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嘉地区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服务内容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民 刘芃 +2 位作者 李竹 周永兰 童巧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了解生殖健康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苏州嘉兴地区各级各类生殖健康服务机构 85所 ,对其生殖健康服务人员进行 3个工作日的病人流量分析。结果  (1)不同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服务内容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目的 了解生殖健康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苏州嘉兴地区各级各类生殖健康服务机构 85所 ,对其生殖健康服务人员进行 3个工作日的病人流量分析。结果  (1)不同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服务内容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2 )生殖道感染、孕产妇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是生殖健康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 (3)生殖健康服务机构门诊手术以计划生育手术为主。结论 各级各类生殖健康服务机构均为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服务 ,但服务内容各有侧重 ,服务质量不同 ;寻找安全、有效的避孕手段 ,进行规范、无菌的宫内手术操作 ,加强有关疾病诊治培训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嘉地区 生殖健康服务机构 服务内容 调查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围更年期女性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舒星宇 孙晓明 +1 位作者 宗占红 毛京沭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6,共6页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围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我国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两个服务系统长期分离,导致农村妇女在围更年期获得生殖健康服务明显不足,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为绝经后妇女适时安全取环已经成为农...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围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我国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两个服务系统长期分离,导致农村妇女在围更年期获得生殖健康服务明显不足,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为绝经后妇女适时安全取环已经成为农村围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体制下,尽快确立和启动农村围更年期妇女生殖健康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更年期妇女 生殖健康服务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服务:相关政策、现状与需求 被引量:9
3
作者 郑真真 陆杰华 刘爽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2013年第11期38-43,共6页
目的:了解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现状与现有相关政策的基本情况,探索设计适应青少年特点的生殖健康政策体系及相应的服务模式。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综述和相关政策评估等定性方法,通过专题座谈会、个... 目的:了解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现状与现有相关政策的基本情况,探索设计适应青少年特点的生殖健康政策体系及相应的服务模式。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综述和相关政策评估等定性方法,通过专题座谈会、个体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定性资料。结果: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的政策环境尚未形成,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虽然已经起步,但服务相对滞后,现有服务与流动青少年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建议:首先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应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应提升面向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服务管理,并在探索和创新的同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生殖健康服务 流动人口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对促进上海市郊未婚青年避孕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楼超华 沈燕 +1 位作者 王波 高尔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评价在社区开展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对促进未婚青年避孕的效果。方法 在上海市郊区两个镇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性研究 ,干预组和对照组 15~ 2 4岁未婚青年分别为 12 0 0和 10 0 7名。干预活动的形式包括发放宣教材料、播放... 目的 评价在社区开展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对促进未婚青年避孕的效果。方法 在上海市郊区两个镇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性研究 ,干预组和对照组 15~ 2 4岁未婚青年分别为 12 0 0和 10 0 7名。干预活动的形式包括发放宣教材料、播放教育录像、组织讲座和小组讨论、提供咨询、提供避孕指导及避孕药具。干预持续 2 0个月 ,随访率为 92 %。通过问卷调查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性行为的发生率为10 .4 %和 12 .1% ,干预后为 30 .8%和 33.1%。在干预后有性行为的对象中 ,干预组经常或每次性行为时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为 89.0 % ,对照组为 4 4 .6 % (两组比较P <0 .0 0 0 1)。在调整了其他可能影响避孕的因素后 ,干预组的OR为 10 .30 (95 %CI:6 .77~ 15 .6 7)。干预组有 5 7.7%的对象在首次性行为时采取避孕措施 ,其中使用避孕套的占 84 .4 % ;对照组则有 30 .5 %的人采取避孕措施 ,其中 6 7.2 %使用避孕套 (两组比较P <0 .0 0 0 1和 <0 .0 5 )。干预组调整OR分别为 3.0 8(95 %CI:2 .0 5~ 4 .6 1)和 13.37(95 %CI:7.13~ 2 5 .0 8)。男女对象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无显著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干预是影响采取避孕的惟一重要的因素。 结论 干预活动可明显促进干预组对象采取避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教育 生殖健康服务 上海市 未婚青年 避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孜 刘志勇 胡大琴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6期364-366,共3页
