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生活形象的媒介书写:基于《人民日报》的考察
1
作者 蔡梦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4,共10页
作为党中央最高机关报,《人民日报》对马克思生活形象的书写实现了对伟人媒介形象的补充想象。从历史纬度看,这一塑造过程历经了钢铁般的意志、饱含科学精神与丰富情感、回归真实完整三个阶段的变化,总体上沿着形象塑造的理性主义路径展... 作为党中央最高机关报,《人民日报》对马克思生活形象的书写实现了对伟人媒介形象的补充想象。从历史纬度看,这一塑造过程历经了钢铁般的意志、饱含科学精神与丰富情感、回归真实完整三个阶段的变化,总体上沿着形象塑造的理性主义路径展开;以亲情、爱情、友情、才情为切入点,《人民日报》建构的社会场域中的马克思形象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与恒常性,这些媒介叙事基于历史真实,是对马克思作为人本身的回归。在遵循历史逻辑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人民日报》中马克思生活形象的建构蕴含着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洽的价值旨趣,通过理性主体的情感叙事,既展现了党报的价值坚守,又承载着中国人的道德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日报》 生活形象 媒介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得不像校长了,就当好了”——张楚廷日常生活中校长形象的呈现、实质与启示
2
作者 宋德发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1,共7页
张楚廷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的校长形象,可以归纳为五个词:“土气”、简朴、谦卑、幽默和“蛀书虫”。这与人们预设的大学校长形象相距甚远。张楚廷不像校长的校长形象,实质上确认了校长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交长是人”;二是“交长不是... 张楚廷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的校长形象,可以归纳为五个词:“土气”、简朴、谦卑、幽默和“蛀书虫”。这与人们预设的大学校长形象相距甚远。张楚廷不像校长的校长形象,实质上确认了校长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交长是人”;二是“交长不是官”。张楚廷的启示在于,大学校长的人格魅力对于隐性管理的实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张楚廷的珍贵在于,他在学校管理中真正践行着自己的道德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楚廷 大学校长 日常生活形象 人格魅力 隐性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境的鉴赏
3
作者 马成生 《远程教育杂志》 1991年第6期41-43,共3页
什么叫意境?一般说来,意指作家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的生活形象。在创作过程中,作家的思想感情与生活形象浑然交融,从而能够把读者引入一个想象的艺术境界。这就叫做意境。
关键词 意境 鉴赏 思想感情 生活形象 创作过程 艺术境界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