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子松(Pinus sv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群落生活史型谱 被引量:3
1
作者 祖元刚 王宇 +3 位作者 王文杰 胡英 王晓鹏 孙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695-2703,共9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园内的樟子松人工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对群落内不同种的生活史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松科樟子松和白扦、槭树科糖槭、豆科紫穗槐、木犀科暴马丁香、蔷薇科毛果绣线菊和托盘、红豆杉科东北红豆杉、菊... 以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园内的樟子松人工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对群落内不同种的生活史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松科樟子松和白扦、槭树科糖槭、豆科紫穗槐、木犀科暴马丁香、蔷薇科毛果绣线菊和托盘、红豆杉科东北红豆杉、菊科飞廉和线叶旋覆花、禾本科扁穗草、罂粟科白屈菜、唇形科夏至草、十字花科荠菜14种植物生活史型及谱特征进行了定量化分析,以此为依据对群落演替和健康水平进行评价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此群落中主林层植物(樟子松和白扦)营养生长(Vegetationgrowth,V)达到46%,有性生长(Sexualgrowth,S)在35%,无性生长(Clonegrowth,C)约为19%;演替层植物(糖槭、紫穗槐、暴马丁香、毛果绣线菊、托盘和东北红豆杉)营养生长超过50%,无性生长略高于有性生长;草本层植物(飞廉、扁穗草、线叶旋覆花、白屈菜、夏至草和荠菜)营养生长接近于47%,有性生长只比营养生长少了4%,无性生长只占到11%。这些发现说明了主林层的生活史型是以营养生长为主的VS过渡生活史型,演替层植物应为V生活史型而草本植物为VS过渡类型。群落的生活史型是V0.49S0.33C0.18,属于VS过渡生活史型,在样地调查的14种植物中,生活史型大部分以营养为主,综合评价此群落处于以营养生长为主(49%)的健康群落水平,此群落中有性生长占总生活史型得分的33%,有向有性生长发展的趋势,但在一段时间内该群落应为稳定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群落 生活史型 生活史型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活史型的多样性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祖元刚 王文杰 +3 位作者 杨逢建 于景华 曹建国 赵则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11-1818,共8页
主要阐述了植物生活史型的基本定义和基本模式。根据植物的生态幅 (Ecologicalamplitude)、适合度 (Fitness)和能量分配格局将植物生活史型划分出 V生活史型、S生活史型和 C生活史型 3个基本类型以及 VS生活史型、SV生活史型、CS生活史... 主要阐述了植物生活史型的基本定义和基本模式。根据植物的生态幅 (Ecologicalamplitude)、适合度 (Fitness)和能量分配格局将植物生活史型划分出 V生活史型、S生活史型和 C生活史型 3个基本类型以及 VS生活史型、SV生活史型、CS生活史型、SC生活史型等 6个具有混合特征的过渡类型。文中分析了权衡 (Trade-off)植物生活史各阶段的能量需求 ,使之合理地进行能量分配 ,进而使植物生活史型获得最佳的繁殖和存活效益以及最大的适合度的重要性 ,指出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与植物生活史型及其生活史型之间相互转换的密切关系。初生代谢物质主要用于营养生长 ,次生代谢物质主要用于促进繁育和拮抗环境胁迫。植物生活史型在特定时空中依生境的连续变化而发生相互转换 ,呈现出具动态特征的植物生活史型谱。提出了植物生活史型的形成机制 ,即生境中的资源状况和干扰程度构成了环境筛的径度 ,进而形成选择压力 ,以使植物按需分配能量 ,合成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来应对选择压力 ,形成自身的生态幅和适应对策 ,最终与生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适合度来表征相应的生活史型。还提出了植物生活史型之间相互转化的机制 ,即每一种植物生活史型均有与该生活史型相对应的生境类型、选择压力、代谢物质和生活史对策 ,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活史型 多样性 动态分析 生态幅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南方红豆杉光合特性及生活史型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孙佳音 杨逢建 +2 位作者 庞海河 张学科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9-444,共6页
对浙江省富阳市种植的5年生南方红豆杉,89%遮荫的条件下生长的南方红豆杉与46.4%遮荫及自然光条件诱导50天的南方红豆杉的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及其生活史型的研究。结果表明:89%遮荫、46.4%遮荫和自然光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8.88,30.52和65... 对浙江省富阳市种植的5年生南方红豆杉,89%遮荫的条件下生长的南方红豆杉与46.4%遮荫及自然光条件诱导50天的南方红豆杉的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及其生活史型的研究。结果表明:89%遮荫、46.4%遮荫和自然光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8.88,30.52和65.34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287.01,258.25和358.92μmol·m-2·s-1,遮荫可以降低南方红豆杉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弱光,同时提高光合速率,增强了南方红豆杉的光合能力,其中以89%遮荫的变化最明显。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大,南方红豆杉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的含量均增大,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减小,说明遮荫可以增加植物对光能的利用,尤其是增加了对蓝紫光的利用,提高了光合效能。研究还发现遮荫对南方红豆杉的生活史型有一定的影响,89%遮荫、46.4%和自然光的生活史型分别为V0.836C0.164,V0.625C0.375和V0.772C0.228,以89%遮荫的营养生长最为旺盛。因此,89%遮荫是这三种光照条件中南方红豆杉营养生长的最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遮荫 光合特性 光合色素 生活史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活史型的划分及其相互转化 被引量:20
4
作者 祖元刚 赵则海 +2 位作者 杨逢建 唐中华 曹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47-2353,共7页
