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白草酮调控Kruppel样因子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1
作者 王山 万金良 +3 位作者 赵中华 杨静 赵杰 郝延璋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80-1486,共7页
目的 探讨三白草酮(Sch)调节Krüppel样因子5(KLF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Eph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为肝癌组、Sch低、中、高剂量组(Sch-L组、Sch-M组、Sch-H组)、Sch-H+KLF5激活剂的阴性对照... 目的 探讨三白草酮(Sch)调节Krüppel样因子5(KLF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Eph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为肝癌组、Sch低、中、高剂量组(Sch-L组、Sch-M组、Sch-H组)、Sch-H+KLF5激活剂的阴性对照(OE-NC)组、Sch-H+KLF5激活剂(OE-KLF5)组。5-溴-2-脱氧尿嘧啶(EdU)染色和CCK-8、划痕实验、Transwll分别检测Huh-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Western blot检测Huh-7细胞中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迁移侵袭增强子(MIEN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KLF5、EphA2蛋白。将上述6组Huh-7细胞分别与处于激活状态的CD8+T细胞共同培养在96孔板中,并命名为肝癌共培养组、Sch-L共培养组、Sch-M共培养组、Sch-H共培养组、Sch-H+OE-NC共培养组、Sch-H+OE-KLF5共培养组,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8^(+)T细胞杀伤率及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肝癌组相比,Sch-L组、Sch-M组、Sch-H组EdU阳性率、OD450值、细胞侵袭数及PCNA、MIEN1、MMP-2、PD-L1、KLF5、EphA2蛋白降低,迁移距离变短(P <0.05);与Sch-H组、Sch-H+OE-NC组相比,Sch-H+OE-KLF5组EdU阳性率、OD450值、细胞侵袭数及PCNA、MIEN1、MMP-2、PD-L1、KLF5、EphA2蛋白升高,迁移距离变长(P <0.05)。与肝癌共培养组相比,Sch-L共培养组、Sch-M共培养组、Sch-H共培养组CD8+T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率及上清液中IFN-γ、TNF-α、IL-4水平升高(P <0.05);与Sch-H共培养组、Sch-H+OE-NC共培养组相比,Sch-H+OE-KLF5共培养组CD8+T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率及上清液中IFN-γ、TNF-α、IL-4水平降低(P <0.05)。结论 Sch可能通过抑制KLF5-EphA2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酮 肝癌 免疫逃逸 Kruppel样因子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GAN-CNN的小样本通信干扰信号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程 陈明虎 +2 位作者 施育鑫 张宁松 胡凯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获取真实干扰信号样本会比较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GAN-CNN)的小样本通信干扰信号...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获取真实干扰信号样本会比较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GAN-CNN)的小样本通信干扰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DCGAN的生成对抗特性来扩充小样本通信干扰信号时的频图数据集,将真实样本与生成样本混合后,输入到CNN中进行训练识别,在DCGAN和CNN中引入学习率调度器,帮助模型更好地收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小样本情况下通信干扰信号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抗干扰 通信干扰信号识别 小样本学习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在高氧诱导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霍梦月 梅花 +2 位作者 张钰恒 张艳波 刘春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4,共8页
目的:探讨miR-34a在高氧诱导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80只新生SD大鼠于生后2 h内随机分配到高氧组(FiO 2=60%)及空气组(FiO 2=21%),每组40只,分别于生... 目的:探讨miR-34a在高氧诱导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80只新生SD大鼠于生后2 h内随机分配到高氧组(FiO 2=60%)及空气组(FiO 2=21%),每组40只,分别于生后第1、7、14、21天提取各组SD大鼠肺组织标本,HE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记录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 alveolar counts,RAC),并测量平均肺泡直径(mean alveolar dia-meter,MAD)和肺泡间隔厚度(alveolar septal thickness,AST)以评价肺泡发育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高氧组与空气组大鼠肺组织中miR-34a、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2,Tie-2)的基因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组大鼠肺组织中Ang-1及Tie-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氧组大鼠生后第7、14、21天体重较空气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氧组大鼠肺组织随氧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肺泡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结构简单化、肺泡腔明显增大和肺泡间隔增厚等肺发育受阻表现;高氧组大鼠生后第7、14、21天RAC较空气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大鼠生后第7、14、21天MAD和AST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氧组大鼠肺组织miR-34a在生后第7、14、21天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时间点空气组相比,高氧组大鼠肺组织中Ang-1和Tie-2 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在生后第14、21天均低于空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新生SD大鼠持续暴露于60%的高氧环境中可成功构建大鼠新型BPD模型,在新生大鼠新型BPD模型的肺组织中miR-34a表达上调,miR-34a可能通过调控Ang-1/Tie-2信号通路在BP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微小RNA-34a 血管生成-1 酪氨酸激酶受体-2 高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需求研究——基于生成-内化逻辑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岱衡 张宝莹 +4 位作者 谭清立 游慧 王洁琪 翁樱倍 毛俊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的需求机制及影响要素,提出优化策略。方法:以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广州市社区居民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基于扎根理论,对119份调查的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共提取出5个核心编码、13个主轴编码、216个初... 目的: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的需求机制及影响要素,提出优化策略。