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媒介的艺术:数智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媒介表征与美学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婕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1,共7页
数智时代,艺术以视觉文本的方式介入日常生活,体现出符号化、生活化与媒介化的意涵转向,形塑出具身沉浸的在线审美空间。在新媒介环境下,艺术泛化为一种“可见”的风格化生活方式。此间,艺术的话语具有多义性,表征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 数智时代,艺术以视觉文本的方式介入日常生活,体现出符号化、生活化与媒介化的意涵转向,形塑出具身沉浸的在线审美空间。在新媒介环境下,艺术泛化为一种“可见”的风格化生活方式。此间,艺术的话语具有多义性,表征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数智时代的生活方式与链接社会的文化景观,深度嵌入于文化与社会的结构关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艺术媒介化 生活美学 数智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人民:艺术人类学视阈下日常生活审美化设计的范式转向
2
作者 荣树云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6-154,共9页
新时代,设计师如何从工业设计转向文化设计,特别是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层面的艺术人类学范式转向,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艺术人类学的诸多理论对其带来诸多启发,如采用艺术民族志的方法对地方性文化元素进行梳理、解释、建构;运用费孝... 新时代,设计师如何从工业设计转向文化设计,特别是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层面的艺术人类学范式转向,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艺术人类学的诸多理论对其带来诸多启发,如采用艺术民族志的方法对地方性文化元素进行梳理、解释、建构;运用费孝通的历史功能论,进行设计的文脉重塑;秉承文化整体论,增强设计的文化契合性;借用象征人类学的文化符号互动理论,进行物质文化的表征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日常生活审美 设计人类学 艺术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生活审美化:苏轼饮食诗的多维透视
3
作者 刘茵如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7期8-10,共3页
“食”是个体对生命的一种体验形式,饮食在诗歌中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两汉至唐宋,诗歌中不乏关于饮食的描绘。苏轼自称“老饕”,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且富有生活气息的饮食诗。饮食诗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度体验,赋予了平凡的饮食... “食”是个体对生命的一种体验形式,饮食在诗歌中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两汉至唐宋,诗歌中不乏关于饮食的描绘。苏轼自称“老饕”,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且富有生活气息的饮食诗。饮食诗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度体验,赋予了平凡的饮食以审美的高度。饮食诗承载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与哲理情思,且是他缓解遭贬谪的愤懑之感并试图走出精神困境的一种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困境 生活审美 现实生活 苏轼 多维透视 人生态度 饮食诗 先秦两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活审美传统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薛富兴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3期4-13,共10页
以温暖人情经营和体验为基本内容的生活审美是当代社会大众审美的基本形式。中国有着悠久、深厚的生活审美传统 ,历来强调克己利人以求人伦之乐、社会之和。自然人性论、群体本位和有等级差别的爱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之最大局限。当代美... 以温暖人情经营和体验为基本内容的生活审美是当代社会大众审美的基本形式。中国有着悠久、深厚的生活审美传统 ,历来强调克己利人以求人伦之乐、社会之和。自然人性论、群体本位和有等级差别的爱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之最大局限。当代美学当与伦理学结盟 ,融合荀、墨、佛教和基督教之有益伦理思想资源、立足文化人性、个体本位和舍异求同原则 ,以人生哲学智慧激发个体间之相互同情、关爱和依恋 ,以善求美 ,化善为美 ,兼融美善 ,共同服务于当代社会大众之精神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审美 中国生活审美传统 伦理学 人情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 被引量:50
5
作者 王德胜 李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6,共7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西方理论话语的简单移植,它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现实以及审美泛化境况内在契合,构成当代美学研究的整体现实语境。其论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日常生活"、"感性"的差异性理解之上... "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西方理论话语的简单移植,它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现实以及审美泛化境况内在契合,构成当代美学研究的整体现实语境。其论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日常生活"、"感性"的差异性理解之上。同时,"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与"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具有理论上的内在延续性,它们使"日常生活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现实的美学话语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审美文化研究 感性 日常生活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的微博文学热透视 被引量:6
6
作者 谭真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80,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日常生活审美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伴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背景,今日文坛微博文学正迅速发展,成为当今文学界、文艺学界所不能忽视的力量。微博文学的迅...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日常生活审美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伴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背景,今日文坛微博文学正迅速发展,成为当今文学界、文艺学界所不能忽视的力量。微博文学的迅速发展既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分不开,也与其自身特点有关。