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课堂追问的桎梏与超越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梦琪 邹逸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57-60,共4页
观念意识的确立是理解和践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传统的课堂追问范式为本质主义所裹挟,从而失去了其作为生成的本真状态及价值追求。生成性思维是超越传统课堂追问范式的基本遵循,倡导弹性化的答案预设,主张负荷意义的追问内容,秉持顺势而... 观念意识的确立是理解和践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传统的课堂追问范式为本质主义所裹挟,从而失去了其作为生成的本真状态及价值追求。生成性思维是超越传统课堂追问范式的基本遵循,倡导弹性化的答案预设,主张负荷意义的追问内容,秉持顺势而谋的追问方式,践行互动交往的追问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主义 生成性思维 课堂追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性思维:现代德育研究的思维选择 被引量:7
2
作者 储德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113,共4页
从哲学中汲取养份是理论研究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德育研究自然也不例外。当代西方哲学从本质主义思维到生成性思维的转向在给当代哲学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给当代德育研究晓示了方向。从本质主义思维转向生成性思维是当代德育走出实效... 从哲学中汲取养份是理论研究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德育研究自然也不例外。当代西方哲学从本质主义思维到生成性思维的转向在给当代哲学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给当代德育研究晓示了方向。从本质主义思维转向生成性思维是当代德育走出实效性低下困境的必然选择。由于生成性思维观照下的德育研究立足于德育的生活世界,有助于德育研究走出理论脱离实践的困境,从而为理论创新和独特方法论的形成奠定思维前提。在生成性思维视域中,德育研究者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不仅是德育理论的解释者更是德育生活实践的描述者,不仅是布道者,更应该是充满浓郁人文韵味的关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研究 本质主义思维 生成性思维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研究型教学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文龙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50,共5页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诸多方面超越了传统授受式教学的封闭框架,实现了教学文化范式的重要变革。本文在分析本质主义思维和生成性思维特征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剖析了研究型教学与生成性思维的契合之处,并提...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诸多方面超越了传统授受式教学的封闭框架,实现了教学文化范式的重要变革。本文在分析本质主义思维和生成性思维特征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剖析了研究型教学与生成性思维的契合之处,并提出研究型教学的精神旨归在于让生命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生成性思维 本质主义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性视角、语境中建构与生成性思维——美日德陶行知研究博士论文个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洋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11,共5页
陶行知的研究历来颇受海外学人的关注,尤其以美国、日本和德国学者的研究最为突出。早期的海外陶行知研究多以评介为主,重在扩大陶行知的的国际影响力。本文着重从切入视角、分析论证和研究思维三个方面分析近期海外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 陶行知的研究历来颇受海外学人的关注,尤其以美国、日本和德国学者的研究最为突出。早期的海外陶行知研究多以评介为主,重在扩大陶行知的的国际影响力。本文着重从切入视角、分析论证和研究思维三个方面分析近期海外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新视野下的海外研究在选题角度上更加注重主体意识的体现,以还原性视角探求主体思想和行动缘起。不同于以往单一、显性的政治定调,海外学者对主体隐性心理因素的阐释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凸显了由本质主义走向非本质主义的生成性思维。分析解读海外研究新取向,有助于我国当前研究的思维转向,回归主体因素分析及自我指涉的观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陶行知研究 还原视角 语境中建构 生成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性思维视阈中的教学范式转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国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6-168,共3页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病是与本质主义思维相联系的。文章旨在以生成性思维的基本精神观照教学生活,探讨课堂教学的范式转型。主要方面是:由既定的外在目标到内在的生成性目标;由高控制的流程到建构生...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病是与本质主义思维相联系的。文章旨在以生成性思维的基本精神观照教学生活,探讨课堂教学的范式转型。主要方面是:由既定的外在目标到内在的生成性目标;由高控制的流程到建构生成的过程;由空洞的内容传递到回归生活世界;由以目标为中心的标准式评价到走向理解的生成性评价。为此,教师应具有新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思维 教学 范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3
6
作者 姚冬梅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0年第4期98-102,共5页
从预成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的转换,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关注人的生成性,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生成性。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 从预成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的转换,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关注人的生成性,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生成性。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出了崇尚过程民主、崇尚整体价值、崇尚整合方法论、崇尚生活经验的实践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预成思维 生成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性思维:邓小平理论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4-99,共6页
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掌握其思维方式。蕴含于邓小平理论之中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与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根本一致的思维 ,即生成性思维。它要求实事求是、回归现实生活 ,主张“以人为本”、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最高宗旨 ,提倡大胆地试、... 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掌握其思维方式。蕴含于邓小平理论之中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与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根本一致的思维 ,即生成性思维。它要求实事求是、回归现实生活 ,主张“以人为本”、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最高宗旨 ,提倡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创造精神。不过 ,与现代西方哲学偏重个体和精神生活不同 ,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指的是群体或人民 ,它所要回归的生活也不是单纯的精神生活 ,而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邓小平理论 生成性思维 生活世界观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德育研究的生成性思维转向
