27.90%、12.76%、12.76%和56.08%。此外,EgBAL蛋白含有35个磷酸化位点,其中包括12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16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7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pET-22b-EgBAL质粒,诱导表达得到EgBAL重组蛋白大小约38 ku。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昆明小鼠和犬的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细粒棘球绦虫EgBAL基因、表达了EgBAL重组蛋白,并初步证实重组EgBAL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提示其有作为囊型棘球蚴病疫苗或诊断候选抗原的潜力,为进一步研究EgBAL蛋白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EgBAL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APOC3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对鸡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10
作者 邢雨欣 管宏波 +8 位作者 马乘霖 申颖 申家宁 卢镕镕 田亚东 李转见 田卫华 刘小军 李红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8,共10页
研究旨在对鸡APOC3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构建APOC3基因组织表达谱,并探究其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试验从NCBI(https://www.ncbi.nlm.nih.gov/)数据库下载APOC3蛋白氨基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PCR技术扩增APOC3基... 研究旨在对鸡APOC3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构建APOC3基因组织表达谱,并探究其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试验从NCBI(https://www.ncbi.nlm.nih.gov/)数据库下载APOC3蛋白氨基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PCR技术扩增APOC3基因CDS序列,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APOC3基因过表达载体;利用qPCR检测APOC3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APOC3基因表达规律;利用差速贴壁法分离14日龄AA肉鸡胸肌原代肌内前脂肪细胞;在肌内前脂肪细胞中过表达APOC3基因,利用qPCR、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油红O染色评估APOC3基因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成脂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同源基因APOC3在鸡与火鸡之间序列保守度较高,与小鼠保守度最低;APOC3蛋白是定位于细胞外、无跨膜结构域的分泌型蛋白。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POC3基因在肝脏中特异性表达。体外试验结果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POC3 mRNA表达水平升高了60倍,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P<0.05),细胞内脂滴含量极显著增多(P<0.01),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脂肪酸结合蛋白5(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5,FABP5)、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α)、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APOC3蛋白与载脂蛋白A1(APOA1)、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B(HNRNPAB)、高温需求因子A3(HTRA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6B(TNFRSF6B)、载脂蛋白D(APOD)存在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鸡APOC3蛋白属于分泌型蛋白,其编码基因在肝脏中特异性表达且与火鸡之间保守序列相似度较高;鸡APOC3基因过表达能够促进鸡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与脂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C3基因 肌内脂肪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巴贝斯虫SBP2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1
作者 冯秀娟 任冀超 +7 位作者 崔泽云 赵雪晴 李佳欣 张杨 张伟 巴音查汗·盖力克 郭庆勇 李永畅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7-3856,共10页
【目的】探究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SBP2蛋白(spherical body protein 2,SBP2)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并进行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为牛巴贝斯虫疫苗和诊断抗原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牛巴贝斯虫SBP2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运用Meg... 【目的】探究牛巴贝斯虫(Babesia bovis)SBP2蛋白(spherical body protein 2,SBP2)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并进行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为牛巴贝斯虫疫苗和诊断抗原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牛巴贝斯虫SBP2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运用Mega7.0构建牛巴贝斯虫SBP2蛋白系统进化树,利用IEDB Analysis Resource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牛巴贝斯虫SBP2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和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对SBP2蛋白与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SBP2,诱导表达SBP2重组蛋白并进行蛋白纯化,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SBP2重组蛋白反应原性;以SBP2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效价。【结果】系统进化树显示,本研究牛巴贝斯虫SBP2蛋白与泰国株(OM46855)的氨基酸序列亲缘关系最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BP2蛋白包含17个B细胞抗原表位和31个磷酸化位点,其中包括12个丝氨酸位点、14个苏氨酸位点及5个酪氨酸位点。