基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分析了植物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营养生长、克隆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的权衡的结果直接导致的植物生活史型形成以及相互转化过程。根据胁迫和扰动程度将植物的生境划分为基本生境型、特殊过渡型和过渡型,其中过渡型(EDF... 基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分析了植物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营养生长、克隆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的权衡的结果直接导致的植物生活史型形成以及相互转化过程。根据胁迫和扰动程度将植物的生境划分为基本生境型、特殊过渡型和过渡型,其中过渡型(EDF)在自然界中具有普遍意义;与生境过渡型(EDF)相对应,植物形成的生活史型也为过渡生活史型(VCS),其基本型V、C和S以及特殊过渡型VC、VS和CS是其特例。植物的生活史型过渡型(VCS)具有普适性意义,在生境调控下的任一种植物生活史型均可表示为Vx1Cx2Sx3。植物生活史型的相互转化与其生境类型的相互转变是完全对应的,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和途径是复杂的,且具有可逆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型 生境型 适合度 生态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生活史型特征及其与不同器官单宁、黄酮、生物碱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文杰 李文馨 +2 位作者 许慧男 祖元刚 王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28-5237,共10页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白屈菜植物生活史型相关的营养生长(vegetative growth,V)、有性生长(sexual growth,S)和克隆生长(clonal growth,C)的主成分得分及比例进行定量计算,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生活史型特征参数及次生代谢...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白屈菜植物生活史型相关的营养生长(vegetative growth,V)、有性生长(sexual growth,S)和克隆生长(clonal growth,C)的主成分得分及比例进行定量计算,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生活史型特征参数及次生代谢产物单宁含量、黄酮含量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关系,目的是为植物活性成分环境定向诱导培育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光照状况的全光照(空地)、70%光照(榆树林内)和40%光照下(白扦林内)的9个样地白屈菜生活史型划分发现,全光照下白屈菜种群生活史型为V0.34S0.41C0.25,为SV生活史型,空地为DE(Disturbed but still Excellent)生境;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的白屈菜生活史型分别可表示为V0.28S0.38C0.34和V0.27S0.40C0.33,均为SC生活史型,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为DF(Disturbed and Fragile)生境。(2)白屈菜植株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空地均低于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生境。各样地白屈菜不同器官单宁含量:叶片(种(根(茎;黄酮含量:种(叶片(根(茎;生物碱含量:叶片(根(茎,各样地白屈菜茎和根的生物碱含量无明显差异,空地白屈菜叶片中生物碱含量低于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白屈菜植株59%~56.7%。(3)白屈菜生活史型与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著的线性关系显示,白屈菜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与营养生长和有性生长成负相关,与克隆生长成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较于空地的DE生境,林(榆树和白扦)下的DF生境条件差,使白屈菜向C型转变,同时也促进了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的积累。结果可以为野生植物的人工定向培育中生境选择和目的活性成分定向累积提供基于形态学的评价方法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 生活史型 主成分分析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长春花生活史型形成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唐中华 焦琰 +5 位作者 张学科 祖元刚 高杨 孙艳斐 杨蕾 赵晓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41-3646,共6页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广泛栽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40℃)是其生活史过程中常见的胁迫因子之一。为了研究高温对植物能量在营养和繁殖上分配格局和生理代谢的影响,运用生活史型理论与方法研究高温和对...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广泛栽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40℃)是其生活史过程中常见的胁迫因子之一。为了研究高温对植物能量在营养和繁殖上分配格局和生理代谢的影响,运用生活史型理论与方法研究高温和对照温度条件下长春花生活史型和生理代谢动态特点。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营养生长(Vegetativegrowth,V)、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S)和无性繁殖(Clone reproduction,C)等3类15种性状进行统计,发现4周后高温与对照温度条件下长春花生活史型划分结果分别为V0.480S0.487C0.032和V0.604S0.385C0.010。对高温处理过程中可溶性糖、生物碱和抗氧化剂的代谢规律研究发现,蔗糖含量在第4周增加了约7倍,达到了(1.41±0.23)mg/g;文朵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等3种生物碱在第2周增加了2倍,峰值分别达到(6.0±0.63)mg/g、(3.8±0.63)mg/g和(35.6±2.8)μg/g;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从(153.3±11.8)nmol/g升高到(348.7±19.9)nmol/g,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由(54.5±9.27)nmol/g增加至(149.2±10.1)nmol/g,均增加了1倍以上,GSH/GSSG比值则呈持续下降趋势。结果表明,高温使长春花能量固定总量增加了1倍以上,促进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投入,降低了营养生长方面的投入比例,这种能量分配格局的变化伴随着显著的生理代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生活史型 主成分分析 生理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不同水分条件对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生活史型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唐中华 杨蕾 +1 位作者 梁胜楠 祖元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742-2747,共6页
