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田重要杂草不同生活阶段的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乾锦 陈家骅 +2 位作者 杨建全 官宝斌 张玉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研究了烟田重要杂草稗草、两栖蓼、马唐、雀舌草和莎草的萌发生长与出草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 ,从吸胀到露白、萌发与出草阶段稗草、两栖蓼、马唐、雀舌草、莎草的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分别为 6 .0 5、3.5 0、1.49、3.6 5、3 .9... 研究了烟田重要杂草稗草、两栖蓼、马唐、雀舌草和莎草的萌发生长与出草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 ,从吸胀到露白、萌发与出草阶段稗草、两栖蓼、马唐、雀舌草、莎草的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分别为 6 .0 5、3.5 0、1.49、3.6 5、3 .93℃与 42 .34、5 3 .13、12 5 .96、47.6 9、78.2 9日度 ,7.73、8.2 3、6 .78、7.86、7.86℃与 46 .0 1、46 .96、5 6 .97、39.72、39.0 7日度 ,7.49、6 .5 1、6 .70、6 .83、6 .96℃与 5 0 .18、5 7.31、77.92、6 0 .2 0、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生活阶段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Hg^(2+)、Cr^(6+)和Pb^(2+)对黑点青鳉(Oryzias melastigma)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穆景利 王莹 +1 位作者 王新红 王菊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52-360,共9页
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不容乐观,作为"一种潜在的海洋模式鱼种"黑点青鳉(marine medaka,Oryzias melastigma)对不同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水平却鲜有报道。为探究并比较海水鱼种黑点青鳉早期生活阶段对Cd2+、Hg2+、Cr6+和Pb2+等不同... 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不容乐观,作为"一种潜在的海洋模式鱼种"黑点青鳉(marine medaka,Oryzias melastigma)对不同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水平却鲜有报道。为探究并比较海水鱼种黑点青鳉早期生活阶段对Cd2+、Hg2+、Cr6+和Pb2+等不同重金属胁迫的响应,在实验室通过半静态方式,对黑点青鳉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分别进行了14d短期毒性和96h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当Cd2+、Hg2+、Cr6+和Pb2+浓度分别高于147μg·L-1、24μg·L-1、235μg·L-1和200μg·L-1时,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点青鳉胚胎发育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可显著降低胚胎的孵化能力和心脏跳动,并导致初孵仔鱼的发育畸形;Cd2+、Hg2+、Cr6+和Pb2+对黑点青鳉初孵仔鱼的96h-LC50分别为1.12(0.496~2.306)mg·L-1、0.097(0.042~0.196)mg·L-1、1.456(0.547~3.242)mg·L-1和>20mg·L-1;与其他海洋鱼种相比,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点青鳉初孵仔鱼的LC50相对较低,表明该鱼种对重金属胁迫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此外,该鱼种具有个体小,易于实验室长期培养,世代周期短和对内分泌干扰物敏感等多项优势,因此,笔者推荐将黑点青鳉作为潜在的海洋模式鱼种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青鳉 重金属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 胚胎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对斑马鱼早期生活阶段毒性效应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鸿 谭建仪 +1 位作者 李祥英 张宏涛 《广东蚕业》 2018年第4期30-31,共2页
为评价毒死蜱对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效应,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测试生物,测定其对斑马鱼胚胎34d的发育毒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毒死蜱0.0080mg/L、0.0160mg/L处理对斑马鱼体长、干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关键词 毒死蜱 斑马鱼 早期生活阶段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细鳞鲑与同域物种拉氏鱥的光偏好:生活史阶段效应及种间差异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丽英 夏静怡 +5 位作者 邓楚可 黄青峰 赵浩翔 陶渝镇 吴奇 夏继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859-7870,共12页
