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1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性质及其生成物权利归属 被引量:2
1
作者 易在成 宾兴扬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1,共11页
我国法律尚未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生成物的属性加以界定,随着ChatGPT的流行,社会对此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厘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性质能够为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供法律基础。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质上就与人类的思维模式不同,需分析它及其生成... 我国法律尚未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生成物的属性加以界定,随着ChatGPT的流行,社会对此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厘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性质能够为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供法律基础。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质上就与人类的思维模式不同,需分析它及其生成物使用时的规范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人类非直接参与的自主性,而著作权法的设立目标针对的是“人”,工具属性也因自主性而不存在。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是主体也非工具,轻易突破著作权法中日常语言边界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规定特定的“人”过于激进,尚未对其权利与义务划分进行系统性研究,法律也无法苛求其能够承担责任。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不能直接归于特定法律主体,归于公有领域并通过“署名推定”规范特殊情况,更能体现著作权法激励创作的立法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 生成式人工智能 法律主体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科情报服务途径探析——以利用ChatGPT生成学科领域论文分析报告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江珊 常定姁 +3 位作者 张开阳 龚芙蓉 张宁 盛芳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为图书馆的学科情报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基于工作实例,以ChatGPT-4为具体工具,探讨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制作学科领域论文分析报告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涵盖了从学科领域的确定到报告内容的生成,论述...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为图书馆的学科情报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基于工作实例,以ChatGPT-4为具体工具,探讨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制作学科领域论文分析报告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涵盖了从学科领域的确定到报告内容的生成,论述了在检索式生成、数据准备、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文献内容挖掘等环节中有效利用该工具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ChatGPT在学科领域分析报告的多个阶段均能发挥重要作用,其灵活性、智能化与高效性显著提升了文献分析的深度和质量,为学科情报服务的优化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科情报服务 论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现状与应对 被引量:8
3
作者 胡秀锦 覃利春 杨可扬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4,共6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技术属性与强大功能将会引发学习的全方位变革。对上海市13所中高职院校3505名学生的调研发现,学生对人工智能有所了解,认知比较理性,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学习素养,对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学习有着明确的需求。...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技术属性与强大功能将会引发学习的全方位变革。对上海市13所中高职院校3505名学生的调研发现,学生对人工智能有所了解,认知比较理性,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学习素养,对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学习有着明确的需求。但从现实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面临着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足、思维钝化、违反学术伦理等困境与挑战。未来,政府层面需要明确规制,优化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设计;学校层面需要强化赋能,增强利用人工智能的思想意识和应对策略;教师层面需要转变观念,引领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学习;学生个体层面需要面向未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生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及发展路向 被引量:8
4
作者 叶俊民 尹兴翰 +2 位作者 于爽 刘清堂 罗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在数据处理、分析和生成方面的出色表现,为解决学习分析面临的利益相关者素养不足、技术可信性不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意义深远。然而,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在数据处理、分析和生成方面的出色表现,为解决学习分析面临的利益相关者素养不足、技术可信性不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意义深远。然而,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及发展路向尚不清晰。因此,研究首先从“术用”与“器用”的双重角度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值内涵。其次,从确立目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智慧应用四个主要方面构建并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实践框架,以为学习分析实践提供参考。最后,立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现状,研究认为未来应该关注智能素养培育,以转向人智协同的学习分析范式;注重多种技术兼容,以促进分析变革培养的创新发展;重视分析伦理规范,以推动可信学习分析生态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习分析 价值内涵 实践框架 发展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基于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朱莎 李嘉源 +1 位作者 况秀林 白洁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过于强调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忽视了智能时代倡导的人机协同自主学习,这已成为制约...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数字素养是培养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过于强调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忽视了智能时代倡导的人机协同自主学习,这已成为制约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瓶颈。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设灵活开放、包容共享的人机协同环境,引导学生自组织学习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新的契机。