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的缪斯与异质的共同体——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的存在论考察
1
作者 王琦 陈昊灏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5-146,160,F0003,共14页
在存在论的视域中,技术逐渐从人类的生活世界中凸显,并在成为“具体技术物”后,获得了区别于人的存在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亦属于这一谱系。通过降维信息和复杂数据中的生成性与对抗性活动,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步构建了其独特的存在论领域... 在存在论的视域中,技术逐渐从人类的生活世界中凸显,并在成为“具体技术物”后,获得了区别于人的存在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亦属于这一谱系。通过降维信息和复杂数据中的生成性与对抗性活动,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步构建了其独特的存在论领域,并在现代文艺创作中,与人类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发生了深层的交织。然而,激进的超人类主义者与保守的人类中心主义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错置了人类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之间的存在论基础,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存在的“失所”:一是人类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海洋中陷入无根基状态,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造在现有人类世界中丧失意义。为解决此问题,必须承认人类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存在论视域中的绝对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探索一条由差异性铺设的异质的共同体道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类与技术在文艺创作中的协同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 文艺创作 异质的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简圣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按照文艺学的基本逻辑,只有具备主体性的“作者”才能开展“创作”活动,故而主体性问题成为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文艺创作需要探究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从逻辑上看,所有的文学和艺术创作,其涉及的步骤在信息技术层面都可被还原为可识别、可... 按照文艺学的基本逻辑,只有具备主体性的“作者”才能开展“创作”活动,故而主体性问题成为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文艺创作需要探究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从逻辑上看,所有的文学和艺术创作,其涉及的步骤在信息技术层面都可被还原为可识别、可标记和可追踪的具体信息和规则。而机器学习机制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具有一定的主体性。由于它能识别和运用创作规则,因此具备成为创作主体的资质,成为“非人类创作者”。文艺创作可分为能产生普通作品的“一般创作”和能产生具有高度原创性、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的杰作的“深度创作”。目前人工智能所能进行的主要是“一般创作”,尚不能进行“深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文艺创作 主体性 协创性 视域互借 非人类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模拟自在之物的哲学探赜
3
作者 熊亮 马拥军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0,共8页
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人类理性认识的未解之谜,生成式人工智能模拟自在之物是祛魅人类理性认识的重大突破。由感性器官、知性认识以及实践理性构造的自在之物,由于人类理性认识存在形式化的复杂性、意识拓展的难度、演绎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价... 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人类理性认识的未解之谜,生成式人工智能模拟自在之物是祛魅人类理性认识的重大突破。由感性器官、知性认识以及实践理性构造的自在之物,由于人类理性认识存在形式化的复杂性、意识拓展的难度、演绎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价值取向的限度,导致自在之物的祛魅进程较为迟缓。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克服了人类理性认识的弊端,以生成性原理、深度学习以及感知心智场景模拟自在之物,加速了对自在之物的认知进程。不仅如此,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人机交互实践、演绎与归纳相统一、形式化与非形式化兼容以及道德伦理有效引入为技术进路,加快了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的转变。为此,由“以人类理性为中心”转向“以人机交互的尊严和自主性为中心”将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风向标,推动着人类迈向新的理性认识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理性认识 限度 自在之 为我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祝建军 《知识产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60,共1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目前人类创新活动的前沿性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技术应用往往会带来利益分配和纠纷解决的法律适用难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首当其冲的难题是著作权法适用。面对新问题,理论界与实务界均存在较大争议。立足...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目前人类创新活动的前沿性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技术应用往往会带来利益分配和纠纷解决的法律适用难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首当其冲的难题是著作权法适用。面对新问题,理论界与实务界均存在较大争议。立足审判实务,总结生成式人工智能著作权侵权纠纷的中外实践经验和裁判规则,依据著作权法的原理和制度内涵,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主要是培育机器具有类似人的智力能力,而非传播作品牟利,故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作品构成合理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机器运行生成的结果,不是自然人智力创作直接产生的成果,不应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否认其可版权性,并不会阻碍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他人作品相同或近似构成著作权侵权时,为保护他人作品不受侵害,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应尽必要的注意义务。适用著作权法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著作权侵权纠纷,既要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又要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平衡好相关方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模型训练 合理使用 自然人创作 独创性 注意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博伦 孙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5,共6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影艺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不仅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工具,还引发了关于电影本体论、创作主体性与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讨论。