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标志物选择专家共识 被引量:25
1
作者 贺慧颖 饶秋 +1 位作者 赵明 滕晓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3,共7页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包含肾、膀胱、前列腺、睾丸等主要器官的肿瘤,2016年WHO出版了相关肿瘤的新分类。近年来,该系统的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该系统大部分肿瘤可根据镜下形态结合临床特点做出诊断,但仍有部分肿瘤...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包含肾、膀胱、前列腺、睾丸等主要器官的肿瘤,2016年WHO出版了相关肿瘤的新分类。近年来,该系统的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该系统大部分肿瘤可根据镜下形态结合临床特点做出诊断,但仍有部分肿瘤需进行免疫组化标记以判断具体的组织学类型,并做出正确的诊断。本共识简要总结免疫组化在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和睾丸肿瘤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免疫标志物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欧武陵 蔡茜 +1 位作者 胡胜 董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84-1389,共6页
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其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临床上目前已经有多个疫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前列腺癌、肾癌和尿路上皮癌等多种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二线治疗。此外,还有许多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旨在探索免... 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其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临床上目前已经有多个疫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前列腺癌、肾癌和尿路上皮癌等多种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二线治疗。此外,还有许多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旨在探索免疫疗法与其他类型药物的联合应用,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标志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一线、辅助治疗中的作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扩大受益人群。该文从前列腺癌、肾癌和尿路上皮癌3种不同类型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出发,围绕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治疗手段,总结免疫疗法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未来的治疗潜力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生殖系统肿瘤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小剂量利尿剂延迟^(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被引量:1
3
作者 邹琼 焦举 +4 位作者 杨婷 吕殷婷 江淑琴 曹素娥 张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目的评估口服小剂量利尿剂延迟^(18 )F-FDG PET/CT显像对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可疑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患者分为常规剂量利尿组(n=12)和小剂量利尿组(n=35),常规PET/CT全身显像后分别口服40mg、20mg呋塞米,充分水化后... 目的评估口服小剂量利尿剂延迟^(18 )F-FDG PET/CT显像对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可疑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患者分为常规剂量利尿组(n=12)和小剂量利尿组(n=35),常规PET/CT全身显像后分别口服40mg、20mg呋塞米,充分水化后行延迟PET/CT显像。比较口服利尿剂前后尿液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病灶/尿液SUV_(max)比值(T/U)的差异。计算小剂量利尿组的诊断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小剂量利尿组和常规剂量利尿组组内常规显像和延迟显像尿液SUV_(max)和T/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常规显像和延迟显像SUV_(max)和T/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剂量利尿组延迟及常规显像的灵敏度96.77%(30/31)、61.29%(19/31),特异度75.00%(3/4)、50.00%(2/4),阳性预测值96.77%(30/31)、90.48%(19/21),阴性预测值75.00%(3/4)、14.29%(2/14),准确率94.29%(33/35)、60.00%(21/35);灵敏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服小剂量呋塞米利尿剂延迟PET/CT显像可达到与常规剂量利尿法相同的效果,有助于诊断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生殖系统肿瘤 尿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基因组学研究
4
作者 蔡志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6-368,共3页
关键词 尿生殖系统肿瘤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增强CT诊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龙叶 刘建军 +4 位作者 武新宇 李晓飞 高永举 徐俊玲 丁德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增强CT诊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临床可疑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和44例确诊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复查的患者,均接受FDG符合线路显像和CT增强扫描,检查间隔小于l周。分析比较两种...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增强CT诊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临床可疑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和44例确诊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复查的患者,均接受FDG符合线路显像和CT增强扫描,检查间隔小于l周。分析比较两种检查对原发病灶及肿瘤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37例可疑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恶性36例(包括肾癌11例、肾淋巴瘤3例、肾转移癌3例、肾盂癌3例、膀胱癌5例、前列腺癌8例、输尿管癌1例、阴茎癌2例),良性1例(为输尿管炎症出血),符合线路与增强CT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2.22%(26/36)和83.33%(30/36)、特异度均为0,准确率分别为70.27%(26/37)和81.08%(3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对44例泌尿系恶性肿瘤术后复查(包括肾癌13例、肾盂癌3例、膀胱癌17例、前列腺癌5例、输尿管癌3例、阴茎癌1例、睾丸精原细胞瘤2例),16例经病理、影像或临床随访确诊远处转移,符合线路诊断效能指标均高于增强CT,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1,P=0.453)。结论增强CT诊断肾细胞癌和尿路上皮癌原发灶具有优势,^(18) F-FDG符合线路显像监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生殖系统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18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6
