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过程和适应性视角下的城市生态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欣妍 王辰星 +2 位作者 詹云军 丁丁 严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512-10523,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生态风险的管理日趋受到关注。面对日趋复杂且无法完全规避的生态风险,主动的适应性管理和全过程动态监测是应对风险的关键。当前的适应性管理体系较为分散,且对城市生态风险全过...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生态风险的管理日趋受到关注。面对日趋复杂且无法完全规避的生态风险,主动的适应性管理和全过程动态监测是应对风险的关键。当前的适应性管理体系较为分散,且对城市生态风险全过程综合管理的研究较少,亟需形成统一规范的理论框架。在综述并总结国内外城市生态风险管理及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过程的生态风险适应性管理框架。基于适应性理论的“潜力⁃连通度⁃韧性”三维模型和适应性循环的四个阶段“开发、保护、释放、重组”,开展对生态风险与城市发展阶段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的研究。框架包含三层循环,内层为生态风险适应性管理的四个步骤,包括问题形成、适应性理论三维框架分析、生态风险表征与适应性阶段识别、风险适应性管理。中层为全过程管控机制,统筹考虑灾前预警、灾中应对和灾后恢复的全过程生态风险管理。外层为适应性管理的最终目标,即建立“接纳风险、主动适应、韧性发展、动态循环”的复杂适应系统。该框架通过将生态风险管理从特定适应性能力转移到多种适应性能力的协同与权衡,设计了一个能够吸收和适应未来干扰的系统。从生态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风险的定量预测、生态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全过程的适应性决策等方面讨论了研究前沿,以推动我国全过程生态风险适应性管理的研究,有助于确定城市未来发展路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管理 城市生态风险 适应性管理 全过程管理 复杂适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生态风险管理探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苏超 张红 梁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993-6001,共9页
生态风险管理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如何获取和调整不同利益群体对于生态风险和环境管理的看法并把它们定量表示出来、协调其中存在的冲突是生态系统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煤矿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模糊认知图方法在获取利益... 生态风险管理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如何获取和调整不同利益群体对于生态风险和环境管理的看法并把它们定量表示出来、协调其中存在的冲突是生态系统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煤矿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模糊认知图方法在获取利益相关方认知上的应用,并基于模糊关联矩阵,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不同生态风险管理政策的情景模拟。研究结果为:大气污染和水环境破坏是所有利益相关者最关注的问题,国家政策是最核心的变量;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点在于,管理者较多地关注国家政策及煤矿开采给国家带来的财政收入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当地居民和矿工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通过对煤矿区生态风险管理的政策模拟,可看出要减少大气污染,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治理力度,从保护耕地、林地,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生物多样性出发;另外,如果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了次级产物的利用率,矿区生态系统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结果表明:模糊认知图方法用在生态系统管理中,可以真实反映利益相关者对生态系统的风险认知以及风险之间的因果联系强度。神经网络模型用在生态风险管理的情景分析中,可以帮助矿区生态风险管理者选择不同的方案以达到管理目标,为在煤矿区建立资源、环境和人口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从而为生态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管理 利益相关者 模糊认知图 管理政策模拟 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3
作者 周平 蒙吉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97-2106,共10页
近20a来,随着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日臻完善,与此紧密相关的生态风险管理日益受到了广泛关注。生态风险管理具有基于监控的反馈机制、风险受害者参与、程序灵活非线性化、关注成本效益等共同点。总... 近20a来,随着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日臻完善,与此紧密相关的生态风险管理日益受到了广泛关注。生态风险管理具有基于监控的反馈机制、风险受害者参与、程序灵活非线性化、关注成本效益等共同点。总结了国内外生态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发现近年来生态风险管理的研究多是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国内现有的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的体系、机制建设较为成熟,但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的机制研究尤其是预警和防范方面研究尚不成熟。基于此,构建了基于风险来临前、风险到来时和风险过后的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研究结果对生态风险管理理论的构建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源有机毒物污(废)水排放的生态风险管理技术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学勇 韦朝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2-349,共8页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COD、BOD等宏观污染控制指标监控点源污染,缺乏针对污(废)水中痕量有毒物质尤其是有机毒物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基于此,在评述了全废水试验(WET)、毒性鉴别评价(TIE)和毒性削减评价(TRE)3种宏观分析技术在美国、英国...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COD、BOD等宏观污染控制指标监控点源污染,缺乏针对污(废)水中痕量有毒物质尤其是有机毒物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基于此,在评述了全废水试验(WET)、毒性鉴别评价(TIE)和毒性削减评价(TRE)3种宏观分析技术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中的研究历史及发展近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一些发达国家应用(Q)SAR数学模型和分子生态毒理学两种微观评估方法对有机毒物实施有效控制的情况,建议我国应该加强面向点源有机毒物污(废)水排放的生态风险管理的技术与政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管理 有机毒物 全废水毒性测试 毒性鉴别评价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生态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的西部生态风险管理研究
5
作者 叶进 孟晓莉 +2 位作者 刘苑 侯鸿雁 周宏斌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01,13,共3页
本文运用自组织和耗散结构理论,探析政府在西部地区生态恢复与保护中提高生态风险管理水平、强化生态风险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 西部地区 自组织 耗散结构 生态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46
6
作者 许学工 林辉平 +1 位作者 付在毅 布仁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进行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探讨。针对黄河三角洲主要生态风险源洪涝、干旱、风暴潮灾害、油田污染事故以及黄河断流的概率进行了分级评价 ;并提出度量生态损失与生态风险的指标和公式 ,分析了风险源的危害作...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进行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探讨。针对黄河三角洲主要生态风险源洪涝、干旱、风暴潮灾害、油田污染事故以及黄河断流的概率进行了分级评价 ;并提出度量生态损失与生态风险的指标和公式 ,分析了风险源的危害作用 ;运用遥感资料、历史记录、调查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完成了区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黄河三角洲 湿地 生态损生 生态指数 区域生态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水环境专题介绍
7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在气候变化及长江沿线城市群的高强度人为活动影响下,正面临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流域大坝建设、营养物质和化学污染物排放等人类活动显著影响流域水循环和物质输移,改变水环境演变过程,...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在气候变化及长江沿线城市群的高强度人为活动影响下,正面临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流域大坝建设、营养物质和化学污染物排放等人类活动显著影响流域水循环和物质输移,改变水环境演变过程,对长江及其河口水环境产生污染,造成潜在的生态效应。“十三五”以来,我国提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推动沿线城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厘清人为活动与自然过程协同影响下的长江流域水环境演变与水生态风险特征,是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背景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长江沿线 生态风险管理 水环境演变 大坝建设 河口水 生态优先 专题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