受微博文学等一系列泛文学现象的影响,文艺学研究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转变研究方法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文学 泛文学 文艺学 日常生活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三大焦点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焱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48-53,共6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由它衍生的文艺学科边界问题的论争,无疑是近三年来文艺学、美学界最受瞩目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学界产生了激烈的交锋,交锋主要来自对语境条件、主体身份以及对象性质的不同理解,并由此形成了论争的三大焦点:... “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由它衍生的文艺学科边界问题的论争,无疑是近三年来文艺学、美学界最受瞩目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学界产生了激烈的交锋,交锋主要来自对语境条件、主体身份以及对象性质的不同理解,并由此形成了论争的三大焦点:即“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不是当下中国的本土命题;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应如何;“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美的泛化,还是美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语境条件 主体身份 对象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是一种生活风格——谈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艺术学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艾秀梅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7-89,94,共4页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带来了艺术与日常生活边界的模糊,这给传统的艺术概念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使大众对艺术及艺术品本质的认识陷入混乱之中。但它同时提示了一种新的艺术界定的可能性,即艺术是一种生活风格。
关键词 艺术 日常生活审美 生活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及其背景下的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安宝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5,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代设计的考察,认为在逐步走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语境下,设计进入了一个与之前"经典设计"相比而不同的时代。在这个时期里,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自为的自发性设计与专业化的精英设计获得了博弈的平台,设计...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代设计的考察,认为在逐步走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语境下,设计进入了一个与之前"经典设计"相比而不同的时代。在这个时期里,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自为的自发性设计与专业化的精英设计获得了博弈的平台,设计师和用户双方的身份、地位随之可能改变或换位,由此,决定设计最终面貌的因素复杂化。本文在对大众文化批评、技术、日常生活和古代、现代设计进行了考察和分析验证后,认为在这个由技术所导引出的日常设计再兴时代里,与设计相关的因素被更积极地调动了起来,这改变了设计,也改变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境况,由此迎来设计发展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日常生活审美 传统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论述评 被引量:7
10
作者 艾秀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1-86,共6页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持续了数年之久,争论围绕着该问题的现实依据、价值判断、文艺学效应等方面展开。这次论争暴露出对该问题研究的诸多不足,尚有待多方面的开拓和深化。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文艺学 日常生活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中科林伍德艺术思想的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殷明明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年第2期13-17,共5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使得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这种在消费文化驱使下进行的审美化是否有着完全的合理性,是否意味着艺术的全面胜利,是大可质疑的。困难在于质疑的标准从何而来,此时,回顾科林伍德的艺术思想将十分有益,他关于艺...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使得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这种在消费文化驱使下进行的审美化是否有着完全的合理性,是否意味着艺术的全面胜利,是大可质疑的。困难在于质疑的标准从何而来,此时,回顾科林伍德的艺术思想将十分有益,他关于艺术的看法可为我们反思当下形形色色的艺术提供理论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消费 表现 情感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昊晟 杨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8-19,共2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包括两个子概念:日常生活和审美。在现代转型期的中国,审美化的日常生活既不是穷人的日常生活本身,也不是富人的日常生活本身,而是资本借审美之名制造出的生活镜像。同时,消费主义语境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背离了审美... 日常生活审美化包括两个子概念:日常生活和审美。在现代转型期的中国,审美化的日常生活既不是穷人的日常生活本身,也不是富人的日常生活本身,而是资本借审美之名制造出的生活镜像。同时,消费主义语境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背离了审美的本义,作为资本侵略扩张的武器,它消解了“此在”对终极意义拷问的努力,阻挡了“此在”对“存在”的观照。这是一种被异化了的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消费主义 存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大历史形态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富兴 《美育学刊》 2015年第6期26-38,共13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只是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之独特景观,而是贯穿人类美学史始终,普遍、持久的审美追求之一。它以美善相融之核心理念处理美善关系,具体表现为以日常生活材料、方式和语境体现审美价值,美化生活。在美学史上,&q... "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只是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之独特景观,而是贯穿人类美学史始终,普遍、持久的审美追求之一。它以美善相融之核心理念处理美善关系,具体表现为以日常生活材料、方式和语境体现审美价值,美化生活。在美学史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现表现为三种历史形态:早期审美之工艺化、古典审美之精致化与现代审美之大众化,每一历史阶段"日常生活审美化"均有其独特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工艺美 工艺化 精致化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媒介的嬗变对“艺术生活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美艳 《设计艺术研究》 2012年第4期10-15,共6页
