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5
1
作者 董海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6,共9页
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是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是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民族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论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现代化发展和少数民... 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是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是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民族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论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现代化发展和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人口流动与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变化、旅游业发展改变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大众传媒推动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变化四大专题领域研究的梳理,指出学术界对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关注生活方式变迁中人们伦理观念的变化及跨学科研究较少,并对我国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提出展望,以"生活论"研究范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生活方式变迁理论;从国家整体发展及以人为本角度出发,进行少数民族乡村建设,必须结合民族地区自身发展实际,关注少数民族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利用民族地区的物质与文化资源优势,才能主动融入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实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转型与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少数民族 生活方式变迁 进展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众生活方式变迁与园林价值调适: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种历史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谷康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0-216,共7页
民众生活方式成为近年来各领域的讨论热点。民众生活方式的变迁为园林价值属性的丰富完善提供了客观条件,并回应了现实要求。本文从民众日常生活出发,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现代园林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厘清民众生活需求和园林建设的相互... 民众生活方式成为近年来各领域的讨论热点。民众生活方式的变迁为园林价值属性的丰富完善提供了客观条件,并回应了现实要求。本文从民众日常生活出发,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现代园林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厘清民众生活需求和园林建设的相互促进关系,总结园林在民众不同生活领域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特征,分析园林功能拓展与价值生成的规律特征,并对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变迁 园林 价值调适 历史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活动干扰下岛屿居民生活方式变迁感知调研——以崇明岛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桂村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5年第2期284-287,共4页
旅游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对"人"的研究与关注,对居民生活方式的研究,关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关注和考察,则是为了更好促进旅游地的科学发展、人地和谐。本文以崇明岛居民生活方式变迁为例,在旅游活动... 旅游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对"人"的研究与关注,对居民生活方式的研究,关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关注和考察,则是为了更好促进旅游地的科学发展、人地和谐。本文以崇明岛居民生活方式变迁为例,在旅游活动干扰因素的背景下,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并运用单因子变异系数分析法(One—way ANOVA),展开研究旅游活动下的,当地居民在生活、社会、文化、环境及休闲等方面的感知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感知因年龄段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活动 岛屿居民 生活方式变迁 崇明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活方式变迁的方向
4
作者 时运生 《河北学刊》 1985年第6期54-58,共5页
一 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曾多次使用过生活方式的概念。列宁、斯大林也曾使用过生活方式的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生活先后提出了“社会形式”... 一 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曾多次使用过生活方式的概念。列宁、斯大林也曾使用过生活方式的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生活先后提出了“社会形式”、“社会机体”的概念,把社会理解为“二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45页)。提出了社会机体发展分层次的理论,指出:“‘机械发明’它引起‘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革,因此引起社尝关系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变迁 生活活动 社会主义 经济改革 新的生活方式 从属性 内容体 人生目的 生活观念 社会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农民生活方式60年变迁与反思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新光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7,共6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除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较短的时间段外,农民生活方式变迁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建国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除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较短的时间段外,农民生活方式变迁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建国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精神家园日渐衰败和失落。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应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短距离、波浪式逐级推进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各民族特点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农村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60年 农民生活方式变迁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城镇化道路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及新发展——以武汉市调查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郭松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2-135,共4页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武汉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其主要采取以亲缘地域为主体、经济发展扩散型及传统现代相融合的生活方式。其特征是一定程度上的陈旧单调性、封闭分隔性和对外...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武汉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其主要采取以亲缘地域为主体、经济发展扩散型及传统现代相融合的生活方式。其特征是一定程度上的陈旧单调性、封闭分隔性和对外排斥性。新的历史时期,失地农民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其主要变化是生活方式的阶层融合化、形式多样化和创新开放化。在小康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深入研究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类型、特征及新发展,对促进他们角色的转换,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生活方式变迁 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新技术:互联网与当代生活方式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中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8,共4页
石义彬文从"分割与拼贴"、"真实与虚拟"、"全球与地方"等不同向度,集中分析了传播新技术的文化影响,主张以社会化的方案与规划而非纯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文化挑战。张卓文以中外媒体广泛关注的网络事件为... 石义彬文从"分割与拼贴"、"真实与虚拟"、"全球与地方"等不同向度,集中分析了传播新技术的文化影响,主张以社会化的方案与规划而非纯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文化挑战。张卓文以中外媒体广泛关注的网络事件为研究个案,探讨网络监管与网络暴民之关系、公众对网络监管之态度,并在联合国互联网治理的理论框架下,强调以网络治理取代网络监管。王勇文分析了传播新技术所建构的新媒介环境,以及新媒介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从优化媒介资源配置、严格媒介管理、加强传媒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等维度,倡导构建健康的媒介环境。刘中望文从"自媒体"、新"社群主义"、新公共性等角度,探讨了互联网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多种影响,强调对其研究要突破"可能性"、"实在性"这两种逻辑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变迁 媒介产业 互联网 新技术 国外学者 大众传媒 社会关系 麦克卢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方式──民族现代化的窗口──记乌兰县蒙古族社会主义新生活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新海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58-64,79,共8页
生活方式──民族现代化的窗口──记乌兰县蒙古族社会主义新生活陈新海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娱乐、礼义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一种习惯和喜好,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生活方式──民族现代化的窗口──记乌兰县蒙古族社会主义新生活陈新海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娱乐、礼义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一种习惯和喜好,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族 社会主义 民族现代化 乌兰县 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 生活方式变迁 交通工具 蒙古语 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休闲方式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黄梅 《社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6,共3页
关键词 休闲方式 中国近代 社会变迁 民国时期 改革开 休闲生活 晚清时期 自由选择 生活方式变迁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谨防新疆“人文生态失调”
10
作者 茆永福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2-43,共2页
今后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要新思维也要老智慧,尤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变迁与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救灾式的援助。
关键词 生态失调 新疆 人文 心理承受能力 生活方式变迁 经济社会 传统生产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