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拙政园——农耕生活样态之典型
1
作者 陆诺南 《现代园艺》 2013年第16期140-141,共2页
从农耕生活样态、文化样态、精神视域角度,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了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艺术形式形成缘由,并与西方文化样态、园林形式作横向比较分析。理性地从农耕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对以拙政园为代表的明清私家园林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认为... 从农耕生活样态、文化样态、精神视域角度,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了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艺术形式形成缘由,并与西方文化样态、园林形式作横向比较分析。理性地从农耕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对以拙政园为代表的明清私家园林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认为基于自给自足稻米文化的江南私家园林在臻于极度精巧纤细后,所承载的意蕴和品位正在逐渐消失或有的已经完全不被人所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拙政园 生活样态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希腊哲学的生活意蕴
2
作者 柴林丽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5,共6页
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出现一个新的转向——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上逐步回归到对生活世界基础的认识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的研究考察深入到真切的生活世界中去,这一方向的转变受到当代哲学对生活世界问题的关... 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出现一个新的转向——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上逐步回归到对生活世界基础的认识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的研究考察深入到真切的生活世界中去,这一方向的转变受到当代哲学对生活世界问题的关注和政治哲学兴起的影响,也符合了马克思提出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文章是为论述古希腊哲学的生活意蕴而进行的研究论述,在开篇先给读者介绍一些关于古希腊的相关历史、地理背景知识,这将有利于读者理解古希腊哲学的生活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哲学 生活样态 意义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调形式与总体性伦理--评刘大先《去北川》
3
作者 王幸逸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187,共6页
一、“非虚构”的文体复调《去北川》(1)凡十三章,每章设一主题,分梳地方族群纷杂的生活样态和历史传统,广涉北川的自然风土、人文景观、传说记忆、生活习俗、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情况。区别于方志等记述文体,《去北川》不固守全知叙事视... 一、“非虚构”的文体复调《去北川》(1)凡十三章,每章设一主题,分梳地方族群纷杂的生活样态和历史传统,广涉北川的自然风土、人文景观、传说记忆、生活习俗、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情况。区别于方志等记述文体,《去北川》不固守全知叙事视角,“我”一边详述作为异乡的北川,一边从多样、复杂的地方图景中“发现”吾乡吾土,从而自觉将“我”融入广大的北川。就此而言,《去北川》旨在描述北川和“我”、和时代的渐近过程,呼唤个人、地方和总体性之间浑然相融的和谐境界。这是一部生发于个人经验和时代发展交汇点的现实之作,它既体现出纪实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类功能,又自觉调动人民文艺的现实感知力、新文学的言志抒情传统、古典士人的笔记旨趣、人类学的观察视角等多种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文学 非虚构 反映现实 和谐境界 人文景观 感知力 总体性 生活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叙事性乡村风貌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4
作者 薛彦芳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5期225-227,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乡村风貌提升的关注点,明确了乡村风貌叙事性设计特点,阐述了乡村风貌的叙事受众分类、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的叙事媒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产生活样态营造上的呈现式叙事策略以及空间序列构造上的串联式叙事...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乡村风貌提升的关注点,明确了乡村风貌叙事性设计特点,阐述了乡村风貌的叙事受众分类、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的叙事媒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产生活样态营造上的呈现式叙事策略以及空间序列构造上的串联式叙事策略以及空间与人交互上的留白式叙事策略。通过探讨叙事性设计策略下乡村风貌提升对“人”的影响,进一步得出叙事性乡村风貌提升设计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旨在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风貌 叙事性 物质形 叙事媒介 叙事策略 生活样态 串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与青年群体新闻消费的结构性冲突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欣 任金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5-146,共2页
一、现象呈现:两类“媒体场域”同构两类“阅听思维”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曾经滞留于传统媒体场域中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大批量离开传统媒体场域,开始习惯生存于新媒体场域中,并在新媒体场域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子、生活... 一、现象呈现:两类“媒体场域”同构两类“阅听思维”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曾经滞留于传统媒体场域中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大批量离开传统媒体场域,开始习惯生存于新媒体场域中,并在新媒体场域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子、生活样态,构建了自己的生存世界与生存方式,不再习惯于跳出新媒体场域去传统媒体场域中进行新闻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媒体 新闻消费 结构性冲突 青年群体 新闻生产 生活样态 新媒体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焦虑的即时书写及其诗学进展——近年来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观察维度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永春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3期73-77,共5页
“在生活的枯燥当中却要呈现出生活的繁荣与丰沛,长篇小说显示了生命深刻的困惑。”④长篇小说对所处时代的总体命题与集中关切进行解析性呈现,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光辉传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集体呈现了这个困惑时代最深层的... “在生活的枯燥当中却要呈现出生活的繁荣与丰沛,长篇小说显示了生命深刻的困惑。”④长篇小说对所处时代的总体命题与集中关切进行解析性呈现,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光辉传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集体呈现了这个困惑时代最深层的思想景观与生活样态,其广度、深度与力度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长篇小说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小说对时代生活的强力介入及其在诗学上的破坏性后果引起了剧烈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诗学 维度 书写 焦虑 生活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尴尬境况——评李庆西的《人间笔记》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亮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5期58-61,共4页
生活正是它目前存在的样子,而不是别的什么样子,以及因此种无奈的确认与默许而引出的一种悲悯式自嘲,乃是李庆西撰著《人间笔记》的一个运思背景。我无需去测度李庆西本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状态对他小说的影响(这是不言自明的)。
关键词 小说 精神状 生活经历 生活样态 象征 笔记 自我解释 作品 文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