方法:以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广州市社区居民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基于扎根理论,对119份调查的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共提取出5个核心编码、13个主轴编码、216个初始范畴,构建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需求生成-内化模型。结论:自理水平冲突、客观供给水平是影响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需求生成的关键范畴;首优选择适配是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需求内化的核心过程,深受患者经济条件与社会服务质量影响;基层印象和政策宣传彼此影响,两者耦合成为串联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卫生需求-内化大循环的外部保障。建议:大力提升长期护理保险客观供给能力;基于“拓宽筹资渠道、优化服务模式”,适配首优选择;加强政策宣传,缩小信息差,提升长期护理保险对社区服务需求的保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社区服务 扎根理论 生成-内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极端天气的先验知识引导风/光短期出力场景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浩 张文朝 +4 位作者 黄志光 张怡静 时艳强 李剑锋 赵永宁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2,共9页
为准确反映新能源出力的时序特征,特别是极端天气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极端天气的先验知识引导风光短期出力场景生成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极端度量指标进行数据识别,构建正常天气和极端天气数据集,然后,针对2种数据集利用混合密度网... 为准确反映新能源出力的时序特征,特别是极端天气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极端天气的先验知识引导风光短期出力场景生成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极端度量指标进行数据识别,构建正常天气和极端天气数据集,然后,针对2种数据集利用混合密度网络(MDN)获取分布信息,最后,基于先验分布信息得到噪声序列,将其与历史实测数据输入并应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模型,获得风光出力场景。基于浙江某地区风电和光伏场站数据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生成的风、光出力场景分别符合其真实时空相关关系,同时可以捕捉到极端天气下功率曲线随机特性,能够反映某地区风光实际出力时的波动性,为电力系统调度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生成 先验知识 极端天气 风光出力 混合密度-对抗生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Fenton技术降解新污染物:H_(2)O_(2)由额外投加到原位生成
6
作者 王杰 岳钦艳 +2 位作者 李倩 高悦 高宝玉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17,27,共10页
水中的新污染物因其生物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对人体健康和水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由于传统水处理技术难以有效去除新污染物,导致其在水体中长期残留。因此,开发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技术已成为环境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高... 水中的新污染物因其生物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对人体健康和水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由于传统水处理技术难以有效去除新污染物,导致其在水体中长期残留。因此,开发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技术已成为环境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高级氧化技术(AOPs)因其能够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并有效降解新污染物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基于H_(2)O_(2)的类芬顿(Fenton)技术因H_(2)O_(2)成本低、氧化能力强且环境友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新污染物的去除。本文综述了基于H_(2)O_(2)的类芬顿技术,包括紫外光活化H_(2)O_(2)(UV/H_(2)O_(2))技术、非均相催化H_(2)O_(2)技术以及H_(2)O_(2)原位生成-活化技术,在水环境中新污染物去除领域的研究进展。以上技术可实现H_(2)O_(2)由外源投加向原位生成的转变,进而避免了H_(2)O_(2)生产、运输及存储过程的经济成本和安全隐患,为新污染物的绿色、高效去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UV/H_(2)O_(2) 非均相催化H_(2)O_(2) 光催化 H_(2)O_(2)原位生成-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KAGAN的车辆传动系统轴承数据生成异常检测方法
7
作者 郝乃芃 陈涛 +1 位作者 贾然 胡谦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2-1520,共9页
针对车辆传动系统轴承的异常样本稀缺,导致异常检测模型难以得到有效训练且准确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科尔莫戈洛夫-阿诺德生成对抗网络(CKAGAN)的数据生成异常检测方法,即采用卷积科尔莫戈洛夫-阿诺德网络(ConvKAN)作为生成... 针对车辆传动系统轴承的异常样本稀缺,导致异常检测模型难以得到有效训练且准确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科尔莫戈洛夫-阿诺德生成对抗网络(CKAGAN)的数据生成异常检测方法,即采用卷积科尔莫戈洛夫-阿诺德网络(ConvKAN)作为生成器和判别器的主要结构,以提升生成数据样本的质量和模型收敛速度。首先,使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获得了轴承振动信号的时频图样本,利用ConvKAN构建数据生成模型CKAGAN,并将轴承振动信号的不平衡数据集扩充至正常水平;然后,构建了用于异常数据分类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并将扩充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共同输入到模型中进行了训练;最后,采用实际车辆运行过程中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开展了轴承振动数据的异常检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KAGAN的异常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平衡异常数据集,使模型得到充分的训练并显著提升异常检测的准确率,为提高车辆传动系统轴承异常检测准确率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其中,在实际的车辆传动系统轴承异常检测实验中,以50的异常样本量为例,CKAGAN生成的样本质量高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生成样本的弗雷歇距离(FID)值分别为31和86;同时,CKAGAN异常检测方法的F1分数相较于未扩充数据集和DCGAN异常检测方法分别提升了27.17%和15.33%。可见CKAGAN方法能有效解决车辆传动系统轴承的异常检测准确率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传动 深沟球轴承 卷积科尔莫戈洛夫-阿诺德生成对抗网络 短时傅里叶变换 数据不平衡 样本生成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 弗雷歇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99及癌胚抗原对结肠癌诊断和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8
8