特别是电影的“真实性”与“存在性”方面,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与现实...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影艺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不仅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工具,还引发了关于电影本体论、创作主体性与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讨论。特别是电影的“真实性”与“存在性”方面,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如何确保这些影像能够传递“真实”的情感与思想成为新议题。人工智能促进了非线性与分形式叙事等新型编剧方式的产生,丰富了电影表现形式,但如何保持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依然是挑战。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现了巨大潜力,如何在人工智能主导的电影创作中保持艺术的独特性与人文价值,依然是未来电影艺术面临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叙事结构 情感表达 电影本体论 人工智能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治理的范式重塑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天一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品信息价值、辅助创作价值与数据资源价值得以更好展现。而受到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Disco Diffusion等AI绘画模型飞速发展的影响,数字经济中人工智能创作物引发的治理挑战也更加具体地得以呈现。... 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品信息价值、辅助创作价值与数据资源价值得以更好展现。而受到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Disco Diffusion等AI绘画模型飞速发展的影响,数字经济中人工智能创作物引发的治理挑战也更加具体地得以呈现。对此,应更好解决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保护难题、更好消除人工智能创作中的权利失衡风险、更好回应版权滥用等现象,使版权治理更加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应从保护新型商业模式、回应社会新变革等角度推进版权法理论创新,进而基于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客体地位与使用规则等构建保护模式,完善人工智能创作中对人类作者的保护,并加强版权制度与人工智能、数据产权等制度的协同性,实现从理论转型到具体路径的治理范式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创作 版权治理 利益平衡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规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利华 王诗童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1,共15页
大数据、强算力、多模态赋能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进程,部分替代了人类的智力创作劳动,但人类在启动、引导和控制人工智能的“双向训导”过程中,决定了作品的最终表达,完成了作品的创作,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者。生成... 大数据、强算力、多模态赋能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进程,部分替代了人类的智力创作劳动,但人类在启动、引导和控制人工智能的“双向训导”过程中,决定了作品的最终表达,完成了作品的创作,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者。生成式人工智能因其“机器之心”,不具有个人独立意志,无法承担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责任,不宜被拟制为著作权法上的作者,是辅助人类的创作工具。人类深度充分利用作为创作工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完成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构成著作权法中的作品。人工智能时代的著作权法需要在坚持其规范意旨和基本法理的基础上,因应新技术引发作品创作模式的变化而予以适时合理地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著作权法 创作 作者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短视频创作的影响及版权保护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百晓 董小菲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2-67,共6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短视频创作中实现从无到有的内容自主化生产,这便重构甚至是颠覆了短视频创作继而也产生了新的版权问题。从剧本生成、视频生成、音频生成和剪辑合成四个层面透视人工智能生成式短视频的技术属性和生成式人工...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短视频创作中实现从无到有的内容自主化生产,这便重构甚至是颠覆了短视频创作继而也产生了新的版权问题。从剧本生成、视频生成、音频生成和剪辑合成四个层面透视人工智能生成式短视频的技术属性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短视频创作中的应用,发现人工智能生成式短视频版权面临用户贡献比例难以测量、最终输出形态无法控制预测及版权侵权后责任承担机制不明等挑战。据此,对可版权性和侵权风险规避措施辨析,并从人机协同的新范式出发提出,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体系下,要坚持以安全为核心的价值目标,以伦理为先导的风险防控机制,以利益平衡为现实考量的操作原则,在多学科智慧的共同参与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生成式短视频的版权保护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创作 生成式人工智能 版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式、体系与价值:生成式人工智能语境下的科幻出版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炎龙 陈榕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33,共6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将对科幻内容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推动科幻创作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型,引领科幻出版迈入智能时代。面对技术的不断革新,科幻出版机构应积极应对,以“技术服务论”为指引,全力构建科幻智慧服务新体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将对科幻内容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推动科幻创作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型,引领科幻出版迈入智能时代。面对技术的不断革新,科幻出版机构应积极应对,以“技术服务论”为指引,全力构建科幻智慧服务新体系,实现内容生产和出版发行的全流程智慧化升级。在智慧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科幻出版的伦理价值、文化价值、市场价值和共享价值,在使用技术的同时防范技术风险,在打破数据壁垒的同时完善版权制度,在丰富泛在智能的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加强体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科幻出版 科幻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变革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于婉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4,共5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跃性发展对当代艺术创作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它通过模仿人类的认知过程,完成类似于人类的艺术创作表达,进而促使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进行重新定义,并从道德伦理、观念、意识、哲学等方面再次思考艺术的价值内涵,重新构建...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跃性发展对当代艺术创作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它通过模仿人类的认知过程,完成类似于人类的艺术创作表达,进而促使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进行重新定义,并从道德伦理、观念、意识、哲学等方面再次思考艺术的价值内涵,重新构建艺术创作的话语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将被重塑,艺术家与人工智能建立起新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生成式人工智能 艺术创作 话语体系 AI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智竞争视角下知识创作者对生成式AI的感知价值、态度与行为反应
