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集约化管理提高东北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被引量:8
1
作者 许瑞 徐新朋 +5 位作者 侯云鹏 张佳佳 黄少辉 丁文成 刘迎夏 何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1-471,共11页
【目的】针对我国春玉米生产中存在的肥料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生态集约化养分管理对东北春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旨在指导氮肥科学施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损失。【方法】2009—2017年在吉... 【目的】针对我国春玉米生产中存在的肥料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生态集约化养分管理对东北春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旨在指导氮肥科学施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损失。【方法】2009—2017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9年长期定位试验,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两种养分管理措施:生态集约化养分管理(EI)和农民习惯施肥(FP);副区为3种施氮方式,不施氮肥处理(N0)、3年中2年施氮肥处理(N2/3)和3年均施氮肥处理(N3/3)。EI处理中P2O575 kg/hm^2、K2O 90 kg/hm^2、S 30 kg/hm^2和Zn 5 kg/hm^2全部基施,每年N用量2009—2014年为180 kg/hm^2,2015—2017年为200 kg/hm^2,其中基施、玉米拔节期追施和抽雄期追施的比例分别为1/4、1/2和1/4;FP处理N 251 kg/hm^2、P2O5145 kg/hm^2、K2O 100 kg/hm^2均一次性基施。调查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累积吸收量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结果】在N0处理中,从2010年开始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呈现下降趋势。在N2/3处理中,不施氮年份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较低,而在随后一年施氮的情况下,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又增加到N3/3处理的水平。在EI养分管理措施下,N3/3处理9年平均产量为11505 kg/hm^2,而FP管理措施下N3/3的平均产量明显低于EI处理,为10764 kg/hm^2。与FP处理相比,EI处理下氮素农学效率(AEN)、氮素回收率(REN)和氮素偏生产力(PFPN)分别提高了47.4%、39.6%和43.8%;EI处理的氮素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分别降低了49.2%和63.9%【结论】9年长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配合采用优良的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生态集约管理能在减少氮素投入的前提下,保持作物产量,提高植株氮素吸收量和养分利用率,减少土壤氮素残留和氮素损失。持续适宜的氮肥投入对于保障东北玉米高产和稳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集约化养分管理 春玉米 氮素利用率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