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之艺术”的几个问题——参照周作人的“颓废”和伦理主体 被引量:1
1
作者 伊藤德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6,共6页
关键词 生活之艺术 周作人 伦理主体 颓废 生活方式 人生哲学 中国古代 中文译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年周作人“苦趣”心态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丁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6,共6页
"苦趣"被认为是周作人散文的重要艺术风格,也是周作人文学批评活动中的审美概念,而作为文学实践的"苦趣",其生成历程在周作人早年日记中已有清晰显现。早年周作人的"苦趣"心理集中体现在周作人的文房清... "苦趣"被认为是周作人散文的重要艺术风格,也是周作人文学批评活动中的审美概念,而作为文学实践的"苦趣",其生成历程在周作人早年日记中已有清晰显现。早年周作人的"苦趣"心理集中体现在周作人的文房清玩鉴赏中,这一活动往往与其科举考试经历紧密相连。周作人以文房清玩缓解考试焦虑,营造出具有旧式文人趣味的文化空间,并完成了对于传统文人的身份认同,这一"苦趣"心理具有明显的"苦中寻趣"特征。而以"苦趣"视角观照其早年生活的诸多层面,则不难窥见周作人以幽默态度与诗意想象来品尝早岁人生苦味,实现了从"化苦为趣"到"苦即为趣"的重要转变,其策略颇富主动性与建构性,并昭示出这一处于萌芽状态的"苦趣"心理蕴含着日后文学实践的诸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日记 苦趣 闲适 文房清玩 生活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与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海彦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5,共5页
上世纪20年代初,亲历死亡威胁的周作人由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与否定开讲“生活之艺术”,由对国家、民族命运自觉承负的时代领潮人物一变而为彻底的颓废主义者;人生观转变之后,周作人的文学观也由坚定的“人生的”艺术派一变而为追求轻松写... 上世纪20年代初,亲历死亡威胁的周作人由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与否定开讲“生活之艺术”,由对国家、民族命运自觉承负的时代领潮人物一变而为彻底的颓废主义者;人生观转变之后,周作人的文学观也由坚定的“人生的”艺术派一变而为追求轻松写作、趣味阅读的“趣味主义”,其间经历了由“教训之无用”到“文学无用”,由“文学无用”到创作的“自足”,由创作的“自足”再到“草木虫鱼”三个层面的理论转换;周作人不仅通过《语丝》《骆驼草》等刊物为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营造了必要的氛围,培养了作家力量,而且也为其提供了合法性论述支撑,成为该思潮事实上的理论建构者,从而最终促成了这一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作人 生活之艺术 趣味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