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9
篇文章
<
1
2
…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仁义内外”的两个理论维度对公共生活道德建设的启示
1
作者
王和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138,共4页
战国时期思想家们关于"仁义内外"的议题有两个重要的理论维度,一是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二是仁与义的特征和施行范围的问题。前一维度由孟子奠基得到了传统道德哲学充分的理论关照,后一由"义"价值所发展的探究...
战国时期思想家们关于"仁义内外"的议题有两个重要的理论维度,一是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二是仁与义的特征和施行范围的问题。前一维度由孟子奠基得到了传统道德哲学充分的理论关照,后一由"义"价值所发展的探究社会生活行为原理的研究却浅尝辙止,而这正是转型期的中国伦理学将对公共生活道德问题的探究置于优先地位而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内义外
道德
规范
公共
生活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活道德教育提纲——从关系本体论到生活本体论
2
作者
毕世响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年第5期63-66,共4页
人文精神是时代德育的核心。我国目前的德育是主体性德育,进一步发展为主体—发展性德育。这样的德育是以后现代思维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为本体论的,即人与人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本文提出以生活为本体论的德育体系:生活道德教育。...
人文精神是时代德育的核心。我国目前的德育是主体性德育,进一步发展为主体—发展性德育。这样的德育是以后现代思维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为本体论的,即人与人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本文提出以生活为本体论的德育体系:生活道德教育。德育要回归生活,生活与德育为一体。生活本身就是文化,是道德,是教育,是智慧。以生活场景和情境作为德育的生长点,德育就是人和生活场景或者人和情境的对话。生活精神本身就是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道德
教育
人文精神
关系本体论
生活
本体论
主体性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生活道德教育理念下的道德知性教育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教育理念
工具性知识
德育实效性
理性主义
物质主义
内在需求
道德
知性教育
生活道德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职官的生活道德规范
4
作者
宜民
玉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73,共5页
职官生活道德规范,是指职官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行为道德目标,它既由职官的社会角色行为所决定,又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所决定,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应是宽容大度,平等待人.节俭朴素,廉洁自奉。
关键词
职官
生活道德
行为
道德
准则
行为
道德
目标
政治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知性转向生活:道德教育的价值回归
被引量:
7
5
作者
赵琼
滕飞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75,共3页
知性道德教育剥离生活,使德育陷入抽象、虚假的困境,失去了生命力。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找回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和效能,成为真正的德育。
关键词
知性
道德
教育
生活道德
教育
回归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道德叙事的生成与价值
6
作者
王嘉仪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5,共7页
现代社会的道德秩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现代化进程中的理性主义、技术化思维,以及价值体系的多元化,使得现代道德生活趋向扁平化和碎片化。在此背景下,道德叙事重新受到关注,成为重建道德意义和恢复道德经验的重要途径。从理论层面看,...
现代社会的道德秩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现代化进程中的理性主义、技术化思维,以及价值体系的多元化,使得现代道德生活趋向扁平化和碎片化。在此背景下,道德叙事重新受到关注,成为重建道德意义和恢复道德经验的重要途径。从理论层面看,道德叙事体现出多重维度的内在逻辑,涉及叙事的道德蕴涵、叙事与情感的共构关系、叙事与生活的统一性,这些都构成了其回应当代道德困境的理论根基。从实践层面看,道德叙事通过情境化呈现、适应性转化和行动导向,帮助个体与共同体在具体情境中建构道德理解,激发道德反思与判断,最终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彰显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道德
困境
道德
叙事
道德
认知
道德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基本要求
被引量:
3
7
作者
邵广侠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教育
生活
化
道德
品质
引导学生
生活道德
教育
生活
世界
价值冲突
内心世界
教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公民道德行为的生发与引领
8
作者
龙静云
孙银光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5,共8页
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公民的道德行为总是由某些现实动因激发而生成的,这其中,社会的道德规范是价值动因;个人的道德抉择能力是主体动因;实际生活的道德冲突是情境动因。与此相联系,公民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三个梯次的模式,即基于情...
