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殖生长期源库改变对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光华 刘晓冰 +3 位作者 杨恕平 李艳华 金剑 张秋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6-241,共6页
利用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在 R1 和 R5 期,通过去叶或去荚,研究源库改变对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R1 期和 R5 期去叶1/3 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然而, R1 期全去叶,减少了单株荚数,... 利用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在 R1 和 R5 期,通过去叶或去荚,研究源库改变对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R1 期和 R5 期去叶1/3 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然而, R1 期全去叶,减少了单株荚数,产量降低,但对品质影响不明显; R5 期全去叶,降低了每荚粒数和百粒重,有利于蛋白质积累,而不利于脂肪积累,产量降低。 R5 期去荚1/3,增加了单荚粒数和百粒重,产量略有提高,脂肪积累增多,蛋白质含量降低。可见脂肪和蛋白质积累机制不同,协调产量与品质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生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源库改变 产量 品质 生殖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殖生长期根系形态性状与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金剑 刘晓冰 +3 位作者 王光华 李艳华 潘相文 S.J.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3-257,共5页
以稳定的大豆新品系进行连续2年的生殖生长期根系形态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殖生长期根系形态性状存在较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尤其在R5期后,产量较高的海-560的根系生物量、根体积和根长均大于观-009;施肥有效地促进根系生长,降水较... 以稳定的大豆新品系进行连续2年的生殖生长期根系形态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殖生长期根系形态性状存在较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尤其在R5期后,产量较高的海-560的根系生物量、根体积和根长均大于观-009;施肥有效地促进根系生长,降水较多的年份土壤中的根系密度较高,施肥增强这种趋势,尤以0-30cm内的土层显著;根系性状与产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根长与产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在雨养农业中,选育根系强大的品种,并根据气候变化因地制宜的科学施肥,协调水肥关系,提高水分及养分利用率,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殖生长期 根系形态性状 产量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大豆生殖生长期群体冠层结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金剑 刘晓冰 +2 位作者 王光华 张秋英 李艳华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利用两个大豆品系在不同群体密度下比较生殖生长期冠层结构。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下大豆的植株形状、群体生育和产量均发生变化 ,密度对干物质积累、LAI动态、叶片空间形态、株高 /茎粗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均表现为明显的基因型间差异 ,品系... 利用两个大豆品系在不同群体密度下比较生殖生长期冠层结构。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下大豆的植株形状、群体生育和产量均发生变化 ,密度对干物质积累、LAI动态、叶片空间形态、株高 /茎粗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均表现为明显的基因型间差异 ,品系 980 8较品系 9395有更高、更稳定的干物质积累 ,株高 /茎粗变化不大 ,高密度群体下能维持较高的LAI ,叶片不早衰 ,叶片自身的调位能力强 ,叶倾角大 ,且叶片分布均匀 ,有利于高密度下形成较高群体产量。图 4 ,表 4 ,参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生殖生长期 群体冠层结构 植株形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生长期遮阴对大豆脂肪酸积累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兵 王程 +4 位作者 金剑 刘居东 张秋英 刘晓冰 S J 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大豆脂肪酸组分及配比影响大豆油脂的营养价值和贮运加工环节,是决定大豆油脂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着脂肪酸各组分含量高低,生态环境通过影响脂肪酸的积累动态,同样影响着脂肪酸的含量。以品质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系... 大豆脂肪酸组分及配比影响大豆油脂的营养价值和贮运加工环节,是决定大豆油脂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着脂肪酸各组分含量高低,生态环境通过影响脂肪酸的积累动态,同样影响着脂肪酸的含量。以品质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生殖期遮阴对大豆籽粒发育过程脂肪酸各组分积累动态的影响。遮阴显著降低了黑农35和垦农18成熟籽粒内的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降幅达1.51%),并显著升高了亚油酸的含量(升幅达2.02%);与此相反,遮阴升高了海339大豆成熟籽粒内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升幅达1.01%),并显著降低了亚油酸含量(降幅达2.63%)。与对照相比,遮阴升高了海339大豆成熟籽粒内油酸含量(升幅达2.01%),但降低了黑农35成熟籽粒内油酸含量(降幅达1.72%),对垦农18成熟籽粒内油酸含量无影响。遮荫对大豆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动态的影响,因大豆品质和脂肪酸组分的不同而各异。