牛巴贝斯虫SBP2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弓形虫GRA蛋白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28a-SBP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BP2重组蛋白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5ku,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204800。【结论】本研究通过预测牛巴贝斯虫SBP2蛋白生物学特性,加深了对SBP2蛋白的认识,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获得牛巴贝斯虫SBP2重组蛋白,并获得其小鼠源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SBP2功能及其在牛巴贝斯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巴贝斯虫 球状体蛋白2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2
作者 王崇 兰孟焦 +3 位作者 肖满秋 潘皓 邓佳祺 吴问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105,共15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是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在植物生长发育、抗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甘薯全基因组中筛选PAL基因家族成员,对甘薯PAL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保守结构域...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是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在植物生长发育、抗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甘薯全基因组中筛选PAL基因家族成员,对甘薯PAL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及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薯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3个PAL成员,不均匀地分布于2、6、9和15号染色体上,PAL蛋白理化性质差异小,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相近。IbPAL启动子上存在多个逆境胁迫应答、激素响应和生长发育调控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甘薯IbPAL与拟南芥、三浅裂野牵牛和三裂叶薯PAL基因存在共线性关系。甘薯转录组数据显示,IbPAL基因在甘薯中的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IbPAL19、IbPAL13、IbPAL7在储藏根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分化根和须根。qRT-PCR结果显示IbPAL基因受到干旱和盐胁迫的诱导,在不同胁迫处理下表达模式不同。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甘薯PAL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为甘薯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PAL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鉴定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羚牛IFN-γ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原核表达
13
作者 柳丽 姚宇航 +4 位作者 刘晨阳 张文涛 马俊杰 昝林森 成功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旨在研究羚牛γ干扰素(IFN-γ)基因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增强羚牛的免疫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RT-PCR方法克隆羚牛IFN-γ基因,并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将IFN-γ基因序列连入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 旨在研究羚牛γ干扰素(IFN-γ)基因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增强羚牛的免疫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RT-PCR方法克隆羚牛IFN-γ基因,并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将IFN-γ基因序列连入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羚牛IFN-γcDNA序列全长501 bp,编码166个氨基酸。蛋白高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存在13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并含有1个信号肽、1个低度复杂区、1个跨膜结构域及1个IFN-γ结构域,其中IFN-γ结构域位于胞外区。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绵羊、山羊、家牛、水牛、人、黑猩猩、小鼠、鸡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98.8%、97.2%、96.2%、75.8%、75.4%、64.1%、54.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4%、99.4%、95.8%、95.8%、62.7%、62.7%、43.9%、33.5%。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羚牛与山羊、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发现,重组IFN-γ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大量表达,分子质量约为34 ku。通过密码子优化及不同浓度IPTG诱导表达等原核表达优化策略发现,密码子优化能促进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且最佳诱导浓度为0.9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IFN-Γ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IPTG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猪NTF3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谱构建
14
