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膜技术在河湖生态修复中的创新与实践
1
作者 王龙飞 张皎皎 +2 位作者 王子怡 陈玉东 李轶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3-664,共12页
河湖生态修复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议题。在河湖复苏的大背景下,基于生物膜技术的系列修复措施展现出显著优势与巨大潜力。该文深入探讨了其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实践成果。其中,生物膜载体的研发与改良至关重要,新型载体材料不断... 河湖生态修复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议题。在河湖复苏的大背景下,基于生物膜技术的系列修复措施展现出显著优势与巨大潜力。该文深入探讨了其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实践成果。其中,生物膜载体的研发与改良至关重要,新型载体材料不断推陈出新,为微生物提供了更优的生长环境;生物膜反应器操作条件的优化同样不容忽视,借由对温度、水流速度等参数的精准调控,生物膜的净化效能可被充分激发;菌藻生物膜技术的优化带来了新机遇,菌藻共生体系能够协同作用,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生物膜技术与其他工艺的耦合应用也备受关注,与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改善水体质量。在实际应用中,生物膜技术有力促进了河湖生态系统的恢复,显著提升了水体的整体质量和生态健康水平。生物膜技术未来的研究,需深入探究适宜河湖生态修复的生物膜的技术机理,洞悉其净化微观机制,优化载体材料设计和反应器构建,提高生物膜的性能和效率,扩展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范畴,为河湖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复苏 生物技术 水环境治理 生态修复 菌藻生物技术 耦合技术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园林生态恢复中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2
作者 延昕 张莺 董艳莉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城市园林生态面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及植被破坏等严峻挑战,恢复城市园林生态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至关重要。为此,阐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分类及优势,分析了其在城市园林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及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情况与作用机制,... 城市园林生态面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及植被破坏等严峻挑战,恢复城市园林生态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至关重要。为此,阐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分类及优势,分析了其在城市园林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及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情况与作用机制,并提出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可持续等特性,是城市园林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城市园林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技术 城市园林 生态恢复 土壤修复 水体修复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矿化的生态修复措施下边坡土壤理化特性与微生物群落的协同演变研究
3
作者 连进禄 罗立津 +5 位作者 傅志森 余芳 苑华臻 丁聪 聂毅磊 郑军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5-1288,共14页
本研究聚焦基于微生物矿化的生态修复措施(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厚层基材喷射)对边坡土壤的影响,重点解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协同演变机制。研究发现,该生态修复措施(XF)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特性,与对照组相比,土壤pH由4.30升... 本研究聚焦基于微生物矿化的生态修复措施(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厚层基材喷射)对边坡土壤的影响,重点解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协同演变机制。研究发现,该生态修复措施(XF)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特性,与对照组相比,土壤pH由4.30升至5.20,有机质含量由8.06 g·kg^(-1)增至15.67 g·kg^(-1),全氮含量由0.32 g·kg^(-1)增至0.53 g·kg^(-1),碱解氮含量由24.37 mg·kg^(-1)增至43.60 mg·kg^(-1),有效磷含量由0.27 mg·kg^(-1)增至15.88 mg·kg^(-1),速效钾含量由70.00 mg·kg^(-1)增至110.67 mg·kg^(-1),土壤肥力状况大幅提高。α多样性指数显示,XF组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更高,且β多样性分析进一步证实XF组与对照组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微生物群落组成方面,XF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等占比升高。其中,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伯克霍尔德氏菌-卡巴莱罗尼亚菌-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菌群和中华单胞菌属(Sinomonas)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进而增强了有机物分解和碳氮养分循环功能。相比之下,对照组以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等维持土壤基础功能的土著微生物为主。利用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确定有效磷为最关键环境因子,其解释度高达98.34%。微生物物种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未分类的B12-WMSP1目下的属与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与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JG30-KF-CM45科下未分类属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发现阐明了该生态修复措施下边坡土壤理化特性与微生物群落的协同演变规律,为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对推动生态修复技术的优化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技术 生态修复 边坡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吸湿凝胶制备优化及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应用
4
作者 谭思祺 周建伟 +2 位作者 弓永峰 李冉 冯海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9,共11页
