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次强龙卷风暴的精细化结构演变分析
- 1
-
-
作者
管理
尹春光
朱家恺
张丽娟
-
机构
上海中心气象台
上海市气象信息与技术支持中心
-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46,共11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4J001)
中国气象局气象能力提升联合研究专项(23NLTSZ002)
+4 种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ZR1462700、23ZR1447300)
上海市科委揭榜挂帅项目(YDZX20223100004009)
华东区域气象科技协同创新基金项目(QYHZ202105、QYHZ202101)
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项目(CMA2023QN06)
上海市气象局科技人才类项目(KJRC202403、KJRC202411)共同资助。
-
文摘
利用上海南汇WSR-88D和江苏南通CINRAD-SAD型S波段型双偏振雷达资料、雷达协同观测试验中的向化X波段双偏振雷达(CINRAD-XAD)连续垂直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23年6月10日的南通龙卷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龙卷过程发生在东北冷涡南落的背景下,整体呈高空前倾槽的配置,为一次较典型的高空冷平流强迫型风雹天气,且此过程前期有能量累积,环境场指数利于龙卷发生;(2)该龙卷过程时段内,南汇及南通雷达0.5°仰角平面位置扫描(Plan Position Indicator,PPI)显示有较典型的钩状回波、中气旋、差分反射率(Z_(DR))弧、龙卷碎片特征(Tornadic Debris Signature,TDS)等龙卷特征因子,配合区域自动站风场可见较明显的前侧下沉气流(Forward Flank Downdraft,FFD)和后侧下沉气流(Rear Flank Downdraft,RFD)阵风锋;(3)向化X波段双偏振雷达针对龙卷母体进行了长达20 min的连续距离高度扫描(Range Height Indicator,RHI)观测,精细地刻画了Z_(DR)柱、风暴顶辐散以及降雹区等特征,并捕捉到龙卷多次触地的过程;(4)结合S波段和X波段雷达的精细化观测数据和环境场特征凝练了此类西风带龙卷形成的垂直和水平概念模型及其对应的双偏振雷达特征,解释了此类西风带龙卷的形成机理。
-
关键词
龙卷
生消演变
精细结构
形成机理
-
Keywords
tornado
evolution and dissipation
fine structure
forma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P4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一次西风槽过程过冷云水分布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杨文霞
周毓荃
孙晶
吴志会
-
机构
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3-595,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150)
河北省科技计划支撑项目(14227003D
+1 种基金
11277107D)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201206051)
-
文摘
过冷云水生消演变规律是云物理学和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研究领域。根据Hobbs 1974年提出的假定,利用飞机、卫星、雷达和雨量计等观测资料,对2012年9月21日河北一次西风槽天气过程进行观测研究,分析其过冷云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槽前云系过冷水区宽厚并且过冷水含量较高,云滴浓度和均立方根直径较大并且均匀,冷云区厚而且没有分层,没有暖云配合;近槽云系中冷云区小粒子浓度降低但云滴直径增大,冷云区夹有干层,云系变厚出现暖云配合,冷暖云液态水含量较高,冷暖云区大粒子和降水粒子浓度和尺度增大,中尺度云团移动较快;槽后云系中云滴浓度最大,但云滴均立方根直径明显减小,过冷水区出现的高度下降、厚度很薄、过冷水含量较低,冷、暖云之间有干层,暖云对应的大粒子浓度和降水粒子浓度非常大,地面降水主要由暖云过程产生;云水(过冷水)含量峰值常出现在云内逆温层的上方;利用云粒子测量系统(PMS)资料分析过冷云水生消演变特征与卫星和雷达资料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关键词
西风槽
过冷云水
生消和演变
-
Keywords
Westerly trough
Supercooled cloud water
Growth and evolution
-
分类号
P4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