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文学反映生活本质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蔡运桂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42-47,共6页
文学作品必须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或某些本质方面,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就会丧失文学指导人们认识生活这一重要的社会职能.但是由于人们对生活的本质看法不同,导致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迥异.同一部文学作品,有人说它反映...
文学作品必须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或某些本质方面,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就会丧失文学指导人们认识生活这一重要的社会职能.但是由于人们对生活的本质看法不同,导致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迥异.同一部文学作品,有人说它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或某些本质方面,是真实的;有人说它没有反映生活的本质,甚至是歪曲了生活,不真实.因此,对生活本质的理解正确与否,就成为判断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真实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本质
生活的本质
“四人帮”
论文学
社会
生活
王晓华
文学作品
社会主义文学
表现
生活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启发诱导抓本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搭车》的主题
2
作者
孙鹏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8-40,共3页
启发诱导抓本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搭车》的主题山东省平度一中孙鹏霄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这除了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调动各个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器官齐上阵以外,指导学生开动...
启发诱导抓本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搭车》的主题山东省平度一中孙鹏霄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这除了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调动各个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器官齐上阵以外,指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诱导
生活的本质
售票员
小面包车
中学生
事物的内部规律
发动机盖
生活
本质
消息灵通
观察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的真实性推阐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晓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15,共4页
什么是文学的真实性,或者说文学的真实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真实?这是一个曾有过许多争论的问题。而通常最有市场或最不易被驳倒的解说总是:文学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但又不能违背生活真实,而是对生活本质和规律的反映。长期以来,我总觉得...
什么是文学的真实性,或者说文学的真实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真实?这是一个曾有过许多争论的问题。而通常最有市场或最不易被驳倒的解说总是:文学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但又不能违背生活真实,而是对生活本质和规律的反映。长期以来,我总觉得这一解说既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它似乎有非常充分和正确的理论与逻辑作基础,但又似乎并未真正说中问题的真相。或许正如有人说的,是中国式的辩证法(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或“形势大好,但也有问题,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形势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真实性
文学作品
生活
真实
现实性
“
本质
论”
科学真理
艺术形式
《变形记》
生活的本质
推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形势下领导者语言修养之我见
4
作者
李连元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39,共3页
新形势下领导者语言修养之我见李连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作,必然导致社会生活各层面发生深刻变化。其中领导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谋略运筹、工作风格也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嬗变。而这些嬗变,又都必须诉诸领导者语言的...
新形势下领导者语言修养之我见李连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作,必然导致社会生活各层面发生深刻变化。其中领导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谋略运筹、工作风格也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嬗变。而这些嬗变,又都必须诉诸领导者语言的修养。尽管语言在本质上是形式、外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语言修养
语言风格
新形势
语言特点
邓小平
社会
生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
生活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编者随笔
5
《社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休闲方式
古文明
《千年一叹》
假日经济
社会背景
闲暇时间
上海弄堂
社会学意义
生活的本质
余秋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创新
6
作者
储一天
《当代文坛》
1983年第11期44-45,共2页
编辑天天看稿,把用不得的来稿筛掉,选出可用的准备改用。眼睛看,脑子转,寻找有新意有文采的好作品,我们叫它“求新”。 编辑求新,作家创新,新是可贵的了,但怎样才能出新呢?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翻不过佛爷的手心。生活里有这类...
编辑天天看稿,把用不得的来稿筛掉,选出可用的准备改用。眼睛看,脑子转,寻找有新意有文采的好作品,我们叫它“求新”。 编辑求新,作家创新,新是可贵的了,但怎样才能出新呢?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翻不过佛爷的手心。生活里有这类的事。作家总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新的突破,没有一点新东西,他拿不出手。可是事实上,突破不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一个”
题材
文艺作品
生产责任制
驴皮记
作家
孙悟空
佛爷
生活的本质
细节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独树一帜,唱出新声”——谈《花园街五号》的艺术特色
7
作者
曾文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44-51,13,共9页
去年年初,李国文同志在一篇题名为《走创新之路》的文章中说:“走创新之路,除了需要勇气,识见,和胆略外,还需要扎扎实实地投身到生活洪流中去。只有真正透过复杂纷纭的表面现象,把握住时代的脉膊,人民的心声,现实生活的本质,才不会被时...
去年年初,李国文同志在一篇题名为《走创新之路》的文章中说:“走创新之路,除了需要勇气,识见,和胆略外,还需要扎扎实实地投身到生活洪流中去。只有真正透过复杂纷纭的表面现象,把握住时代的脉膊,人民的心声,现实生活的本质,才不会被时尚所风靡,习惯势力所固囿,而能独树一帜,唱出新生。”这既是他对艺术创新的界说,也是他创作上孜孜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创新之路
艺术创新
生活的本质
李国文
习惯势力
表面现象
追求的目标
新声
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高晓声的现实主义观
8
作者
汪华藻
《中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1期66-75,共10页
高晓声于1979年复出后,以《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水东流》等作品蜚声于文坛。他的这些作品,以“史家的严谨笔法”通过对农村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的描写,深刻地剖析了...