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公民的道德行为总是由某些现实动因激发而生成的,这其中,社会的道德规范是价值动因;个人的道德抉择能力是主体动因;实际生活的道德冲突是情境动因。与此相联系,公民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三个梯次的模式,即基于情感体验的道德行为;基于理智审慎的道德行为;基于内在信念的道德行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美好生活必然包括美好的道德生活,美好的道德生活又以公民向上向善的道德行为为重要表征之一。正因如此,新时代的美好道德生活有赖于促发公民道德行为动因和发展模式的互动共振,通过有效沟通符号、意义和生活三个世界;遵循公民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与社会道德规范三种依据;掌握伦理知识、日常生活和道德教育三重逻辑,引领公民道德境界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行为
道德
生活
道德
规范
道德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当代教师道德生活的困境与自主创造
被引量:
6
9
作者
钟芳芳
朱小蔓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6-50,共5页
教师的本质是与学生过道德生活并共同创造可能的道德生活。面对当下师生关系发展的困境,教师道德生活的异化现象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社会舆论对教师道德的针砭时弊众说纷纭,教师道德生活面临着重新审视与澄明的迫切需要。基于此,在观念...
教师的本质是与学生过道德生活并共同创造可能的道德生活。面对当下师生关系发展的困境,教师道德生活的异化现象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社会舆论对教师道德的针砭时弊众说纷纭,教师道德生活面临着重新审视与澄明的迫切需要。基于此,在观念层面,以人文主义方式重新发现教师道德生活的情感维度,转向教师情感生命内部发力,着力于教师情感自觉对道德生活的建构是将教师道德生活向道德"初心"逼近的一种尝试。在实践层面,自主创造才是教师突破道德生活困境的真正出路。这不仅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自觉地真诚设问实施道德生活的自主努力,还需要教师自己关注那些助力于高尚道德生活的情感素养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教师
道德
生活
道德
生活
困境
人文主义方式
自主创造
情感-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生活概念论析--兼及道德与生活的关系
被引量:
5
10
作者
易小明
李伟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4,共6页
我们将道德生活理解为:具有道德意蕴、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生活,它是个体道德生活与群体道德生活的统一。这一定义具有重事实、轻价值的倾向,目的在于强调关注现实生活事实、强化道德的生活化研究,它基于生活与道德的本然关系:道德源于...
我们将道德生活理解为:具有道德意蕴、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生活,它是个体道德生活与群体道德生活的统一。这一定义具有重事实、轻价值的倾向,目的在于强调关注现实生活事实、强化道德的生活化研究,它基于生活与道德的本然关系:道德源于生活与生活是人的道德本质的展开相统一,道德融于生活与生活需要道德的承托与引领相统一,道德为了生活与道德本身具有成人的内在价值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生活
道德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道德与生活的关系及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
17
11
作者
王泽应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6期18-23,37,共7页
就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包含了道德但并不等于道德,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道德生活是一种属人的或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并...
就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包含了道德但并不等于道德,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道德生活是一种属人的或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并渗透在物质生活之中引导和规范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有意义和价值并能予以价值评价的生活,是一种主体自由意志自觉自为并能进行道德选择的生活,是一种通过道德意识表现为道德关系涵盖一切道德活动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与
生活
道德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时代之羌族道德生活
被引量:
3
12
作者
高恒天
汤剑波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98,共5页
羌族分离和分立其部落的风尚在促使其支系繁多、分布广泛的同时,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现为以崇尚“豪强”为特色的功利主义和“窝里斗”。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受汉族影响,嫡长子世袭已成为新的道德规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
羌族分离和分立其部落的风尚在促使其支系繁多、分布广泛的同时,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现为以崇尚“豪强”为特色的功利主义和“窝里斗”。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受汉族影响,嫡长子世袭已成为新的道德规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妻制、多妻和转房现象具有道德合法性。对父母孝敬的道德情感强烈地表现于葬俗之中。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养成了勇敢顽强、反抗压迫和剥削、报答仁政的道德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羌族
道德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被引量:
19
13
作者
唐爱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0,共4页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根基,选择并运用真确的道德事件,以诱发学生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唤起其真情实意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生活
道德
事件
道德
冲突
道德
体验
德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革开放40年乡村道德生活的变迁
被引量:
13
14
作者