基于不同生态情境下鱼类光偏好研究,可望为人工种群培育、野外种群保护与栖息地管理等提供重要理论基础。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共同栖息于秦岭山涧溪流并依... 基于不同生态情境下鱼类光偏好研究,可望为人工种群培育、野外种群保护与栖息地管理等提供重要理论基础。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共同栖息于秦岭山涧溪流并依生活史阶段不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位重叠。为探究(1)在种间水平上,作为同域分布物种,二者光偏好是否表现出趋同进化?(2)在种内水平上,鱼类的视觉发育、生态需求等往往存在生活史阶段效应,这种效应是否驱动种内光偏好差异并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相似的种内变异模式?(3)不同生活史阶段鱼类的集群程度不同,那么鱼类的光偏好又是否受群体大小(个体或群体测试水平)的影响?研究采用自制的鱼类光偏好测定装置,分别在个体与群体测试水平下对不同生活史阶段秦岭细鳞鲑与拉氏鱥的光偏好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1)个体测试水平下,秦岭细鳞鲑与拉氏鱥光偏好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P<0.05);不同生活史阶段秦岭细鳞鲑均喜蓝光区与黑区,而拉氏鱥均喜黑区并对除黑区以外的其他光色无显著偏好;(2)群体水平下,秦岭细鳞鲑与拉氏鱥光偏好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P<0.05);不同生活史阶段秦岭细鳞鲑均喜蓝光区与黑区、且在蓝光区的分布有伴随发育状态而增加的趋势,拉氏鱥喜黑区并对其他光色无规律性的偏好。结果表明:(1)在种间水平上,同域分布物种也可能由于微生境选择与自身环境适应性差异而表现出光偏好的趋异适应;(2)在种内水平上,鱼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光偏好存一定的种内分化,但种内变异程度可能因不同生活史阶段群体分离或混合程度不同而表现出相异的模式;(3)在个体和群体测试水平下,鱼类的光偏好并不完全一致,对鱼类光偏好研究应明确区分个体或群体测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偏好 生活阶段 同域物种 秦岭细鳞鲑 拉氏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活史阶段秦岭细鳞鲑与同域物种拉氏鱥爆发游泳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邓楚可 黄青峰 +2 位作者 李平 夏静怡 夏继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99-4008,共10页
爆发游泳能力是表征鱼类生存适合度的重要组分。栖息地破碎化对溪流鱼类(尤其是洄游性鱼类)的生存繁衍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对鱼类爆发游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是我国珍稀特有种、国家Ⅱ级重... 爆发游泳能力是表征鱼类生存适合度的重要组分。栖息地破碎化对溪流鱼类(尤其是洄游性鱼类)的生存繁衍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对鱼类爆发游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是我国珍稀特有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常需要进行多次重复爆发游泳运动以穿越激流甚至堤坝阻隔,因此爆发游泳能力及其可持续性对该物种生存至关重要。相较于秦岭细鳞鲑显著的洄游性,其分布区最为常见的同域物种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则趋于定居性,二者既是研究同域物种适应进化理论的优越动物模型,又是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实践中十分理想的受试目标。为探究秦岭细鳞鲑及其同域物种拉氏鱥爆发游泳能力的种间差异与种内变异,采用自制的仿生态鱼类爆发游泳能力测定装置,分别测定了不同生活史阶段两种实验鱼的绝对爆发游泳速度(Burst swimming speed,U_(burst))、相对爆发游泳速度(Relative burst swimming speed,rU_(burst))及其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两种实验鱼U_(burst)、rU_(burst)均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ICC系数>0.75),但秦岭细鳞鲑U_(burst)和rU_(burst)具有更强的恢复力;(2)总体上秦岭细鳞鲑的U_(burst)高于拉氏鱥,二者U_(burst)差异显著、不存在趋同适应;(3)生活史阶段效应对秦岭细鳞鲑和拉氏鱥U_(burst)、rU_(burst)均影响显著,两物种爆发游泳能力种内变异模式相近,U_(burst)随发育年龄增加而增加、rU_(burst)随发育年龄增加而减少。研究结果提示,未来鱼类游泳能力关联的鱼道设计或涉水工程评价中,应综合考虑生活史阶段效应和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及其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游泳速度 生活阶段 重复游泳 秦岭细鳞鲑 拉氏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自然死亡 被引量:71
6
作者 殷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3-372,共10页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自然死亡殷名称(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自然死亡NATURALMORTALITYOFEARLYLIFESTAGESOFFISH¥YinMingcheng(Shang...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自然死亡殷名称(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自然死亡NATURALMORTALITYOFEARLYLIFESTAGESOFFISH¥YinMingcheng(ShanghaiFisheriesUn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纲 生活 早期生活阶段 自然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枝叶权衡 被引量:8
7
作者 尹凤娟 王明琦 +1 位作者 金光泽 刘志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2,共9页