为了保障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质量评价目标的现实,科学合理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所在。文章首先阐明了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三环节理论,及运用该理论的依据;分析了当前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 为了保障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质量评价目标的现实,科学合理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所在。文章首先阐明了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三环节理论,及运用该理论的依据;分析了当前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本项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包括系统全面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等。最后根据指标体系目标、理论基础和构建原则确定了指标框架,为具体三级指标的制定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生殖健康服务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生殖健康服务的调查分析——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晓明 周建芳 +3 位作者 乔安娜 毛京沭 伊丽莎白 彭彦辉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05,109,共8页
本研究探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公共娱乐场所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干预模式。分析了基线调查数据。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是一个高流动性的年轻群体,生殖保健知识欠缺,对性病艾滋病预防的认识仍有误区;他们的性观念开放,部分从业人员涉及商业性... 本研究探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公共娱乐场所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干预模式。分析了基线调查数据。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是一个高流动性的年轻群体,生殖保健知识欠缺,对性病艾滋病预防的认识仍有误区;他们的性观念开放,部分从业人员涉及商业性行为,已经成为传播性病艾滋病的高风险桥梁人群。基线调查为进一步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找到了干预重点和适宜的工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场所 生殖健康服务 干预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生殖健康服务对人口及计划生育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陶瑞卿 陈慰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2年第2期74-76,共3页
开展社区生殖健康服务有助于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 ,进而达到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之目的 ;社区生殖健康服务也必将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开展社区生殖健康服务还将促使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并通过调整机... 开展社区生殖健康服务有助于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 ,进而达到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之目的 ;社区生殖健康服务也必将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开展社区生殖健康服务还将促使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并通过调整机构和人员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生殖健康服务 人口 计划生育 影响分析 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殖健康服务内容及服务制度构建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陶瑞卿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2期131-133,共3页
文章通过对生殖健康服务内容和建立生殖健康服务制度的理论依据分析,提出了建立生殖健康服务法律保障、生殖健康服务管理制度保障等为要点的生殖健康服务制度体系,笔者认为建立健全我国生殖健康服务制度,对实现优生优育,提高社会人口生... 文章通过对生殖健康服务内容和建立生殖健康服务制度的理论依据分析,提出了建立生殖健康服务法律保障、生殖健康服务管理制度保障等为要点的生殖健康服务制度体系,笔者认为建立健全我国生殖健康服务制度,对实现优生优育,提高社会人口生殖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健康服务内容 服务制度理论依据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对象的感知控制、感知质量与满意度的关系分析--基于生殖健康服务领域的研究
9
作者 李亮 杨雪燕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0,26,共10页
采用2006年在北京宣武、天津和平、山东即墨、浙江德清和安徽居巢五县区的生殖健康项目的调查数据,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中服务对象的感知控制、感知质量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感知质量;感知控... 采用2006年在北京宣武、天津和平、山东即墨、浙江德清和安徽居巢五县区的生殖健康项目的调查数据,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中服务对象的感知控制、感知质量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感知质量;感知控制显著正向影响其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对服务的满意度。感知控制越高,感知质量和满意度越高;感知控制对两者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感知控制对满意度的影响和感知质量对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但是感知控制调节感知质量与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感知控制高时,感知质量对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相对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控制 感知质量 满意度 生殖健康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生殖健康服务需求分析
10
作者 颜玉仙 陶瑞卿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4,共5页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庞大的人口群体对社会提供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巨大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人口群体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现状 ,阐明了我国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的基本特征及存在问题 。
关键词 中国人口 生殖健康服务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56例人工流产女性现状分析及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在生殖健康中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62
11