鉴于此,该文构建了基于自组织学习理论的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模型,提出面向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GAiSOLEs教学模式,并在信息科技课程中开展准实验研究,验证GAiSOLEs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GAiSOLEs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整体水平,以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维度水平,但对信息社会责任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应该重视技术伦理安全,构建可控教育大模型,关注学生数字知识技能发展,避免陷入认知陷阱,并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人机协同 生成式人工智能 信息科技课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探究智创: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新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魏非 杨可欣 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3,共10页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是当下教育者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在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学习的潜在风险和相关学习模式不足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联通主义学习和社会文化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是当下教育者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在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学习的潜在风险和相关学习模式不足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联通主义学习和社会文化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以学习与创新深度融合为取向的,显著体现协同、探究特征的协同探究智创模式,并阐释了该模式的定义、核心要素和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针对模式应用中的提问和对话、任务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等关键实施要素提出操作建议,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质询”环节,强调以思想引领和讨论启发为要领的提问和对话流程。研究最后从增强人机协同能力、应用解释式人工智能和整合场景小模型等角度提出协同探究智创模式发展的未来图景。协同探究智创模式可促进学习者在开放、互动环境中探索问题、生成知识和创新实践,实现学习与创新深度融合,可更好地回应新质人才培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习模式 协同探究 对话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飞跃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6,共6页
近年来,我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取得进展,呈现出“百模争鸣”的繁荣局面,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在算力设施、数据质量、算法创新、资金投入、人才储备、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面临挑战。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应在算力能效结... 近年来,我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取得进展,呈现出“百模争鸣”的繁荣局面,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在算力设施、数据质量、算法创新、资金投入、人才储备、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面临挑战。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应在算力能效结合、数据开放共享、模型垂直应用、生态综合健全等方面统筹规划,调动各方力量,实现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 算法 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科研场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的差异性分析——学科背景与人工智能素养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艳 朱雨萌 +2 位作者 孙丹 许洁 翟雪松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1,112,共11页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推动了科研范式的转型,有助于复杂科研问题的解决。分析GenAI在科研场景中的使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高校智能化科研建设。基于对浙江大学1226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科研中使用GenAI占...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推动了科研范式的转型,有助于复杂科研问题的解决。分析GenAI在科研场景中的使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高校智能化科研建设。基于对浙江大学1226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科研中使用GenAI占比最多的前四个场景为文献翻译、信息检索、文献综述和润色降重;学科背景在信息检索、头脑风暴和代码生成三个场景中显著影响研究生使用GenAI;而人工智能素养在文献翻译、头脑风暴、文献综述、选择研究问题、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代码生成和润色降重8个场景中显著影响研究生使用GenAI。此外,针对其中部分研究生的访谈分析发现:研究生认为能评估GenAI生成内容质量高低是合理使用GenAI的前提;GenAI应用技巧决定了GenAI辅助科研的效率;除学科背景和人工智能素养水平外,导师对GenAI的态度与使用水平以及高校GenAI资源开发与集成情况同样影响其在科研中使用GenAI。为促进研究生更好地利用GenAI赋能高质量科研创新,建议高校开发适配各专业教科研所需的垂直领域大模型,面向不同学科背景研究生设计融入GenAI使用的课程,全面提升高校师生人工智能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素养 科研场景 学科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的运行机理、风险挑战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高萍 丁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1,F0003,共9页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作为智能时代不可忽视的写作现象,具有交互的主体性、流动的劳动分工和“镜像化”的文本内容等特点。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类写作实践中的普及,人类或将面临写作主体性被消解、政治秩序被撕裂和写作劳动...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作为智能时代不可忽视的写作现象,具有交互的主体性、流动的劳动分工和“镜像化”的文本内容等特点。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类写作实践中的普及,人类或将面临写作主体性被消解、政治秩序被撕裂和写作劳动被异化的风险。因此,应立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行机理和价值本源,通过重塑人机共享主体性、重构国家安全智能治理生态和重建智能劳动体系来应对和化解潜在风险,促进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实践的良性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沉浸式学习:机理、模式与应用 被引量:25
10
作者 闫寒冰 杨淑婷 +1 位作者 余淑珍 陈怡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1,共8页
沉浸式学习环境为新质人才的培养打造了优质学习空间,但受限于技术成本高、教育理论缺位、学习适用性低等因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仍较为有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造性生成、逻辑性表达、复杂交互理解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赋能潜力。文章... 沉浸式学习环境为新质人才的培养打造了优质学习空间,但受限于技术成本高、教育理论缺位、学习适用性低等因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仍较为有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造性生成、逻辑性表达、复杂交互理解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赋能潜力。文章首先在梳理沉浸式学习环境内涵与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沉浸式学习环境中的垂直应用机理模型,通过情境分解、模型提炼和内容创生,实现学习路径规划、多模态资源生成、学习情境创设、个性化互动、学习者画像构建等功能。其次,从实践角度提出依托沉浸式学习环境的有效学习模式,包括锚定目标、了解现状、课程学习、情境练习、动态监测五个环节。最后,结合“知心慧语”智能陪练系统论证垂直应用机理和学习模式的可操作性,旨在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垂直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沉浸式学习 垂直机理 学习模式 应用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ChatGPT到DeepSeek:生成式人工智能迭代对图书馆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亚军 徐苑茜 +2 位作者 梁艳丽 黄鑫 刘代军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49,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图书馆智慧化发展带来新契机,从ChatGPT到DeepSeek的演进将对图书馆产生深远影响。文章采用横向对比分析法和技术特征解构法,比较ChatGPT与DeepSeek的技术差异,通过分析DeepSeek的技术特征,如开源协同、算法透明、动态...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图书馆智慧化发展带来新契机,从ChatGPT到DeepSeek的演进将对图书馆产生深远影响。文章采用横向对比分析法和技术特征解构法,比较ChatGPT与DeepSeek的技术差异,通过分析DeepSeek的技术特征,如开源协同、算法透明、动态知识进化等,揭示其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前景。服务层面,图书馆引入DeepSeek能够推动参考咨询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发现服务与特殊群体服务等领域的创新;资源层面,DeepSeek有助于促进图书馆资源体系在生产、组织、评价与管理上的全流程变革;治理层面,DeepSeek能够扩展图书馆服务边界、推动资源形式转变和馆员角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图书馆 AIGC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据安全保护的挑战及刑法应对 被引量:6