作者 邱颍 刘丽丽 +5 位作者 韦志永 孙崇伟 刘文静 陈达 王凤芝 张乃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F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SFT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6~68岁,肿瘤发生部位:右肾2例,前列...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F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SFT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6~68岁,肿瘤发生部位:右肾2例,前列腺2例,膀胱1例。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酸胀、血尿或排尿困难等症状。眼观:肿瘤为椭圆形或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最大径2~9 cm,平均4.94 cm。镜检:瘤细胞梭形、核圆形或卵圆形,呈短束状、席纹状及不规则漩涡状排列,表现为细胞丰富区和稀疏区交替分布,之间有胶原带分隔。免疫表型:STAT6、CD34、BCL-2和vimentin均阳性,CD99不同程度阳性;CK、SMA、desmin、HMB-45、Melan-A、S-100、EMA、WT-1、CD10、CD117和DOG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85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泌尿生殖系统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临床行为较惰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免疫组化标记STAT6、CD34、CD99、BCL-2及vimentin阳性是重要的辅助诊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生殖系统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基因组计划新闻发布会和启动仪式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10年3月,由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第4届长城国际男科论坛会议上举行“国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基因组计划”启动仪式。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应禄... 2010年3月,由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第4届长城国际男科论坛会议上举行“国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基因组计划”启动仪式。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应禄院士主持启动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生殖系统肿瘤 基因组计划 启动仪式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北京大学尿外科研究所 新闻发布会 国际 名誉所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陶燕 洪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0-485,共6页
B7-H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共刺激分子B7家族成员之一,它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以及细胞因子的合成来降低免疫应答。B7-H4高表达于人类的肿瘤组织,其与泌尿系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均有联系,通过对B7-H4的研究将有助于为泌尿系肿瘤的早期... B7-H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共刺激分子B7家族成员之一,它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以及细胞因子的合成来降低免疫应答。B7-H4高表达于人类的肿瘤组织,其与泌尿系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均有联系,通过对B7-H4的研究将有助于为泌尿系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本文就国内外关于B7-H4与泌尿系肿瘤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生殖系统肿瘤/病理生理学 淋巴细胞/生理学 抗原 CD80 免疫 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宫外阔韧带腺肉瘤1例
9
作者 万敏 罗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病例女,47岁,12 d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阵发性加重。既往史:2007年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查体:中下腹扪及包块约17 cm,上界达脐上1指,包块质硬,活动差,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A125:192.5 U/mL。超声检查:子宫前上方见不... 病例女,47岁,12 d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阵发性加重。既往史:2007年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查体:中下腹扪及包块约17 cm,上界达脐上1指,包块质硬,活动差,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A125:192.5 U/mL。超声检查:子宫前上方见不均质弱回声团,大小约16.8 cm×7.1 cm×14.0 cm,边界较清楚,形态不规则,与子宫浆膜紧贴,内探及血流信号(图1);右附件区另见大小约5.3 cm×2.2 cm×4.8 cm的弱回声,边界清楚,未探及血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肉瘤 尿生殖系统肿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输注速度与消化道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敏 周慧洁 +2 位作者 王晓凡 项素艳 吴成亮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4期903-904,共2页
关键词 消化道反应 输注速度 顺铂 尿生殖系统肿瘤 DNA结合 肿瘤病人 护理 非特异性药物 癌性胸腔积液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物样本库 被引量:1
1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3-1823,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物样本库建于2008年,在上海市科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相关课题和仁济医院自身配套资金的资助下,参考国外先进建库原则,整合仁济医院临床样本和数据建设而成。仁济医院生物样本库以生殖泌尿系统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物样本库建于2008年,在上海市科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相关课题和仁济医院自身配套资金的资助下,参考国外先进建库原则,整合仁济医院临床样本和数据建设而成。仁济医院生物样本库以生殖泌尿系统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及男性不育症为特色,是“中国生物样本库联盟”“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之重大疾病临床生物样本库实体库”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样本库”等多个样本库联盟成员之一,现已获得“国家科技部关于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和保藏资质行政许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样本 仁济医院 医学院 生殖泌尿系统肿瘤 免疫系统疾病 专业技术服务 临床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膀胱癌免疫细胞浸润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蔚 刘起立 +4 位作者 毛璟弢 黄丽玲 赵太玉 贺潇 蒋伟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20-3024,共5页
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首位,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阶段及患者一般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等^([1-2])。膀胱癌最大的特点是多发性和极易复发,尽... 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首位,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阶段及患者一般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等^([1-2])。膀胱癌最大的特点是多发性和极易复发,尽管上述方法短期内能取得不错的疗效,但远期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不尽人意,且治疗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尿生殖系统肿瘤 生存质量 膀胱癌 免疫治疗 患者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人员发现抑癌基因HIC1调控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
1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353,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王建华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从表观遗传学修饰新角度阐明抑癌基因在调控PCa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王建华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从表观遗传学修饰新角度阐明抑癌基因在调控PCa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西方国家的男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随着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男性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我国PCa发病率和检出率仍将呈显著上升趋势。PCa发病率最高的上海地区发病率从1990年2.6人/10万上升至2005年的16.1人/10万人,近几年,这一趋势已升高至12倍左右,位列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第1位,所有男性肿瘤的第5位。目前人们对PCa的病因、发病机理、进展的机制及临床治疗仍然缺乏完整和深入的了解。王建华组发现在PCa实体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HIC1启动子呈现高度甲基化,可能导致其表达沉默而失去抑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前列腺癌 男性尿生殖系统肿瘤 研究人员 调控 地区发病率 上海交通大学 分子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