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农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杨延申 郭婷婷 +1 位作者 郭泉 张立中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36-39,共4页
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CLES),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分析非农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非农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 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CLES),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分析非农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非农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感知强度在非农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13.68%,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 非农职业教育培训 政策感知 有序PROBIT模型 中介效应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组态效应——基于秦岭国家公园周边农村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凤 路思祺 郭家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以秦岭国家公园为抓手旨在保护秦岭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农户是当地生态环境的亲密接触者,该区域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水源地土壤和水体质量,对守住秦岭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以及践行“一江清水送京... 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以秦岭国家公园为抓手旨在保护秦岭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农户是当地生态环境的亲密接触者,该区域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水源地土壤和水体质量,对守住秦岭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以及践行“一江清水送京津”生态理念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解释框架,利用秦岭地区1431个农户访谈案例,研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试图探索多种因素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联合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环保态度、社会信任和感知行为控制条件“多重并发”形成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多样化组态形式,高水平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可归为“感知拉动+信任驱动”“社会信任拉动”和“态度拉动+感知驱动”三类路径;(2)人际信任和污染感知程度是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重要牵引力,而环保态度是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重要内部驱动力;(3)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之间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感知程度和制度信任均能有效弱化分类认知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 秦岭国家公园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融合对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廖茂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当今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调速提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特殊历史时期,随之而来的是深刻的社会转型。在人口流动频繁、城市空间重构与户籍制度造成的二元分割客观存在的社会大背景下,研究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将有助于从新的视角增进对这一... 当今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调速提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特殊历史时期,随之而来的是深刻的社会转型。在人口流动频繁、城市空间重构与户籍制度造成的二元分割客观存在的社会大背景下,研究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将有助于从新的视角增进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和把握。在新的历史时期,社区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域,也成为其表达价值观、态度和采取相应行为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城市社区面临快速的转型和重构。传统的街坊和单位社区开始瓦解,商品房、保障房等新型社区大量涌现,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加剧,同时也带来了社区同质化、基层社会管理缺位、邻里关系淡薄、社区感丧失等问题。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活动多以社区为单位,触及每位居民的私人生活方式,因此,社区融合程度将不可避免地对其产生影响。本文采用计划行为理论(TBP)作为分析框架,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视角探讨了社区融合如何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研究发现:社区融合程度可以从社区认同、社区参与和社区支持三个维度来考察,而社区融合的程度则通过信任态度、环境责任感、垃圾分类效能感为完全中介对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这三个中介变量与垃圾分类行为之间的关系受到该社区垃圾分类设施与服务体系完善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整合了多个学科领域对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垃圾分类行为的前因研究,有助于推动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机制的整体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区融合 生活垃圾分类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信任态度 环境责任感 垃圾分类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