【目的】枝叶大小、出叶强度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植物空间资源利用能力,研究不同生活史阶段及不同枝叶年龄的枝叶性状变异及其权衡对预测种内变异和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 【目的】枝叶大小、出叶强度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植物空间资源利用能力,研究不同生活史阶段及不同枝叶年龄的枝叶性状变异及其权衡对预测种内变异和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红松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不同生活史阶段(幼苗、幼树、成年树、老龄树)的样树,测定其不同枝叶年龄的枝横截面积、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和出叶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枝性状与叶性状在不同生活史阶段、不同枝叶年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标准化主轴估计(SMA)检验不同生活史阶段对当年生枝横截面积与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出叶强度,以及单叶面积与出叶强度间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显著影响,以及枝叶年龄对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出叶强度的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结果】1)随生活史阶段上升,红松枝横截面积、叶面积呈上升趋势,出叶强度呈下降趋势,且枝、叶性状在4个生活史阶段的不同枝叶年龄间存在显著差异,枝叶年龄可解释最多的枝叶性状变异,生活史阶段可分别解释枝横截面积、总叶面积和单叶面积变异的17%、7%和3%;2)红松不同生活史阶段当年生枝-叶性状均呈异速生长;3)幼树、成年树和老龄树阶段的1年生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老龄树阶段当年生、1年生和2年生枝横截面积与出叶强度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红松不同生活史阶段植物资源利用策略存在差异,仅幼苗阶段当年生枝-叶性状均存在相关关系;红松不同枝叶年龄枝-叶性状均呈异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生活阶段 枝龄 叶龄 枝横截面积 出叶强度 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须菜5种生活史阶段藻体间内参基因的筛选
8
作者 杨泽 张赢月 +1 位作者 杨金鑫 徐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8-85,共8页
为筛选龙须菜5个枝叶状生活史阶段藻体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对9个候选内参基因,包括18S rRNA、28S rRNA、GAPDH、ACT、EF1、APC、PEB、rbcL和COX在具有世代交替生活史的产琼胶红藻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不同生活... 为筛选龙须菜5个枝叶状生活史阶段藻体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对9个候选内参基因,包括18S rRNA、28S rRNA、GAPDH、ACT、EF1、APC、PEB、rbcL和COX在具有世代交替生活史的产琼胶红藻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不同生活史阶段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拷贝数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候选管家基因在不同倍性的藻体间表达差异最大,其次是雌雄配子体间的表达差异。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对全部样品进行分析,发现结果与使用拷贝数的分析结果总体一致。结果表明,18S rRNA和28S rRNA比较适合作为二倍四分孢子体研究的内参基因;EF1和28S rRNA适合作为单倍体雌、雄配子体研究的内参基因;而针对5种生活史阶段藻体间的研究时,推荐28S rRNA和ACT为最适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 生活阶段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芘、苯并(a)芘单一暴露及分别与α-萘黄酮(ANF)联合暴露对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发育毒性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穆景利 王新红 +2 位作者 靳非 王菊英 洪华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2-150,共9页
为了解和探讨3~5环PAHs对海水鱼类胚胎发育的毒性及作用方式,比较研究了菲(phe-nanthrene,Phe)、芘(pyrene,Py)、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单一暴露和三者各自与α-萘黄酮(α-naphthoflavone,ANF)联合暴露对海水青鳉(marine medak... 为了解和探讨3~5环PAHs对海水鱼类胚胎发育的毒性及作用方式,比较研究了菲(phe-nanthrene,Phe)、芘(pyrene,Py)、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单一暴露和三者各自与α-萘黄酮(α-naphthoflavone,ANF)联合暴露对海水青鳉(marine medaka,Oryzias melastigma)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胚胎体内EROD活性、发育畸形、孵化率和心律等毒性指标被测定,结果显示:Phe,Py和BaP对海水青鳉胚胎体内EROD活性的诱导能力大小为BaP>Py>Phe,各化合物对EROD诱导与发育畸形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除Phe所引起的EROD诱导与畸形指数之间呈显著相关(r=0.95,p=0.015)外,Py和BaP均无相关性;在100μg/dm3 ANF影响下,CYP1A活性诱导被抑制,但胚胎发育的畸形指数被显著提高,ANF分别与Phe,Py和BaP的联合暴露对胚胎发育呈潜在的协同作用。