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活之艺术”的几个问题——参照周作人的“颓废”和伦理主体
被引量:
1
1
作者
伊藤德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6,共6页
关键词
生活之艺术
周作人
伦理主体
颓废
生活
方式
人生哲学
中国古代
中文译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年周作人“苦趣”心态探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丁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6,共6页
"苦趣"被认为是周作人散文的重要艺术风格,也是周作人文学批评活动中的审美概念,而作为文学实践的"苦趣",其生成历程在周作人早年日记中已有清晰显现。早年周作人的"苦趣"心理集中体现在周作人的文房清...
"苦趣"被认为是周作人散文的重要艺术风格,也是周作人文学批评活动中的审美概念,而作为文学实践的"苦趣",其生成历程在周作人早年日记中已有清晰显现。早年周作人的"苦趣"心理集中体现在周作人的文房清玩鉴赏中,这一活动往往与其科举考试经历紧密相连。周作人以文房清玩缓解考试焦虑,营造出具有旧式文人趣味的文化空间,并完成了对于传统文人的身份认同,这一"苦趣"心理具有明显的"苦中寻趣"特征。而以"苦趣"视角观照其早年生活的诸多层面,则不难窥见周作人以幽默态度与诗意想象来品尝早岁人生苦味,实现了从"化苦为趣"到"苦即为趣"的重要转变,其策略颇富主动性与建构性,并昭示出这一处于萌芽状态的"苦趣"心理蕴含着日后文学实践的诸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日记
苦趣
闲适
文房清玩
生活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作人与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海彦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5,共5页
上世纪20年代初,亲历死亡威胁的周作人由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与否定开讲“生活之艺术”,由对国家、民族命运自觉承负的时代领潮人物一变而为彻底的颓废主义者;人生观转变之后,周作人的文学观也由坚定的“人生的”艺术派一变而为追求轻松写...
上世纪20年代初,亲历死亡威胁的周作人由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与否定开讲“生活之艺术”,由对国家、民族命运自觉承负的时代领潮人物一变而为彻底的颓废主义者;人生观转变之后,周作人的文学观也由坚定的“人生的”艺术派一变而为追求轻松写作、趣味阅读的“趣味主义”,其间经历了由“教训之无用”到“文学无用”,由“文学无用”到创作的“自足”,由创作的“自足”再到“草木虫鱼”三个层面的理论转换;周作人不仅通过《语丝》《骆驼草》等刊物为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营造了必要的氛围,培养了作家力量,而且也为其提供了合法性论述支撑,成为该思潮事实上的理论建构者,从而最终促成了这一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作人
生活之艺术
趣味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活之艺术”的几个问题——参照周作人的“颓废”和伦理主体
被引量:
1
1
作者
伊藤德也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6,共6页
关键词
生活之艺术
周作人
伦理主体
颓废
生活
方式
人生哲学
中国古代
中文译名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年周作人“苦趣”心态探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丁文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6,共6页
基金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拔尖人才科研支持计划资助
文摘
"苦趣"被认为是周作人散文的重要艺术风格,也是周作人文学批评活动中的审美概念,而作为文学实践的"苦趣",其生成历程在周作人早年日记中已有清晰显现。早年周作人的"苦趣"心理集中体现在周作人的文房清玩鉴赏中,这一活动往往与其科举考试经历紧密相连。周作人以文房清玩缓解考试焦虑,营造出具有旧式文人趣味的文化空间,并完成了对于传统文人的身份认同,这一"苦趣"心理具有明显的"苦中寻趣"特征。而以"苦趣"视角观照其早年生活的诸多层面,则不难窥见周作人以幽默态度与诗意想象来品尝早岁人生苦味,实现了从"化苦为趣"到"苦即为趣"的重要转变,其策略颇富主动性与建构性,并昭示出这一处于萌芽状态的"苦趣"心理蕴含着日后文学实践的诸多可能。
关键词
周作人日记
苦趣
闲适
文房清玩
生活之艺术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作人与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海彦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5,共5页
文摘
上世纪20年代初,亲历死亡威胁的周作人由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与否定开讲“生活之艺术”,由对国家、民族命运自觉承负的时代领潮人物一变而为彻底的颓废主义者;人生观转变之后,周作人的文学观也由坚定的“人生的”艺术派一变而为追求轻松写作、趣味阅读的“趣味主义”,其间经历了由“教训之无用”到“文学无用”,由“文学无用”到创作的“自足”,由创作的“自足”再到“草木虫鱼”三个层面的理论转换;周作人不仅通过《语丝》《骆驼草》等刊物为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营造了必要的氛围,培养了作家力量,而且也为其提供了合法性论述支撑,成为该思潮事实上的理论建构者,从而最终促成了这一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同作人
生活之艺术
趣味主义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活之艺术”的几个问题——参照周作人的“颓废”和伦理主体
伊藤德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早年周作人“苦趣”心态探析
丁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周作人与中国现代趣味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赵海彦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