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建构与全景概览:生态纪录片的诗意审美及国家形象塑造——以《望见山水——绿水青山生态兴》为例
1
作者 岳小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0,共5页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望见山水——绿水青山生态兴》(以下简称《望见山水》)于2023年8月15日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该片一共六集,每集一个主题,前五集以林、土、沙、草、泽为内容,对...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望见山水——绿水青山生态兴》(以下简称《望见山水》)于2023年8月15日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该片一共六集,每集一个主题,前五集以林、土、沙、草、泽为内容,对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类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塑造 生态纪录片 国际传媒 生态系统 分类描述 诗意审美 绿水青山 央视纪录频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环境下中国生态形象塑造与对外话语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韩韶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6-39,共4页
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塑造中国生态形象,须系统把握形象自塑中主体的叙事逻辑和形象合塑中的交往逻辑,观照包含媒体递归生产和用户群聚消费的国家形象塑造机制,进而在对外话语的实践路径上,探索基于互文结构形成的趣缘话语,尝试置于文本空... 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塑造中国生态形象,须系统把握形象自塑中主体的叙事逻辑和形象合塑中的交往逻辑,观照包含媒体递归生产和用户群聚消费的国家形象塑造机制,进而在对外话语的实践路径上,探索基于互文结构形成的趣缘话语,尝试置于文本空间内的具身话语,为塑造中国作为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生态形象,提供结构模式和叙事空间上的实践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中国生态形象 国家形象塑造 对外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3
作者 郑发辉 朱长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25-128,共4页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应注重依托其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争取形成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以利于其旅游业的不断壮大。评价了井冈山保护区的总体资源特色,对其生态旅游开发...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应注重依托其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争取形成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以利于其旅游业的不断壮大。评价了井冈山保护区的总体资源特色,对其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并对其生态旅游开发对策进行了思考,指出应在保护性开发和注重社区参与的基础上,科学进行生态旅游形象定位,明确主要目标市场,合理设计生态旅游产品类型和精心规划四大生态旅游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色旅游 生态旅游 旅游形象定位 生态旅游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国家生态形象自塑研究——以习近平主席外交话语为例
4
作者 许峰 高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6,共12页
作为国际媒体议程中的显要事件,环境治理日益演变为国家形象建构与话语权博弈的重要场域。本研究结合语料库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生态话语分析方法,从经验意义系统、人际意义系统、语篇意义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习近平主席2013—2022... 作为国际媒体议程中的显要事件,环境治理日益演变为国家形象建构与话语权博弈的重要场域。本研究结合语料库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生态话语分析方法,从经验意义系统、人际意义系统、语篇意义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习近平主席2013—2022年在重要国际舞台讲话中有关生态文明的英文话语,探讨官方环境话语的传播策略、输出内容与生态价值、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生态话语表达以有益性话语为主,反映出中国在生态治理理念、角色、成果三方面的作为和期许,塑造了有责任、有担当、有行动的正面生态形象,并且通过强调经验识解、角色定位和情感诉诸等手段向国际社会传递出积极的生态保护意义;该话语有助于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和认同度,彰显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国家形象 环境议题 外交话语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与偏见:西方媒体北京冬奥会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话语表征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静轩 张子轩 +1 位作者 于杰 赵鲁南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29,100,共8页
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以语料库分析为研究方法,分析西方媒体的北京冬奥会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表征及意义建构。研究发现,西方媒体对于北京冬奥会的话语表征呈现出“一体多面”的叙事特点,但仍延续了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话... 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以语料库分析为研究方法,分析西方媒体的北京冬奥会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表征及意义建构。研究发现,西方媒体对于北京冬奥会的话语表征呈现出“一体多面”的叙事特点,但仍延续了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话语表征的负面倾向;西方媒体惯常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与报道框架略有改观,议题设置更加多元,客观性和积极性的话语比例有所提升;经济发展是助推国家形象塑造的强大动力,有利于促进中国国家形象有效塑造与传播;西方意识形态偏见及对中国崛起的“霸权焦虑”成为阻碍中国在国际体育中进一步提升话语权和推进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制约性因素。西方媒体话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真实与虚构的综合呈现。打破西方固有偏见,在形象建构的权力博弈中占据主动,是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语料库 批评话语分析 媒体话语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容和话语视角探究美国智库构建的中美国家形象——以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朱颖 杨建林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1-88,73,共9页