作者 闫尊强 鲁亚伟 +1 位作者 滚双宝 王鹏飞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克隆合作猪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Neurotrophin3,NTF3)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region sequence,CDS),预测分析其结构与功能,并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构建组织表达谱。通过PCR扩增、Sanger测序等方法获得合作猪NTF3基因CDS区序列,使... 克隆合作猪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Neurotrophin3,NTF3)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region sequence,CDS),预测分析其结构与功能,并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构建组织表达谱。通过PCR扩增、Sanger测序等方法获得合作猪NTF3基因CDS区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并使用RT-q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合作猪NTF3基因CDS区长774 bp,编码257个氨基酸;等电点(pI)为9.46,属于碱性蛋白;合作猪与猪、牛亲缘关系较近;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三级结构主要由β-折叠、α-螺旋等组成;整条链中亲水性氨基酸残基数量多于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数量,是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域,是非跨膜蛋白;在37~58位氨基酸残基有一个线圈结构域、64~79位有一个低复杂度结构域和144~249位有一个神经生长因子结构域;存在信号肽,推测是分泌蛋白;NTF3基因在合作猪脾脏的表达量最高,回肠表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猪 NTF3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光腥黑粉菌效应蛋白g2164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及毒性验证
15
作者 常璐 方正武 高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2,共8页
为了初步探究小麦光腥黑粉菌(Tilletia foetida)入侵小麦的侵染机制,从小麦光腥黑粉菌在入侵宿主时所分泌的效应蛋白入手,在小麦光腥黑粉菌的转录组数据测序结果中筛选出了含有特殊结构的效应蛋白g2164。由于病原真菌的效应蛋白随着寄... 为了初步探究小麦光腥黑粉菌(Tilletia foetida)入侵小麦的侵染机制,从小麦光腥黑粉菌在入侵宿主时所分泌的效应蛋白入手,在小麦光腥黑粉菌的转录组数据测序结果中筛选出了含有特殊结构的效应蛋白g2164。由于病原真菌的效应蛋白随着寄主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基序以及结构域随之不同,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因此,为了解小麦光腥黑粉菌基因g2164所编码的效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获得g2164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该蛋白理化性质,通过毒性验证试验验证其蛋白毒性,进行亚细胞定位试验对该基因功能行使区域进行定位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2164基因全长1 365 bp,共编码45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1 964.70,理论等电点为9.22;具有典型的Bg1C家族结构域;其蛋白的不稳定系数为33.64,平均亲水性系数为-0.531,是一种亲水性稳定的蛋白;使用重组法,将g2164基因整合到pBin-GFP载体和pGR-107载体上,再将它们转到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V3101中,使用本氏烟草进行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显示,g2164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定位;毒性验证试验表明,该基因不具备抑制细胞坏死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光腥黑粉菌 效应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毒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mpC响应银胁迫初探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作者 沈舒楚 吴钰煌 +5 位作者 蔡丹 安皓月 伍中宝 王君 杜幼芹 邹黎黎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8,共9页
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外膜孔蛋白C(outer membrane porin channel C,OmpC)编码基因ompC、OmpF编码基因ompF和PhoE编码基因phoE。连续监测ompC缺失株的生长及其对银离子的敏感性;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Omp... 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外膜孔蛋白C(outer membrane porin channel C,OmpC)编码基因ompC、OmpF编码基因ompF和PhoE编码基因phoE。连续监测ompC缺失株的生长及其对银离子的敏感性;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Omp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ompC、ompF和phoE缺失株构建成功,ompC、ompF和phoE缺失并不影响E.coli的生长代谢。相比于其他孔蛋白,OmpC蛋白缺失可显著提高E.coli抵御银离子胁迫的能力,与耐抗生素存在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示,OmpC的分子式为C1795H2676N482O577S4,由367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0368.12,原子总数为5534,等电点为4.58;含有跨膜域,定位于细胞外膜中;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18.80%,β-折叠占比29.16%,β-转角占比6.81%,无规则卷曲占比45.23%;与银离子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显示无对接位点。这为OmpC主要作为银离子入胞通道提供更多证据,可为解析E.coli应对银离子胁迫的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λRed同源重组技术 银离子 OMPC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疮痂病菌次生代谢基因簇特异性转录因子挖掘及EaPSTF1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张凌萱 朴静子 +3 位作者 刘丹 郝婧文 李自博 周如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6-362,共7页