高晓声于1979年复出后,以《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水东流》等作品蜚声于文坛。他的这些作品,以“史家的严谨笔法”通过对农村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的描写,深刻地剖析了农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同时又常常以含蓄的辛辣和幽默引起读者会心的微笑和含泪的深思,显示出了现实主义的鲜明特色和巨大的艺术力量。 随着创作的不断进展,高晓声还先后发表了《也算“经验”》、《且说陈奂生》、《【李顺大造屋】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现实主义传统
写真实
李顺
作家
作品
英雄人物
生活的本质
普通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学反映生活本质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蔡运桂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42-47,共6页
文摘
文学作品必须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或某些本质方面,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就会丧失文学指导人们认识生活这一重要的社会职能.但是由于人们对生活的本质看法不同,导致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迥异.同一部文学作品,有人说它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或某些本质方面,是真实的;有人说它没有反映生活的本质,甚至是歪曲了生活,不真实.因此,对生活本质的理解正确与否,就成为判断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真实性的关键.
关键词
生活
本质
生活的本质
“四人帮”
论文学
社会
生活
王晓华
文学作品
社会主义文学
表现
生活
阶级斗争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启发诱导抓本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搭车》的主题
2
作者
孙鹏霄
机构
山东省平度一中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8-40,共3页
文摘
启发诱导抓本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搭车》的主题山东省平度一中孙鹏霄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这除了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调动各个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器官齐上阵以外,指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各感觉...
关键词
启发诱导
生活的本质
售票员
小面包车
中学生
事物的内部规律
发动机盖
生活
本质
消息灵通
观察
生活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的真实性推阐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晓新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15,共4页
文摘
什么是文学的真实性,或者说文学的真实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真实?这是一个曾有过许多争论的问题。而通常最有市场或最不易被驳倒的解说总是:文学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但又不能违背生活真实,而是对生活本质和规律的反映。长期以来,我总觉得这一解说既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它似乎有非常充分和正确的理论与逻辑作基础,但又似乎并未真正说中问题的真相。或许正如有人说的,是中国式的辩证法(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或“形势大好,但也有问题,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形势大好”
关键词
文学真实性
文学作品
生活
真实
现实性
“
本质
论”
科学真理
艺术形式
《变形记》
生活的本质
推阐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形势下领导者语言修养之我见
4
作者
李连元
机构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39,共3页
文摘
新形势下领导者语言修养之我见李连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作,必然导致社会生活各层面发生深刻变化。其中领导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谋略运筹、工作风格也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嬗变。而这些嬗变,又都必须诉诸领导者语言的修养。尽管语言在本质上是形式、外壳...
关键词
领导者
语言修养
语言风格
新形势
语言特点
邓小平
社会
生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
生活的本质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编者随笔
5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休闲方式
古文明
《千年一叹》
假日经济
社会背景
闲暇时间
上海弄堂
社会学意义
生活的本质
余秋雨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创新
6
作者
储一天
出处
《当代文坛》
1983年第11期44-45,共2页
文摘
编辑天天看稿,把用不得的来稿筛掉,选出可用的准备改用。眼睛看,脑子转,寻找有新意有文采的好作品,我们叫它“求新”。 编辑求新,作家创新,新是可贵的了,但怎样才能出新呢?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翻不过佛爷的手心。生活里有这类的事。作家总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新的突破,没有一点新东西,他拿不出手。可是事实上,突破不易,
关键词
“这一个”
题材
文艺作品
生产责任制
驴皮记
作家
孙悟空
佛爷
生活的本质
细节描写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独树一帜,唱出新声”——谈《花园街五号》的艺术特色
7
作者
曾文渊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44-51,13,共9页
文摘
去年年初,李国文同志在一篇题名为《走创新之路》的文章中说:“走创新之路,除了需要勇气,识见,和胆略外,还需要扎扎实实地投身到生活洪流中去。只有真正透过复杂纷纭的表面现象,把握住时代的脉膊,人民的心声,现实生活的本质,才不会被时尚所风靡,习惯势力所固囿,而能独树一帜,唱出新生。”这既是他对艺术创新的界说,也是他创作上孜孜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艺术特色
创新之路
艺术创新
生活的本质
李国文
习惯势力
表面现象
追求的目标
新声
花园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高晓声的现实主义观
8
作者
汪华藻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1期66-75,共10页
文摘
高晓声于1979年复出后,以《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水东流》等作品蜚声于文坛。他的这些作品,以“史家的严谨笔法”通过对农村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的描写,深刻地剖析了农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同时又常常以含蓄的辛辣和幽默引起读者会心的微笑和含泪的深思,显示出了现实主义的鲜明特色和巨大的艺术力量。 随着创作的不断进展,高晓声还先后发表了《也算“经验”》、《且说陈奂生》、《【李顺大造屋】始末》。
关键词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现实主义传统
写真实
李顺
作家
作品
英雄人物
生活的本质
普通人物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文学反映生活本质问题
蔡运桂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启发诱导抓本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搭车》的主题
孙鹏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学的真实性推阐
杨晓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形势下领导者语言修养之我见
李连元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编者随笔
《社会》
北大核心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浅谈创新
储一天
《当代文坛》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独树一帜,唱出新声”——谈《花园街五号》的艺术特色
曾文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高晓声的现实主义观
汪华藻
《中国文学研究》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