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年龄拐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温慧敏 高圆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6-1481,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年龄≥60岁的老年人,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并进一步分析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年龄≥60岁的老年人,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并进一步分析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状态对老年人ADL受损的影响。结果:我国老年人ADL受损发生率为3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预测老年人ADL受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CI(0.771,0.893)],老年人ADL受损的年龄拐点为73.5岁。年龄、居住地、月收入、睡眠时长、有无社交活动或运动、疼痛是我国老年人ADL受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老年人ADL受损的年龄拐点为73.5岁,年龄对老年人ADL受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DL受损受年龄、居住地、月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升老年人的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年龄 影响因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慢性病共病和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2
作者 王文星 吴娇健 +4 位作者 卫香楠 张猛 戴江红 蒋红 高发水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了解新疆老年人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老年人生命质量、慢性病共病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间效应关系,为改善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研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23年抽取新疆维吾尔自... 目的了解新疆老年人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老年人生命质量、慢性病共病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间效应关系,为改善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研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23年抽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克拉玛依及昌吉四个地区2610名常驻老年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生命质量得分为68.38±20.76分,慢性病共病率为53.1%,慢性病共病(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MCC)对生命质量得分的预测作用显著(β=-4.3497,P<0.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对QOL得分的预测作用显著(β=0.5534,P<0.001),MCC可以直接或者通过ADL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QOL得分。直接效应(-6.2894)和间接效应(-1.7820)分别占总效应的70.18%和29.82%。ADL在老年人QOL得分和MCC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结论慢性病共病与老年人QOL得分和ADL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慢性病数量越多,老年人QOL得分越低,ADL得分越低,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质量 慢性病共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明莎 王宥匀 +1 位作者 李春生 乔慧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033-2038,2049,共7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共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共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关于慢性病共病及共病模式对ADL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老...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共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共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关于慢性病共病及共病模式对ADL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对ADL的影响,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6—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县的20821名居民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及ADL受损情况等。本研究以4362名≥6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类别分析确定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病共病及不同共病模式对老年人ADL的影响。结果4362名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62.52%(2727/4362),慢性病共病发生率为23.75%(1036/4362),ADL受损发生率为18.36%(801/4362)。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确定了5种共病模式,分别是冠心病共病组、类风湿关节炎共病组、糖尿病共病组、高血压共病组、多系统疾病共病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家庭人均年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锻炼情况、自评健康状况因素后,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是非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1.909倍(95%CI=1.581~2.305,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共病组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是高血压共病组老年人的1.834倍(95%CI=1.245~2.701,P<0.05)。结论慢性病共病老年人较非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更高,不同慢性病共病模式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存在差异,类风湿关节炎共病组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高于冠心病共病组老年人。应加强对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关注,采取适宜措施改善其健康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共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老年人 农村卫生 潜在类别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林利霞 曾秋婵 +3 位作者 郭蕴源 梁荣相 吴昊 邵玉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集的11085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基线调查时(2011),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人群的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基于夜间... 目的探讨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集的11085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基线调查时(2011),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人群的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基于夜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赋值为1、2、3分;基于日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赋值为3、2、1分;将夜间和日间睡眠分值相加(2~6分)。将睡眠总分值为6分定义为模式一(代表夜间睡眠时长较长而无日间睡眠或时长较短),类似地,将睡眠总分值为5、4、3、2分别定义为模式二、三、四、五(代表夜间睡眠时长较短而日间睡眠时长较长)。基线及2013、2015、2018年随访时,采用Katz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评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睡眠时长模式与ADL受限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随访63015人年,11085例样本,其间3239人发生ADL受限。研究人群夜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分别为6.00 h、7.00 h,日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分别为0.00 h、1.00 h。其中,模式一1522例,模式二2196例,模式三4299例,模式四2304例,模式五764例。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地区、吸烟、饮酒、慢性病、抑郁状况、季节后,与睡眠时长模式一相比,模式三、模式四、模式五中老年人发生ADL受限的风险更高(P<0.05),且趋势性检验P<0.001。未发现性别、年龄、季节与睡眠时长模式间的交互作用(P>0.05)。与夜间睡眠时长≥9 h且日间睡眠时长<2 h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7 h且日间睡眠时长≥2 h者发生ADL受限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夜间睡眠时长较短而日间睡眠时长较长的中老年人发生ADL受限的风险较高。睡眠节律可能影响中老年人群ADL,通过管理中老年人睡眠时长模式,可能有助于预防ADL受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残疾 睡眠模式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记忆损伤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锦丹 张铎 +3 位作者 张小兔 陈乐 王子淋 张红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64-1968,共5页