本文研究初步表明,3~5环PAHs化合物对海水青鳉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方式可能不同;CYP1A活性抑制在PAHs混合物对海水青鳉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过程中未起到缓解毒性的作用,CYP1A抑制剂与PAH型CYP1A诱导剂的混合物对鱼类胚胎发育具有潜在的协同毒性作用,现有的PAHs混合物毒性风险评价方法可能低估了实际环境中PAHs的风险;海水青鳉早期生活阶段的心脏发育对PAHs混合物暴露较为敏感,可推荐其作为生物标志物指示PAHs或溢油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海水青鳉 模式鱼种 发育毒性 早期生活阶段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干扰下南亚热带厚壳桂种群分布格局(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峥峰 高三红 +2 位作者 Mary Jo W.Godt 彭少麟 傅声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289-3293,共5页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华南地区典型代表植被类型。由于人为干扰,其现存面积日益减少。为加强保护,对这一植被类型中的演替顶级种厚壳桂(C ryp tocarya ch inensis)种群在人为干扰下的数量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广东省...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华南地区典型代表植被类型。由于人为干扰,其现存面积日益减少。为加强保护,对这一植被类型中的演替顶级种厚壳桂(C ryp tocarya ch inensis)种群在人为干扰下的数量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广东省广州市萝岗长龙村村边。此林为南亚热带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受当地农民的干扰很大。样方面积是50×100 m2。研究结果表明,和较少受人为干扰的种群相比,这一种群趋于随机分布,特别是小树和幼苗阶段的个体。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一种群幼苗库明显不足,表明人为干扰对这一种群的更新影响较大。认为在加强保护区等建设的同时,对分散在各地点的典型植被类型要进行保护,特别是加强对周围居民的保护意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格局 人为干扰 厚壳桂 生活阶段 幼苗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低氧的早期暴露对青鳉(Oryzias latipes)后期的生长、性别比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穆景利 靳非 +3 位作者 赵化德 郑楠 臧鲲鹏 王菊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水体低氧已是全球性生态问题,常以季节性、偶发性和昼夜间等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水体中。长期低氧可影响鱼类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但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暴露于不同形式的低氧后,后期的生长和繁殖是否会受到不利影响,目前研究甚少。本研究在... 水体低氧已是全球性生态问题,常以季节性、偶发性和昼夜间等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水体中。长期低氧可影响鱼类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但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暴露于不同形式的低氧后,后期的生长和繁殖是否会受到不利影响,目前研究甚少。本研究在实验室模拟了连续低氧(2.8 mg·L^(-1)DO)(H1)、昼夜低氧(H2)和发生在胚胎器官形成时期的偶发性低氧(H3)等3种情景对青鳉胚胎的发育影响,评估了这一早期暴露对青鳉后期的生长、存活和繁殖的影响。我们发现,3种低氧方式都可以显著延长青鳉胚胎的孵化周期,引起胚胎卵黄囊吸收和鱼鳔发育异常;暴露结束120 d后,H1组青鳉成鱼的畸形率显著升高、存活率和生长速度都显著下降;H1、H2和H3组中成鱼的雌雄比都发生了改变,鱼群中以雄鱼为主,且产卵量和受精率都显著下降。结果表明,鱼类早期胚胎发育阶段所受到的低氧暴露可对后期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对子代补充和种群稳定产生重要影响;鱼类关键发育期所经历的低氧事件,以及昼夜低氧事件所产生的生态后果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青鳉鱼 早期生活阶段暴露 繁殖毒性 性别差异 子代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标准化”背角无齿蚌的急性毒性及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修报 刘洪波 +2 位作者 苏彦平 姜涛 杨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60-1967,共8页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2+))的毒性效应,研究了Cd^(2+)对钩介幼虫(<24 h,平均壳长0.25 mm)、稚蚌(<5 d,平均壳长0.27 mm)和幼蚌(6 mon...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2+))的毒性效应,研究了Cd^(2+)对钩介幼虫(<24 h,平均壳长0.25 mm)、稚蚌(<5 d,平均壳长0.27 mm)和幼蚌(6 months,平均壳长50 mm)的急性毒性,并针对Cd^(2+)积累的靶器官——鳃,分析了幼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成蚌(48 months,平均壳长85 mm)DNA损伤(OTM)对Cd^(2+)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Cd^(2+)对钩介幼虫24 h半效应浓度(EC50)为0.001 8 mg·L^(-1),对稚蚌和幼蚌96 h EC50分别为0.004 7、4.5 mg·L^(-1);Cd^(2+)浓度0.05 mg·L^(-1)和0.5 mg·L^(-1)暴露组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呈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变化与Cd^(2+)浓度之间不相关(P>0.05);OTM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升高的趋势,OTM变化和Cd^(2+)浓度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钩介幼虫和稚蚌有作为Cd^(2+)的灵敏受试物种的潜力,幼蚌和成蚌适于Cd^(2+)污染的监测与评价,OTM可作为Cd^(2+)污染预警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背角无齿蚌 生活阶段 急性毒性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fkovitch矩阵模型的山酢浆草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尤海梅 小池文人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1,共6页