开花后30 d是遮阴影响大豆籽粒内各脂肪酸组分积累的关键期,表明大豆群体过早郁闭将影响到大豆脂肪酸的品质,应根据不同品质大豆脂肪酸积累的生理特性确定合理的群体栽培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殖生长期 遮阴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生殖生长期根系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胜群 宋凤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于孕穗期、灌浆期和籽粒成熟期测定了田间生长玉米的第6,7,8和9层次生根中的16种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同一品种不同层次的次生根中各氨基酸含量差异达极显著,不同品种相同层次的次生根中各氨基酸含...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于孕穗期、灌浆期和籽粒成熟期测定了田间生长玉米的第6,7,8和9层次生根中的16种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同一品种不同层次的次生根中各氨基酸含量差异达极显著,不同品种相同层次的次生根中各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所测的不同类型根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在各层次生根中的顺序为:第9层次生根>第8层次生根>第6层次生根>第7层次生根。在所测根系的16种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Glu),脯氨酸(Pro),丙氨酸(Ala)和天冬氨酸(Asp)含量高,占总量的50%以上;赖氨酸(Lys)和甲硫氨酸(Met)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殖生长期 根系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殖生长期的根外追肥新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卢隆杰 《河南农业》 2003年第8期21-21,共1页
水稻生殖生长期,是争取穗大粒饱的重要时期,进行根外追肥,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从抽穗到成熟阶段,根系吸肥能力减弱,进行根外追肥效果更好。 1.叶部喷施氮、磷、钾化肥:要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水稻 生殖生长期 根外追肥 叶面喷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时长对生殖生长期工业大麻生长及大麻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静 唐蜻 +5 位作者 邓灿辉 程超华 戴志刚 陈小军 粟建光 许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78-185,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时长对工业大麻生殖生长及主要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以工业大麻品种龙6扦插雌株群体为试验材料,设定8,10,12 h 3个光照射时长,对营养生长28 d的工业大麻进行处理,调查工业大麻株高增量、节数、有效分枝、叶面积及产量...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时长对工业大麻生殖生长及主要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以工业大麻品种龙6扦插雌株群体为试验材料,设定8,10,12 h 3个光照射时长,对营养生长28 d的工业大麻进行处理,调查工业大麻株高增量、节数、有效分枝、叶面积及产量变化,检测CBD、THC、CBDA和CBDV 4类大麻素含量,研究分析开花期光照时长改变对工业大麻生长发育及大麻素积累的影响。结果发现,农艺性状中,工业大麻株高增长量、叶面积、节数和产量易受光照时长改变影响,且这4类指标与光照时长呈正相关,表现为12 h光照时长处理生长最快,而有效分枝数不易受光照时长改变的影响;大麻素含量调查结果显示,CBD、CBDV和THC 3类大麻素含量都易受光照时长改变影响,这3类大麻素在进行光照时长处理后变化趋势一致,含量不断上升,至收获期时含量最高,且这3类大麻素积累量也与光照时长呈正相关,仅有CBDA在进行光照时长处理后呈现下降趋势。结果显示,此次试验条件下12 h光照时长最适宜工业大麻生长,且CBD、CBDV和THC这3类大麻素积累量最高,证实了光环境中光照时长是影响工业大麻生长发育和药用品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光照时长 生殖生长期 产量 大麻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生殖生长期对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响应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二华 周广胜 +4 位作者 武炳义 宋艳玲 何奇瑾 吕晓敏 周梦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5-1315,共11页
作物生殖生长期长度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为深入探究作物生殖生长期长度(reproductive growth period lengths,RGLs)对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响应,基于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生殖生长期和气象数据,量化不同RGLs (孕穗... 作物生殖生长期长度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为深入探究作物生殖生长期长度(reproductive growth period lengths,RGLs)对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响应,基于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生殖生长期和气象数据,量化不同RGLs (孕穗期—抽穗期(booting to heading,BDHD)、抽穗期—乳熟期(heading to milking,HDMS)、乳熟期—成熟期(milking to maturity,MSMD)和孕穗期—成熟期(booting to maturity,BDMD))对平均温度(mean temperature,TEM)、累积降水量(cumulative precipitation,PRE)和累积日照时数(cumulative sunshine duration,SSD)的敏感性,并分离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对不同RGLs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BDMD呈延长趋势(0.24d a^(–1)),其中,HDMS延长趋势最明显(0.16 d a^(–1))。气候因子中高温和寡照不利于单季稻不同RGLs延长,其中,TEM对BDHD、HDMS和MSMD变化趋势的平均相对贡献分别为–50.0%、–50.7%和–21.9%,SSD对BDHD、HDMS和MSMD变化趋势的平均相对贡献分别为–47.2%、–48.7%和–67.6%。技术进步弥补了气候变化对不同RGLs变化趋势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可能是当前单季稻稳产高产和趋利避害的主要手段,未来可以采用较长生殖生长期和耐热性品种来适应持续的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气候变化 生殖生长期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不同比例施氮量的试验总结 被引量:1