[研究目的]防范西方精英的意识操纵行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意识操纵的结果往往是民众产生对指涉对象的认知偏差。探究美国智库学者的报告话语是否具备操纵意图,为遏制不良价值观的传播、稳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防范西方精英的意识操纵行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意识操纵的结果往往是民众产生对指涉对象的认知偏差。探究美国智库学者的报告话语是否具备操纵意图,为遏制不良价值观的传播、稳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内容分析的结果,围绕中立语料进行James Paul Gee的七项话语构建任务分析:意义、活动、身份、关系、立场策略、联系、符号系统和知识。[研究结论]分析得出智库报告塑造出迥然相异的中美国家形象,对华持中立态度的美国智库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并不是保持绝对的客观理性,他们否定中国的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试图塑造和巩固西方价值观,具备操纵意识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操纵 话语分析 国家形象 美国智库 布鲁金斯学会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绿色发展推动国家形象建构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红梅 韩君 张吉维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国家形象代表一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主权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资源。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具有深层次的利益相关性、差异包容性和传播直观性,是推动建构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东方大国形象的关键着力点。但实... 国家形象代表一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主权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资源。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具有深层次的利益相关性、差异包容性和传播直观性,是推动建构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东方大国形象的关键着力点。但实践中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的艰巨性、全球能源危机持续发酵、“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舆论渲染、“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分配失衡等现实挑战。为此,应在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充分激活绿色发展动能,着力塑造绿色发展形象标杆、发挥多元主体行动合力、创新立体传播技术手段、打造积极作为的国际角色,为地球增添更多“中国绿”,进而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探析——以《纽约时报》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巧燕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56,共27页
国家形象建设是当前中国“文化自信”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近几年国际政治的研究热点。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探讨国家形象研究的可行路径。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两个假设:国家身份是理解国家形象的核心概念;... 国家形象建设是当前中国“文化自信”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近几年国际政治的研究热点。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探讨国家形象研究的可行路径。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两个假设:国家身份是理解国家形象的核心概念;话语是国家身份形成与变化的关键变量。通过建构主义的施动者—结构模型,国家形象可定义为一个关系型概念,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与他国交往互动中形成的,体现施动者(国家)间的相互身份关系。通过话语的载体功能、情境释义以及修复功能,国家身份得以形成与变化。进而,作者探索通过话语建构国家身份,进一步建构国家形象的研究思路。相关案例以国家身份为切入点,运用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方法,借助Wordsmith软件,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纽约时报》中的涉华话语从主题词、词簇以及索引行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探讨美国主流媒体话语所体现的中国国家形象,用于验证以上两个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身份 话语分析 纽约时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中美媒体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对比研究——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7-53,共17页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研究视角,基于自建的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小型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美媒体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异同。文章从词频、索引行分析、搭配词表、搭配短语4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对比分析。在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时,具体采用了辩证—...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研究视角,基于自建的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小型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美媒体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异同。文章从词频、索引行分析、搭配词表、搭配短语4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对比分析。在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时,具体采用了辩证—关系分析法,从4个阶段构建分析框架,即:阶段一,从符号层面关注社会弊端;阶段二,确定处理该社会弊端的障碍;阶段三,考虑社会秩序是否"需要"该社会弊端;阶段四,确定跨越障碍的可行性方法。经过数据微观结构分析和辩证—关系宏观结构分析,研究发现:中美媒体关于雾霾的报道呈现出较大差异,而这一差异反映了两国不同的意识形态。美国媒体更加关注雾霾成因及其危害,借此刻意渲染中国负面国家形象;相反,中国媒体则侧重关注雾霾的治理及未来展望,对本国重塑良好的国际形象充满了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语料库 雾霾 意识形态 生态话语 西方媒体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文性与中国形象:英国全国性报纸中的“叶诗文话语” 被引量:6