孙春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6,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一方面,中国传统乡村道德文化生存的土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乡村的道德生活呈现出新的气象,农民接受了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由服从伦理到自主伦理的转变是农民权利意识觉醒的标志;另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一方面,中国传统乡村道德文化生存的土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乡村的道德生活呈现出新的气象,农民接受了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由服从伦理到自主伦理的转变是农民权利意识觉醒的标志;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行为规则和现代性价值观的影响,传统的乡村道德文化陷入了日益式微的境地。农耕文明是乡村文明的底色和本色,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乡村道德文化传统是重要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乡村
道德
生活
农耕文明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此在”与“彼在”: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
8
15
作者
王芳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7,共7页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关注作为存在者的学生"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与探寻"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表现为师生关系场域道德生活疏离、班级组织场域道德生活枯燥乏味、课堂行为场域道德生活功能失调、品德课程场域道德生活欠缺生活质感等。"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有关心学校场域中学生的整全生命存在、实现班级组织的道德教育价值、建构课堂行为场域的道德教育意义、传承品德课程场域的道德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在”与“彼在”
学校场域
道德
生活
道德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时代之匈奴道德生活
被引量:
7
16
作者
高恒天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5期89-93,共5页
秦汉时代,匈奴的道德生活在道德原则上奉行以生存为指南的功利主义原则,并形成了相应的道德风尚;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创新方面,冒顿具有杰出的贡献;在处理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方面,他们的道德行为往往远离正义原则;在权力的继承和分...
秦汉时代,匈奴的道德生活在道德原则上奉行以生存为指南的功利主义原则,并形成了相应的道德风尚;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创新方面,冒顿具有杰出的贡献;在处理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方面,他们的道德行为往往远离正义原则;在权力的继承和分配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对之调节,使他们长期陷入内斗之中;在与汉民族的长期交往中,他们的道德生活也染上了相当的汉族道德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匈奴
道德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与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生活的构建
被引量:
7
17
作者
鲁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1,共5页
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尊卑有等、重视整体、推崇道义、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传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集主观伦理精神与客观伦理秩序于一...
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尊卑有等、重视整体、推崇道义、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传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集主观伦理精神与客观伦理秩序于一身的"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传统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是古代社会道德生活成功构建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
古代社会
生活
秩序
道德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相关理论探析
被引量:
2
18
作者
王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不同于其他场域中的道德生活,规范性、强制性和引导性是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所具有的特性,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师生关系道德生活、班级组织道德生活、课堂行为道德生活和品德课程道德生活是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不同于其他场域中的道德生活,规范性、强制性和引导性是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所具有的特性,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师生关系道德生活、班级组织道德生活、课堂行为道德生活和品德课程道德生活是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的基本结构,进行编码检验表明,这一基本分析架构具有客观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场域
学校
道德
生活
师生关系
道德
生活
班级组织
道德
生活
课堂行为
道德
生活
品德课程
道德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婚姻道德生活的概况
被引量:
4
19
作者
张怀承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婚姻家庭是人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领域,婚姻关系也是人类一切关系的前提。为了维护正常的婚姻,人类提出了各种原则和规范,唐代吸收传统的礼制,从法律上确定了完整的婚姻制度。盛唐的大国气象,也使人们的婚姻观念比较其前后都更加具有包...
婚姻家庭是人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领域,婚姻关系也是人类一切关系的前提。为了维护正常的婚姻,人类提出了各种原则和规范,唐代吸收传统的礼制,从法律上确定了完整的婚姻制度。盛唐的大国气象,也使人们的婚姻观念比较其前后都更加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道德
生活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道德生活”的特点与类型
被引量:
5
20
作者
高恒天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38,共5页
在道德被理解为道德规范与德性的统一体,生活被理解为人类有目的性活动的基础上,道德生活就被规定为一切符合道德的人类有目的性活动,而其中的“符合”又具有本体论意义。道德生活具有共同体性与历史性、分维性、社会本体性以及相对转...