9
作者 贾汝志 王立余 +3 位作者 李忠武 柳维刚 韩静 武海荣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3期108-109,共2页
通过2 a对水稻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施用不同比例氮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的氮肥分配比例以7∶3为宜,可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40 kg/667 m2。
关键词 水稻 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 施氮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生长期氮磷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种子产量及萌发力的影响
10
作者 俞慧云 韩天虎 +8 位作者 俞联平 孟祥君 陈兴荣 曾德智 王延 张贞明 任越 李智燕 李新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配肥组合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种子产量及发芽力的影响,设计Ⅰ、Ⅱ、Ⅲ、Ⅳ、Ⅴ组不同的氮磷肥追施组合,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分别追施Urea(尿素)+Urea=75 kg/hm^(2)+75 kg/hm^(2)、Urea+SSP...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配肥组合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种子产量及发芽力的影响,设计Ⅰ、Ⅱ、Ⅲ、Ⅳ、Ⅴ组不同的氮磷肥追施组合,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分别追施Urea(尿素)+Urea=75 kg/hm^(2)+75 kg/hm^(2)、Urea+SSP(过磷酸钙)=75 kg/hm^(2)+150 kg/hm^(2)、SSP+SSP=150 kg/hm^(2)+150 kg/hm^(2)、SSP+Urea=150 kg/hm^(2)+75 kg/hm^(2)和DAP(磷酸二铵)+DAP=150 kg/hm^(2)+150 kg/hm^(2),Ⅵ组为对照,不追肥,研究不同施肥组合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种子发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采用DAP+DAP(V组)、SSP+Urea(Ⅳ组)和Urea+SSP(Ⅱ组)施肥组合通过增加穗数/株、分蘖数、生殖枝数、小穗数/穗、种子数/穗和小花数/穗等种子产量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芒麦的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测种子产量,也改善了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Ⅴ组、Ⅳ组和Ⅱ组实测种子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569.21、420.07和363.05 kg/hm^(2),种子发芽势提高了27.13%、29.78%和27.13%,发芽指数提高了28.26%、19.37%和23.51%,活力指数提高了47.85%、44.19%和49.51%。老芒麦种子产量与穗数/株、生殖枝数、分蘖数、小穗数/穗、小花数/穗和种子数/穗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和种子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穗数/株、分蘖数和生殖枝数是影响本土老芒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适时追施氮磷二元肥或交互施用氮、磷肥,可显著增加种子产量主要组成因子,提高种子产量,并改善种子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施肥组合 本土老芒麦 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 种子产量 产量组分 种子发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正辉 俞慧云 +8 位作者 杨浩 俞联平 李新媛 李智燕 张贞明 潘正武 安耕 任越 杜笑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7-145,共9页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设计不同氮磷配肥组合,观测不同施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分蘖、产草量及产草量动态、茎叶比、牧草养分含量、总可消化养分...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设计不同氮磷配肥组合,观测不同施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分蘖、产草量及产草量动态、茎叶比、牧草养分含量、总可消化养分(TDN)、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粗饲料品质分级指标(GI)的影响,为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优质高产提供合理的配肥方案和参考。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追施尿素(Urea)或磷酸二铵(DAP)均能促进老芒麦分蘖,且前期效果较好。拔节~抽穗期老芒麦生长最快,产草量增量最大,期间各施肥组合干物质积累占39%~44%,2和3龄老芒麦均以Ⅴ、Ⅰ和Ⅱ组产草量及产草量增幅较大,2龄老芒麦Ⅴ、Ⅰ和Ⅱ组分别增产鲜草1759.59、1707.16、1148.38 kg/hm^(2);3龄Ⅴ、Ⅰ和Ⅳ、Ⅱ组分别增产鲜草1769.14、1755.81、1100.08、901.13 kg/hm^(2)。两生长期追施Urea均可降低老芒麦茎叶比,改善牧草品质,而SSP改善草品质的作用较低。Ⅴ、Ⅰ和Ⅱ、Ⅳ组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本土老芒麦粗蛋白质(CP)含量和TDN、RFV值,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改善其草品质和营养价值,依据GI将各施肥组合老芒麦饲草分为Ⅰ组(2.34)和Ⅴ组(2.06)、Ⅱ组(1.85)和Ⅳ组(1.87)、Ⅲ组(1.59)和Ⅵ组(1.42)三个等级。综上所述,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追施Urea或DAP均能促进老芒麦分蘖,采用DAP+DAP(Ⅴ组)、Urea+Urea(Ⅰ组)和Urea+SSP(Ⅱ组)的施肥组合,可提高2龄和3龄本土老芒麦鲜、干草产量和CP含量,以及TDN、RFV和GI值,降低NDF和ADF含量,改善其饲草品质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老芒麦 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期 氮磷肥组合 产草量 养分含量 总消化养分 相对饲喂价值 饲料品质分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生长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2