水资源匮乏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效果的主要原因,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在解决生态修复植物需水问题方面展现出极大潜力,但目前该领域应用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将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M)和丙烯酰胺(acrylamide... 水资源匮乏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效果的主要原因,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在解决生态修复植物需水问题方面展现出极大潜力,但目前该领域应用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将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M)和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共聚合成新型复合凝胶并负载吸湿盐,测试凝胶配比对其吸水与释水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及野外产水表现。结果表明:当NIPAM∶AM质量比为1∶1.5时复合凝胶的吸附与释水性能达到平衡,综合产水量最高,溶胀率达到24.7 g/g的同时可实现75.3%的释水,比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凝胶的产水量增加了31.3%;在温度20℃,相对湿度50%条件下,复合凝胶负载的吸湿盐CaCl_(2)∶LiCl摩尔比为1∶7时,吸湿量最高,为负载纯LiCl凝胶的1.14倍,且在相对湿度30%~100%条件下均可吸湿。将以上优化后的复合吸湿凝胶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夏季日均产水量约为0.74 g/g,当用量在14.1~17.6 g时可弥补基于彭曼公式计算的植物生态需水量缺口,验证了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空气取水技术 复合吸附剂 水凝胶 生态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无机材料的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探析
5
作者 李志鹏 詹政法 +1 位作者 赵进勇 丁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265,共12页
【目的】评估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防污、防腐及抗生物附着性能,分析其在复杂水环境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层喷涂工艺制备仿生涂层,测试其抗菌性能、物理性能指标及水质安全指标,综合评估涂层在水生态环境中的防护... 【目的】评估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防污、防腐及抗生物附着性能,分析其在复杂水环境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层喷涂工艺制备仿生涂层,测试其抗菌性能、物理性能指标及水质安全指标,综合评估涂层在水生态环境中的防护能力。结合典型案例,验证涂层的长期稳定性及防护效果。【结果】仿生涂层技术通过多层喷涂工艺在表面涂覆形成致密保护层,在防污、防腐及耐久性方面表现优异,抗菌率超过95%,VOC排放量≤23 g/L,在酸碱和盐水环境中保持稳定,工程应用表明,耐沾污性≤2%,清洁维护频率降低1~3倍,设施使用寿命显著延长。【结论】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展现出优异的防污、防腐和抗生物附着能力,可有效减少生物污染,延长设施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为水工结构提供高效、可持续的防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技术 生态保护修复 着生生物防控 仿生涂层技术 防腐抗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技术在农林草业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以菌根真菌技术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雯婧 刘煜杰 +2 位作者 张义飞 林力涛 王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5-1915,共11页
微生物技术是近10年应用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替代性方法,因具备高效、绿色、无毒害等特点,研究与开发潜力巨大。菌根真菌作为提升植物产量、品质与抗逆性的微生物工具,在农林草业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被广泛研究并开发出众多专利及产品。... 微生物技术是近10年应用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替代性方法,因具备高效、绿色、无毒害等特点,研究与开发潜力巨大。菌根真菌作为提升植物产量、品质与抗逆性的微生物工具,在农林草业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被广泛研究并开发出众多专利及产品。通过梳理国内外现有研究,归纳总结了菌根真菌在提升植物养分吸收、改善土壤性质和污染修复利用的作用机理,并通过调研相关产品和技术,分析了当前菌根真菌技术发展的空白与现实挑战。旨在提升公众对菌根真菌技术的认识,以推动开发兼具生态效益与商业价值的微生物产品和修复技术,加快实现可持续农林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外生菌根 菌根真菌 生物技术 生态修复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康敬宁 《绿色中国》 2025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工业发展与农业生产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修复技术凭借环境友好和成本低的优势,已经成为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一项为期24个月的实地试验表明,在重金属污染场地种植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并接种特定的根际促生菌,土壤中的... 工业发展与农业生产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修复技术凭借环境友好和成本低的优势,已经成为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一项为期24个月的实地试验表明,在重金属污染场地种植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并接种特定的根际促生菌,土壤中的铅、镉、铬去除率分别实现了67.8%、58.4%、52.3%的显著效果。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显著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提升2.5倍,微生物数量增加3.2倍。实验结果表明,生态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具有显著效果,为污染场地生态功能恢复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植物修复 生物修复 复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生态保护措施
8
作者 郭静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52-54,共3页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与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其波及范围广泛,涵盖食品安全、民众健康及生态系统平衡,亟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理与修复。基于此,该文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并提出了土壤生态...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与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其波及范围广泛,涵盖食品安全、民众健康及生态系统平衡,亟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理与修复。基于此,该文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并提出了土壤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开展土壤污染修复及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 生物修复 生态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9
作者 虎良鲜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期157-159,共3页
