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条件下湖相烃源岩生排烃效率与模式 被引量:81
1
作者 陈建平 孙永革 +4 位作者 钟宁宁 黄振凯 邓春萍 谢柳娟 韩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05-2032,共28页
烃源岩排烃研究是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而排烃效率又是准确评价常规油气与非常规页岩油气资源的关键参数.目前对于烃源岩排烃效率的认识差异很大,尚未建立完整的各种类型有机质湖相烃源岩在地质条件下生排烃效率与模式.本文... 烃源岩排烃研究是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而排烃效率又是准确评价常规油气与非常规页岩油气资源的关键参数.目前对于烃源岩排烃效率的认识差异很大,尚未建立完整的各种类型有机质湖相烃源岩在地质条件下生排烃效率与模式.本文以中国渤海湾、松辽等4个大型湖相含油气盆地以及酒泉青西凹陷、泌阳凹陷等9个中小型湖相富油盆地/断陷为对象,通过15000余个湖相烃源岩样品在自然热演化过程中热解生烃潜力指数的变化研究,揭示了湖相烃源岩在地质条件下的生排烃特征,构建了湖相烃源岩在地质条件下的生排烃效率与模型.无论是大型湖相沉积盆地还是中小型断陷盆地,甚至是盐湖相沉积盆地,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基本一致.随着成熟度的增高,湖相烃源岩排烃效率逐渐增高,在低成熟阶段排烃效率较低,在成熟与高成熟阶段具有高或很高的排烃效率.Ⅰ型、Ⅱ型有机质类型烃源岩排烃模式相似,相对排烃效率在低成熟阶段小于45%,成熟生油高峰时达85%~90%,至生油窗下限时达90%以上;累积排烃效率在低成熟阶段小于10%,生油高峰时达50%~60%,生油窗下限时达75%~85%,主要的排烃阶段在镜质组反射率0.7%~1.2%之间,生油窗阶段生成并排出了绝大部分烃类.湖相Ⅲ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效率明显低于Ⅰ、Ⅱ型有机质烃源岩,生油窗阶段累积排烃效率仅为50%左右,主要生排烃阶段在镜质组反射率0.8%~2.0%之间.控制湖相烃源岩排烃量和排烃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而盆地类型、断裂发育程度、烃源岩沉积环境、相邻输导层孔渗条件等因素均不影响烃源岩排烃与排烃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源岩 生排烃效率 模式 潜力指数 有机质类型 成熟度 油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5
2
作者 钟宁宁 卢双舫 +2 位作者 黄志龙 张有生 薛海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73-78,共6页
采用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烃源岩有机碳(TOC%)的损失率DTOC一(TOC°-TOC)/TOC°的变化规律。当烃源岩生排烃效率很低时,DTOC都为负值,即在成熟演化过程TOC是增加的。随着生排烃效率提高,有机碳变化率DTOC逐渐增... 采用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烃源岩有机碳(TOC%)的损失率DTOC一(TOC°-TOC)/TOC°的变化规律。当烃源岩生排烃效率很低时,DTOC都为负值,即在成熟演化过程TOC是增加的。随着生排烃效率提高,有机碳变化率DTOC逐渐增加(TOC损失率增大),烃源岩逐步由“增碳”进程转变为“减碳”进程。但只有生烃潜力很高的Ⅰ型有机质岩石,在生烃降解率和排烃效率极高的“理想”条件下,DTOC的增加(减碳进程)幅度才十分显著。指出基于有机质原始丰度恢复的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可能过分强调了“减碳”的进程,很多情形下会美化原本比较差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 TOC值 有机质丰度 生排烃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烃源岩原始有机质恢复与生排烃效率定量研究--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优质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庆 张林晔 +2 位作者 王茹 朱日房 李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7-883,共7页
在烃源岩沉积有机相精细划分的基础上,优选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的优质烃源岩样品,建立了完整的自然演化地球化学剖面,并应用物质平衡法,开展了原始有机质恢复和生排烃效率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四段主力供烃区间内的... 在烃源岩沉积有机相精细划分的基础上,优选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的优质烃源岩样品,建立了完整的自然演化地球化学剖面,并应用物质平衡法,开展了原始有机质恢复和生排烃效率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四段主力供烃区间内的优质烃源岩具有高生排烃效率和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系数,其中深层高过成熟阶段排烃效率可达70%~80%,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系数可达1.5~2.0,较以往资源评价中采用的数值有较明显提高。