作者 姜莎莎 李超 +1 位作者 傅建 王星罡 《耕作与栽培》 2016年第1期15-17,共3页
试验以宜香481为材料,在当地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期等量追施穗肥对其产量的影响及灌浆期干物质和氮、磷、钾元素的积累情况,探讨最佳施用穗肥的生长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穗分化3期)与花粉母细胞成... 试验以宜香481为材料,在当地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期等量追施穗肥对其产量的影响及灌浆期干物质和氮、磷、钾元素的积累情况,探讨最佳施用穗肥的生长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穗分化3期)与花粉母细胞成熟期(穗分化5期)下分别施用一半穗肥,单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殖生长期 穗肥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讲座(1) 植物生长发育与植物激素
13
作者 王熹 《中国稻米》 1994年第1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水稻 生殖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 生长阶段 植物激素 稻种 幼穗分化期 加分 特征 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国志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5期92-92,共1页
1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农作物生长即包括营养体生长和生殖体生长。农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花芽分化为界限,把生长过程大致分为两段。花芽... 1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农作物生长即包括营养体生长和生殖体生长。农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花芽分化为界限,把生长过程大致分为两段。花芽分化之前属于营养生长,之后则属于生殖生长期。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作物从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之前,均有一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生长 生殖生长期 营养生长 花芽分化 营养器官 生殖器官 生长过程 营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小麦根冠生物量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47
15
作者 关军锋 马春红 李广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以 12个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 ,分析了盆栽条件下于生殖生长期进行干旱胁迫后根冠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产量、株高、根系和地上部干重 ,增大了根冠比 ,同时 ,减少了穗数 ,但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其中 ,... 以 12个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 ,分析了盆栽条件下于生殖生长期进行干旱胁迫后根冠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产量、株高、根系和地上部干重 ,增大了根冠比 ,同时 ,减少了穗数 ,但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其中 ,变化比较大的是地上部干重和根冠比。相关分析表明 ,根系干重、穗数和地上部干重的变化与产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 ,根系干重的变化又与穗数和地上部干重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变化密切关系到抗旱指数 (DI) ,除千粒重、根冠比的变化率与DI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以外 ,其余性状的变化率与DI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直接影响DI的性状变化中 ,地上部干重变化率 (0 6 197)、穗数变化率 (0 6 0 2 5 )对DI起着明显的正效应 ,而根干重变化率 (- 0 35 14 )则起负效应 ,株高变化率的负效应较小(- 0 0 2 96 ) ;根系干重、穗数和株高的变化率主要通过对地上部干重的影响 ,以及地上部干重变化率对穗数和根系干重变化率的影响间接对DI起作用。这些结果说明 ,在干旱条件下 ,协调小麦根冠平衡 ,最大程度发挥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的功能 ,才有利于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小麦 根冠生物量 抗旱性 生殖生长期 产量 株高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育期相关的QTL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德生 李文滨 +1 位作者 张忠臣 陈庆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6-980,共5页
采用来自Charleston×东农594的143个重组自交系(R ILs),构建了1个含有20条连锁群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对大豆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发育期进行QTL分析,以期探索大豆生育期相关基因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定位... 采用来自Charleston×东农594的143个重组自交系(R ILs),构建了1个含有20条连锁群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对大豆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发育期进行QTL分析,以期探索大豆生育期相关基因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定位了6个显著影响营养生长期的QTL位点,分布在A1、H、K、N连锁群上;定位了6个显著影响大豆生殖生长期的QTL位点,其中4个,reA1-2、reH、reK、reN也同时控制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在整个生育期定位到8个QTL位点,有5个位点能解释20%以上的表型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耐旱突变体的诱发与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鲍根良 左晓旭 +4 位作者 王俊敏 骆荣挺 陶荣祥 富田桂 小林麻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2-335,共4页
