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小陇山林区5种引进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录林 吕寻 +1 位作者 胡勐鸿 沈亚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33,65,共6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包括1个目标层,3个(生长适应性、抗逆性、观赏性)准则层和11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保存率、长势、繁殖能力、病虫害发生率、干梢率、冻伤率、色彩、冠型、花果)指标层的适应性评价体系,对小陇山林区20世纪70...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包括1个目标层,3个(生长适应性、抗逆性、观赏性)准则层和11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保存率、长势、繁殖能力、病虫害发生率、干梢率、冻伤率、色彩、冠型、花果)指标层的适应性评价体系,对小陇山林区20世纪70―80年代引进的5个树种[日本落叶松、欧洲云杉、花旗松、刚松和黄菠萝(与同属同龄的乡土人工林树种相比较)]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和欧洲云杉的综合指数最高,分别是0.95和0.93,生态适应性为Ⅰ级,黄菠萝的综合指数为0.70,生态适应性为Ⅱ级,花旗松和刚松综合指数最低,分别是0.66和0.62,生态适应性为Ⅲ级。评价结果可为小陇山林区开展引进树种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林区 引进树种 生态适应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登柏(Cupressus leighton Green)在胶东地区引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2
作者 陈丽英 王淑惠 +6 位作者 张建梅 孙晓慧 赵莹 姚明志 唐明亮 于忠辉 孙太元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27-231,236,共6页
以胶东地区引进树种雷登柏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以生长适应性、抗逆性、观赏性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对雷登柏进行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以期为雷登柏在胶东地区的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雷登柏的... 以胶东地区引进树种雷登柏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以生长适应性、抗逆性、观赏性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对雷登柏进行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以期为雷登柏在胶东地区的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雷登柏的苗木保存率、年均树高生长量、年均地径生长量、年均冠幅生长量均显著高于本地同科乡土树种侧柏;苗木保存率、年均树高生长量、年均地径生长量均显著高于本地乡土树种黑松;抗涝性显著优于侧柏,抗病虫害能力显著优于黑松;雷登柏四季常绿,冠形优美,分枝匀称,观赏价值较高;雷登柏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数为0.9632,生态适应性强,适宜在胶东地区荒山造林及园林景观绿化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登柏 生态适应性评价 胶东地区 层次分析法 引进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户生态适应性研究——以长沙市光明村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邓楚雄 刘唱唱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6,共9页
以长沙市光明村为例,构建了农户生态适应性评价体系;通过权重计算和多元回归,对光明村农户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光明村农户生态适应性总体较强,其中旅游农户的生态适应性明显高于非旅游农户的生态适应性,特别是在生产适应... 以长沙市光明村为例,构建了农户生态适应性评价体系;通过权重计算和多元回归,对光明村农户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光明村农户生态适应性总体较强,其中旅游农户的生态适应性明显高于非旅游农户的生态适应性,特别是在生产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方面。具体指标体现在村委会举行环保宣传活动程度、家庭中参与旅游服务的人数以及生活污水处理方式。(2)从构建的生态适应性模型来看,农户生态适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村委会环保宣传活动程度、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方式、家中参与旅游服务的人数、外出主要交通工具、从乡村旅游获得收入占比以及生态政策知晓度等7个指标。(3)农户的生态适应性呈现明显的空间特征,即乡村主干道(游线)和主题公园(光明蝶谷)周围的农户生态适应性最高。(4)经济理性是农户生态适应性产生并发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从生态适应性与人地和谐论的理论对接研究,生态适应性的系统化、动态化和实证对比研究角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户生态适应性 生态适应性评价 光明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