对前瞻性记忆损伤的分类、发生机制、测量工具、前瞻性记忆损伤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及以前瞻性记忆损伤为核心的护理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研究者及临床医护人员对前瞻性记忆损伤的重视,并为完善此类病人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前瞻性记忆 老年人 日常生活活动 认知障碍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自我忽视和抑郁情绪关系的纵向研究
6
作者 丁丽丽 杨丽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究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自我忽视、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综合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357人,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老年人自我忽视量表(SES)、抑郁情绪量表(GDS-15)进行4月两阶段的纵向调查,使用交叉滞后分析探... 目的:探究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自我忽视、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综合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357人,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老年人自我忽视量表(SES)、抑郁情绪量表(GDS-15)进行4月两阶段的纵向调查,使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基线ADL、SES、GDS-15得分均低于4个月后(均P<0.001)。基线SES得分与4个月后GDS-15得分(β=0.34,P<0.001)、4个月后ADL得分正关联(β=0.74,P<0.001);基线GDS-15得分与4个月后ADL得分正关联(β=0.07,P<0.01)。结论:老年人自我忽视、抑郁情绪能直接预测日常生活活动受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自我忽视 抑郁情绪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老年人多维度衰弱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奕 杨敬源 +4 位作者 杨星 周全湘 蒋芸 黄慧 朱宇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老年人身体衰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之间存在关联,但老年人心理衰弱和社会衰弱与其ADL受损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仍不明确。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多维度衰弱及其各维度与老年人ADL受损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农村老年人失...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老年人身体衰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之间存在关联,但老年人心理衰弱和社会衰弱与其ADL受损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仍不明确。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多维度衰弱及其各维度与老年人ADL受损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农村老年人失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设计,于2021年7—9月,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贵州省2个市(州)共30个行政村的≥6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n=1298)。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纳入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患慢性病情况、睡眠质量,采用中文版Tilburg衰弱(TFI)量表评估老年人的多维度衰弱情况,采用ADL量表评估老年人的ADL受损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多维度衰弱及其各维度衰弱对ADL受损的影响,并计算多因素调整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c%)。结果1298名老年人中,存在ADL受损498名(38.37%),存在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受损40名(3.08%),存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494名(38.06%);存在多维度衰弱382名(29.43%),存在身体衰弱319名(24.58%),存在心理衰弱567名(43.68%),存在社会衰弱69名(5.3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睡眠质量)后,老年人多维度衰弱、身体衰弱、心理衰弱对ADL、IADL、BADL受损均有影响(P<0.05)。进一步分析老年人多维度衰弱、身体衰弱、心理衰弱对ADL受损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发现多维度衰弱对BADL的人群归因危险度最大[PARc%(95%CI)=24.6(19.1~27.1)],心理衰弱对ADL、BADL、IADL受损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相对较大[PARc%(95%CI)分别为18.4(12.1~24.5)、23.6(3.2~33.7)、19.4(12.4~24.7)]。结论农村老年人多维度衰弱及其身体衰弱、心理衰弱对ADL受损、BADL受损及IADL受损均有影响,失能归因于心理衰弱较大。加强老年人多维度衰弱的筛查与干预,尤其是心理衰弱,可能会降低老年人失能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多维度衰弱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老年人 农村卫生 Logistic模型 人群归因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工具性生活活动能力水平与常速行走步态特征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宏宇 沈姞 +6 位作者 亢玉婷 庞婧 张洁 张驰 孟雪 范国庆 施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1,I0003,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常速行走下步态参数特征及其与工具性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水平的关系。方法2023年2-8月,应用方便抽样,选取北京医院60岁及以上自愿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 目的探讨老年人常速行走下步态参数特征及其与工具性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水平的关系。方法2023年2-8月,应用方便抽样,选取北京医院60岁及以上自愿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资料,采用IADL量表评估IADL水平,依据IADL是否受损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使用多传感器可穿戴步态分析仪IDEEA采集研究对象常速行走状况下的步态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常速行走下步态参数与IADL受损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共739例纳入研究,受损组293例,正常组446例。与正常组比较,受损组老年人时空步态参数如步速、步频和步长等降低,动力学参数如大腿摆动功、地面冲击力和脚离地角度降低,步态周期参数如单脚支撑时间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步频、步长、跨步长、足落地控制和脚离地角度与IADL受损存在关联(P<0.05)。年龄分层分析中,≥70岁老年人群步态特征与IADL受损发生风险呈现更为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IADL受损老年人步态性能下降,时空步态参数与动力学参数与老年人IADL受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工具性生活活动能力 失能 步态 常速行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魏辰 王子贤 +3 位作者 李淑璠 王芃 贾舒祺 田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91,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疗法(MT)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其改善效果是否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MT的干预周期、时间、频次等影响因素是否对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具有剂量效应。