据该结果推算,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的总排烃量总体上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中浅层烃源岩的资源贡献有所降低,而深层烃源岩的资源贡献有较大幅度升高,主力烃源岩埋藏深度有下沉的趋势,这预示着深层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和勘探前景。研究成果对于济阳坳陷乃至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再认识和深层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 湖相源岩 原始有机质恢复 生排烃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烃源岩生排烃机制及生排烃效率差异性——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40
4
作者 蔡希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4,345,共7页
湖相断陷盆地所形成的烃源岩具有强烈的非均一性,而东营凹陷作为该类盆地的典型代表,其主力烃源岩是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Es4(上))、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下))和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Es3(中)),它们来自于咸水和淡水两种沉积环境... 湖相断陷盆地所形成的烃源岩具有强烈的非均一性,而东营凹陷作为该类盆地的典型代表,其主力烃源岩是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Es4(上))、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下))和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Es3(中)),它们来自于咸水和淡水两种沉积环境。在沉积相与有机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3套地层中普通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2%]和优质烃源岩(TOC>2%)残留液态烃产率、生烃潜力指数的演化特征,分析了排烃机制和排烃效率的差异性。由于沉积环境和埋深的不同,3套烃源岩的生排烃潜力、效率均有明显不同,相比较而言,各自的优质烃源岩是供烃成藏的主要贡献者,体现在该类烃源岩不但能形成更充足的物质基础,而且其多层理的结构也利于排烃。此外,针对不同的沉积环境总结了排烃模式。咸水环境烃源岩存在低熟和成熟两个生烃阶段,其排烃周期长、排烃效率高;而淡水环境烃源岩只存在成熟生烃阶段,其排烃周期短、排烃效率较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对资源量的贡献最大,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次之,而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源岩 机制 生排烃效率 断陷盆地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流二段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效率与成藏贡献对比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宏义 徐建永 +4 位作者 李友川 武爱俊 肖伶俐 张振宇 沈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0,共9页
北部湾盆地目前的油气储量发现主要集中在涠西南和乌石凹陷这两个勘探成熟区,钻井揭示其主力烃源岩为流二段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包括泥岩、页岩和油页岩等3种类型。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成熟区14口井的3种类型烃源岩的岩心、岩屑及13个... 北部湾盆地目前的油气储量发现主要集中在涠西南和乌石凹陷这两个勘探成熟区,钻井揭示其主力烃源岩为流二段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包括泥岩、页岩和油页岩等3种类型。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成熟区14口井的3种类型烃源岩的岩心、岩屑及13个典型油田的原油共计173个样品进行了系统采集和分析测试,利用生排烃热模拟实验和混源油人工配比实验等手段,开展了3种类型烃源岩的生排烃效率及其对13个典型油田的成藏贡献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二段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生烃潜力明显优于泥岩和页岩,是该盆地最优质的烃源岩;3种类型烃源岩的生排烃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页岩、页岩和泥岩,其中油页岩的生油效率和排油效率最高,分别是泥岩的5.2倍和3.4倍;流二段油页岩对该盆地成熟区13个典型油田的油源贡献率超过70%,是油气成藏的主力烃源岩,因此在新区勘探潜力评价中应高度重视油页岩的分布预测及资源潜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勘探成熟区 流二段 泥岩 页岩 油页岩 生排烃效率 成藏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