采用60Coγ射线200Gy辐照处理晚粳稻品种“浙粳20”纯系干种子,在其后代发现2个粳稻耐旱突变体G1和G2。经(生殖生长期)海南和杭州(营养生长期)耐旱性鉴定,2个突变体耐旱性明显优于原亲本“浙粳20”,也优于巴西陆稻“IAPAR-9”。普通灌... 采用60Coγ射线200Gy辐照处理晚粳稻品种“浙粳20”纯系干种子,在其后代发现2个粳稻耐旱突变体G1和G2。经(生殖生长期)海南和杭州(营养生长期)耐旱性鉴定,2个突变体耐旱性明显优于原亲本“浙粳20”,也优于巴西陆稻“IAPAR-9”。普通灌溉栽培条件下的农艺性状测试表明,2个突变体对水陆环境具有较好的双重适应性。G1综合性状优良,可直接应用于生产,G2产量偏低,可作为新的优质耐旱种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 耐旱性 辐射诱变 突变体 耐旱性鉴定 粳稻品种 诱发 ^60CO 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木瓜品种资源对环斑病毒病抗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凡 范鸿雁 +3 位作者 华敏 王祥和 何舒 周世强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品种资源 病毒病 番木瓜 抗性 综合评价 生殖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 田间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化学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梅 于福来 +4 位作者 庞玉新 陈策 刘立伟 陈振夏 官玲亮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30-32,共3页
为探明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艾纳香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为艾纳香适宜采收部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分析不同组织部位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 为探明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艾纳香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为艾纳香适宜采收部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分析不同组织部位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l-龙脑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嫩叶中的含量最高,为6.25mg/g,与其他组织部位呈显著性差异(P<0.05),但功能叶、老叶和枯叶中的含量也较高,分别为5.11mg/g、4.80mg/g和4.33mg/g;生殖生长期,嫩叶中l-龙脑含量最高,为2.30mg/g,与其他6个组织部位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侧枝、花枝、花蕾和花朵中未检测到l-龙脑。2)总黄酮含量,营养生长期,功能叶的含量最高,为97.56mg/g,与嫩叶、老叶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嫩梢、嫩茎、枯叶则呈显著性差异(P<0.05)。生殖生长期,功能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11.39mg/g,与花蕾、嫩叶无显著性差异,但三者与枯叶、侧枝、花枝都呈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以l-龙脑为指标,用于提取艾片时,宜选择营养生长期采收,并采收全部叶片(包含枯叶、老叶、功能叶和嫩叶)及嫩梢;以总黄酮为指标,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都较为合适,应采集老叶、功能叶和嫩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l-龙脑 总黄酮 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 组织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施用对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开花后氮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博文 李彦生 +5 位作者 杨越 李蕊 涂冰洁 刘长锴 张秋英 刘晓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2-266,共5页
钾素营养充足,可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随着氮、磷肥在生产中施用的增加,钾肥已逐渐成为作物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大豆开花后籽粒形成期是大豆氮素积累、产量提高的重要时期,文章对钾肥施用后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两者开花后氮素的... 钾素营养充足,可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随着氮、磷肥在生产中施用的增加,钾肥已逐渐成为作物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大豆开花后籽粒形成期是大豆氮素积累、产量提高的重要时期,文章对钾肥施用后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两者开花后氮素的积累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正常氮磷种肥用量基础上,设置3种施钾处理: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 kg·hm^(-2)(K1)、种肥施钾120 kg·hm^(-2)且在花、荚期喷施30 kg·hm^(-2)叶面钾肥(K2),探究菜用大豆、普通大豆开花后28~56 d内籽粒、叶片、茎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进两种类型大豆植株各部位中氮素积累。同时期内,两种类型大豆在各施肥处理下各部位的氮素积累量均为K2>K1>K0,大豆植株各部位中相对氮素累积量均为籽粒>叶片>茎。钾肥施用对提高菜用大豆籽粒氮素含量的效应高于普通大豆,与K0相比,K2处理下菜用大豆、普通大豆籽粒平均氮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19%和0.1%。施用钾肥提高了菜用大豆叶片氮素转移效率,相比K0处理,K1、K2处理分别增加了6.1%、8.2%,而对普通大豆影响不大。钾肥施用显著增加普通大豆茎中氮素积累,但菜用大豆品种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钾肥施用 氮素积累 生殖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