10
作者 钟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48,共6页
本文主要借鉴Norman 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研究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全国性报纸中的"叶诗文话语"互文性建构的中国形象。"叶诗文话语"互文性成功建构了立体负面的中国形象:话语混杂性呈现极其可疑、... 本文主要借鉴Norman 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研究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全国性报纸中的"叶诗文话语"互文性建构的中国形象。"叶诗文话语"互文性成功建构了立体负面的中国形象:话语混杂性呈现极其可疑、可憎、可怕的中国形象;文体混杂性建构欺骗、野蛮、冷血、威胁的中国形象;声音混杂性塑造被边缘化、戏剧化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分析 叶诗文 互文性 中国形象 建构主义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基于《纽约时报》的涉华舆情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程瑾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0-86,146,共8页
[研究目的]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与立场的重要渠道之一,亦是观察美媒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研究方法]该文采用福柯的话语、知识与权力的理论,借助费尔克劳夫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框架... [研究目的]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与立场的重要渠道之一,亦是观察美媒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研究方法]该文采用福柯的话语、知识与权力的理论,借助费尔克劳夫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对《纽约时报》2017-2019年涉华报道中的180篇抽样文本进行分析,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美国媒体在新闻语篇中通过新闻标题、构词法、话语类型、互文、隐喻等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建构,影响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该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和正确认识外媒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报道,提高读者对话语操纵的敏感度,从而实现国家形象的积极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主流媒体 国家形象 批评话语分析 费尔克劳话语三维模式 《纽约时报》 涉华舆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三大元功能与国家形象构建——以斯里兰卡总统第70届联大演讲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潇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以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在第70届联大上的演讲为语料,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运用三大元功能分析国家形象的构建过程。笔者结合斯里兰卡的国情和国际地位,通过对主位、及物性、语气和情态的分析,阐释了西里塞纳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构建&q... 本文以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在第70届联大上的演讲为语料,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运用三大元功能分析国家形象的构建过程。笔者结合斯里兰卡的国情和国际地位,通过对主位、及物性、语气和情态的分析,阐释了西里塞纳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构建"联合国的忠实拥护者、民主与廉政的坚实捍卫者、谦逊与自律的和平主义者"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总统 联大演讲 系统功能语言学 政治话语分析 国家形象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形象构成体系及其建模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灵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型"以地球圈层构造模型为类比,以"源像"和"化像"为次级形象体系,以"硬形象"和"软形象""我象"和"他象"为再次级形象体系,呈... "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型"以地球圈层构造模型为类比,以"源像"和"化像"为次级形象体系,以"硬形象"和"软形象""我象"和"他象"为再次级形象体系,呈现了一个融整体观、动态平衡观、辩证观和建构观为一体的国家形象生态体系。基于国家形象研究的跨学科特性和碎片化不足,遵循自内到外、由主体到客体的基本建构逻辑,建构的是一个三级形象体系结构,以期形成更加系统辩证的国家形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建构 源像 化像 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与印度形象再现的话语差异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江 那云子 何仁亿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51-156,共6页