8
作者 储德峰 连淑芳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8,共5页
从本质主义思维转向生成性思维是当代德育走出实效性低下困境的必然选择。由于生成性思维观照下的德育研究立足于德育的生活世界,有助于德育研究走出理论脱离实践的困境,从而为理论创新和独特方法论的形成奠定思维前提。在生成性思维视... 从本质主义思维转向生成性思维是当代德育走出实效性低下困境的必然选择。由于生成性思维观照下的德育研究立足于德育的生活世界,有助于德育研究走出理论脱离实践的困境,从而为理论创新和独特方法论的形成奠定思维前提。在生成性思维视域中,德育研究者不是旁观者,而是德育的践行者;不是德育理论的解释者,而是德育生活实践的描述者;不是只会说教的布道者,而是充满人文韵味的关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研究 本质主义思维 生成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 被引量:227
9
作者 罗祖兵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8-33,共6页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生成性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生成性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关注表现性目标,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事件,关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过程的附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思维 生成教学 基本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73
10
作者 罗祖兵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5,20,共6页
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对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说,急需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的转换。预成性思维先在地设定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的发展。生成性思维认为事物及其... 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对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说,急需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的转换。预成性思维先在地设定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按这种设定来认识和控制事物的发展。生成性思维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实现教学思维方式从“预成”到“生成”转换,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它有利于教学范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思维方式 预成思维 生成性思维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成性本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韩庆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3,233,共10页
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就是从预成性思维方式或既成性思维方式转向生成性思维方式。这种变革,实质上就是哲学变革。马克思哲学的生成性本质,在他的学说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要理解和把握生成性思维,首要要理解和把握任何事物和... 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就是从预成性思维方式或既成性思维方式转向生成性思维方式。这种变革,实质上就是哲学变革。马克思哲学的生成性本质,在他的学说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要理解和把握生成性思维,首要要理解和把握任何事物和对象所具有的自在规定、关系规定和过程规定。生成性思维关注现实生活世界及其现实发展逻辑,反对主观主义和本本主义;注重实践进程及其实践发展逻辑,反对以抽象设定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注重历史进程及其历史发展逻辑,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注重事物存在发展的现实条件,反对脱离现实条件抽象地谈论事物的存在发展;注重实现理想的现实基础、现实条件和现实运动,反对空想主义和先验主义;注重事物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内在的自我生成,反对教条主义;注重事物之间的环环紧扣、因果关联和内在生成。生成性思维强调实践地、历史地、辩证地、自身发展地、因果联系地看待历史。其实质,就是将实践原则、历史原则、辩证原则、自我发展原则、因果关系原则引入世界观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生成 生成性思维 基本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生成性地理课堂教学的“四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军杰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1-42,37,共3页
在教学实践中,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生成"成了人人耳熟能详的术语。生成性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生成性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从立意、课堂进程、环节设置和学生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和... 在教学实践中,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生成"成了人人耳熟能详的术语。生成性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生成性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从立意、课堂进程、环节设置和学生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和传统的预设性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相比有很大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思维 生成教学 地理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以近年几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为例展开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义松 苏胜利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6,67,共10页
环境公益诉讼是补救环境管理中政府失灵的良方,但当前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存在严重缺陷。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制度生成视角下推... 环境公益诉讼是补救环境管理中政府失灵的良方,但当前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存在严重缺陷。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制度生成视角下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应该坚持保守的态度,选择渐进的思路。在司法中,应着重在发挥私益诉讼的公益保护功能,并结合能动司法理念和尝试性司法实践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在立法中,应选择适当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并以类型化方法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生成性思维 制度生成 司法推进 立法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 被引量:43
14
作者 李文阁 于召平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1期25-31,共7页