11
作者 贾明霞 赵宇翔 +2 位作者 张妍 张晓宇 宋士杰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9-628,共2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重塑了传统内容与知识创作范式,同时也加剧了知识创作者与GAI进化取代的竞争。现有研究着重探索了GAI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的宏观影响,而忽略了创作者在适应GAI过程中微观层面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重塑了传统内容与知识创作范式,同时也加剧了知识创作者与GAI进化取代的竞争。现有研究着重探索了GAI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的宏观影响,而忽略了创作者在适应GAI过程中微观层面的复杂体验感知。本文从创新扩散理论和价值-态度-行为视角出发,结合一手访谈资料和二手网络文本的多源数据,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勾勒出知识创作者使用GAI的价值、态度与行为反应过程。研究发现:①人智竞争视角下,GAI会先后驱动知识创作者的替代和补充效应,创作者会经历“初始接触和体验→接受和采纳→适应性使用”阶段;②创作者的竞争压力源自职业、技术、组织层面,但可通过内在的满足感、主导感和技术认同感得到缓解,相反地,依赖感可能会加剧这种压力;③创作者对GAI的态度会随适应过程而变化,而且不同的态度会引发其对GAI不良或良好的行为反应;④个体特质、组织支持和社会影响是推动知识创作者态度和行为反应转变的关键因素。本文不仅从知识创作者视角揭示了其与GAI在竞争中共同进化的理论逻辑过程,也为人智交互设计和知识服务管理者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竞争 生成式人工智能 知识创作 价值-态度-行为 适应性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与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动画创作的新路径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亮 沈超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11,共6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能够模拟人类思维和创造力,产生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内容。这一新的路径为动画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动画创作中提供了更高效的方式。传统的动画创作过程通常需...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能够模拟人类思维和创造力,产生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内容。这一新的路径为动画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动画创作中提供了更高效的方式。传统的动画创作过程通常需要庞大的团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手工绘制、美术设计和动作制作等环节。而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学习大量的动画数据和规则,自动生成各种风格和类型的动画场景、角色和故事情节,提高了动画创作的效率和速度。传统的动画创作有时也因受限于人类想象力和技术能力,很难突破常规的表现方式和故事主题。而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自动生成各种不同风格和类型的动画内容,推进动画创作向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动画创制交融、人工智能与人的协同中,动画创作将走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动画创作 深度学习 手工绘制 美术设计 动画场景 生成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著作权归属的类型化建构
13
作者 高天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人工智能广泛嵌入内容创作流程,挑战了著作权法以创作行为为核心的规范体系,导致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主体资格、法律属性及权利归属存在争议。就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作者资格这一前提而言,当下人工智能不具备主观意志与法律人格,其生成内容... 人工智能广泛嵌入内容创作流程,挑战了著作权法以创作行为为核心的规范体系,导致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主体资格、法律属性及权利归属存在争议。就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作者资格这一前提而言,当下人工智能不具备主观意志与法律人格,其生成内容虽具表达形态,实质上不符合“独创性”和“责任能力”的规范要求,难以构成规范意义上的作者。基于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作者类型可以依据对人工智能生成过程的控制、对人工智能生成能力的赋予和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投入分为人工智能使用者、人工智能设计者与人工智能投资者三类。继而在目前技术发展阶段明确并坚持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以人类在人工智能内容生成过程中的实质性独创贡献作为权属认定标准与判断核心,从创作链条中的行为属性、控制程度与价值投入层面确定人工智能的著作权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作者主体身份 创作行为 权利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法保护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3
14
作者 秦涛 张旭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7,共11页
著作权和邻接权是著作权法中相互平行的权利,但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明显强于邻接权,故而在讨论某种新客体适用著作权法何种权利保护时,有先后之分。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法保护的逻辑为:首先界定著作权法视角下人工智能创作物概念的... 著作权和邻接权是著作权法中相互平行的权利,但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明显强于邻接权,故而在讨论某种新客体适用著作权法何种权利保护时,有先后之分。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法保护的逻辑为:首先界定著作权法视角下人工智能创作物概念的范围;其次分析产生机理,明确在当前著作权法体系下无法获得著作权的保护;再次,探究并确定邻接权作为人工智能创作物保护的可行性;最后,在保护的具体路径设计上,应从权利名称、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内容和保护期限等制度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创作 深度学习 著作权 邻接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保护的正当性及版权归属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宗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87,共8页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保护具有文化、经济和技术上的正当性。