在道德被理解为道德规范与德性的统一体,生活被理解为人类有目的性活动的基础上,道德生活就被规定为一切符合道德的人类有目的性活动,而其中的“符合”又具有本体论意义。道德生活具有共同体性与历史性、分维性、社会本体性以及相对转化性。对道德生活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结果,这些划分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道德生活具有路径作用,它们将成为道德生活理论的重要展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生活
特点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仁义内外”的两个理论维度对公共生活道德建设的启示
1
作者
王和君
机构
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138,共4页
文摘
战国时期思想家们关于"仁义内外"的议题有两个重要的理论维度,一是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二是仁与义的特征和施行范围的问题。前一维度由孟子奠基得到了传统道德哲学充分的理论关照,后一由"义"价值所发展的探究社会生活行为原理的研究却浅尝辙止,而这正是转型期的中国伦理学将对公共生活道德问题的探究置于优先地位而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维度。
关键词
仁内义外
道德
规范
公共
生活道德
Keywords
the inner Ren and outer Yi
ethics
public life morality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活道德教育提纲——从关系本体论到生活本体论
2
作者
毕世响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系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年第5期63-66,共4页
文摘
人文精神是时代德育的核心。我国目前的德育是主体性德育,进一步发展为主体—发展性德育。这样的德育是以后现代思维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为本体论的,即人与人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本文提出以生活为本体论的德育体系:生活道德教育。德育要回归生活,生活与德育为一体。生活本身就是文化,是道德,是教育,是智慧。以生活场景和情境作为德育的生长点,德育就是人和生活场景或者人和情境的对话。生活精神本身就是人文精神。
关键词
生活道德
教育
人文精神
关系本体论
生活
本体论
主体性德育
分类号
G4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生活道德教育理念下的道德知性教育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伟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教育理念
工具性知识
德育实效性
理性主义
物质主义
内在需求
道德
知性教育
生活道德
教育
分类号
G4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职官的生活道德规范
4
作者
宜民
玉林
机构
盐城市委宣传部
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73,共5页
文摘
职官生活道德规范,是指职官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行为道德目标,它既由职官的社会角色行为所决定,又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所决定,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应是宽容大度,平等待人.节俭朴素,廉洁自奉。
关键词
职官
生活道德
行为
道德
准则
行为
道德
目标
政治素质
分类号
B822.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知性转向生活:道德教育的价值回归
被引量:
7
5
作者
赵琼
滕飞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75,共3页
文摘
知性道德教育剥离生活,使德育陷入抽象、虚假的困境,失去了生命力。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找回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和效能,成为真正的德育。
关键词
知性
道德
教育
生活道德
教育
回归
德育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道德叙事的生成与价值
6
作者
王嘉仪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5,共7页
文摘
现代社会的道德秩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现代化进程中的理性主义、技术化思维,以及价值体系的多元化,使得现代道德生活趋向扁平化和碎片化。在此背景下,道德叙事重新受到关注,成为重建道德意义和恢复道德经验的重要途径。从理论层面看,道德叙事体现出多重维度的内在逻辑,涉及叙事的道德蕴涵、叙事与情感的共构关系、叙事与生活的统一性,这些都构成了其回应当代道德困境的理论根基。从实践层面看,道德叙事通过情境化呈现、适应性转化和行动导向,帮助个体与共同体在具体情境中建构道德理解,激发道德反思与判断,最终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彰显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现代
道德
困境
道德
叙事
道德
认知
道德
生活
分类号
B82-56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基本要求
被引量:
3
7
作者
邵广侠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2,共2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生活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5DSSJD720002)的阶段研究成果
关键词
教育
生活
化
道德
品质
引导学生
生活道德
教育
生活
世界
价值冲突
内心世界
教育方法
分类号
G40-01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公民道德行为的生发与引领
8
作者
龙静云
孙银光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系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研究”(项目编号:21&ZD059)。
文摘
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公民的道德行为总是由某些现实动因激发而生成的,这其中,社会的道德规范是价值动因;个人的道德抉择能力是主体动因;实际生活的道德冲突是情境动因。与此相联系,公民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三个梯次的模式,即基于情感体验的道德行为;基于理智审慎的道德行为;基于内在信念的道德行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美好生活必然包括美好的道德生活,美好的道德生活又以公民向上向善的道德行为为重要表征之一。正因如此,新时代的美好道德生活有赖于促发公民道德行为动因和发展模式的互动共振,通过有效沟通符号、意义和生活三个世界;遵循公民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与社会道德规范三种依据;掌握伦理知识、日常生活和道德教育三重逻辑,引领公民道德境界不断提升。
关键词
道德
行为
道德
生活
道德
规范
道德
教育
分类号
B822.1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当代教师道德生活的困境与自主创造
被引量:
6
9
作者
钟芳芳
朱小蔓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6-50,共5页
基金
田家炳教育基金(2014-2017年度)支持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全球化时代的‘道德人’培养--‘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编号:600117)的研究成果
文摘