12
作者 聂立泽 王祯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数据安全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在数据安全保护的路径选择上,传统模式选择以数据主体为锚定权利的基准,在赋予数据主体相关权利的基础上,以告知—同意原则作为数据主体的权利边界,建立涉及刑法、民法...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数据安全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在数据安全保护的路径选择上,传统模式选择以数据主体为锚定权利的基准,在赋予数据主体相关权利的基础上,以告知—同意原则作为数据主体的权利边界,建立涉及刑法、民法等多个领域的数据安全制度。但不得不承认,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基于数据主体权利的数据保护模式逐渐表现出认知与结构性困难,需要从路径选择上进行转变。相对于以数据主体权利为核心的保护模式,刑法可以从风险的角度考虑,以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作为理论参考,从承认数据主体具有完全理性转变为承认其具有有限理性,将数据安全保护的主要关注点从数据主体的权利保障转移到数据安全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此外,在数据安全保护的实质层面上,生成式人工智能侵害数据法益的行为可以概括为行为人利用或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实施的行为,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演化、运行过程中“自主”实施的行为。刑法应以风险作为主要考量因素,结合已有规定对上述两种行为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风险预防 数据安全 刑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字教育资源精准服务模式构建——基于供需耦合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文正 李小雨 +1 位作者 陈选超 杨俊锋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1,共8页
数字教育资源精准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从供需耦合角度分析,当前基础教育数字资源服务还存在资源供需不适配,更新速度与需求变化不同步,服务差异化、个性化程度不足,需求识别与预测能力不佳,以及智能化服务... 数字教育资源精准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从供需耦合角度分析,当前基础教育数字资源服务还存在资源供需不适配,更新速度与需求变化不同步,服务差异化、个性化程度不足,需求识别与预测能力不佳,以及智能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跨模态生成、自适应学习、深度理解与智能交互等强大功能,为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供需适配、使用与满足和用户体验理论,研究构建了嵌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教育资源精准服务模式,阐释了供需双侧联动的资源服务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资源服务与用户需求“耦合”的路径:基于数据驱动的用户需求识别与预测;通过精准推荐增强资源服务与用户需求的适配度;借助智能交互提升用户参与感和体验感;利用反馈信息实现数字资源的持续进化;以及引入智能评估改进资源服务的质量,以此促进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向精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字教育资源 精准服务 供需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分析:需求、方法和发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穆肃 陈孝然 周德青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2,共12页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环节的决策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当前教学设计“人类制品”与“人工制品”普遍存在设计过程和结构程序化、偏离教师设计初衷和学生个性学习需求、数字技术运用...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环节的决策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当前教学设计“人类制品”与“人工制品”普遍存在设计过程和结构程序化、偏离教师设计初衷和学生个性学习需求、数字技术运用不足与适切性不高、忽视情感投入与师生交互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借鉴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提出“学为中心:助力素养与思维培育”的理念指向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分析持续生成”的技术指向;构建了包含分析任务分解与规划、内容存储与记忆、功能实现与拓展、决策准确与可信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智能分析实践框架,并提供了相应实例;最后基于发展战略分析理性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分析的应用挑战,展望主客观并重贯通的“师—机”协同教学设计智能分析的发展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析 可行方法 风险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PBL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瑜 张其亮 王丽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172,共7页
将混沌学习理论与深度学习理论系统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PBL全过程,构建兼具理论支撑、智能辅助与工程导向的“人机共创”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拆解、实时人工智能支持及多维评价机制优化PBL教学过程。以混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对... 将混沌学习理论与深度学习理论系统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PBL全过程,构建兼具理论支撑、智能辅助与工程导向的“人机共创”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拆解、实时人工智能支持及多维评价机制优化PBL教学过程。以混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对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深度学习理论指导知识迁移与能力建构。教学实施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案例生成、任务优化、逻辑验证与反馈迭代等智能支持。通过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开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学习参与度、协作能力、主动性、专业归属感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班,学生的适应性与创造力得到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明显提高。该教学模式为工科教学智能化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项目式学习 人机协同 电气工程 创新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会提问:大学生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同学习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珊云 沈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8,共15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世,给传统的学习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学生如何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学习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在大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入GAI,对学生与GAI的话语类型、提问水平、提...