在文化方面,这种保护可以增加知识学习的素材,拓展人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激励人类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经济方面,这种保护可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开发以及维持版权市场的均...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保护具有文化、经济和技术上的正当性。在文化方面,这种保护可以增加知识学习的素材,拓展人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激励人类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经济方面,这种保护可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开发以及维持版权市场的均衡竞争;在技术方面,这种保护符合版权法应对技术革新的一贯态度,并可以避免增加版权制度运行的成本。人工智能创作物由其产生过程所反映出来的特点,客观上符合"作品中心主义"的独创性判断标准,为其版权保护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法律上的能力、责任以及公共政策考量的角度而言,相较于人工智能本身、人工智能设计者和使用者,将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归属于人工智能所有者是最佳的立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创作 版权 正当性 版权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刘强 孙青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146,共7页
人工智能创作物具有模式化创作和综合性作品片段使用侵权的特点。在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侵权认定中,适用实质性相似规则需要解决判断标准客观化问题,并且应当放宽认定标准。在合理使用规则适用中,需要考虑人工智能创作物转换性使用作... 人工智能创作物具有模式化创作和综合性作品片段使用侵权的特点。在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侵权认定中,适用实质性相似规则需要解决判断标准客观化问题,并且应当放宽认定标准。在合理使用规则适用中,需要考虑人工智能创作物转换性使用作品、跨类型使用作品、综合性作品片段使用量、使用作品片段质量及市场影响因素等问题。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侵权诉讼可以采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诉讼和共同诉讼模式。由此,可以使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侵权问题得到合理认定和有效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作 著作权侵权 实质性相似 合理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作物思想与表达二分法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强 刘忠优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88,共9页
人工智能创作过程具有代码化特征。人工智能“自主性”创作属于对思想的演绎,使得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在人工智能创作中面临挑战。从思想与表达二分法来看,人工智能算法既属于人类创作思想的“表达”,又是创作物的“思想”。为此,有必要合... 人工智能创作过程具有代码化特征。人工智能“自主性”创作属于对思想的演绎,使得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在人工智能创作中面临挑战。从思想与表达二分法来看,人工智能算法既属于人类创作思想的“表达”,又是创作物的“思想”。为此,有必要合理界定人工智能创作物在思想与表达二分法中的属性,将创作物“思想”来源扩张至人工智能,并使得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在人工智能视野下更加具有层次性。通过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界定著作权保护范围,可以认为人工智能算法本身不受著作权保护,但是根据同一算法生成的作品属于实质性相似,并且有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作 算法 思想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保护 被引量:26
18
作者 邱润根 曹宇卿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35-43,113,共10页
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构成作品而受版权保护取决于其是否是智力成果并满足独创性特征。人工智能"创作"物实质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一种智力创作成果,当其内容能够与其他表达相区别而被受众触动就满足了独创性特征... 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构成作品而受版权保护取决于其是否是智力成果并满足独创性特征。人工智能"创作"物实质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一种智力创作成果,当其内容能够与其他表达相区别而被受众触动就满足了独创性特征而属于作品并受版权保护。人工智能在人支配下的"自主创作"能力,使得人工智能并非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者,人工智能的使用者才是真正作者,因而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应归属人工智能使用者。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保护程度应兼顾人工智能使用者和其他受众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作 独创性 版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法保护 被引量:16
19
作者 匡俊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3-67,共5页
随着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创作能力。当人工智能创作物符合著作权法规定时,将其纳入版权的保护范畴,可以激励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和研发,促进更多更好的人工智能作品产生。同时也需要防... 随着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创作能力。当人工智能创作物符合著作权法规定时,将其纳入版权的保护范畴,可以激励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和研发,促进更多更好的人工智能作品产生。同时也需要防范由此可能产生的对人类创作者的过度冲击问题。因此,对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保护需区别于人类作品。在保护条件上,应明确人工智能创作物只有具有创新性,并经过登记注册程序,才能获得版权。在保护路径上,则应采取旨在保护投资的邻接权模式,并明确具体的权利主体、内容及保护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创作 著作权法 保护条件 保护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芳芳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8-40,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其不仅会给科技、医疗等领域带来效益,也会给艺术和创意领域带来影响。如今,人工智能对现行著作权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判定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是迫在眉睫的要求。因此,应通过各国司法实践与立法意...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其不仅会给科技、医疗等领域带来效益,也会给艺术和创意领域带来影响。如今,人工智能对现行著作权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判定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是迫在眉睫的要求。因此,应通过各国司法实践与立法意向,协调各方利益,积极调整著作权制度,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作 著作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