生活世界并非现代哲学的一个枝节性概念,而是其核心概念。它所代表的实际是一种世界观———生活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是一种人的观念———人的生成观念。虽然同为生活世界观,但对于生活和生活世界,不同的现代哲学... 生活世界并非现代哲学的一个枝节性概念,而是其核心概念。它所代表的实际是一种世界观———生活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是一种人的观念———人的生成观念。虽然同为生活世界观,但对于生活和生活世界,不同的现代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家所说的生活只是指人的日常的精神生活,其生活世界仍然是一个抽象世界;而对于马克思来说,生活世界则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生成性思维 日常生活 生活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批判——经济与伦理关系研究的切入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迎联 杜贵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30,共6页
当前经济与伦理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摆脱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的束缚,从而遵循了这样的一条思维路径:在逻辑上通过从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的还原一定可以找到某个最为基础、具有“本质意义”的“实体”,通过这个基础“实体”就可以揭... 当前经济与伦理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摆脱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的束缚,从而遵循了这样的一条思维路径:在逻辑上通过从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的还原一定可以找到某个最为基础、具有“本质意义”的“实体”,通过这个基础“实体”就可以揭开经济与伦理结合的全部奥秘。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蕴涵着价值一元论的信仰,以这种思维方式去探讨经济与伦理的结合,不仅会造成理论上的片面性,而且也会带来实践上的盲目性。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生成性思维对我们正确理解经济与伦理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伦理 还原论思维 生成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分制下高校德育模式的主体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储德峰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1-124,共4页
主体性缺失是传统德育模式指导下德育实效低下的症结所在。培养人的主体性是时代的呼唤,是学分制改革对高校德育的基本要求,是学分制下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坚持主体性原则,构建现代德育模式,首先要实现指导思维的生成性思维转... 主体性缺失是传统德育模式指导下德育实效低下的症结所在。培养人的主体性是时代的呼唤,是学分制改革对高校德育的基本要求,是学分制下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坚持主体性原则,构建现代德育模式,首先要实现指导思维的生成性思维转向;其次要做到德育目标设定的开放性,要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需要,既有现实性又有超越性;再次,是内容选择上的生活性以及方法上的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双向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模式 主体 学分制 生成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阅读的课程理念与教学转向
17
作者 陈尚达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6年第1期38-41,共4页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个性化阅读的课程理念体现在个体知识生成课程,对话关系创造课程,从知识课程走向教师课程、学生课程。它的教学转向包括教学目的转向、教学过程转向、教学方法转向和教...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个性化阅读的课程理念体现在个体知识生成课程,对话关系创造课程,从知识课程走向教师课程、学生课程。它的教学转向包括教学目的转向、教学过程转向、教学方法转向和教学评价转向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阅读 课程理念 教学转向 对话交互作用 生成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思维的时代意蕴、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12
18
作者 戴岭 张宝辉 杨秋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83,共9页
教学思维(Teachers’Thinking)不仅是教育哲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高质量教育数字化转型高的驱动力和保障,更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思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体认知处理各种教学关系和解决教学问题时... 教学思维(Teachers’Thinking)不仅是教育哲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高质量教育数字化转型高的驱动力和保障,更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思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体认知处理各种教学关系和解决教学问题时,所展现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观念。它的核心属性是生成性和关系性。教学思维的时代意蕴体现在新课标导向的教学思维方式重建,其中高意识生成式思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变的新范式。目前教学思维面临预设性思维、离身式思维、实体性思维和工具性思维的困境,存在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被束缚、教学脱离学生身心发展、主客体间的单向交互、教学内容的离散化和教学目标的标准化等问题。亟须从生成性教学思维、具身性教学思维、关系性教学思维和价值性教学思维的视阈寻求解决对策,实现教学思维的转型和突破,这对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学思维 新课标 生成性思维 具身思维 关系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视域中高校教学的人学批判及实践诉求
19
作者 张开洪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4,共3页
在生成视域中,高校教学是一种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特殊的实践活动,人是一种生成性的实践存在。然而,在律规性教学中,人的存在偏离了本真状态,而异化的根源则在于统摄教学的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要超越律规性教学中"人"的生... 在生成视域中,高校教学是一种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特殊的实践活动,人是一种生成性的实践存在。然而,在律规性教学中,人的存在偏离了本真状态,而异化的根源则在于统摄教学的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要超越律规性教学中"人"的生存困境,"生成性教学"是必由之路。而要实现生成性教学,其关键是哲学思维方式要从本质主义转向生成性思维,其基础是高校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师德性,其保障是高校教学应实行交互性的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思维 人的存在 本质主义 高校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知行错位问题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晓丽 李薇菡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道德知行错位在大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知而不行"。究其原因,"知性"德育范式的存在和由上而下的德育传播方式决定了大学生必然且必须"知"德;道德体系自身的局限和道德远离现实生活又使大学生不能"行&... 道德知行错位在大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知而不行"。究其原因,"知性"德育范式的存在和由上而下的德育传播方式决定了大学生必然且必须"知"德;道德体系自身的局限和道德远离现实生活又使大学生不能"行"德,在知行矛盾中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出现了知行错位的道德虚伪现象。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在国家介入的前提下以生成性思维取代本质性思维、道德回归生活世界实现"德"、"得"相通,从而为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错位 本质思维 生成性思维 泛道德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