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载园林生活历史的空间艺术品 解读法国雪铁龙公园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湧 《风景园林》 2010年第6期113-118,共6页
从文脉背景、空间营建、植物种植和传统继承等方面对雪铁龙公园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评论。经过现场考察和体验,认为没有留下原雪铁龙汽车工厂任何痕迹的设计方案,实则保留了场地上最突出的历史特征;其空间营造比平面几何布局更加壮观;植... 从文脉背景、空间营建、植物种植和传统继承等方面对雪铁龙公园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评论。经过现场考察和体验,认为没有留下原雪铁龙汽车工厂任何痕迹的设计方案,实则保留了场地上最突出的历史特征;其空间营造比平面几何布局更加壮观;植物材料运用极为丰富。这座后现代园林是了解法国古典园林文化传承和园林生活发展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 后现代园林 生活历史 空间营造 艺术品 解读 法国 雪铁龙 公园 植物种植 园林生活 文化传承 设计方案 汽车工厂 历史特征 几何布局 古典园林 传统继承 材料运用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位女性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社会化历程——基于生活历史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爱霞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127,共9页
由于注重探索个体的生活历史和日常生活经验在其学习和教育活动中的特殊意义,生活历史法对于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社会化研究具有很强的适切性。运用生活历史法对一位女性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社会化的研究显示,专业社会化与个体的家庭环境... 由于注重探索个体的生活历史和日常生活经验在其学习和教育活动中的特殊意义,生活历史法对于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社会化研究具有很强的适切性。运用生活历史法对一位女性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社会化的研究显示,专业社会化与个体的家庭环境、受教育背景、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以及人格特征等因素密切关联,并呈现出专业社会化历程的终生持续性、专业社会化动因的多重性、专业社会化路径的"非正式性"和专业社会化模式的辩证互动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工作者 专业社会化 生活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C生活历史法:一种基于批判理论的质的研究方法
3
作者 张永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5-48,共4页
作为一种基于批判理论的质的研究方法,RUC生活历史法丰富了国内质的研究方法的理论话语和操作技术。RUC生活历史法源于全球化与知识社会中教育研究重建的需要,它以批判理论为基础,探究作为主体意义建构持续过程的终身学习过程。就操作... 作为一种基于批判理论的质的研究方法,RUC生活历史法丰富了国内质的研究方法的理论话语和操作技术。RUC生活历史法源于全球化与知识社会中教育研究重建的需要,它以批判理论为基础,探究作为主体意义建构持续过程的终身学习过程。就操作技术而言,它吸收了常见的质的研究资料收集方法,并在资料分析上运用了能够揭示学习潜能的深度解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C生活历史 批判理论 终身学习 深度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生活与文学化的表达从——李锐的《银城故事》说到现时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政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6,126,共5页
关键词 历史生活 李锐 《银城故事》 小说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活的信息化未来——《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导读
5
作者 林君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语言生活历史进程》 周有光 中学 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指导 科学小品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真意蕴及民生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永志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8,共5页
马克思生活哲学是在不断继承和超越诸多先哲关于生活哲学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马克思生活哲学思想的本真意蕴可以从生活本体论(生活是世界的"事实")、生活认识论(生活是思想的源泉)和生活... 马克思生活哲学是在不断继承和超越诸多先哲关于生活哲学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马克思生活哲学思想的本真意蕴可以从生活本体论(生活是世界的"事实")、生活认识论(生活是思想的源泉)和生活历史论(生活的演进是客观历史过程)三个维度加以全方位解析。对马克思生活哲学本真内涵进行系统梳理,能够为构建当代中国特色民生话语范式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哲学 民生 生活本体论 生活认识论 生活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传奇中的历史、文明与性别想象——读赵本夫的短篇小说 被引量:5
7
作者 季红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短篇小说 历史生活 赵本夫 传奇 想象 民间 文明 小说结构 经验世界 故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学叙事中的消费逻辑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云春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4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历史生活 消费逻辑 文学叙事 民族传统文化 历史小说 意识形态领域 集体无意识 统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翅象鼻虫生活史及习性观察
