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及其消解 被引量:19
1
作者 易显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5,共7页
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导致人生命自然属性的减弱和“技术一社会”属性的增强,关于其伦理正当性问题的相关论争正在持续发酵。进行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生命个体遭遇安全风险,将给整个人类群体的基因安全性造成不... 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导致人生命自然属性的减弱和“技术一社会”属性的增强,关于其伦理正当性问题的相关论争正在持续发酵。进行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生命个体遭遇安全风险,将给整个人类群体的基因安全性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基因编辑对人类生命的筛选、编辑、修改,使生命的进化过程俨然变成一个技术选择过程,这种人工改造对人类的生命尊严形成新的挑战;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使基因编辑扮演了将生命价值商业化的不光彩角色。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增强技术的广泛使用,带来的将是基因层面的社会阶层化,并形成新的优生学和另外一种形式的价值偏差。通过更迭伦理观念,重新抉择价值顺序,将相关伦理规范法制化,并强化科研共同体道德责任培育,可对因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产生的伦理风险进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 CRISPR/Cas9 基因编辑婴儿实验 伦理风险 道德责任 价值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治理探究——基于技术现象学的批判
2
作者 程瑞 伏其秦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共6页
当前,各国都在展开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治理研究,但难以展开有效对话并形成统一的国际治理体系,现有伦理治理方案也往往无法有效考量科技发展、伦理规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技术现象学视角展开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研究,反对... 当前,各国都在展开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治理研究,但难以展开有效对话并形成统一的国际治理体系,现有伦理治理方案也往往无法有效考量科技发展、伦理规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技术现象学视角展开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研究,反对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以技术工具论为背景的治理逻辑,强调放弃科技-伦理的二元对立,深入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主动性和不确定性、具体伦理规范的暂时性、社会文化道德的根本性以及三者之间的互相构成性,提出应当遵循的哲学建议,有助于构建更加深刻与丰富的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生殖细胞基因编辑 超人类主义 生物保守主义 技术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