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自然资本成为主流,用生态GDP核算美丽中国 被引量:3
1
作者 潘勇军 王兵 牛香 《温带林业研究》 2018年第3期10-18,共9页
自然资本由自然资源及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所构成,维持着人类福祉及经济可持续性。把自然资产及生态服务价值纳入在国家及各层级决策之中,使自然资本成为主流经济,将突出其在维持"可持续、包容和公平"经济增长的重要地位。生态... 自然资本由自然资源及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所构成,维持着人类福祉及经济可持续性。把自然资产及生态服务价值纳入在国家及各层级决策之中,使自然资本成为主流经济,将突出其在维持"可持续、包容和公平"经济增长的重要地位。生态GDP核算首次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纳入国民财富核算,既对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价值做"减法",也考虑了生态环境的正价值做"加法"。2007年我国资源消耗价值占当年GDP的1.68%,环境损害价值占GDP的0.82%,生态效益为13.2万亿元,占GDP的47.9%,全国生态GDP为40万亿元,相对GDP增加了45.4%。生态GDP总量指标重新认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环境公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效益 生态gdp核算体系 美丽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爱红 王亦龙 +1 位作者 向党 石惠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6-912,共7页
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好的评价指标之一。采用生态足迹模型,首次对宁夏1991-2010年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对生态赤字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修正了Ulanowicz的... 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好的评价指标之一。采用生态足迹模型,首次对宁夏1991-2010年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对生态赤字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修正了Ulanowicz的发展能力模型,创新性的在计算公式中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因子引入,对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1-2010年宁夏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0.4 hm2,和全国0.68 hm2的水平相比,1991-2010年宁夏生态赤字扩大5倍,20 a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但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在2010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2010年最大,为2.993,是20 a前的16倍多。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是宁夏提高发展能力的途径;且通过政策手段对能耗进行控制,宁夏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可期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生态足迹 发展能力 万元gdp生态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2000—2009年生态足迹测算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何彩虹 吴开亚 胡淑恒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3,共6页
文章以上海市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全市2000—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平均每年增长6.5%;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下降了20.5%;生态赤字呈现逐年加剧趋势;万元... 文章以上海市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全市2000—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平均每年增长6.5%;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下降了20.5%;生态赤字呈现逐年加剧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值相对较低并逐年递减,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上海市对自然资源需求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上海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能源消费主要靠外部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盈余 gdp生态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与发展能力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广鑫 冯永忠 +1 位作者 杨改河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3-68,共6页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江河源区果洛州6县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 据,对果洛州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发展能力和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 算。结果表明,果洛州2002年的生态足迹为46...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江河源区果洛州6县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 据,对果洛州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发展能力和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 算。结果表明,果洛州2002年的生态足迹为465 405.112 hm2,实际可供的生态承载力为545 353.338 hm2,人均生 态足迹盈余为0.591 hm2,其中果洛州的甘德县和玛多县为生态足迹赤字,班玛县、久治县、玛沁县和达日县为生态 足迹盈余,说明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下,果洛州处于较弱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和发展能力低,而GDP生态足迹较高,反映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稳定性差,资源利用效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洛州 生态足迹 发展能力 多样性指数 gdp生态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宁市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磊 王成 贾宝全 《中国城市林业》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西宁市统计年鉴》等资料研究西宁市近10年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万元GDP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生态赤字的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西宁市...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西宁市统计年鉴》等资料研究西宁市近10年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万元GDP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生态赤字的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西宁市总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递增趋势,由2001年的0.871 2 hm^2·人^(-1)上升至2011年的2.206 1hm^2·人^(-1),增幅达153.2%;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相对稳定的波动状态,2001,2005和2011年分别为0.243 2 hm^2·人^(-1)、0.232 0 hm^2·人^(-1)和0.305 5 hm^2·人^(-1);人均生态赤字以年均20.3%的速度快速增长,由2001年的0.628 0 hm^2·人^(-1)增长到2011年的1.900 6 hm^2·人^(-1);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赤字是西宁市生态赤字扩大的主要原因;西宁市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阈值,其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万元gdp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西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殷乾亮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816-4822,共7页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星子县为例,利用生态足迹法对星子县1996-2008年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选取5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揭示人类活动对可持续性指数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星子县1996-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缓...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星子县为例,利用生态足迹法对星子县1996-2008年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选取5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揭示人类活动对可持续性指数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星子县1996-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缓慢波动增加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增长的幅度;②星子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递增和万元GDP生态赤字的递减,说明区域的消费能力逐渐提高,经济发展能力日趋活跃;③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总人口数、GDP、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第一产业比重呈显著负相关;④星子县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2008年最大,为0.401,是研究期间内最低值的3.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gdp生态足迹 星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自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7