9
作者 杨群林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泥翅象鼻虫 生活历史 生活习性 预防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童小说:探究人类生命形式的演绎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昭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7-160,共4页
苏童总是以历史生活为背景,虚构出一个个陈年往事,让处于这个境地的人性作尽情的演绎,借此来反映人物生命的躁动、生命的扭曲,表现作家对现实生命存在的思索,力图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苏童 小说 历史生活 生命形式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兼评《民俗文化学(新修)》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旭民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一种独特的系统,一种具有个性的文化模式,因此,把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是理所当然的,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本质意义上进行探究,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形成并不... 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一种独特的系统,一种具有个性的文化模式,因此,把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是理所当然的,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本质意义上进行探究,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形成并不断重复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而民俗文化作为传统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民间生活方式中最具代表性和核心本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学 中国传统 民俗文化研究 生活方式 文化模式 风俗习惯 生活文化 历史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古无人作花史,官梅已向纪中书--评程杰教授《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12
作者 林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 审美文化研究 梅花 历史生活 文化意义 本纪 帝王 修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10月8日—10月24日 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每日农经》节目内容
13
《农村百事通》 2015年第2期21-24,共4页
10月8日飞在高原,藏鸡不够卖藏鸡珍贵而稀有,是世界上在高海拔地区生活历史最久的原始地方小型鸡种。它们体型娇小、生性活泼、动作敏捷,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昌都、林芝、山南等地区。藏鸡,白天在高山深谷中觅食,喝的是雪山水,吃的是天然... 10月8日飞在高原,藏鸡不够卖藏鸡珍贵而稀有,是世界上在高海拔地区生活历史最久的原始地方小型鸡种。它们体型娇小、生性活泼、动作敏捷,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昌都、林芝、山南等地区。藏鸡,白天在高山深谷中觅食,喝的是雪山水,吃的是天然的草籽、小虫,个头不大,体格健硕。藏鸡在西藏察雅县是一道非常抢手的美食。据检测,藏鸡体内富含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常吃藏鸡能补充体能、提高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鸡 每日农经 生活历史 高山深谷 动作敏捷 鸡种 察雅县 小虫 半细毛羊 新疆细毛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未庄—鲁镇文化”看中国传统文化的隔绝性和承传性──读鲁迅小说引发的一点文化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小美 程堂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71-75,共5页
从“未庄—鲁镇文化”看中国传统文化的隔绝性和承传性──读鲁迅小说引发的一点文化思考吴小美,程堂发如同历史上大多数伟大的思想家都是文化思想家。样,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主要是一位文化思想家。终其一生,究其全部作品,... 从“未庄—鲁镇文化”看中国传统文化的隔绝性和承传性──读鲁迅小说引发的一点文化思考吴小美,程堂发如同历史上大多数伟大的思想家都是文化思想家。样,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主要是一位文化思想家。终其一生,究其全部作品,鲁迅始终是将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展开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思考 鲁迅小说 中国传统文化 承传性 历史生活 思想家 表现领域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档案与文学作品转化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莉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78,共1页
1档案信息转化为文学作品的体裁内容 档案信息为档案工作者或文艺工作者发掘和创作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学作品的直接来源是社会生活,而档案则客观、直接、原始地记录着社会生活。但是.社会历史生... 1档案信息转化为文学作品的体裁内容 档案信息为档案工作者或文艺工作者发掘和创作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学作品的直接来源是社会生活,而档案则客观、直接、原始地记录着社会生活。但是.社会历史生活毕竟已经成为历史不能再现,文学创作不可能深入到已成为历史的社会生活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工作者 文学作品 转化问题 社会生活 历史生活 文学创作 信息转化 作者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