作者 毛海波 朱国栋 +3 位作者 方润娅 李宝秀 方喜生 刘国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100例,结肠良性病变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ng-2...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100例,结肠良性病变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并探讨其对结肠癌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结肠癌组血清Ang-2、VEGF、CA19-9、CEA水平较结肠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升高(P <0.05);联合检测Ang-2、VEGF、CA19-9、CEA水平较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升高;术前Ang-2、VEGF、CA19-9、CEA阳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分别高于各自阴性患者,生存分析显示不同表达状态其远处转移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对诊断结肠癌具有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术前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肿瘤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类抗原199 癌胚抗原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吴皓宇 张春艳 +7 位作者 梁磊 王聪霞 寿锡凌 张岩 马维冬 贾珊 郑阳 刘晓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38,34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113例,对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2例,Ⅱ级30例,Ⅲ级26例,Ⅳ级25例)的CHF患者血清Ang-2、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113例,对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2例,Ⅱ级30例,Ⅲ级26例,Ⅳ级25例)的CHF患者血清Ang-2、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检测,并设对照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结果 NYHA心功能Ⅰ级~Ⅳ级的CHF患者,NT-proBNP和Ang-2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ng-2与NT-proBNP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4,P〈0.001),Ang-2与LVEF呈显著的负相关(r=-0.725,P〈0.001)。结论 Ang-2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评价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管生成-2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左室射血分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皓宇 刘晓唤 +7 位作者 王聪霞 张春艳 张岩 陈海潮 胡艳超 贾珊 马维冬 郑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3例冠心病患者成功置入单个药物洗脱支架,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术后再狭...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3例冠心病患者成功置入单个药物洗脱支架,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CI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Ang-2浓度。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12例患者,无再狭窄组101例患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术前Ang-2浓度[(849.6±234.6)pg/mL vs.(796.9±198.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ng-2浓度[(629.7±137.3)pg/mL、(504.3±107.6)pg/mL]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狭窄组术后Ang-2浓度降低更为明显,低于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Ang-2浓度均明显降低,且无再狭窄组降低更明显,推测Ang-2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相关,可作为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生成-2 支架内再狭窄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生成-成长过程的研究——不同气团影响下的过程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健 王韬 +1 位作者 柴发合 王文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31-940,共10页
针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的演变特征,于2005年夏季在上海下风方向站点太仓进行大约30d的观测.观测发现颗粒物生成-成长过程主要发生于混合充分、有区域代表性的气团中.应用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数据计算了颗粒物凝结汇、可凝结性... 针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的演变特征,于2005年夏季在上海下风方向站点太仓进行大约30d的观测.观测发现颗粒物生成-成长过程主要发生于混合充分、有区域代表性的气团中.应用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数据计算了颗粒物凝结汇、可凝结性蒸气浓度、可凝结性蒸气源速率、颗粒物成长速率等过程特征量.颗粒物成长速率平均为6.0nm/h,可凝结性蒸气浓度平均为8.2×107/cm3,其源速率为3.1×106/(cm3-s).利用后向气流轨迹对影响颗粒物生成-成长过程的气团来源进行分析,并利用观测所得SO2浓度及过程特征量计算了不同气团影响下气态硫酸蒸气对颗粒物成长速率的贡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气团影响下硫酸贡献量最大,为59%,北方气团影响下硫酸贡献量次之,超过53.8%,受南方气团影响下硫酸贡献量最低,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生成-成长过程 二氧化硫 可凝结性蒸气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冬玲 郭克民 +2 位作者 张岚 张红新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生成素2受体Tie-2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人乳腺导管内癌、49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纤维腺瘤和51例正常乳腺间质组织中Ang2及Tie-2、CD34的表达,根据CD34的表达情况计...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生成素2受体Tie-2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人乳腺导管内癌、49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纤维腺瘤和51例正常乳腺间质组织中Ang2及Tie-2、CD34的表达,根据CD34的表达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正常乳腺间质组织中Ang-2、Tie-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6/50)和18.0%(9/50),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0%(4/25)和20.0%(5/25);而在乳腺导管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7%(15/28)和64.28%(18/2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87%(46/49)和97.96%(48/49),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间质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P<0.01)。乳癌组织CD34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正常乳腺间质组织中的表达。结论:Ang2及Tie2的表达与乳癌血管生成关系密切,Ang2表达与乳癌的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生成-2 血管生成-2受体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延风 刘陕西 +2 位作者 邬德东 陈玺 任利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5,88,共5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30只裸鼠皮下,建立实体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s2O3高剂量(5mg/kg)、低剂量(2.5mg/kg)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30只裸鼠皮下,建立实体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s2O3高剂量(5mg/kg)、低剂量(2.5mg/kg)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接受As2O3腹腔注射10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免疫荧光标记CD31并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方法测定Ang-2的表达;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砷剂治疗可抑制瘤块生长,2.5mg/kg和5mg/kgAs2O3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0.33%和50.85%。