方法检索Embase...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疗法(MT)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其改善效果是否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MT的干预周期、时间、频次等影响因素是否对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具有剂量效应。方法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知网等7个数据库,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3年4月。筛选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采用R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绘制网状Meta分析表和累计概率表进行排序比较,采用Stata 17.0软件绘制漏斗图检验结局指标发表偏倚情况。采用GRADE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涉及532例患者。PEDro评分6~8分。多数文献未完整汇报盲法情况或未实施分配隐藏,可能存在一定局限。MT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n=466,MD=6.05,95%CI 3.44~8.66,P<0.001)、(改良)Barthel指数(n=230,MD=9.95,95%CI 6.23~13.68,P<0.001)和功能性独立测量评分(n=147,MD=4.17,95%CI 2.61~5.72,P<0.001)。网状Meta分析显示,MT对于40~59岁,病程≤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干预效果更好;干预周期≤4周、单次干预时间≤30 min、每天干预时间>30 min和每天2次的MT干预处方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好。结论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有较显著的改善效果,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且与干预的周期、时间和频次存在一定程度的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镜像疗法 上肢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预测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贤 马秀芝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7-1412,共6页
对机器学习的应用基础、机器学习预测康复期及恢复期脑卒中病人生活活动能力、机器学习预测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应用局限性进行综述,旨在为推动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脑卒中 机器学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信息化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恒益 李静 +8 位作者 戴丹华 李扬 张斌 杜荣 吴瑞龙 江佳艳 魏圆满 高晶蓉 赵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内在作用路径。方法运用ADL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易心理状态评定量表(10-item ...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内在作用路径。方法运用ADL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易心理状态评定量表(10-item 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K10),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街道、松江区中山街道、黄浦区豫园街道、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徐汇区虹梅街道为现场调查点,采用便利抽样对2021年9—12月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描述老年人ADL、PSQI以及K10特征,采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检验各变量间的效应关系。结果共纳入1864名社区老年人,其中ADL、PSQI以及K10得分分别为15.53±4.47、5.60±3.71和15.50±6.28,ADL受损、睡眠质量差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和差的老年人分别占23.6%、27.3%、11.9%和4.9%。分析发现:ADL得分(r=0.321,P<0.001)、睡眠质量得分(r=0.446,P<0.001)均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正相关;ADL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294,P<0.001)。心理健康多元线性回归显示ADL(β=0.457,95%CI:0.341~0.573)、睡眠质量(β=0.667,95%CI:0.598~0.737)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P<0.001);睡眠质量在ADL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0.078~0.124),占总效应值的33.0%。结论睡眠质量在社区老年人ADL与心理健康关联中存在中介作用,关注老年人ADL能力改善并提升睡眠质量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睡眠质量 心理健康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院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曾德建 尤黎明 罗志民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了解出院后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状况。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量表(LIFE-H)对74例出院后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总分为(5.81±2.18)分,日常生活活动总分为(6.11±2.01)... 目的了解出院后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状况。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量表(LIFE-H)对74例出院后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总分为(5.81±2.18)分,日常生活活动总分为(6.11±2.01)分,社会参与总分为(5.39±2.53)分。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最高,户外活动维度得分最低。结论出院后脑卒中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呈中等程度困难,其户外活动较少。康复工作者应动员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帮助患者,并通过增加社会支持,特别是增加与家庭功能相关的社会支持行为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 社会参与 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93
13
作者 吴学敏 侯来永 +5 位作者 白伟 彭越 李月 谢欲晓 孙启良 林江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呼吸训练组20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呼吸训练组20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呼吸训练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采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3个月。呼吸训练前后分别评价生存质量(QOL)和日常生活活动(ADL),同时测定肺功能和呼吸次数/分钟,与非训练组及训练前进行比较。结果:尽管呼吸训练组呼吸训练后与对照组及与训练前比较肺功能和ADL均无明显差异,但呼吸训练组呼吸频率与训练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呼吸频率明显降低(P<0.01),呼吸短促症状明显减轻(P<0.05),QOL部分提高。结论:①生存质量指标中呼吸短促症状评价,结合呼吸次数/分钟评估呼吸康复效果较好;②即使是老年严重的COPD患者,也能通过呼吸训练使他们在生存质量上得到改善,呼吸康复适用于所有COP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存质量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1
14