为了研究土壤中不同水分条件对长春花生活史型形成及生理代谢的影响,设置对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等土壤水分梯度,对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幼苗进行处理。对长春花形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选择的20个聚类实... 为了研究土壤中不同水分条件对长春花生活史型形成及生理代谢的影响,设置对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等土壤水分梯度,对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幼苗进行处理。对长春花形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选择的20个聚类实体被分为2组,第1组为对照(CK)和轻度干旱(LD)处理的植株,第2组为中度干旱(MD)和重度干旱(HD)处理的植株。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长春花营养生长(Vegetative growth,V)、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S)和无性繁殖(Clone reproduction,C)等3类15种性状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长春花在对照条件下生活史型为V0.39S0.54C0.07,轻度干旱为V0.36S0.50C0.14,中度干旱为V0.53S0.27C0.20,重度干旱为V0.45S0.09C0.46,干旱程度加强显著提高了无性繁殖的比重,降低了有性生殖的比例。同时,对长春花中文朵灵、长春质碱和脱水长春碱等生物碱的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发现重度干旱下的文朵灵、长春质碱和脱水长春碱的含量在16d时分别是对照水平的1.5倍、2.3倍和3.1倍,表明干旱胁迫诱导生物碱积累,为长春花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长春花 生活史型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对栽培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生活史型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唐中华 郭晓瑞 +5 位作者 张学科 高扬 祖元刚 杨蕾 杨逢建 张衷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045-4049,共5页
为了提高栽培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的生物碱产量,应用植物生活史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刈割对栽培长春花生活史型转变及其生物碱代谢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刈割后的长春花后生活史型变... 为了提高栽培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的生物碱产量,应用植物生活史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刈割对栽培长春花生活史型转变及其生物碱代谢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刈割后的长春花后生活史型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划分,发现在对照栽培环境下生长的长春花处于DE生境,定性划分结果为SV生活史型,定量划分结果为V0.3638S0.6174C0.0187,属于SV型。刈割使长春花的生活史型转变为V0.2847S0.6684C0.0469,属于SC型。同时,对两种生活史型的长春花中长春碱及其前体文朵灵和长春质碱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刈割后的SC型长春花不同叶位叶片中的生物碱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可以为提高栽培长春花生物碱含量提供科学指导,也进一步验证了生活史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生活史型 刈割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对南方红豆杉生活史型和紫杉烷类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于景华 李德文 +4 位作者 庞海河 魏晓雪 佟璐 原树生 祖元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1,共7页
运用植物生活史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表型性状和紫杉烷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UV-B辐射强度增加,南方红豆杉无性生殖表型性状(C)明显增强(z值由0.18增加到0.52),营养生... 运用植物生活史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表型性状和紫杉烷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UV-B辐射强度增加,南方红豆杉无性生殖表型性状(C)明显增强(z值由0.18增加到0.52),营养生长表型性状(V)相应降低(x值由0.82降低至0.48);3.25μW.cm-.2nm-1UV-B辐射处理较对照组和9.76μW.cm-.2nm-1UV-B辐射处理组生物量增量更高;增补UV-B辐射处理显著促进了南方红豆杉叶片中紫杉醇(Taxol)的积累,但对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Ⅲ,10-DAB)、7-木糖-10-去乙酰基紫杉醇(7-xylosyl-10-deacetyltaxol,7-xyl-10-DAT)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其中3.25μW.cm-.2nm-1UV-B辐射处理对紫杉醇诱导效果最为明显。结果表明,在南方红豆杉田间栽培中应注意上层树种搭配、修剪,从而形成适当的UV-B辐射胁迫以诱导紫杉醇含量及生物量增量,达到高产、优质的生态培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南方红豆杉 生活史型 紫杉烷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生活史型的划分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则海 祖元刚 +1 位作者 唐中华 曹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41-2346,共6页