作者 郭沛沛 刘玉玲 +3 位作者 汤福想 杨玉培 李鹏程 王文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982-2985,共4页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现状,评价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在女性生殖健康中的作用。方法调查2014年度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的女性共2 956例,调查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人工流产次数及本次非意愿妊娠原因等,调查患者对避孕相关...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现状,评价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在女性生殖健康中的作用。方法调查2014年度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的女性共2 956例,调查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人工流产次数及本次非意愿妊娠原因等,调查患者对避孕相关知识需求程度,建立标准化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模式,开启"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PAC)"项目。调查患者人工流产后1、3、6个月高效避孕措施落实情况;对人工流产和避孕相关知识设计10个问题,调查患者人工流产前及人工流产后1、3、6个月答题正确情况。结果 2 956例人工流产患者,初次人工流产1 498例(50.68%),两次及两次以上人工流产1 458例(49.32%),人工流产次数最多者13次。本次非意愿妊娠原因:未采取避孕措施1 512例(51.15%),避孕失败1 444例(48.85%),其中避孕套失败481例,紧急避孕药失败248例,宫内节育器失败10例,安全期及体外排精等其他避孕措施失败705例。2 956例人工流产患者中,非常渴望得到避孕相关知识1 604例(54.26%),一般935例(31.63%),持无所谓态度417例(14.11%)。人工流产后1、3、6个月短效口服避孕药使用人数分别为:1 597例(63.27%,1 597/2 524)、869例(43.60%,869/1 993)、138例(10.08%,138/1 369),人工流产后1、3、6个月已婚者宫内节育器放置人数分别为:236例(9.35%,236/2 524)、312例(15.65%,312/1 993)、299例(21.84%,299/1 369)。人工流产前及人工流产后1、3、6个月答题正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前我国人工流产率及重复人工流产率均较高,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在女性生殖健康中有一定作用,能促使高效避孕方法的使用,并能增加女性对人工流产及避孕相关知识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生殖健康服务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校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模式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涂晓雯 应笑 +1 位作者 楼超华 高尔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评价职校生不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3所职校作为研究现场,其中两所职校为干预组,分别采取由学校老师(干预1)和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干预2)开展干预活动的模式,另一所职校为对照组。干预持续2学年,通过干... 目的评价职校生不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3所职校作为研究现场,其中两所职校为干预组,分别采取由学校老师(干预1)和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干预2)开展干预活动的模式,另一所职校为对照组。干预持续2学年,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两种干预模式均能有效提高职校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自我悦纳程度,其中干预1组和干预2组与对照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增值调整均数之差分别为8.4和18.2,与对照组自我悦纳得分增值调整均数之差分别为1.0和0.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2模式还能有效提高职校生的安全性行为意识,干预2组与对照组和干预1组安全性行为意识得分增值调整均数之差分别为0.3和0.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由学校老师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相比,由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开展的教育和服务模式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校生 性教育 生殖健康服务 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自我悦纳 安全性行为意识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玉开 时俊新 +2 位作者 司达敏 王绍海 方鹏骞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52-553,共2页
为了解当地在生殖健康服务过程中需优先解决的问题 ,本次研究采用了选题小组讨论的方法 ,于 1999年1月 15日~ 18日 ,分别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政府及其所属的王岗、洋河、平吕三个乡 ,组织了 8个选题小组讨论会 ,对区、乡两级干部及服... 为了解当地在生殖健康服务过程中需优先解决的问题 ,本次研究采用了选题小组讨论的方法 ,于 1999年1月 15日~ 18日 ,分别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政府及其所属的王岗、洋河、平吕三个乡 ,组织了 8个选题小组讨论会 ,对区、乡两级干部及服务提供者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共提出 80条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经处理分析 ,归纳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殖健康服务 计划生育服务 医药卫生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未婚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需求
14
作者 汤梦君 《西北人口》 1999年第2期61-65,共5页
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的生命阶段,在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上,国际社会第一次承认青少年在生殖和性健康方面有不同于成年人的需要。在通过的《行动纲领》中还明确指出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目标是:“通过提倡负责任和健康的生殖... 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的生命阶段,在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上,国际社会第一次承认青少年在生殖和性健康方面有不同于成年人的需要。在通过的《行动纲领》中还明确指出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目标是:“通过提倡负责任和健康的生殖和性行为解决青少年的性和生殖健康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生殖健康 未婚青少年 生殖健康服务 婚前性行为 艾滋病 生殖健康教育 未婚青年 生殖健康需求 女青年 生殖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生服务站财务管理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胜高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3,共2页
一是财务管理观念的非赢利性。计生服务站主要追求的是计划生育事业的工作目标,重点体现在计划生育的“四术”服务,计划生育的药具管理及发放,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计生政策的宣传教育,计生工作的人员培训等等。这些工作政策性极... 一是财务管理观念的非赢利性。计生服务站主要追求的是计划生育事业的工作目标,重点体现在计划生育的“四术”服务,计划生育的药具管理及发放,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计生政策的宣传教育,计生工作的人员培训等等。这些工作政策性极强,有的甚至具有很大的强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管理观念 计生服务 计划生育事业 生殖健康服务 非赢利性 宣传教育 人员培训 计生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三制”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16
作者 陈晓 《农村农业农民》 2004年第1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计划生育工作 河南 永城市 目标管理 生殖健康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干预项目对未婚年轻人性行为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涂晓雯 楼超华 高尔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6,200,共6页
