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自毒物质剂量与效应的机理模型研究
1
作者 陈小秋 刘迎湖 +2 位作者 安民 冯远娇 陈实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植物自毒现象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该研究针对植物自毒作用强弱与自毒物质浓度相关的低促高抑赫米斯(Hormesis)特性,在An-Johnson-Lovett Hormesis模型中引入生态限制因子米式(Mitscherlich)模型,建立了自毒物质作用的剂量... 植物自毒现象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该研究针对植物自毒作用强弱与自毒物质浓度相关的低促高抑赫米斯(Hormesis)特性,在An-Johnson-Lovett Hormesis模型中引入生态限制因子米式(Mitscherlich)模型,建立了自毒物质作用的剂量/自毒效应规律的机理数学模型。模型的演示与文献的报道结果一致,用已经发表的多种植物的自毒研究数据进行检验显示很强的拟合效果,说明以生态限制因子为核心建立的自毒模型不仅从植物生长的生物生态学属性上进一步揭示了自毒作用随自毒物质浓度变化的效应规律,同时在应用上具普遍性,这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自毒作用提供了一理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毒作用 生态限制因子米式(Mitscherlich)模型 AnJohnsonLovett Hormesis模型 低促高抑(赫米斯Horm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体规模对冬春季日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浩然 李延鹏 +5 位作者 管振华 任国鹏 杨歆 黄志旁 崔亮伟 肖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9,共9页
生态限制模型(Ecological constraints model)认为随种群规模增加,灵长类种群会增加日移动距离、移动时间和取食时间,减少休息时间。果食性灵长类为取食斑块分布的高质量食物资源(如果实)而存在群内分摊竞争(Within-group scramble comp... 生态限制模型(Ecological constraints model)认为随种群规模增加,灵长类种群会增加日移动距离、移动时间和取食时间,减少休息时间。果食性灵长类为取食斑块分布的高质量食物资源(如果实)而存在群内分摊竞争(Within-group scramble competition),很好地验证了生态限制模型。为了检验温带叶食性灵长类是否适用于生态限制模型,于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采用20 min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猴群日活动时间分配,每隔30 min在地形图(1∶50 000)上记录猴群活动位点收集其日移动距离数据,比较了同域分布的黑白仰鼻猴较大群(170只)和较小群(100只)冬春季的日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结果表明,春季和冬季黑白仰鼻猴较大群比较小群的日移动距离更远;虽然春季较大群减少了社交时间、增加了移动时间,但是冬季两群活动时间分配无差异。此外,春季,较大群相比较小群的成年和青少年个体减少了社交时间,成年雌性增加了移动时间;冬季,较大群仅成年雌性增加了休息时间,其他不同年龄—性别组的活动时间分配无差异。本研究证实了黑白仰鼻猴群内存在分摊竞争,且春季分摊竞争的强度更高,符合生态限制模型。此外,群体规模对成年雌性的活动时间分配影响较大,这与其妊娠期相对高的营养和能量需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时间分配 日移动距离 生态限制模型 群体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