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成性理论视域下高校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季爱民
高歌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28,共4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关怀伦理视阈中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DLA160293)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6-YS-104)的研究成果
-
文摘
高校既是道德教育研究的重要平台,又是培育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基地。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更应该深化高校教育的道德意蕴,使其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在生成性理论的指导下,规划高校道德教育的课堂内容及设置方向,调整教学形式,重新发掘环境中道德教育的有用资源,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改变当前高校道德教育重预设而轻生成、重分数而轻人文、重实体而轻关系、重灌输而轻创造的现状,为高校道德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路径,使高校道德教育因时而变,在动态生成中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道德认知水平,形成新的道德意义,真正做到教育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
-
关键词
生成性理论
高校道德教育
创新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自由的实践生成性
- 2
-
-
作者
虢美妮
-
机构
西安体育学院思政部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32,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zx055)
2013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L50)
2012年西安体育学院院管课题项目
-
文摘
自由是在实践中生成的而非预成的,自由生成于人追求真、善、美的实践过程中。实践不仅是人获得自由的方式而且是自由生成的确证,自由的实践生成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践之真是自由生成的理性方式,实践之善是自由生成的价值方式,实践之美是自由生成的审美方式,只有实现真、善、美三者统一的实践活动才能生成人的真正自由。
-
关键词
自由
实践
自由的生成性理论
真、善、美
-
分类号
B1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生成性IT基础设施如何赋能消费者敏捷性?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齐海伦
毛基业
-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
-
出处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1,共2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072181,723020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FRF-TP-22-062A1)。
-
文摘
企业的消费者敏捷性指企业感知和应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能力,通过建设IT基础设施实现敏捷性是个前沿热点.现有研究主要关注BI、ERP等应用场景和流程较固定的工具性IT基础设施,但它们难以应对当今消费者频繁且不可预知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设数字中台这种无固定场景和流程的新型IT基础设施实现敏捷性,比工具性IT基础设施具有更强的赋能机制.本研究引入生成性理论,将这类IT基础设施定义为生成性IT基础设施,并探究其赋能敏捷性的机制.针对四家传统企业的数字中台项目的质性研究发现,生成性IT基础设施通过数字知识和流程能力集赋能企业感知和应对可预知变化;通过规模化实验能力集赋能企业应对不可预知变化.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识别出组织敏捷性新关键维度、以及揭示IT基础设施赋能敏捷性的新机制等,深化了组织敏捷性研究;此外,还创新性地对数字中台这一新兴技术及其价值进行了概念化.
-
关键词
组织敏捷性
IT基础设施
生成性理论
数字中台
案例研究
-
Keywords
organizational agility
IT infrastructure
generative theory
digital middleware platform
case study
-
分类号
F713.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想象策略能促进多媒体的学习么?元分析的视角
- 4
-
-
作者
杨九民
章仪
杨荣华
皮忠玲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63-2274,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会性交互对视频课程教与学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61877024)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视频学习中学习者注意状态表征机制与监测方法研究”(项目编号:62007023)资助。
-
文摘
想象策略,即要求学习者在脑海中生成学习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但它对学习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目前研究结论尚不一致。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以保持、理解、迁移、花费时间和认知负荷作为结果变量,探究想象策略对学习的影响,并通过将学习材料是否可见、想象策略使用时机和被试年龄段作为调节变量以探索想象策略的边界条件。通过文献筛选,最终选定了20篇论文,生成了65个效应量。结果发现,想象策略可以提高保持、理解和迁移的成绩,但对学习时间和认知负荷的影响不显著。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想象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材料可见性的影响,在材料可见的情况下,想象策略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但当材料不可见时,想象策略对学习有消极的影响。
-
关键词
想象策略
学习策略
认知负荷理论
生成性学习理论
-
Keywords
learning by imagining
learning strategy
cognitive load theory
generative learning theory
-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