林业生态修复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文章借助多种技术手段,对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阐述。通过研究发现,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自然恢复、人工修复及辅助生态修复等策略。其中... 林业生态修复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文章借助多种技术手段,对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阐述。通过研究发现,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自然恢复、人工修复及辅助生态修复等策略。其中,人工修复策略包括种间引种和人工授粉等,辅助生态修复则通过添加营养物质、应用生物制剂等技术手段来提高修复效率。同时,文章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探讨了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宏观层次,提倡实现高效、经济和可持续的修复策略,以满足未来社会和环境的需求;在微观层次,则强调生态修复深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密融合,尤其是加强对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多样性的保护。综合研究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包括精细化修复、规模化修复、数字化修复、联动生态环境及修复的长期和连续性等。这些发展方向不仅能为今后实施林业生态修复提供更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也预示着林业生态修复技术将更加深入地服务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修复技术 人工修复 辅助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方案中的生态修复技术探讨
10
作者 肖丹丹 《绿色中国》 202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城市黑臭水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本文聚焦于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方案中的生态修复技术,详细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在水质、底泥、水生生物群落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状。阐述了水质净化、底泥修复、水生生物恢复以及滨水... 城市黑臭水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本文聚焦于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方案中的生态修复技术,详细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在水质、底泥、水生生物群落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状。阐述了水质净化、底泥修复、水生生物恢复以及滨水生态带建设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对于改善城市黑臭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黑臭水体 生态修复技术 水质净化 底泥修复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生态复合修复技术在常州市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鹏 姚华明 +1 位作者 潘红忠 庄华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2-64,共3页
常州市藻港西支河为一条非封闭性黑臭河道,采用深层微孔层流曝气、微生物强化降解和生态浮岛为主的生物—生态复合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对连续5个月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总磷、总氮、氨氮的浓度均显著下降,水... 常州市藻港西支河为一条非封闭性黑臭河道,采用深层微孔层流曝气、微生物强化降解和生态浮岛为主的生物—生态复合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对连续5个月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总磷、总氮、氨氮的浓度均显著下降,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Ⅳ类;COD浓度降幅达70%;河道底泥厚度削减50%,底泥中的总氮、氨氮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部分检测点浓度降幅为50%。在改善水质的同时,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生态浮岛亦兼顾到城市河道的景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河道 污染治理 生态修复 生物—生态复合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林业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12
作者 孟晶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3期123-125,共3页
该文对华北地区林业生态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林业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应用策略。目前,华北地区林业生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修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该文对华北地区林业生态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林业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应用策略。目前,华北地区林业生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修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该文提出了华北地区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措施,以期为实现华北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修复技术 应用措施 智能监测 生物多样性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复合修复剂-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0期72-75,共4页
通过对微生物复合修复剂-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逐渐恢复湖泊的自净能力。结果表明:当对湖泊实施生态修复技术后,湖水的透明度、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O... 通过对微生物复合修复剂-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湖泊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逐渐恢复湖泊的自净能力。结果表明:当对湖泊实施生态修复技术后,湖水的透明度、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ORP)都呈上升趋势,水体pH维持在6.0~9.0,透明度、DO和ORP最高值分别可以达到130 cm、8.21 mg/L和278 mv。修复后期,COD、NH_(3)-N和TP浓度比修复之前分别下降了94.3%、92.0%和98.3%,表明生态修复技术对控制湖水COD、NH_(3)-N和TP具有显著效果,可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复合修复 沉水植物 生态修复 湖泊治理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浮床技术在农业农村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瑞珂 严菘 +3 位作者 郭丹辉 吴周瑞 徐锐 张勇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4,共6页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往往伴随着污染的产生,其污染类型广泛,但无论何种农业农村污染类型,都会涉及水体污染,所以治理农业农村水体污染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态浮床...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往往伴随着污染的产生,其污染类型广泛,但无论何种农业农村污染类型,都会涉及水体污染,所以治理农业农村水体污染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态浮床作为处理水体污染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简单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的优点被广泛应用。本文将生态浮床技术的概念、历史和发展为切入点,介绍了生态浮床主要结构和强化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列举了生态浮床技术在农业农村污水治理中的应用场景,最后对生态浮床技术在低碳生态农业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实现农村生态修复与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污水治理 生态浮床 生物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125