作者 宋雅迪 魏开云 郭荣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6期191-195,共5页
依据《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指南》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等,采用市场价值、替代成本等方法,对蒙自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按固碳释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文化服务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估,... 依据《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指南》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等,采用市场价值、替代成本等方法,对蒙自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按固碳释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文化服务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估,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货币化。结果表明:2018—2020年蒙自市城市绿地“生态GDP”分别为32671.08、26219.22、198457.91万元;通过3年对绿地养护的平均投入核算出蒙自市城市绿地每投入1元,产生生态总价值8.59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出远大于绿地养护投入。从碳排放、碳汇、城市规划的角度对蒙自市今后城市绿地发展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生态gdp 蒙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盘锦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8
作者 杨春璐 王俭 +3 位作者 王杰 程志辉 李丽丹 王秀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4-158,共5页
为了解盘锦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可持续和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盘锦市2002—2007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盘锦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5.13 hm2增加到2007年的7.41 hm2,各种土地类... 为了解盘锦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可持续和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盘锦市2002—2007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盘锦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5.13 hm2增加到2007年的7.41 hm2,各种土地类型占生态足迹的比重由大到小分别为化石能源用地、水域、耕地、草地、建筑用地和林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624 hm2下降至0.611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1.93 hm2下降到2007年的1.42 hm2。盘锦市在2002—2007年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生态赤字有增加趋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利于盘锦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万元gdp生态足迹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绵阳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9
作者 熊春梅 贺玉龙 +1 位作者 任挺 覃小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691-22693,22696,共4页
结合绵阳市相关统计数据,计算2000~2009年绵阳市的生态足迹,分析在此期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对绵阳市经济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测度绵阳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9年绵阳市生态足迹平均为1.192 hm2... 结合绵阳市相关统计数据,计算2000~2009年绵阳市的生态足迹,分析在此期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对绵阳市经济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测度绵阳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9年绵阳市生态足迹平均为1.192 hm2/人,生态承载力平均为0.580 3 hm2/人,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2.05倍;近10年生态赤字逐年上升,平均每年上升13%。对绵阳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表明绵阳市经济发展模式已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万元gdp生态足迹 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池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0,共5页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河池市2004年-201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亏、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及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明确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显示:(1)河池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值...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河池市2004年-201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亏、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及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明确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显示:(1)河池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值为0.742 0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平均值为7.428 6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平均值为6.686 7hm2/人,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平均值为0.107 7,表明该地区近年来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水资源安全程度高;(2)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年均降幅为7.80%,表明河池市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最后指出应从水资源均衡因子取值、核算水污染足迹等方面完善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水资源生态盈亏 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 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 可持续利用 河池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六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测度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金滟 胡赓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22-126,共5页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与分析。在时间维度上选取了1999、2004及2009年三个年份进行纵向比较,在空间维度上选择全国平均水平和广东省作为横向参照,通过两个维度较全面地评估中部六省的生态...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与分析。在时间维度上选取了1999、2004及2009年三个年份进行纵向比较,在空间维度上选择全国平均水平和广东省作为横向参照,通过两个维度较全面地评估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及将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足迹模型 万元gdp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