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城镇化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雄资 郜华萍 +5 位作者 李玉婷 周洲 郭隆 高媛 董燕妮 付妍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217-221,共5页
采取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南某地区近5年来城镇生态建设概况为案例,确定6个准则层和68个指标层。应用德尔菲法、两两对比法、熵值法确定各个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并计算该地区城镇生态化指数,3种方法对于该地区生态化水... 采取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南某地区近5年来城镇生态建设概况为案例,确定6个准则层和68个指标层。应用德尔菲法、两两对比法、熵值法确定各个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并计算该地区城镇生态化指数,3种方法对于该地区生态化水平2014—2018年总的趋势都是上升的,德尔菲法、两两对比法、熵值法的增长倍数分别为0.30、0.28、1.80倍,而且3种方法都显示出2016年是该地区5年内生态化建设水平最高的一年。所得结果与近5年来该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该研究确立的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研究成果为其他地区评估城镇化发展生态化程度和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生态化程度 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被引量:28
2
作者 齐岳 赵晨辉 +1 位作者 廖科智 王治皓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60-63,共4页
文章结合绿色治理背景,遵循协调性、实用性、科学性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分目标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为指标选取理想值,基于单指标处理方法提出绿色评价指数,对京津冀的实证研究表明,地区绿色生态文... 文章结合绿色治理背景,遵循协调性、实用性、科学性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分目标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为指标选取理想值,基于单指标处理方法提出绿色评价指数,对京津冀的实证研究表明,地区绿色生态文明现状有所提高但环境单指数明显下降,且地区协同度仍存在差异。首次基于多目标决策提出绿色治理决策选择模型并探讨了决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治理 层次分析法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多目标决策 决策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段凯 李荣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143-146,共4页
生态问题是人类高度关注的话题,是一项国家发展重大且紧迫的战略任务。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做出科学、正确的规划,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文明相关理论,以陕南3市(商洛市、汉... 生态问题是人类高度关注的话题,是一项国家发展重大且紧迫的战略任务。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做出科学、正确的规划,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文明相关理论,以陕南3市(商洛市、汉中市和安康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适用陕南3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陕南3市2016—2018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AHP 陕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生态位评价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索贵彬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0,共3页
文章对城市生态位相关理论特别是城市生态位态势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生态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借助于SPSS软件,对环渤海经济圈相关城市的生态位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城市... 文章对城市生态位相关理论特别是城市生态位态势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生态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借助于SPSS软件,对环渤海经济圈相关城市的生态位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城市生态位的构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区域差异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叶頔 蒋婧博 +3 位作者 张文进 楚春礼 邵超峰 鞠美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9-589,共21页
中国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和示范实践为我国各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区域差异化研究希望通过探究不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特征、潜力以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为我国各地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实践提供的支持。构建“社会、经济、政治、... 中国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和示范实践为我国各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区域差异化研究希望通过探究不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特征、潜力以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为我国各地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实践提供的支持。构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生态文明指数五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5、2010、2015和2019年我国面板数据,刻画31个省份(统计数据尚未包含我国港澳台)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期、初期、快速发展期和当前各时段时空变化,提出区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加速度概念描述各省份建设能力差异,基于各省份生态文明五维度预期目标和历史发展速度探究各省份的发展潜势差异,并初步探究各省份生态文明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各省份的生态文明指数反映出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时间序列变化上,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和过程存在较大差异性,尽管增长速度都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各省份生态文明水平差距仍然持续拉大;在空间上,明显呈现出东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好于北部地区的特征,通过分析31个省份所属的六个地区的生态文明等级,发现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生态文明等级领先于其他地区,且在各阶段进步最大,而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落后较大,进步缓慢;各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都表现出正向相关的特征,且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深入,各省份之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的差别在加大。(2)各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速度和加速度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特征,反映出各省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虽然各省份建设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但是增强的程度越来越小,甚至有部分省份提升能力出现急剧下降。(3)我国约70%的省份距离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仍然存在差距,西藏、宁夏、新疆和吉林等省份需要的时间最长。尝试性探索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区域差异化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结果为我国制定适合不同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策略、分类分级全面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特别是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差异、进度差异、潜力差异的发现,以及及时更新生态文明目标的需求,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实践从示范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具有参考价值。此外,研究发现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区域差异化驱动机制以及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物质能量代谢的关系研究,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区域差异化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时空特征 建设能力 发展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ment on soil fertility of Dongting Lake wetland area (China) based on GIS and fuzzy evaluation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忠武 黄金权 +2 位作者 李裕元 郭旺 朱剑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465-1472,共8页
Using soil data of the Second National Field Survey,the soil fertility of wetland ecosystem of Dongting Lak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of GIS and method of fuzzy evaluation.Integrated with the wetland actu... Using soil data of the Second National Field Survey,the soil fertility of wetland ecosystem of Dongting Lak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of GIS and method of fuzzy evaluation.Integrated with the wetland actuality of Dongting Lake and particularity of paddy,seven factors (including soil organic matter,total nitrogen,total phosphorus,total potassium,available phosphorus,available potassium,and pH value),closely related with soil fertility,were chosen to establish the index system of synthetical evaluation.Based on the effect degree of each selected index on soil fertility,a judgment matrix was built,and the weight coefficient wa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Finally,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spatial analysis module of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of soil fertility in wetland ecosystem of Dongting Lake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fertility of Dongting Lake wetland ecosystem is not very good,and the area of type III and type IV achieves 69.8%.As a result,many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soil fertility.As for the spatial properties,the soil fertility level of central and west Dongting Lake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north and south part.The soil fertility of paddy field surpasses that of red soil,and 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in paddy field are l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ting Lake WETLAND ECOSYSTEM soil fertility fuzzy evalu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