艺术媒介的扩展让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成为现实,新材料、新工具的出现乃至现成品艺术作品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艺术媒介的传统认知,以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视角审视日常琐碎的物象,这也是艺术创造陌生化手法中的一种。面对新的艺术现象,... 艺术媒介的扩展让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成为现实,新材料、新工具的出现乃至现成品艺术作品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艺术媒介的传统认知,以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视角审视日常琐碎的物象,这也是艺术创造陌生化手法中的一种。面对新的艺术现象,面对艺术媒介多元化的现状,康德美学的"品味论"范围也应该加以拓宽,如此,才可以应对五花八门的艺术作品。对当代此类艺术作品,需要从意义美和内在美的角度去审视去鉴赏,因为艺术家将意义深深地植入现成物品之中,内在美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嬗变 艺术生活 日常生活审美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装审美教育:日常生活审美化视阈下的新美育资源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雪垠 《美育学刊》 2011年第2期18-22,共5页
着装审美教育是以自我的生命价值为原发点,通过具有美感的着装形象塑造过程,对人进行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价值观与人格魅力养成,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和人生境界的教育。然而着装审美教育并不是服装设计教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人如... 着装审美教育是以自我的生命价值为原发点,通过具有美感的着装形象塑造过程,对人进行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价值观与人格魅力养成,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和人生境界的教育。然而着装审美教育并不是服装设计教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人如何运用色彩、选择款式的穿着搭配训练。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对它的深入研究和教育实践不仅可引导大众形成正确而自觉的着装审美理念,使之悦纳自我,正确把握服装审美潮流,恰当地选择自己合适的着装风格,从而在社会中造就具有着装审美意识的自觉群体;还可协同解决在服装产业链的设计、制作、表演、销售等方面遇到的服装审美问题;更可为审美与人格教育的开展提供一种新颖而有效的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装审美教育 日常生活审美 新美育资源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文化视域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康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51-154,159,共5页
基于对消费社会的逻辑、对消费社会中大众作为媒介景观的被动观看者地位的认知,所展开的对消费文化自身的价值取向的批判,使作为消费文化产物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备受质疑。然而消费与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审美与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又的... 基于对消费社会的逻辑、对消费社会中大众作为媒介景观的被动观看者地位的认知,所展开的对消费文化自身的价值取向的批判,使作为消费文化产物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备受质疑。然而消费与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审美与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又的确是当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样态。在消费文化语境日益扩展的今天,回溯2003年中国文艺学界的那场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并以当下的日常生活情境作为证明,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意义敞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日常生活审美 日常生活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文艺学边界的消解——反思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诸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建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60,共4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讨论及由此引起的文艺学边界之争现在正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论文梳理了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提出的理论和时代背景,在对其合理性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也对它那种消解文艺学边界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大众文化 文艺学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活审美化概念在影视中的表现与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晓娟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6-39,共4页
电视和电影正在以越来越平民化的视角接近一般老百姓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诉求。在其中,生活审美化的叙事结构已经成为电视和电影中越来越常见的表现特点。这为我们重新思考当代影视业的发展走向和趣味趋向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 生活审美 超越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的服饰审美理论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开庆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6-47,共2页
李渔的服饰美学思想是他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对服饰的本质和文化内涵、美学价值、美学规律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的服饰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是紧密结合的,体现了他以人为本,对主体价值的重视,对于... 李渔的服饰美学思想是他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对服饰的本质和文化内涵、美学价值、美学规律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的服饰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是紧密结合的,体现了他以人为本,对主体价值的重视,对于我们现代的服饰审美仍有借鉴意义,进一步引起我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美学 和谐 日常生活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情感化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毅 龚小凡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1-73,78,共4页
情感化设计作为诸多后现代设计流派中的一支,在体现日常生活审美化方面具有代表性。情感化设计以人的精神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在物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强调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它跨越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隔离,把人对情感的需求融入设计之中... 情感化设计作为诸多后现代设计流派中的一支,在体现日常生活审美化方面具有代表性。情感化设计以人的精神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在物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强调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它跨越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隔离,把人对情感的需求融入设计之中,丰富、美化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情感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