依据林下多年生草本植物山酢浆草Oxalis griffithii的形态学特征,将其生活史划分为4个阶段,并根据3种生境下山酢浆草种群的野外调查资料建立了不同种群的Lefkovitch结构矩阵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山酢浆草种群的动态及其阶段结构的变化... 依据林下多年生草本植物山酢浆草Oxalis griffithii的形态学特征,将其生活史划分为4个阶段,并根据3种生境下山酢浆草种群的野外调查资料建立了不同种群的Lefkovitch结构矩阵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山酢浆草种群的动态及其阶段结构的变化;同时,运用敏感度、贡献率指标分析了影响种群动态的关键生活史阶段。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山酢浆草种群的动态发展趋势不尽相同,常绿阔叶林下的种群(MD)呈稳定发展状态,其他2种生境下种群表现出衰退的发展趋势;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受个体的生长、残存、萎缩和繁殖等的综合影响;不同生活史阶段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差异显著,种群动态过程及其发展趋势主要受种群内较大阶段个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矩阵模型 山酢浆草 种群动态 生活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和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草鱼、鲢的孵化日期及早期生长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文武 马琴 +2 位作者 黎明政 张晨 高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4-812,共9页
三峡水库以及上游江段形成的河—库生态系统与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江湖生态系统都是四大家鱼的重要栖息地,有相似性也有差异.2017年7—8月在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利用地笼、虾笼、高网和迷魂阵采集草鱼和鲢幼鱼样本,观测耳... 三峡水库以及上游江段形成的河—库生态系统与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江湖生态系统都是四大家鱼的重要栖息地,有相似性也有差异.2017年7—8月在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利用地笼、虾笼、高网和迷魂阵采集草鱼和鲢幼鱼样本,观测耳石日轮,分析三峡水库和通江湖泊草鱼和鲢幼鱼的繁殖时间和早期生长特征及差异,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显示,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采集草鱼幼鱼的孵化日期分别为4月24日—5月25日、5月21日—6月26日和5月4日—5月28日;鲢幼鱼的孵化日期分别为4月10日—6月12日、5月25日—6月19日和5月9日—6月12日.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草鱼样本的体长增长率分别为1.04、1.84和1.64 mm/d,微耳石的沉积率分别为3.41、5.41和4.77μm/d;鲢幼鱼的体长增长率分别为1.10、2.87和1.96 mm/d,微耳石沉积率分别为2.96、7.17和4.57μm/d.洞庭湖草鱼和鲢的体长增长率和耳石沉积率均显著大于三峡水库;鄱阳湖鲢的体长增长率和耳石沉积率均显著大于三峡水库,而草鱼的体长增长率和耳石沉积率则与三峡水库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干流草鱼和鲢的繁殖时间明显滞后;洞庭湖和鄱阳湖的草鱼和鲢幼鱼生长更快.目前,长江全面禁渔正在逐步实施,预期将对恢复鱼类资源起到重要的作用.除了全面禁渔之外,还建议保护和修复鱼类栖息地;减少江湖阻隔,灌江纳苗;增殖放流亲鱼;开展生态调度,促进鱼类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耳石 早期生活阶段 孵化时间 三峡水库 洞庭湖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胡杨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微生境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季 高婷婷 +1 位作者 王寅 李景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3期107-112,共6页
通过地统计学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额济纳二道桥胡杨幼苗、幼树、成树以及微生境因子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生活史阶段和微生境异质性的影响,胡杨幼苗趋于聚集分布,而幼树、成树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土壤全氮、含水率、全盐... 通过地统计学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额济纳二道桥胡杨幼苗、幼树、成树以及微生境因子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生活史阶段和微生境异质性的影响,胡杨幼苗趋于聚集分布,而幼树、成树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土壤全氮、含水率、全盐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结构,在空间上表现为聚集分布;胡杨幼苗的空间分布与土壤全盐含量呈负相关,而成树与土壤全氮、全盐显著正相关;环境因素与空间因素是影响胡杨种群分布格局的2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空间分布格局 微生境 生活阶段 半方差函数 空间自相关 额济纳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