采用再现理论与话语分析的方法,以CNN于2008—2015年间播出的所有同时涉及中国和印度两国事务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这两国形象塑造机制的差异。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对"东方"形象的塑造已呈现出超越现实语境... 采用再现理论与话语分析的方法,以CNN于2008—2015年间播出的所有同时涉及中国和印度两国事务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这两国形象塑造机制的差异。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对"东方"形象的塑造已呈现出超越现实语境的固化与程式化特征,无论中国还是印度,在美国主流媒介的镜像中,均是高度单极化和刻板化的,共同服务于美国社会的主流情绪和心理需求。文章呼吁回归话语形成的文化根源,从历史的角度寻求对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 国家形象 话语分析 CNN 中国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整合与荷兰王国国家形象建构——以荷兰王国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第70届联大演讲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佳琛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本文分析了荷兰王国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第70届联大上的演讲语料。笔者在宏观层面上根据框架整合理论中的三种手段(框架搭桥、框架扩大与框架延伸),再从与之相应的三种微观话语策略(排比、人称代词与互文)入手,解析荷兰国王如何成... 本文分析了荷兰王国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第70届联大上的演讲语料。笔者在宏观层面上根据框架整合理论中的三种手段(框架搭桥、框架扩大与框架延伸),再从与之相应的三种微观话语策略(排比、人称代词与互文)入手,解析荷兰国王如何成功构建出了荷兰王国"世界和平、正义和发展的推动者"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话语分析 框架整合理论 国家形象 荷兰王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位理论与芬兰国家形象构建——以芬兰总统联大演讲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颖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0,共7页
本文以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70届联大上的演讲为语料,采用定位理论分析其演讲话语策略。作者通过分析不同议题中的叙事框架和言语行为,论述了芬兰如何改变自身在联合国中的定位,从而为本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寻求更多的本国权利;进而阐释... 本文以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70届联大上的演讲为语料,采用定位理论分析其演讲话语策略。作者通过分析不同议题中的叙事框架和言语行为,论述了芬兰如何改变自身在联合国中的定位,从而为本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寻求更多的本国权利;进而阐释了尼尼斯托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构建新的国家形象——"联合国的坚定支持者,国际责任的切实承担者,国际冲突解决新范式的倡导者,维护全人类福祉的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理论 国家形象 联大演讲 批评话语分析 芬兰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话语偏见——以“新冠疫情”报道为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黄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6,共12页
本文采用费尔克劳(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维框架,以美国FOX News和CNN两家媒体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涉华报道为分析对象,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如何歪曲中国国家形象以及其中的话语偏见。研究发现... 本文采用费尔克劳(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维框架,以美国FOX News和CNN两家媒体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涉华报道为分析对象,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如何歪曲中国国家形象以及其中的话语偏见。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通过词汇选择的双标、隐喻、文本架构、议程设置、互文性等手段,重构新闻"真实"、抹黑中国形象,涉华报道总体呈现出"病毒武器化、疫情政治化、地域污名化、中国妖魔化"的倾向,这背后反映出美国主流媒体对意识形态语言社区中"他者"的认知偏见、建立在冷战思维基础上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大选年特朗普政府甩锅中国以操控民意的竞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主流媒体 批评性话语分析 群体间话语偏见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会君 雷礼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7,共5页
近百年来以海洋为背景或直接表现海洋生活与战争的电影,秉承现实主义传统,关注时代风云变幻与民族命运,发挥了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功能,体现出开放的空间叙事精神、鲜明的海洋权益观念、坚定的和平发展使命与和谐的生态文明意识。它们... 近百年来以海洋为背景或直接表现海洋生活与战争的电影,秉承现实主义传统,关注时代风云变幻与民族命运,发挥了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功能,体现出开放的空间叙事精神、鲜明的海洋权益观念、坚定的和平发展使命与和谐的生态文明意识。它们像一面镜子,映照了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呈现了社会主义中国逐步成长、壮大、富强的历史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电影 国家形象 海洋权益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具有国家象征 代表国家形象
19
作者 王瑞红 《云南林业》 2017年第5期30-33,共4页
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国家公园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 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国家公园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象征 形象 国务院办公厅 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 总体方案 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当代大学生生态行为的塑造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华洲 姚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29,共2页
一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站在人类发展的宏观视野和国家兴旺的战略高度审视大学生的生态行为,对于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和塑造国家形象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生态行为 国家形象 宏观视野 人类发展 全面发展 祖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