As2O3治疗组的微血管密度(MVD)、VEGF荧光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ng-2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呈强阳性表达,可清晰标记肿瘤内的血管;对照组和As2O3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Ang-2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As2O3对Ang-2表达无明显影响,在As2O3治疗抑制瘤细胞VEGF表达的情况下,Ang-2表达可促进血管的退化。Ang-2主要在新生的内皮细胞表达,故可能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成为肿瘤新生血管研究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血管生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胃癌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天无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丽梅 于爽 +4 位作者 龚其海 聂晶 石京山 陈代雄 周歧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9-842,共4页
目的:观察夏天无注射液(Corydalis decumbens Pers In jection,CDPI)对血管性痴呆(vascu lar dem 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V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 目的:观察夏天无注射液(Corydalis decumbens Pers In jection,CDPI)对血管性痴呆(vascu lar dem 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V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CDPI对大鼠空间辨别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HE染色观察海马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半定量测定Ang-1的表达。结果:CDPI 2 mg/kg、5 mg/kg治疗VD大鼠1个月和2个月后,显著缩短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治疗2个月后,明显增加海马内Ang-1的表达。结论:CDPI可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内Ang-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天无 血管性痴呆 大鼠 血管生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与血管生成素-2关系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赖添顺 张亚娟 +2 位作者 林哲婉 郭振辉 肖百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与血血管生成素(Ang)-2的关系。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脓毒症组(12只)。用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血浆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及血Ang-2水平。结...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与血血管生成素(Ang)-2的关系。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脓毒症组(12只)。用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血浆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及血Ang-2水平。结果:脓毒症大鼠随着时间延长,肾组织损伤病理改变进行性加重,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浓度、血Ang-2水平呈升高趋势,但只有血胱抑素C水平与血Ang-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8,P<0.05)。结论: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与血中的Ang-2有关,但其具体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血管生成-2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血小板生成因子-4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庞霞 郑湘予 +1 位作者 李晟磊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5-867,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小板生成因子-4(FLT-4)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ES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19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50例)中VEGF-C与FLT-4蛋白...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小板生成因子-4(FLT-4)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ES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19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50例)中VEGF-C与FLT-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ESCC组织中2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2.0%(41/50)、47.4%(9/19)、26.0%(13/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2.0%(36/50)、36.8%(7/19)、18.0%(9/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LT-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SCC组织中2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536,P=0.000)。结论:VEGF-C和FLT-4与ES-CC的发生、浸润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2者可望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小板生成因子-4 浸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师帅 栾凯迪 +7 位作者 李虹霖 王玉珏 夏昆鹏 张金朋 马祺昊 孙琦月 佟晓薇 韩盛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129-1132,1136,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围刺组,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围刺组给予...