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世,给传统的学习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学生如何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学习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在大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入GAI,对学生与GAI的话语类型、提问水平、提问策略以及自我报告进行编码分析,探究了大学课堂中学生如何与GAI进行协同学习。研究发现,在学生与GAI的对话中,学生是对话的发起主体,单个对话构成的对话单元居多,持续性的讨论较少。学生话语主要以初始提问、拓展提问和改述提问为主,评价和继续指令话语较少。同时学生提问的认知水平较低,以知识水平、理解水平提问为主,提问策略单一,较少使用角色提问、材料提问、方案提问等策略。在不同任务阶段、不同使用经验的学生与GAI的对话存在差异性,在任务后期人智之间展开更高频、更持续的互动对话,且提问认知水平更高、提问策略使用更熟练。使用GAI经验越丰富的学生产生更多的高认知水平对话。在呈现出不同话语特征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对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引入GAI整体上持积极态度但有所分化。学生普遍认为,GAI能够积极地辅助学习,具有回应优势、能够为学生提供信息价值、处理多类任务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技术局限,引发对学生主体、学习评价和教育生态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提供提问训练、丰富提问场景、加强回答反思三个方面为进一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成性人工智能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对话 提问 项目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阮一帆 王智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共4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大数据采集与图谱构建技术、个性化智能系统和人机交互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教育内容创新设计,助力了教育方法的现代化转向,为教育空间拓展提供了技术可能。因...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大数据采集与图谱构建技术、个性化智能系统和人机交互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教育内容创新设计,助力了教育方法的现代化转向,为教育空间拓展提供了技术可能。因此,要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优势,锚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价值定位,搭建知识图谱;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数字赋能,打造育人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生产能力,深化数字交往,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构建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从技术与人机关系出发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沣格 于海防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7,共15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水平、自主性等方面获得巨大提升,基于对其技术与人机关系特性以及法律问题成因的分析可以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承继以往人工智能宏观、微观法律问题之外,又在技术层面、事实层面、价值层面产生大量新问题。生成...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水平、自主性等方面获得巨大提升,基于对其技术与人机关系特性以及法律问题成因的分析可以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承继以往人工智能宏观、微观法律问题之外,又在技术层面、事实层面、价值层面产生大量新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规制应当确立局部替代人类、整体增强人类的价值理念,以监管机制为中心,分阶段采取强度不同的监管模式,并将人类价值观做技术嵌入。沿用《数据安全法》上的重要程度、危害程度作为人工智能分类分级的标准,建立分类分级机制以及技术标准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流程,建立针对起始阶段的研发机制、针对中间阶段的应用机制以及针对最终阶段的责任机制,并配以强制责任保险与社会救助基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机关系 法律规制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广西少数民族IP及衍生品创新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晓宇 解晓帆 窦浩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376,共13页
目的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审美观念。本文旨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广西少数民族IP形象及衍生品的创新设计策略,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IP设计的高效转化生成,促进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 目的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审美观念。本文旨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广西少数民族IP形象及衍生品的创新设计策略,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IP设计的高效转化生成,促进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从而为广西旅游文化产业的提质升级与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方法首先梳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概念、逻辑和模式。然后整理出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等典型民俗文化符号特征,从传承、传播、设计、创新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并运用基于扩散模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IP形象及创意衍生品。结论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设计流程,活化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与广西少数民族IP形象及衍生品的创新路径,有助于获得区域民族文化数字艺术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广西少数民族 文化基因 IP形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智慧学习环境:从要素改进到生态重构 被引量:14
20
作者 武法提 夏志文 高姝睿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3,共10页
智慧学习环境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在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数据孤岛、模型局限、资源定型、工具繁杂、服务僵硬、场景割裂等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形态,给智慧学习环境的升级与变革带了新的机遇。研究以生... 智慧学习环境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在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数据孤岛、模型局限、资源定型、工具繁杂、服务僵硬、场景割裂等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形态,给智慧学习环境的升级与变革带了新的机遇。研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动力引擎升级了三层六要素的智慧学习环境理论模型,认为智慧学习环境中的数据要素由低质化转向高效化、模型要素由判别式转向生成式、资源要素由表象化转向语义化、工具要素由分布式转向集成化、服务要素由预定义转向自适应、场景要素由边缘化转向中心化。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明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通过重构人才培养理念、知识与课程观、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教育评价体系及教育治理模式变革智慧学习环境生态。研究深入剖析了智慧学习环境的内部要素改进与外部生态重构,为塑造智慧学习环境新形态提供理论研究支撑与实践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学习环境 生成式人工智能 要素改进 生态重构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