作者 陈瑾 倪朝民 +4 位作者 陈进 李踔 刘书芳 孙会芳 韩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2-324,32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172例和对照组11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和治疗5个月后,应用Barthel指数(BI)...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172例和对照组11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和治疗5个月后,应用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M)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5个月后,社区康复组和对照组的NIM和ADL评分比较,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新病例康复组和既往病例康复组NIM和ADL评分比较,新病例组优于既往病例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恢复作用显著;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对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社区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张伟明 杨帅 +3 位作者 王轶钧 何鑫 陆建春 谢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共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和12周时,...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共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和12周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P=0.004,0.000,0.000)、FMA上肢功能评分(均P=0.000)、BBS评分(P=0.005,0.000,0.000)均高于治疗前,FMA下肢功能评分仅治疗后6和12周时高于治疗前(均P=0.000)。与对照组相比,mCIMT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均P=0.000)、FMA(上肢:均P=0.000;下肢:均P=0.000)、BBS(均P=0.000)评分亦不同程度增加。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脑卒中康复临床使用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46
16
作者 陈善佳 周小炫 +2 位作者 方云华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我国脑卒中康复临床的应用情况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3月—4月问卷调查国内几大省会城市设有康复科的三甲医院从事脑卒中康复临床工作的66位康复医生和162位康复治疗师。结果:... 目的: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我国脑卒中康复临床的应用情况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3月—4月问卷调查国内几大省会城市设有康复科的三甲医院从事脑卒中康复临床工作的66位康复医生和162位康复治疗师。结果:在脑卒中康复临床中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使用率分别是:改良Barthel指数>FIM>Lawton IADL>FAI。其中不同岗位调查对象的量表使用率分别为:PT治疗师>康复医师>ST治疗师>OT治疗师。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BADL)量表无论使用率还是总体认可度上都优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量表(P<0.05)。量表临床使用与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对量表的认可度有关,其中量表自身各方面的优缺点是影响其在脑卒中康复临床推广应用的内在影响因素之一。结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尚未在脑卒中康复临床得到普遍应用,提示目前脑卒中临床更偏重于基础性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而疏于患者工具性生活能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 康复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3
17
作者 侯红 范亚蓓 +4 位作者 吴玉霞 蔡可书 戴文骏 伊文超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2),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作业训练40min/次,1次/...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2),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作业训练40min/次,1次/天,6天/周;治疗组每天在20min传统作业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20min/次,1次/天,6天/周。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香港手功能评估(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UE、FTHUE-HK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提高和传统的作业治疗一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上肢康复机器人 日常生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被引量:284
18
作者 巫嘉陵 安中平 +1 位作者 王世民 王纪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陶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采用陶氏ADL量表和Barthel指数对2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发病后14 d和发病后90 d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重测信度、评价者之间信度及不同评价方法之间信度以Kappa... 目的探讨陶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采用陶氏ADL量表和Barthel指数对2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发病后14 d和发病后90 d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重测信度、评价者之间信度及不同评价方法之间信度以Kappa值表示,分半信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以Cronbach α值表示,同时效度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结果陶氏ADL量表中点用钞票重测信度为0.594,一般家务评价者之间信度为0.598,分半信度为0.90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66,电话评价与现场评价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均P<0.01),陶氏ADL量表评分与Barthel指数在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均P=0.000),陶氏ADL量表有两项公因子,反映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结论陶氏ADL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极高,适宜电话随访,但某些评价项目重复或不必要,部分评价项目定义模糊、涉及内容不具体。陶氏ADL量表与Barthel指数具有同时效度,包括两项公因子,反映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可以更为全面地评价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推荐应用修订后的陶氏ADL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主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7
19
作者 杨坚 乔蕾 +5 位作者 朱琪 黄欣 孙鸣 羊健中 范利 李洪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对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成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组(A组)和单一被动运动康复对照组(B组),两组的常规... 目的:探讨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对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成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组(A组)和单一被动运动康复对照组(B组),两组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表(FI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A组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001)。结论: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较单一的被动运动康复能更明显地改善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运动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1
20
作者 林强 陈安亮 +7 位作者 程凯 俞长君 周奕戈 王晓菊 杨婷 袁冰 李雪萍 毕海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8-901,906,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组接...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组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针刺康复组在接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还接受4周的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①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FMA较常规康复组显著提高(P<0.05),但BBS和BI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急性期亚组的FMA和BI较常规康复组急性期亚组显著升高(P<0.05),而BBS在两个急性期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经过4周康复干预,FMA、BBS和BI在两个恢复期亚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而在脑卒中急性期进行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