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围刺组,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围刺组给予头穴围刺治疗,3组分别于21 d取大鼠脑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大鼠脑缺血阳性细胞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检测Ang-2、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针刺21 d后mNSS评分围刺评分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病理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缺血区域Ang-2、VEG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Ang-2、VEGF蛋白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围刺可上调大鼠缺血再灌注区脑组织Ang-2、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帮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神经修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围刺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缺损 促血管生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神经修复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uEPO对大鼠皮肤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姝娟 吕大伦 +4 位作者 陈雷 丁伟 王合丽 张炜 王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皮肤切创形成的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72只大鼠建立急性创面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低剂量组(50 U/m L rHu EPO),中剂量组(100 U/m L rHuEPO),高剂...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皮肤切创形成的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72只大鼠建立急性创面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低剂量组(50 U/m L rHu EPO),中剂量组(100 U/m L rHuEPO),高剂量组(150 U/m L rHuEPO)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造模同时进行外敷不同剂量rHuEPO及生理盐水治疗。观察每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并于伤后3、7、14 d取创面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测创面CD_(31)、Ang-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为CD_(31)、Ang-1在高剂量和中剂量药物治疗组皮肤组织中高表达,在同一时相点与NS对照组、低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uEPO能促进大鼠皮肤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Ang-1表达,并促进创面微血管形成,从而加速急性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 CD31 血管生成-1 急性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素-1对人胃癌细胞黏附和转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慧娟 欧希龙 +3 位作者 孙为豪 杨柳 杭程 刘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6-130,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胃癌细胞中整合素β1(integrin β1)和CD44V6的作用,研究其对肿瘤细胞黏附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为载体,将已构建成功的、含An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Ang-1)瞬时转染人胃...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胃癌细胞中整合素β1(integrin β1)和CD44V6的作用,研究其对肿瘤细胞黏附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为载体,将已构建成功的、含An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Ang-1)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转染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作为阴性对照,未转染的正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用细胞黏附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率的改变,再分别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3组细胞中整合素β1和CD44V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细胞黏附实验显示,转染Ad-Ang-1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率明显增强(P<0.01);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整合素β1、CD44V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Ad-Ang-1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Ad-GFP组。结论:转染Ang-1能明显提高人胃癌细胞BGC-823中整合素β1、CD44V6 mRNA、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促血管生成-1 整合素Β1 CD44V6 黏附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2与脂多糖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秋萍 张媛莉 +1 位作者 姚华国 邓烈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11-2014,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脂多糖(LPS)的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7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深部真菌感染组(11例)、二重感染组(G-菌合并真菌感染,36例)和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20例),另选取2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脂多糖(LPS)的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7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深部真菌感染组(11例)、二重感染组(G-菌合并真菌感染,36例)和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20例),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10男10女)为正常对照组。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血浆Ang-2及LPS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脓毒症各组患者的血浆Ang-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脓毒症各组患者之间的血浆Ang-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重感染组及G-菌感染组患者的血浆LP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深部真菌感染组(P<0.05),而深部真菌感染组患者血浆LP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血浆Ang-2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0.599,P<0.05;r=0.72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ng-2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呈显著独立相关(β=0.468,P<0.05;β=0.626,P<0.001)。除深部真菌感染组外的各组患者血浆Ang-2水平与LPS水平呈正相关(r=0.394,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PS水平与血浆Ang-2水平呈显著独立相关(β=0.269,P<0.01)。结论:血浆Ang-2水平是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LPS是影响G-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生成-2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