痂囊腔菌素(Elsinchrome,ESC)是花生疮痂病菌产生的一种具有光敏活性的苝醌类真菌毒素,为病菌的毒力因子。为了进一步揭示ESC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基础上,开展了病菌次生代谢基因簇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挖掘、EaPSTF1基因... 痂囊腔菌素(Elsinchrome,ESC)是花生疮痂病菌产生的一种具有光敏活性的苝醌类真菌毒素,为病菌的毒力因子。为了进一步揭示ESC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基础上,开展了病菌次生代谢基因簇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挖掘、EaPSTF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病菌次生代谢基因簇上共有3个特异性转录因子,其中EaPSTF1全长1305 bp,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长度为43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110.58 kD,理论等电点4.94,亚细胞定位细胞核中,是一个以α-螺旋为主的亲水性蛋白,含有GAL4和AFLR两个Zn(II)2Cys6型结构域。RT-qPCR定量分析表明,EaPSTF1表达模式与毒素累积趋势基本一致,EaPSTF1可能参与ESC毒素的生物合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疮痂病菌 特异性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次生代谢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鼠Bad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18
作者 崔元曦 田宇 +3 位作者 佟晓凤 苏醒 华思锐 白素英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9,共9页
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启动子(Bcl-X_L/Bcl-2 associated death promoter,Bad)是麝鼠(Ondatra zibethicus)香腺miRNA测序筛选出的显著差异miRNA靶基因之一。为了解麝鼠Bad基因的基因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在麝鼠香腺发育和泌香中的作... 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启动子(Bcl-X_L/Bcl-2 associated death promoter,Bad)是麝鼠(Ondatra zibethicus)香腺miRNA测序筛选出的显著差异miRNA靶基因之一。为了解麝鼠Bad基因的基因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在麝鼠香腺发育和泌香中的作用,通过比对麝鼠的全基因组获得麝鼠Bad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利用多种在线预测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麝鼠Bad基因的CDS区全长为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2087.40,等电点为9.63,不稳定系数为72.03,平均亲水系数为-0.885,是不稳定的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有26个潜在的磷酸化结合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32.84%)、无规则卷曲(56.86%)、β-转角(4.90%)和延伸链(5.39%)构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麝鼠与仓鼠科(Cricetidae)亲缘关系最近,说明Bad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蛋白质互作预测结果显示,Bad蛋白与Bcl-2、Akt、Ywhaq、Ywhaz和Ywhab等蛋白相互作用,提示Bad蛋白与这些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促进麝鼠香腺萎缩;与Mapk8等互作提示在香腺发育时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麝鼠Bad基因在香腺周期性发育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鼠 Bad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GhHB5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遗传转化
19
作者 黄秦 左东云 +4 位作者 王巧连 吕丽敏 程海亮 陈全家 宋国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103-110,共8页
研究陆地棉GhHB51基因在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培育转基因棉花,为后续深入研究GhHB51基因功能及筛选棉花优异新种质奠定基础。利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克隆GhHB5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转录组数据及组织特异性分析,构建基因编辑... 研究陆地棉GhHB51基因在生长发育中的潜在功能,培育转基因棉花,为后续深入研究GhHB51基因功能及筛选棉花优异新种质奠定基础。利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克隆GhHB5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转录组数据及组织特异性分析,构建基因编辑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该基因编码区长534 bp,编码177个氨基酸,含有Homedomain和HALZ结构域;启动子区内含有多个与逆境应答和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干旱胁迫下显著表达,构建基因编辑载体成功转化棉花,初步得到12株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GhHB5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NtJAR1家族基因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
作者 章照停 杨梦璇 +5 位作者 徐方正 毛东平 李世金 王倩 徐刚 宁扬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8-15,共8页
为了研究烤烟激素代谢和逆境胁迫响应机制,基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烟草中茉莉酸-异亮氨酸合成酶基因(Jasmonoyl-isoleucine synthetase,JAR1)家族,并分析该家族的蛋白质理化性质、进化关... 为了研究烤烟激素代谢和逆境胁迫响应机制,基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烟草中茉莉酸-异亮氨酸合成酶基因(Jasmonoyl-isoleucine synthetase,JAR1)家族,并分析该家族的蛋白质理化性质、进化关系以及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启动子核心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转录模式。结果表明:烟草中共鉴定到12个NtJAR1基因,在系统发育上将其分为2个亚族(Ⅰ类和Ⅱ类),包含360~630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56~6.93,分子量为40.22~68.94 KDa,均为两性蛋白且热稳定性一致,除NtJAR1-3、NtJAR1-6、NtJAR1-9和NtJAR1-12位于细胞核中之外,剩余蛋白均定位在细胞质中;所有NtJAR1基因均具有GH3保守结构域,含有3~5个外显子,2~5个内含子;烟草NtJAR1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具有组织特异性,NtJAR1-5、NtJAR1-6、NtJAR1-8、NtJAR1-10、NtJAR1-7、NtJAR1-4在根中高度表达,NtJAR1-3、NtJAR1-12则在叶中高度表达;NtJAR1基因响应烟草冷胁迫,其中NtJAR1-7、NtJAR1-8、NtJAR1-10、NtJAR1-12基因在冷胁迫条件下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R1基因 烟草 冷胁迫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