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方世南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2,共11页
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时代课题和主要任务。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是由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密关联以及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的内在同构关系所决定的。人类社会普遍联系和命运与共以及生态安全与生命安... 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时代课题和主要任务。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是由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密关联以及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的内在同构关系所决定的。人类社会普遍联系和命运与共以及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逻辑,决定着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必须紧密联结一体化地加以构建。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强化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理念,从而在安全实践中自觉地将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有机联结起来,用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紧密结合的总体性安全之力夯实我国国家安全基石,在将美丽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有机结合中走向安全中国,并为美丽世界、健康世界、安全世界建设作出我国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 生态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 被引量:16
2
作者 方世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0,169,共8页
突如其来疯狂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这一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公共卫生事件,凸显了全球性生命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以及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的... 突如其来疯狂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这一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公共卫生事件,凸显了全球性生命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以及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的新课题。只有充分认识以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理念促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确立以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理念促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方案,明确以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理念促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基本路径,我们才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赋予的巨大力量,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悬崖绝壁处寻找到新的出路,共建共享有利于人类普遍繁荣与持久和平稳定的安全世界、健康世界、美丽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陆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魏家星 倪雨淳 +1 位作者 寿田园 张昱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305-5319,共15页
快速城市化和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精细化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立足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从陆域、水域两个层面进行量化计算,构建水-陆耦... 快速城市化和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精细化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立足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从陆域、水域两个层面进行量化计算,构建水-陆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将高供给区域识别为生态源地,并基于MCR模型和电路理论分别提取廊道和节点,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分别识别陆域和水域生境斑块面积34.31km^(2)、272.50km^(2),为江南水乡空间存续和城市绿地空间选址提供了理论依据;2)水-陆耦合度评价得到源地41个,总面积206.79km^(2),占研究区总面积8.57%,呈现“西北多东南少”的格局;3)提取89条生态廊道和91个生态节点,生态廊道总长度586.35km,呈均匀网状分布,节点包括44个夹点及47个障碍点,主要位于吴江区。通过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与优先级评价,分级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议,为我国其他快速城市化地区及都市圈周边区域的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土地利用的转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格局 -陆耦合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I方法的流域生态安全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4
作者 王让会 宁虎森 +3 位作者 王海东 刘春伟 张志军 罗青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阿克苏河流域山水工程作为联合国生态修复旗舰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产品质量、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耦合原理以及环境效应机制,在分析生态脆弱性... 阿克苏河流域山水工程作为联合国生态修复旗舰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产品质量、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耦合原理以及环境效应机制,在分析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与生态安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由4个子系统20个指标组成的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系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EFI方法,分析各指标及子系统对EFI的贡献及其生态效应.EFI正指标数值愈大,生态安全性愈低;EFI负指标数值绝对值愈大,生态安全性愈高.采用实际监测、实验分析、模型模拟、遥感制图以及逻辑推理与经验分析等途径,获得了1998年度及2023年度各指标的多源属性数据,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及其阈值;通过归一化处理等方法,规范生态安全评价的数据基础.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是错综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各个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流域生态安全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滞后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2)阿克苏河流域25年间生态安全处于稳定趋好状态,1998年、2023年EFI值分别为0.08及0.06.通过评价标准可知,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减弱,生态安全程度持续增强.3)各子系统生态安全程度及其对流域生态安全效应的贡献程度各不相同.水资源子系统各指标基本维持稳定并逐渐趋好,子系统脆弱性稳中趋弱,生态安全特征表现出稳中趋强的演变规律.土地资源子系统中相关要素的正负效应共存,特别是受盐渍化指数波动的影响,生态安全改善的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生物资源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的EFI值均在大幅度降低,生态安全程度明显增强.在揭示生态安全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安全风险防控、格局优化、过程调控、生态修复及管理模式,为促进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指数(EFI) 生态安全 阿克苏河流域 山水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系统 柯柯牙 绿洲-荒漠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