探讨了甘草生活史型的定性和定量划分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生活史型定性划分法基于生态幅与扰动程度对甘草生活的生境进行划分,将野生甘草、半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分别划分为C、CVS和S生活史型。生活史型定量划分法是将生... 探讨了甘草生活史型的定性和定量划分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生活史型定性划分法基于生态幅与扰动程度对甘草生活的生境进行划分,将野生甘草、半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分别划分为C、CVS和S生活史型。生活史型定量划分法是将生长于不同生境中甘草的营养生长、克隆生殖和有性生殖形态性状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得分比例划分生活史型。野生甘草定量划分结果为C0.4552S0.3150V0.2297型,总体上趋于C型生活史型;半野生甘草划分结果为C0.3540V0.3534S0.2926型,其营养生长、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发育比较均衡,属于CVS过渡生活史型;栽培甘草划分结果为V0.8931S0.0569C0.0500型,为比较典型的V生活史型。栽培甘草的定性、定量划分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生长年限太少,克隆生殖和有性生殖均不发达。对植物生活史型的定量划分方法比定性划分法更为可靠、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克隆植物 生活史型 划分方法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鱼类生活史型与生态学参数地理变异 被引量:23
11
作者 罗秉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73,共11页
根据1985—1986年东海北部近海调查材料及其它有关文献,对43种鱼计74个种群或群体的生活史选择型及其生态学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我国近海的主要鱼类大多偏于r选择型。此外,对r—K选择鱼种的资源特征反其对捕捞的反应作... 根据1985—1986年东海北部近海调查材料及其它有关文献,对43种鱼计74个种群或群体的生活史选择型及其生态学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我国近海的主要鱼类大多偏于r选择型。此外,对r—K选择鱼种的资源特征反其对捕捞的反应作了阐述。各鱼种的种群生态学参数在种间和空间分布上均表现出地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型 生态学参数 地理变异 中国 近海渔类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活史型定量划分及其权重配置方法——以四棱豆生活史型划分为例
12
作者 赵则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110-5120,共11页
植物生活史型定量划分方法研究是植物生活史型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的生活史型定量划分方法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起来的,未考虑性状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需要探索适用于"网状"结构指标体系的植物生活史型划分新方... 植物生活史型定量划分方法研究是植物生活史型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的生活史型定量划分方法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起来的,未考虑性状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需要探索适用于"网状"结构指标体系的植物生活史型划分新方法。根据植物生活史型划分指标的层次性特点,以攀援型和矮生型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为例,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层次分析法(AHP)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性状指标进行权重配置,计算性状指标的综合得分和生活史型划分参数,结果如下:与ANP相比,PCA计算的V型(营养生长型)参数值偏低(x在0.39以下),S型(有性生殖型)参数值偏高(z在0.453以上);AHP计算的V型参数值偏高(x在0.614以上),S型参数值偏低(z在0.088以下);3种方法计算的生活史型划分参数差异明显。由于PCA、AHP均要求性状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不能排除性状指标之间的关联,因此基于PCA、AHP的四棱豆生活史型划分结果均出现了偏差,表明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影响了生活史型划分结果。ANP的指标体系为"网状"结构,其控制层、网络层各个指标之间均存在关联。构建ANP的判断矩阵时提取了性状指标的相关矩阵信息,权重配置反映了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ANP方法对攀援型和矮生型四棱豆生活史型的划分结果分别为V0.517C0.327S0.156和V0.416C0.43S0.154。当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不显著时,可采用PCA和AHP法分配权重;当性状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时,采用ANP法进行权重配置更为恰当。综上所述,基于ANP的植物生活史型划分方法解决了性状指标之间相互影响问题,为植物生活史型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型 权重配置 网络层次分析法 四棱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长春花生活史形成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扬 王永勖 +2 位作者 樊梓鸾 王振宇 唐中华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第3期1-3,共3页
长春花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广泛栽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次生代谢产物文多灵、长春碱,长春质碱等可治疗多种癌症。如果可以通过调节光照来达到不同的生产目的,将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分3个强度光照培养长春花,分别为100μmol/m2... 长春花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广泛栽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次生代谢产物文多灵、长春碱,长春质碱等可治疗多种癌症。如果可以通过调节光照来达到不同的生产目的,将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分3个强度光照培养长春花,分别为100μmol/m2·s、500μmol/m2·s和900μmol/m2·s,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营养生长、有性生长和无性繁殖3类15种性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对长春花生活史型的调控作用十分明显,其生活史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由VS转变为VC,体现了植物能量的内部循环。光合数据结果表明,嫩叶主要利用强光,老叶主要利用弱光,使植物充分利用不同生境下的光照,以保证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生活史型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