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题生活建构:小学习作教学的应然路向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志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5-57,共3页
当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样态,科学合理去弥补、丰富和延展他们富有童真且充满生命意义的生活“田园”,注重强化聚焦学段的主题性习作目标,精心策划和建构学段序列化、项目式的主题习作生活,让他们在... 当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样态,科学合理去弥补、丰富和延展他们富有童真且充满生命意义的生活“田园”,注重强化聚焦学段的主题性习作目标,精心策划和建构学段序列化、项目式的主题习作生活,让他们在真切有意的实践体验中完成充满儿童意义世界的主题生活建构。有了指向习作丰富真切的主题生活浸润,再加上单元教材双线主题要素的迁移学习,真正做到二者的有效衔接,可使主题生活建构成为小学习作有效教学的一种应然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习作教学 主题生活建构 真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杂居民族关系“日常生活建构”的经验与特点--重庆向家村蒙古族的历史与田野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莫代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长期历史发展中,重庆市向家村蒙古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保持着和谐互助关系。文章对民族关系双方在民族意识引导、社区管理、文化互动、经济互补等方面积累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散杂居民族关系的"日常生活建构&... 长期历史发展中,重庆市向家村蒙古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保持着和谐互助关系。文章对民族关系双方在民族意识引导、社区管理、文化互动、经济互补等方面积累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散杂居民族关系的"日常生活建构"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民族 民族关系 日常生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网络类熟人社会”的离身性与生活回归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华玲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6,共9页
数字对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入使得传统“熟人社会”突破时空边界,逐渐生成虚实交叠的“类熟人社会”,其运行规律与基础秩序既有传统“熟人社会”的差序共性,又有网络社会行动的独特属性。从生活理论的“主体-关系-意义”层面关注个体与群... 数字对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入使得传统“熟人社会”突破时空边界,逐渐生成虚实交叠的“类熟人社会”,其运行规律与基础秩序既有传统“熟人社会”的差序共性,又有网络社会行动的独特属性。从生活理论的“主体-关系-意义”层面关注个体与群体的数字生活,探究“网络类熟人社会”的独特模式、运行机理和建构规范,是深入理解数字时代社会结构变迁、生活模式变革与实现数字社会有效治理的理论前提。数字身份、虚拟交往使得“网络类熟人社会”呈现较强的离身性,表征为具身抽离之下的主体幻象、算法规制下的关系茧闭、身体缺场中的意义危机。实现数字时代“网络类熟人社会”的具身超越,需要以个体实践为本位,承认日常生活虚实相生的复数属性,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寻其建构的理性逻辑与秩序规范,在扩展感知中延展生命意义,在技术共享中共创生活空间,在互动调适中共筑情感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网络类熟人社会” 日常生活 生活建构 离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教师生活审美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晓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3,共6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代文化研究热点之一。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统,教育自然也受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审美泛化影响,其中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提升了教师的审美能力,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空...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代文化研究热点之一。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统,教育自然也受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审美泛化影响,其中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提升了教师的审美能力,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师的生活情趣等;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拟像化"导致了教师形象"妖魔化","审美功利化"使教师生存的意义世界被割裂,并由此引发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因此,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探讨教师超越审美泛化进行"审美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教师自我认知 教师生活审美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建构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梅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83,共8页
认为在智能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建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建构;二是提升生活的生活化建构。其中,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建构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日常生活化建构;二是非日常生活化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建构的... 认为在智能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建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建构;二是提升生活的生活化建构。其中,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建构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日常生活化建构;二是非日常生活化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建构的实践路径在不同层次中有不同呈现,包括围绕历史、现实、虚拟等场域转换进行日常生活化建构;围绕民族、社会、国家、人类等层次域转换进行非日常生活化建构;围绕数字生活构建数字思想政治,依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主体能力,积极开展提升生活的生活化建构。毫无疑问,智能教育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构建带来了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建构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并搞好化学的前期启蒙 被引量:10
6
作者 方扬平 秦勤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0,共4页
"前期启蒙"也可称为"提前启蒙"。前期启蒙在学科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应该更低,而在培养兴趣方面的要求应该更高。前期启蒙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后续的化学课程学习,值得尝试、推广。前期启蒙要注意内容适度、方法得当,切... "前期启蒙"也可称为"提前启蒙"。前期启蒙在学科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应该更低,而在培养兴趣方面的要求应该更高。前期启蒙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后续的化学课程学习,值得尝试、推广。前期启蒙要注意内容适度、方法得当,切忌变成"提前恐吓"。学生是不是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是不是有了初步的经验系统,是判断前期启蒙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介绍了用生活化教学进行前期启蒙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启蒙教育 前期启蒙 生活化课堂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怀德育的实践之思
7
作者 王欣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5-17,共3页
现行的学校德育在强调规则和形式化的活动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关怀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该文围绕基于关怀理论学校提出的榜样、对话、实践与认可的德育模式,从实践操作的层面提出了学校... 现行的学校德育在强调规则和形式化的活动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关怀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该文围绕基于关怀理论学校提出的榜样、对话、实践与认可的德育模式,从实践操作的层面提出了学校德育变革的基本路径,即构建基于生命关怀的情景、激发情感关怀的内在体验、践行基于生活的道德行为和强化基于认可的道德分享等,对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伦理学 关怀德育 生活世界 建构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