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生态可持续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成忠 王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46-4547,4549,共3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提出一种新的产量因子计算方法,计算了中国1949~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利用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足迹效率2个指标,对中国1949~2006年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的动态评估。结果表明,57年来,中国人均...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提出一种新的产量因子计算方法,计算了中国1949~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利用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足迹效率2个指标,对中国1949~2006年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的动态评估。结果表明,57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在波动中不断增加,1949年为0.167 hm^2,2006年达到1.853 hm^2;中国人均生物承载力在波动中不断下降,1949年为1.000 hm^2,2006年为0.870 hm^2,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动比较平稳;中国生态足迹指数在波动中急剧下降,生态足迹效率20世纪80年代以前变化非常缓慢,自80年代末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生态足迹指数 生态足迹效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效率的深圳市交通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丁宇 李贵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5-161,共7页
生态效率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融入交通管理中的有效工具。本文选用交通经济产出和交通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效率的指标,对深圳市交通运输业各阶段生态效率进行详细分析。评价结果有效地揭示了交通环境与经... 生态效率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融入交通管理中的有效工具。本文选用交通经济产出和交通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效率的指标,对深圳市交通运输业各阶段生态效率进行详细分析。评价结果有效地揭示了交通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真实状态和特点,进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深圳交通环境压力逐年增加,目前仍低于交通经济效益的增速,交通生态效率总体在提高,增速呈下降趋势。交通经济增长是拉动交通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应注重加强交通建设和投资,更好发挥交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化石燃料及其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是制约深圳市交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小汽车及重型柴油车相对于各种交通工具所产生的环境压力最大,对政策反应也最为敏感。因此,增加绿色交通方式的投入,并辅之以交通需求管理等手段,是深圳交通生态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生态足迹 可持续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