目的评价性与生殖健康社区干预项目对未婚年轻人性行为发生的长期影响。方法在上海市郊两个镇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研究,干预持续20个月,干预活动包括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咨询及避孕服务。通过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28个月... 目的评价性与生殖健康社区干预项目对未婚年轻人性行为发生的长期影响。方法在上海市郊两个镇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研究,干预持续20个月,干预活动包括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咨询及避孕服务。通过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28个月后3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项目的长期影响。结果从第3次调查所有对象性行为的发生情况看,干预组中学生性行为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但经多因素分析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发现,干预对不同类别对象的性行为发生均无长期影响。从第3次调查原干预队列对象研究期间性行为的发生情况看,剔除基线调查时有过性行为的对象后,干预结束时中学生性行为的发生比例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但第3次调查两组不同类别对象性行为发生比例无统计学差别。多因素分析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也未发现干预对不同类别对象随访期间性行为的发生有持续作用。从新对象性行为的发生情况看,干预组不同类别对象性行为发生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经多因素分析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发现,干预对不同类别新对象的性行为发生均无延续影响。结论干预项目对未婚年轻人性行为发生的长期影响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干预结束后干预组社区性教育活动明显减弱、而对照组也在社区开展了类似活动以及当地存在订婚后同居的习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年轻人 性教育 生殖健康服务 干预研究 性行为 长期效果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计划生育基本内涵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新建 《西北人口》 1999年第1期27-30,11,共5页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未来的长时期内,中国还将继续推行和完善计划生育。但是目前国内外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和使用很不统一,不利于我国人口理论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实施。因此,很有必要对计划生育及其相关的一些理论范畴进行再...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未来的长时期内,中国还将继续推行和完善计划生育。但是目前国内外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和使用很不统一,不利于我国人口理论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实施。因此,很有必要对计划生育及其相关的一些理论范畴进行再探讨和重新界定。一、两种类型的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项目 生殖健康服务 生育控制 基本内涵 人口控制 人口计划 经济计划 家庭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 调节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高校女教师避孕及人工流产现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了解高校女教师避孕及人工流产现况,为制定针对性的社区生殖健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北京市某高校参加妇女病普查的≤50岁的已婚女教师共689人分为≤40岁和>40岁两组,由专人逐个询问月经史、婚育史及避孕史,填写《北京市妇... 目的了解高校女教师避孕及人工流产现况,为制定针对性的社区生殖健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北京市某高校参加妇女病普查的≤50岁的已婚女教师共689人分为≤40岁和>40岁两组,由专人逐个询问月经史、婚育史及避孕史,填写《北京市妇科健康检查档案》,并对其避孕及人工流产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9名女教师中有607人采取避孕措施,避孕率为88.10%,其中选择避孕套避孕者占63.10%,选择宫内节育器者占24.38%;有人工流产史者460人,人工流产率为66.76%,其中有2次及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者占45.65%(210/460)。结论较高的人工流产率和多次人工流产是危害高校女教师生殖健康的重要原因,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针对性地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流产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健康服务 避孕 流产 人工 流产后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保健:围产期妇幼保健中缺失的一环 被引量:6
20
作者 Mary-Elizabeth REEVE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3-388,共6页
1 The need to extend and expand the maternal,neonatal and child health (MNCH) continuum to include preconception health The provision of care along the MNCH continuum is currently the core strategy for reducing m... 1 The need to extend and expand the maternal,neonatal and child health (MNCH) continuum to include preconception health The provision of care along the MNCH continuum is currently the core strategy for reducing maternal,neonatal and infant mortality [1-5]. Yet,gaps in the MNCH continuum persist. Reductions in maternal mortality have stagnated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With the lowering of infant and child mortality,approximately 40% of infant deaths now occur in the neonatal period [6]. Strong scientific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improving women's health before pregnancy would result in better maternal and neonatal health outcomes-specifically,fewer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nd a reduction in rates of birth defects,fetal loss,low birth weight and preterm delivery [7]. The WHO estimates that 19% of all maternal deaths are due indirectly to preexisting medical conditions [8]. Furthermore,early prenatal care is too late to prevent many adverse birth outcomes,as organogenesis is completed during the critical first weeks of pregnancy,often before a woman knows that she is pregnant [9]. There is a clear need to strengthen preconception health ser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医学 孕前保健 生殖健康服务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