15
作者 董哲仁 刘蒨 曾向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本质上说,这种技术是对自然界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本质上说,这种技术是对自然界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为此,简要介绍了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方法.通过对日本、韩国工程实例的介绍,说明了这种治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水净化 水体生物 人工湿地 日本 韩国 污水处理 生物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毒死蜱的生态风险及其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金花 陆贻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毒死蜱是替代甲胺磷和对硫磷等高毒农药的高效有机磷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环境毒理学研究发现,毒死蜱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甚至被认为具有干扰内分泌的功能,许多国家对毒死蜱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有严格的规定。因... 毒死蜱是替代甲胺磷和对硫磷等高毒农药的高效有机磷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环境毒理学研究发现,毒死蜱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甚至被认为具有干扰内分泌的功能,许多国家对毒死蜱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有严格的规定。因此,深入研究毒死蜱的生态风险问题是当务之急。对国内外关于毒死蜱的残留活性、生态毒理、降解机制以及生物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毒死蜱的合理管理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生态风险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 高毒农药 有机磷杀虫剂 生态环境 毒理学研究 世界范围 生态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技术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水体中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魏薇 曹文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43,共5页
为了有效地提高污染水体修复速度,利用生物膜技术补充到植物修复系统(原位生态修复系统)中或独立利用生物膜反应器(异位生物修复系统)修复污染的地表水体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受损地表水现状、成因以及特征的分析,介绍了利用... 为了有效地提高污染水体修复速度,利用生物膜技术补充到植物修复系统(原位生态修复系统)中或独立利用生物膜反应器(异位生物修复系统)修复污染的地表水体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受损地表水现状、成因以及特征的分析,介绍了利用不同种类的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受损地表水的研究及其进展,最后探讨了不同种类的生物膜技术对受损地表水的修复的现状及其强化手段,可以为生物膜技术修复受损地表水的相关研究和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体 生态修复 生物技术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地区A矿区生态修复对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
18
作者 刘建文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5期163-165,共3页
基于榆林A矿区的生态修复项目,系统评估生态修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合植物、动物和栖息地质量评估方法,探讨了生态修复在提升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以及栖息地连通性等方面的效果。植物多样性方面,分析了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植物... 基于榆林A矿区的生态修复项目,系统评估生态修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合植物、动物和栖息地质量评估方法,探讨了生态修复在提升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以及栖息地连通性等方面的效果。植物多样性方面,分析了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修复技术的作用,详细阐述了修复措施对植物群落恢复的促进作用。动物多样性方面,重点评估了鸟类、哺乳动物和昆虫群落的变化,揭示了栖息地连通性改善对动物多样性的积极影响。同时,分析了当前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矿区生态修复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循环水养殖系统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康 李秋芬 +2 位作者 崔正国 胡清静 王庆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5-651,共7页
为解决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内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问题,选用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连续15 d向养殖池及其老化的生物滤池泼洒,以正常生物滤池作为对照,通过监测生物滤池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理化... 为解决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内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问题,选用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连续15 d向养殖池及其老化的生物滤池泼洒,以正常生物滤池作为对照,通过监测生物滤池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理化指标及异养菌和弧菌数量变化情况,判断老化生物滤池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微生态制剂6 d后,老化生物滤池净化能力开始修复,15 d时对亚硝酸盐、氨氮去除率分别从修复前的28.34%、27.28%提高至47.24%、46.07%,且比对照组去除率略有提高,化学需氧量COD Mn(5.75 mg/L)较修复前(7.28 mg/L)显著降低21.70%(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整个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COD Mn水平下降明显(P<0.05),水体中异养菌数量增多,弧菌数量下降,弧菌占总菌比例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利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可实现对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使生物滤池的水质净化能力快速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制剂 生物滤池 生物修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河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模型的建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小康 黄德娟 +1 位作者 黄小云 黄德欢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12期61-62,共2页
介绍了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主要方法,分析了抚河的地理环境及水环境状况,初步构建了2种抚河生态修复技术模型。
关键词 抚河 生物-生态修复 技术模型 模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