教师的本质是与学生过道德生活并共同创造可能的道德生活。面对当下师生关系发展的困境,教师道德生活的异化现象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社会舆论对教师道德的针砭时弊众说纷纭,教师道德生活面临着重新审视与澄明的迫切需要。基于此,在观念层面,以人文主义方式重新发现教师道德生活的情感维度,转向教师情感生命内部发力,着力于教师情感自觉对道德生活的建构是将教师道德生活向道德"初心"逼近的一种尝试。在实践层面,自主创造才是教师突破道德生活困境的真正出路。这不仅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自觉地真诚设问实施道德生活的自主努力,还需要教师自己关注那些助力于高尚道德生活的情感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当代教师
道德
生活
道德
生活
困境
人文主义方式
自主创造
情感-生命
Keywords
contemporary teachers
moral life
moral dilemma
way of humanism
grow independently
emotionlife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生活概念论析--兼及道德与生活的关系
被引量:
5
10
作者
易小明
李伟
机构
河南大学
吉首大学
宁夏大学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族文化差异与区域协同发展”(批准号:12AMZ007)
文摘
我们将道德生活理解为:具有道德意蕴、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生活,它是个体道德生活与群体道德生活的统一。这一定义具有重事实、轻价值的倾向,目的在于强调关注现实生活事实、强化道德的生活化研究,它基于生活与道德的本然关系:道德源于生活与生活是人的道德本质的展开相统一,道德融于生活与生活需要道德的承托与引领相统一,道德为了生活与道德本身具有成人的内在价值相统一。
关键词
道德
生活
道德
生活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道德与生活的关系及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
17
11
作者
王泽应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6期18-23,3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课题(03AZX006)
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02JAZJD720007)
文摘
就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包含了道德但并不等于道德,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道德生活是一种属人的或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并渗透在物质生活之中引导和规范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有意义和价值并能予以价值评价的生活,是一种主体自由意志自觉自为并能进行道德选择的生活,是一种通过道德意识表现为道德关系涵盖一切道德活动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
道德
与
生活
道德
生活
Keywords
morals life morals and life morals life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时代之羌族道德生活
被引量:
3
12
作者
高恒天
汤剑波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学院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98,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研究(03AZX006)
文摘
羌族分离和分立其部落的风尚在促使其支系繁多、分布广泛的同时,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现为以崇尚“豪强”为特色的功利主义和“窝里斗”。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受汉族影响,嫡长子世袭已成为新的道德规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妻制、多妻和转房现象具有道德合法性。对父母孝敬的道德情感强烈地表现于葬俗之中。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养成了勇敢顽强、反抗压迫和剥削、报答仁政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
秦汉
羌族
道德
生活
Keywords
Qin and Han dynasties
Qiang nationality
moral life
分类号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被引量:
19
13
作者
唐爱民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 山东曲阜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0,共4页
文摘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根基,选择并运用真确的道德事件,以诱发学生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唤起其真情实意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关键词
道德
生活
道德
事件
道德
冲突
道德
体验
德育课程
Keywords
moral life
moral events
moral conflicts
moral feelings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革开放40年乡村道德生活的变迁
被引量:
13
14
作者
孙春晨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6,共7页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一方面,中国传统乡村道德文化生存的土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乡村的道德生活呈现出新的气象,农民接受了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由服从伦理到自主伦理的转变是农民权利意识觉醒的标志;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行为规则和现代性价值观的影响,传统的乡村道德文化陷入了日益式微的境地。农耕文明是乡村文明的底色和本色,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乡村道德文化传统是重要的资源。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乡村
道德
生活
农耕文明
乡村振兴
Key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rural moral life
farming civiliz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此在”与“彼在”: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
8
15
作者
王芳
机构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7,共7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青年课题“此在与彼在: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研究”(项目编号:CEA180260)。
文摘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关注作为存在者的学生"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与探寻"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表现为师生关系场域道德生活疏离、班级组织场域道德生活枯燥乏味、课堂行为场域道德生活功能失调、品德课程场域道德生活欠缺生活质感等。"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有关心学校场域中学生的整全生命存在、实现班级组织的道德教育价值、建构课堂行为场域的道德教育意义、传承品德课程场域的道德内容。
关键词
“此在”与“彼在”
学校场域
道德
生活
道德
困境
Keywords
"dasein"and"therein"
school field
moral life
moral dilemma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时代之匈奴道德生活
被引量:
7
16
作者
高恒天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5期89-93,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研究"(03AZX006)
文摘
秦汉时代,匈奴的道德生活在道德原则上奉行以生存为指南的功利主义原则,并形成了相应的道德风尚;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创新方面,冒顿具有杰出的贡献;在处理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方面,他们的道德行为往往远离正义原则;在权力的继承和分配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对之调节,使他们长期陷入内斗之中;在与汉民族的长期交往中,他们的道德生活也染上了相当的汉族道德色彩。
关键词
秦汉
匈奴
道德
生活
Keywords
Qin and Han dynasties Hun Moral life
分类号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与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生活的构建
被引量:
7
17
作者
鲁芳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1,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活秩序与道德生活之构建"(09CZX019)
文摘
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尊卑有等、重视整体、推崇道义、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传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集主观伦理精神与客观伦理秩序于一身的"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传统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是古代社会道德生活成功构建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关键词
礼
古代社会
生活
秩序
道德
生活
Keywords
courtesy
ancient sociey
life-order
moral life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相关理论探析
被引量:
2
18
作者
王芳
机构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文摘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不同于其他场域中的道德生活,规范性、强制性和引导性是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所具有的特性,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师生关系道德生活、班级组织道德生活、课堂行为道德生活和品德课程道德生活是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的基本结构,进行编码检验表明,这一基本分析架构具有客观性、合理性。
关键词
学校场域
学校
道德
生活
师生关系
道德
生活
班级组织
道德
生活
课堂行为
道德
生活
品德课程
道德
生活
Keywords
school field
moral life in school
the moral lif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moral life in class organization
moral life of behavior in class
the moral life during thepolitical ideology course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婚姻道德生活的概况
被引量:
4
19
作者
张怀承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课题(编号:03AZX006)
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编号:02JAZJD720007)
文摘
婚姻家庭是人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领域,婚姻关系也是人类一切关系的前提。为了维护正常的婚姻,人类提出了各种原则和规范,唐代吸收传统的礼制,从法律上确定了完整的婚姻制度。盛唐的大国气象,也使人们的婚姻观念比较其前后都更加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特点。
关键词
唐代
道德
生活
婚姻
分类号
B823.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道德生活”的特点与类型
被引量:
5
20
作者
高恒天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38,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研究(03AZX006)
文摘
在道德被理解为道德规范与德性的统一体,生活被理解为人类有目的性活动的基础上,道德生活就被规定为一切符合道德的人类有目的性活动,而其中的“符合”又具有本体论意义。道德生活具有共同体性与历史性、分维性、社会本体性以及相对转化性。对道德生活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结果,这些划分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道德生活具有路径作用,它们将成为道德生活理论的重要展开点。
关键词
道德
生活
特点
类型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仁义内外”的两个理论维度对公共生活道德建设的启示
王和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活道德教育提纲——从关系本体论到生活本体论
毕世响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生活道德教育理念下的道德知性教育
张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职官的生活道德规范
宜民
玉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知性转向生活:道德教育的价值回归
赵琼
滕飞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现代道德叙事的生成与价值
王嘉仪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基本要求
邵广侠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公民道德行为的生发与引领
龙静云
孙银光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当代教师道德生活的困境与自主创造
钟芳芳
朱小蔓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道德生活概念论析--兼及道德与生活的关系
易小明
李伟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道德与生活的关系及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
王泽应
《伦理学研究》
2007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秦汉时代之羌族道德生活
高恒天
汤剑波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唐爱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改革开放40年乡村道德生活的变迁
孙春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此在”与“彼在”: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及出路
王芳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秦汉时代之匈奴道德生活
高恒天
《伦理学研究》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礼”与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生活的构建
鲁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相关理论探析
王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唐代婚姻道德生活的概况
张怀承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试论“道德生活”的特点与类型
高恒天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9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